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113章

燃烧的海洋-第113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中程空对空导弹,J…11B都得机动规避,更别说笨重的FBC…1C了。在满载弹药的情况下,FBC…1C的机动性更糟,要想避开来袭导弹,不但要转向,还得抛掉弹药,尽快加速离开。

    F…22A与F…15C的拦截行动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F…15C发射导弹后不久,二十四架FBC…1C先后发射了携带的导弹,以最快速度俯冲转向,在不到一百米的高度上返航了。

    让美军没想到的是,FBC…1C发射的导弹没有飞向元山,而是飞向阳德、天乙里、泉城里与高原等地的联军物资转运中心。

    随着E…3D发现FBC…1C径直向北返航,美军这才意识到,那不是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战斗轰炸机,而是中国空军的战斗轰炸机。

    它们的打击目标不是永兴湾里的船队,而是西线联军的地面补给线。

    这个变化,顿时让皮特上校手忙脚乱。

    损失点物资没什么,可是错误判断志愿军的作战意图,后果难以估量。

    更紧迫的是,除了追击J…10A机群的十二架F…15C与四架F…22A之外,战场上只有四架F…22A与八架F…15C还有中程空对空导弹,而且剩下的弹药都不多。如果此时出现第二批攻击机群,肯定无法及时拦截。

    第二批攻击机群在哪?

    皮特上校没等多久,第二批攻击机群就出现了。

    这次发现敌情的不是E…3D,而是在东朝鲜湾巡逻的E…2D。敌机不在陆地上空,而是在海洋上空。

    十二架J…10A从超低空拉起时,才被E…2D探测到。

    距离不到二百五十公里,紧急起飞的F…15C肯定无法及时赶到。

    能够及时投入战斗的,只有四架为E…2D机群护航的F/A…18F战斗机。

    虽然F/A…18F是美国海军的制空战斗机,但是这种由F/A…18C/D多用途战斗机放大而来的舰载战斗机并不适合制空作战。

    与F…15C相比,特别是与进行了中期延寿改进的“金鹰”相比,F/A…18F在速度、升限与敏捷性上都差了很大一截。F/A…18F的唯一的亮点,就是能在极限情况下,携带十四枚AIM…120C。

    这算亮点吗?

    实战中,没有任何一种战斗机以极限方式携带弹药。

    对于需要在离航母数百公里的地方巡逻数个小时的舰载战斗机来说,更是如此。

    执行巡逻任务时,F/A…18F通常在机翼内侧主挂架与机腹中央挂架上携带副油箱,最多只能携带八枚AIM…120C与两枚AIM…9X。

    即便如此,F/A…18F的载弹能力也非常惊人。

    因为敏捷性太差,所以在遇到J…10A这类高机动性战斗机的时候,F/A…18F不会主动缩短交战距离。

    与J…10A相比,F/A…18F的优势就在载弹量上。

    四架F/A…18F有三十二枚AIM…120C,每架能同时引导六枚导弹攻击六个目标。J…10A在保证航程的情况下,只能携带四枚PL…12,十二架只有四十八枚中程空对空导弹,每架只能同时攻击四个目标。

    如果F/A…18F的数量与J…10A旗鼓相当,很有希望在进行格斗前掌握主动权。

    可惜的是,四架F/A…18F确实太少了。

    J…10A爬高后,加速向E…2D逼近。显然,J…10A得到了预警机的支持,知道E…2D的准确方位。

    四架F/A…18F转向迎战时,从“华盛顿”号上起飞的E…2D开始返航。

    航母战斗群里,三艘航母同时启动,在一分钟内各弹射了四架F/A…18F。只是这些战斗机没去挑战J…10A,而是用来加强舰队防空。

    顾虑志愿军袭击船队的同时,美军还得考虑了舰队受到的威胁。

    比起船队,舰队肯定是更加理想的打击目标。

    四架在东朝鲜湾巡逻的F/A…18F没与J…10A接触,连续发射两批AIM…120C,阻止J…10A追击E…2D后,F/A…18F马上转向撤离。

    让美军没料到的是,J…10A规避AIM…120C的时候,没有转向元山,而是转向外海。

    难道志愿军的打击目标是航母战斗群?

