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111章

燃烧的海洋-第111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建议,得到了二部的全力支持。

    根据二部提供的情报,F…22A的隐身性能并非尽善尽美,除了在起降时、以及打开弹舱时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反射信号之外,因为集中把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反射到八个方向上,所以只要角度正确,仍然能探测到F…22A。

    至于哪八个方向,除了设计F…22A的工程师与美国空军的技术官员,没人知道。

    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的分散部署预警机与地面警戒雷达,扩大雷达的部署范围,以碰巧的方式探测F…22A。

    除此之外,工作在米波频段的战略预警雷达也是不错的探测工具。

    包括F…22A在内,任何隐身飞机针对的都是分米波段与厘米波段的短波雷达,在长波雷达面前将原形毕露。

    只是长波雷达的探测精度非常有限,达不到火控标准,甚至无法引导作战飞机。

    更重要的是,长波雷达的天线非常巨大,无法装在空中平台上,即便部署在地面,也难以机动部署。

    受这些因素影响,长波雷达一般部署在大后方,执行战略警戒任务。

    中国东北地区,只在长春附近有一台长波雷达。

    离战场太远,雷达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虽然黄峙博想尽办法,还利用陆风烈向沈阳军区施压,但是军区司令部一直不肯把警戒雷达送往前线,陆风烈也不大支持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战略警戒雷达是国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战略预警。

    把如此重要的雷达送往前线,不但非常麻烦,会在短期内丧失面对东北方向的战略预警能力,还无法做到保密。

    陆风烈不是不肯帮助黄峙博,而是让他有点耐心。

    按照陆风烈的要求,总装备部以分散采购方式,订购了一套新的战略警戒雷达。一个月之后,这部雷达就能交付给志愿军。

    没有长波雷达,只能利用已有资源。

    此时,空中至少有八架预警机,两架KJ…2000与六架KJ…200。

    最东边那架KJ…200在珲春市上空,最西边那架KJ…200在海洋岛上空,八架预警机与元山的直线距离都不超过三百五十公里。以元山为中心,这八架预警机的分布范围超过了一百三十度。

    因为F…22A会前出部署,所以实际探测范围在一百五十度左右。

    依靠战术数据链,八架预警机探测到的信息全部汇总到地面指挥中心,由高性能计算机处理后,发给直接指挥空战的预警机。

    晏鹰搏就在这架预警机上。

    “还有多久到达联军优势空域?”

    “不到十分钟。”

    晏鹰搏拍了拍空中引导员的肩膀,低头沉思起来。

    “怎么样,想好怎么打了吗?”

    “早就想好了,只是……”晏鹰搏回头看了眼贾定康,说道,“情报中,没有提到元山有战区防空系统。”

    “这有什么关系?”

    “联军会不会早有警觉?”

    贾定康愣了一下,随即锁紧眉头。

    晏鹰搏迟疑了一下,对引导员说道:“与侦察机遭遇前,那四架F…15C的速度、高度分别是多少?”

    “速度不到一马赫,高度为一万二千米。”

    晏鹰搏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想到了什么。

    贾定康没有打扰他,耐心等待着。

    “老贾,我飞J…8C的时间不长,那种战斗机的加速性能怎么样?”

    “很不错,特别是在高空。”

    “跟F…15C相比呢?”

    “旗鼓相当吧,即便在高空,也好不了多少。”

    “也就是说,那四架F…15C有足够的时间爬升到二万五千米,它们却没这么做,而是在一万五千米的高度上发射了导弹。”

    “也许是个战术错误。”

    “可能吗?”

