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军神 >

第300章

三国军神-第300章

小说: 三国军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我为你取字仲达,可否?”

仲也就是兄弟排行次序第二的意思,古人称呼二兄为仲兄,老大称呼二弟为仲弟。其中仲春,也就代表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司马懿乃是家中次子,故此表字中含有‘仲’,倒也妙到巅峰。

至于‘达’更不用说了,达德指的是有通行天下的美德,其中也有练达、通达的意思。为晚辈取表字其中含有‘达’,乃是一种极高的赞誉与期待。

历史上司马懿的表字就是仲达,由此可见他家中长辈,对于司马懿的期待与看重。

司马懿不知文昭,只是剽窃了历史上属于他自己的表字,待听闻主公给他取字‘仲达’以后,当即大喜过望,心中激荡不已。

他再拜说道:“谢主公赐字,此次吾定会拼尽全力完成主公的重托,不负‘仲达’二字。”

陈旭闻言,却是拉住司马懿的手臂,有些忧虑的说道:“仲达此行极度凶险,前途未卜,稍有不慎就会遭致杀身之祸,吾心甚忧啊。”

“然则关中除了你以外,再无他人适合完成这个任务。此行仲达只要尽自己的本分即可,无论是否能够完成任务,都要活着回来。”

感受到了文昭对于自己的关怀,司马懿心中当即感动不已,他开口说道:“主公但请放心,此次懿不但要活着回来,还会圆满完成任务,借此良机扬名天下。”

文昭曰:“仲达有此雄心壮志最好不过,然而为了你的安危着想,我会让关平统领一百黑甲卫,让他们改换行装随你离开,好护你周全。”

黑甲卫也就是文昭自己的亲兵,因为他们全都身穿黑甲,故此也得到了‘黑甲卫’的称呼。黑甲卫既然身为文昭的亲兵,战斗力自然十分强横。

他能够派遣一百人保护司马懿周全,可以看出对于司马懿的关心。

司马懿闻言心中更是感动不已,却没有再说话,只是长长作了一揖。

第五百三十六章兵临陈留

自从决定出兵攻打袁绍,救援公孙瓒以后,刘备就采纳了孙乾的建议,偃旗息鼓悄悄将兵力集结在长社一带。

长社位于豫州颍川郡的东北部,这里与兖州陈留郡相邻。刘备大军尚未集结完毕,关羽已经星夜兼程赶到了此地。

三兄弟叙礼过后,就准备进兵陈留郡,打袁绍一个措手不及。

当天晚上,在军队开拨之前,关羽不无忧虑的说道:“兄长,吾在大将军境内,见大将军麾下兵强马壮,百姓安居乐业。饶是如此,大将军也不敢轻易与袁本初开战。”

“兄长此次贸然兴兵攻打袁本初,会不会有些莽撞了?”

刘备谓然一叹,说道:“此事吾又岂会不知?然而公孙瓒乃吾故友,又曾经施恩惠于我三兄弟。今日我若见伯圭受困而置之不理,又如何能在天下之间立足?”

关羽也知道刘备的纠结,故此并不奢望能够说服刘备。他再次说道:“虽然如此,然则豫州毕竟是兄长之根基,还需派人驻守才行啊。”

刘备道:“此事云长休要担忧,我已经令公佑守豫州,并且把宪和派往了汝南郡。有此二人在,豫州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更何况,在我与袁本初之间的战事明朗之前,其余诸侯也不见得会贸然兴兵攻取豫州。”

说到这里,刘备满怀期待的看着关羽,道:“云长你将另一封信交给大将军,大将军可有说些什么?”

关羽摇头道:“大将军只是说兹事体大,要回去与帐下文武商议一番才行。”

张飞看着两人婆婆妈妈,当即嘟囔着说道:“大兄、二兄,现在正要领兵突袭陈留郡,还在这里商议个什么?商议来商议去,若是能够把陈留郡商议来,俺也跟你们商议。”

“既然商议不来,就赶快出兵攻打陈留吧,俺的丈八蛇矛早已饥渴难耐了。”

听着张飞的话,刘备、关羽都有些哭笑不得,然而细细想来,才发现张飞说的话也有些道理。

事已至此,再考虑其他未免有些多余了。现在豫州的大军,都已经悄悄集结到了长社,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刘备心念急转之间,当即说道:“益德之言不错,我等还是准备一下,突袭攻入陈留郡吧。”

是夜月黑风高,刘备三兄弟带领三万兵马,突然攻入陈留郡内。

陈留太守高干在毫无准备之下,三日之内连失五县。刘军长驱直入,直接占据了小半个陈留郡。

陈留郡的治所乃是陈留县城,西南与东北方向分别扼守浪汤渠与惠济河。

陈留郡乃是司隶、豫州、兖州的交界之所,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的魏国,就曾经定都于此。