    皮特上校首先想到了这种可能性。

    打击船队只是为了迫使联军集中力量防卫元山,使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网出现漏洞。

    万幸的是,安排防空力量时,皮特没把航母战斗群算进去。

    不是皮特不想这么做,而是美国海军没有适合执行防空作战任务的战斗机,主要承担对地打击任务。

    虽然预警机没有发现攻击机群,但是威胁迫近,美军仍然不敢掉以轻心。

    十二架F/A…18F升空后,三艘航母上,又各有四架F/A…18F升上飞行甲板,在五分钟后紧急升空。

    此时,航母战斗群的防空力量达到巅峰。

    按照美国海军的作战编制,每艘航母上有三十二架F/A…18E/F战斗机,其中二十四架是以对地攻击为主的F/A…18E,只有八架是以防空为主的F/A…18F。虽然F/A…18E也能执行空战任务,但是作战效能肯定比不上F/A…18F。

    二十四架F/A…18F能够拦截数十架敌机。

    航母战斗群没有单独作战,紧急起飞的十二架F…15C已经转向,正在飞往东朝鲜湾。

    如果有必要,这十二架空军的战斗机也能为航母战斗群提供掩护。

    算上最后起飞的十二架F…15C,美军能在半个小时之内,为航母战斗群提供多达四十八架的防空战斗机。

    虽然志愿军的规模不小,但是在一次攻击中出动数十架战斗机也不大可能。

    关键不是有没有这么多战斗机,而是有没有办法引导这么多战斗机进行攻击。

    即便是美军,同时投入三十架攻击机也是上限。志愿军的指挥体系还不够完善,投入能力肯定比不上美军。

    志愿军真想拿航母战斗群开刀?

    皮特有点怀疑,毕竟在突破战斗机构成的外层防空网后,还要突破由防空战舰构成的内层防空网,才能对航母构成威胁。

    不投入足够多的兵力,攻击航母战斗群不会有任何意义。

    从理论上计算,即便护航得力,也至少需要四十架FBC…1C这样的战斗轰炸机,才能达到饱和打击的最低标准。算上突防时遭受的损失,兵力还得增强百分之五十,而志愿军有能力同时出动六十架FBC…1C吗?

    除掉之前遭到拦截的二十四架FBC…1C,志愿军有没有这么多战斗轰炸机都是个问题。

    没有能力突破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网,就没有必要攻击航母战斗群。

    皮特上校仍然相信,志愿军的打击对象不是航母战斗群,而是永兴湾里的运输船队。

    为此,他把第二批紧急起飞的十二架F…15C留了下来,让第一批紧急起飞的F…15C留在东朝鲜湾,没有向东靠近航母战斗群。

    因为从“华盛顿”号起飞的那架E…2D在受到威胁后转向,所以皮特上校还让在南面巡逻的一架E…2D加速北上,填补东朝鲜湾上空的预警空白区域。

    这个部署,很快就收到了回报。

    在J…10A机群后面,确实有一支超低空进入的机群,而且是J…11B、或者是海军航空兵的Su…30MK2。

    两种战斗机的气动外型一模一样,雷达反射特征也几乎一样。

    会像开始那样,这批战斗机执行的也是制空任务吗?

    美军的防空指挥官不敢打赌,立即调派十二架F…15C前去拦截。

    随着第二架E…2D到达巡逻区域,战场局势变得非常明了。

    在J…11B机群后面,还有第三支机群,而且是FBC…1C。

    两批机群都是超低空进入,而且充分利用海岸线做掩护,在离永兴湾不到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方才被发现。

    拦截战斗机,肯定来不及了。

    十二架F…15C还没到达发射AIM…120C的地方,J…11B机群就发射了导弹,随即加速爬高,准备与F…15C空战。

    显然,这批战斗机不但携带了反舰导弹,还携带了空对空导弹。

    要让FBC…1C机群顺利发起攻击,它们得缠住F…15C。

    打到这个时候,拦截成了次要问题。

    E…2D锁定了J…11B发射的反舰导弹,确定这些导弹正在飞往永兴湾,预计五分钟之内就将击中运输船只。

    第二批F…15C立即加速冲刺,前去拦截即将发射导弹的FBC…1C机群。

    只是,FBC…1C发射导弹的距离更远,离永兴湾还有两百公里的时候就爬高,然后在五千米高空投下了反舰导弹。

    FBC…1C发射导弹时,J…11B机群用PL…12拦截了逼近的F…15C机群。

    这次,志愿军的战斗机没有与美军战斗机纠缠,发射中程空对空导弹后就转向返航。

    攻击行动非常简练,没给联军太多机会。

    在船队即将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两支F…15C机群先后放弃拦截行动,转而锁定正在飞往永兴湾的反舰导弹。