    贾定康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联系机群,立即转向。”

    引导员回头看了眼晏鹰搏,有点不大明白上尉的意思。

    “照我的话做。”

    贾定康点了点头,引导员才开始联系J…10A机群。

    “如果F…22A正在逼近,就得跟随J…10A机群转向,把侧面暴露在我们面前,留下蛛丝马迹。”晏鹰搏看了贾定康一眼,又说道,“老贾,你得告诉后方,联军很有可能已经知道我们的作战意图。”

    “你盯紧点。”

    贾定康没有迟疑,赶紧去联系指挥中心。

    如果联军早有准备,肯定会遇到很多预料之外的麻烦,说不定会功亏一篑。即便来不及取消突击行动,也应该调整作战计划,比如为执行轰炸任务的战机提供更多掩护,或者招回携带近程弹药的战机。

    到底该怎么打,贾定康说了不算,得由杨禹方决定。

    收到贾定康发来的消息,杨禹方的压力更大了。

    一个糟糕的开始,往往预示着悲惨的结局。

    无法突破F…22A与F…15C构成的防空拦截网,后面的突击行动肯定会异常艰难,损失也将非常巨大。

    继续打,还是知难而退?

    杨禹方不是优柔寡断的人,片刻迟疑后,他做出决定。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情况有变,就得调整作战计划

    第八十一章 防空拦截

    第八十一章 防空拦截

    首先做出调整的不是杨禹方,而是联军防空作战指挥官。

    在第一场空战中损失一架F…22A后,美军也在探索针对J…11B与J…10A的战术。虽然参战的F…22A多达六十架,相当于机群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F…22A极为昂贵,单价是F…15C的三倍。

    为了减少损失,美军让F…15C承担了更多的制空任务。

    因为优势空域扩大到北纬三十九度线,空优战斗机就能为攻击机群提供掩护,不再安排护航战斗机,所以有足够的制空战斗机用来加强空中防线,确保联军在北纬三十九度线以南地区的绝对制空权。

    J…10A机群面对的不仅仅是F…22A,还有F…15C。

    吸取教训后,以及对F…22A隐身性能的担忧,美军调整了制空战术,由F…15C在北纬三十九度线附近巡逻,组成第一道截击线。规模较小的F…22A机群在F…15C机群南面四十到六十公里处,充当机动兵力。

    这种战术安排,才真正体现出了F…22A的价值。

    F…15C前进部署,能够充分发挥这种战斗机的余热。依靠E…3D与E…2D支持,F…15C在与J…11B与J…10A对抗时,没有明显劣势。因为防御一方没有主动权,很有可能在局部战场上遭遇敌人的优势兵力,所以“鹰墙”后方的F…22A机群起到了支撑作用,能为F…15C机群提供有力支援。

    该战术,还能最大限度降低F…22A机群暴露行踪的可能性。

    第一场空战已经证明,J…11B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或者光学雷达能在四十公里左右的距离上发现F…22A,用PL…12、即SD…10发起攻击。F…15C前进四十到六十公里,正好抵消了这个距离。

    战斗机的部署方式很重要,可是在美军的制空战术中,真正的主力是以预警机为核心的作战系统。

    随着优势空域向北延伸,预警机的巡逻空域也由首尔以南转移到三八线附近。

    因为航母战斗群在日本海,所以联军预警机的部署方式有点独特。西线战场上,由美军的E…3D与韩空的E…2C组成预警机群,E…3D在开城到板门店上空巡逻,E…2C部署在瓮津半岛上空。东线战场上,由美军的E…3D与E…2D组成预警机群,E…3D的巡逻区域在朝鲜的江原道南部,E…2D前进到东朝鲜湾。

    为了增强电子战能力,两支预警机群各有数架EC…135电子战机,平常至少有一架伴随预警机巡逻警戒。

    虽然联军的指挥系统非常完善,但是两支预警机群相互独立。

    只是在分配作战力量的时候,由联军的空中作战指挥中心统一调配。

    J…10A机群还没越过鸭绿江,就被联军的预警机发现了。

    因为早有准备,所以联军按兵不动。直到J…10A机群越过鸭绿江,逼近优势空域,联军才组织拦截行动。

    首先上场的,正是靠前部署的F…15C。

    战场对面,KJ…2000与KJ…200一直在努力搜寻F…22A,早就发现了转向迎战的F…15C战斗机。

    数量不多也不少,也是十二架。

    联军肯定吸取了经验教训,单独对抗J…11B与J…10A的时候,F…15C没有明显优势,数量决定一切。

    J…10A没有迎战F…15C,在即将进入中程空对空导弹的有效射程时突然转向。

    志愿军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

    J…10A的任务不是夺取制空权,而是引开联军的防空战斗机,为后继进入的攻击机群打开通道。

    要引走的不是F…15C,而是F…22A。

    如果空中只有F…15C,志愿军应该采用前进护航战术,由护航战斗机缠住F…15C,攻击机群趁机发起攻击。

    只是,绝对不能放走这批J…10A。

    因为交战空域距离部署J…10A的空军基地不会超过五百公里,紧急情况下还能在朝鲜机场迫降,所以志愿军战斗机的作战表现非常泼辣,往往不拼光弹药不会返航,十二架战斗机是个不可小觑的威胁。

    如果防空战斗机在拦截攻击机群的时候,遭到这批J…10A袭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联军防空指挥官立即做出调整,从二线抽调四架F…22A,以更快的速度绕到J…10A机群前方,截击这批战斗机。

    这时候,跟在J…10A后面的第二批战斗机已经进入朝鲜领空。

    预警机判断是十二架J…11B,但是无法判断这批战斗机执行的是攻击任务,还是制空作战任务。

    因为J…11B机群的飞行高度不到五百米,所以预警机上的指挥人员判断为攻击机群。

    是攻击机群吗?

    美军防空指挥官可不这么认为。

    虽然J…11B由Su…27SK发展而来,是典型的空中优势战斗机,但是跟J…11与J…11A相比,J…11B的改进幅度更加明显,对地打击能力非常强悍,丝毫不比Su…30MK2差。J…11B服役后,首先提供给海军航空兵,足以证明这是一种与F…15E类似,侧重对地/对海打击能力的多用途战斗机。

    之前的战斗中,联军就上过当。

    在七月三十一日上午的一场空战中,八架低飞的J…11B在四架J…10A配合下,巧妙伏击了前来拦截的F…15C机群,不到五分钟就击落了五架F…15C。如果不是F…22A及时赶到,剩下三架F…15C也在劫难逃。

    这场空战让联军认识到,低飞的不一定是攻击机。

    此次有什么不同吗?

    有确切情报证明,志愿军将轰炸进入永兴湾的运输船队,迟滞联军在平壤与顺川方向上的进攻行动。

    夺取制空权的J…10A已经进入战场,志愿军会投入第二批空优战斗机吗?

    片刻犹豫后,联军防空指挥官投入了第二批防空战斗机。

    由刚刚赶到的八架F…15C打头阵,四架F…22A殿后,迎战很有可能挂着对空弹药的十二架J…11B。

    到此,联军已经投入二十架F…15C与八架F…22A。

    虽然早有准备,但是受部署场地限制,联军的制空战斗机本来就不多。因为F…22A部署在日本的空军基地,所以最多只能投入二十架,还得留下八架掩护预警机群。F…15C部署在韩国,因此能动用六十架左右,除掉放在西线的十二架,能在东线投入四十八架。只是这些战斗机中,有一半在地面待命。

    也就是说,空中只有四架F…22A与四架F…15C。

    联军已经紧急出动十二架F…15C,另外十多架F…15C能在十五分钟内起飞,只是这些战斗机半个小时后才能到达。

    不是战斗机飞得慢,而是联军的部署问题。

    F…15C是典型的空优战斗机,几乎不承担对地打击任务,在携带四枚AIM…120C、四枚AIM…9X与三具大型副油箱的情况下,能在五百公里外巡逻四个半小时。相对于执行打击任务的战斗机,特别是F…16,F…15C的航程足够大,所以联军把F…15C部署在韩国南部,尽量远离前线。

    半个小时,能够发生很多事了。

    J…11A机群越过鸭绿江不到十分钟,第三批机群进入朝鲜领空。

    这次不是空优战斗机,而是超过二十架的FBC…1战斗轰炸机。

    因为这批战斗机从辽东半岛飞来,所以美军空中指挥员立即断定,它们是海军航空兵的FBC…1C。

    海航的FBC…1C与空军的FBC…1C基本没有区别,只是增强了对海打击能力。

    志愿军的打击目标是永兴湾里的运输船队,海航的战斗机更加合适。

    联军防空指挥官立即拉响红色警报,让最后八架防空战斗机投入战斗,拦截正在向元山逼近的战斗轰炸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