    虽然反舰导弹的雷达反射强度比战斗机低得多,飞行高度在一百米以下,FBC…1C发射的反舰导弹的飞行高度甚至不到五十米,但是在战斗机火控雷达的直接引导下,AIM…120C对反舰导弹拦截效率不会太差。

    即便比不上地面防空系统,也比没有强得多。

    此时,E…3D介入拦截行动,为F…15C分配拦截目标,力争击落更多的反舰导弹,减轻战区防空系统的压力。

    两套THAAD战区防空系统与两套PAC…3“爱国者”战术防空系统也做好了准备。

    港湾附近没有防空战舰,运输船只只能依靠部署在附近的地面防空系统。

    也就在这个时候,E…3D发现了更大的威胁。

    不是志愿军的攻击机群,而是一大批以两马赫的速度飞向永兴湾的重型反舰导弹

    第八十四章 连环拳

    第八十四章 连环拳

    志愿军司令部,战术指挥中心,杨禹方目不转睛的看着大屏幕。

    突然出现的意外情况,让他不得不调整战术安排,也带来了新的机会。

    按照最初计划,由空军的J…10A机群引开联军的F…15C机群,再由J…11B机群缠住可能存在的F…22A机群,随后由海军航空兵的Su…30MK2机群与FBC…1C机群轰炸永兴湾里的运输船队,到最后才轮到空军的FBC…1C机群登场,轰炸阳德、天乙里、泉城里与高原等地的联军物资储运中心。

    这套战术,能用最少的兵力取得最大的战果。

    联军有所防备,这套战术就行不通了。

    按照杨禹方的安排,首先是空军的FBC…1C机群提前投入战斗,在J…10A机群与J…11B机群后面轰炸联军的物资储运中心,然后出动正在图们江上空巡逻的J…10A机群,向东朝鲜湾突击,摆出攻击航母战斗群的架势。

    这个安排,起到了显著效果。

    联军判断FBC…1C将轰炸永兴湾里的运输船只,延迟了拦截时间,让空军的FBC…1C机群顺利发射了导弹。

    随后,空军的第二支J…10A机群赶走了在东朝鲜湾巡逻的E…2D与F/A…18F,迫使美军把紧急起飞的F…15C派往东朝鲜湾,从而在西北方向上出现漏洞。

    只是,仓促之间做出的部署,肯定不是十全十美。

    为了避开盘踞在盖马高原上空的F…22A与F…15C,海航的Su…30MK2机群与FBC…1C机群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南下,而是向东穿越了咸镜北道,在清津南面的咸镜湾转向,沿海岸线南下。

    航程增加了三百多公里不说,还正好碰上了进入东朝鲜湾的F…15C机群。

    这时候,杨禹方对战局的预判能力显现了出来。

    海航的Su…30MK2机群与FBC…1C机群在鸭绿江上空转向时,杨禹方调整了计划,让机群加快飞行速度。

    这个调整,让两支攻击群提前五分钟到达。

    战斗中,这短短五分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晚五分钟到达,两支F…15C机群就能及时发射导弹,让攻击机群无法在及时进入攻击范围。

    打到这个时候,杨禹方还没有使出杀招。

    真正的主力不是空军与海航的战斗机,而是部署在大后方的轰炸机。

    为了动用这些轰炸机,黄峙博想了很多办法,甚至以行动失败为威胁,让陆风烈向沈阳军区与海军航空兵施压。

    与战斗机相比,除了载弹量更大之外,轰炸机还有很多优势。

    首先,轰炸机部署在大后方,不会占用前线机场。为了这次突击行动,空军与海航动用了六个机群,还调用了两架侦察机,总计出动各类战术飞机近八十架,加上同时在西线战场与鸭绿江上空巡逻的战斗机,升空总量超过一百架。同时支持这么多战机作战,对地面保障来说绝对是个**烦。

    其次,轰炸机不需要进入战区,也就不需要护航战斗机,减轻了作战负担。

    最后,轰炸机由地面中心指挥,不需要预警机支援,让预警机能够集中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