董卓乱政诸侯讨董之际,各路诸侯曾经就在陈留郡境内的酸枣,进行会盟立誓讨董。

关于陈留郡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大汉的最后一个皇帝刘协,被迫让位给曹丕以后,就被封为了陈留王。

让人觉得讽刺的是,曹魏的末代皇帝曹奂,在将皇位禅让给司马炎以后,也被封为了陈留王。

而刘协与曹奂这两个末代皇帝的封号,也使得陈留这个地方更加出名。

此时的陈留太守乃是袁绍外甥高干,当他得知刘备兵犯陈留的消息以后,刘备已经率领大军千里奔袭,打到了浪汤渠的西岸。

只要大军越过了浪汤渠,刘备的兵锋就会直指陈留。

郡守府内,高干一身戎装,聚集陈留境内的所有文武大臣,说道:“主公领兵远征公孙瓒,却不想大耳儿居然会犯吾城池,不知诸位可有退敌良策?”

袁军大将韩猛急忙上前说道:“某请带三千兵马出城,若是不能取大耳儿脑袋,愿受军法处置!”

韩猛为人勇力过人,乃是袁绍麾少有的一员猛将。奈何此人锐而轻备,勇而少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莽夫。

高干听闻韩猛的话,当即摇头说道:“陈留虽有五千兵马,然而相比起刘备的三万大军,却有些相形见绌。若此时贸然出城与刘备交战,一旦兵败则陈留全境必将落入敌手。”

汪昭说道:“贼军势大,若不趁着他们千里奔袭、远来疲惫之际,先挫掉贼军士气。以后想要守住陈留,恐非易事。”

“今贼军新至,又欺我军兵少,今夜必定懈怠。使君不妨趁着今夜领兵前去劫营,必可大破刘军。”

高干思量半晌,摇头说道:“刘备乃是沙场宿将,不会不知道大军远来疲惫,预防劫营之事。若是贸然进兵,必逢败绩。”

韩猛性急,当即说道:“这又不行,那有不成,你说该怎么办?”

高干知道韩猛性子急躁,倒也没有对他不敬的话感到不满,只是说道:“贼众我寡,况且主公又率领大军远征,吾不得不慎重再三啊。”

岑璧揣摩了一阵高干的心思,眼珠一转说道:“既然如此,我等不妨死守城池,而后派遣使者向主公求援。”

高干捋了捋胡须,微微颔首,说道:“此计大妙!传令下去:无论贼军如何挑衅、叫阵,都不可出城迎战,如有不遵军令者,立斩不饶!”

其实一开始,高干就打算死守陈留。

高干之所以召集众人议事,也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免得其余诸将说他独断专横。既然岑璧如此识趣,能够揣摩到自己的心思,高干自然要趁机敲定防守战略。

听见高干的命令,韩猛虽然心中不满,却也不敢违背军令。毕竟,高干不仅是陈留太守,更是袁绍的外甥,深得袁绍器重。

历史上的高干,甚至被袁绍封为并州牧,总领一州军政大事。这种荣宠,比起袁绍的几个儿子也不相上下。

韩猛为人虽然粗犷少谋,却也不愿轻易得罪高干。故此,他纵然心中不满,也没有再说什么。

议事完毕以后,高干就派遣使者北上,星夜兼程前往冀州求援。他自己却是发动城中士卒、百姓,开始加固城墙,准备守城所需用的物资。

除此之外,他还开始征召义军,帮忙守城。

第五百三十七章高氏兄弟

也许在历史上,高干只是一个酱油货色。其实不止是高干,就连袁绍自己也是个高级酱油男,他的存在几乎就是为了成就曹操的威名。

很自然的,那些跟随袁绍绝大多数的文武,也因为有个酱油主公,在历史上变成了酱油党。

然而事实上,就连袁术这个被历史无比贬低的诸侯,也有他的过人之处。更何况是以庶出身份,雄踞北方四郡,差点灭掉曹操的袁绍?

然而,历史往往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对于失败者,人们会绞尽脑汁找出许多论点,断言这个人必然失败的结局。

而对于那些胜利者,人们又会不停寻找他们必然胜利的原因。

殊不知,现实之中拥有太多的偶然性,也许一个小小的因素,都可能会改变整个历史的进程。蝴蝶效应的存在,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故此,纵然袁绍是个失败者,是个历史的悲剧,他也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

不得不说,袁绍的眼光非常不错。

历史上不管是的河北四庭柱,还是在冀州担任高官的沮授、田丰、许攸等人,每个都乃当世豪杰。

可惜的是,袁绍空有识人之能,却没有让每个人,都能够淋漓尽致展示自己的才华。自然,能被袁绍如此器重的高干,自然也有过人之处。

高干表字元才,乃是袁绍之甥,曾与荀谌游说韩馥,使袁绍领冀州牧,深得袁绍器重。

历史上河北平定,袁绍以高干为并州牧,并其三子各领一州。高干荣宠加身,风头一时无两。

高干出身于东汉望族陈留高氏,高氏数代的节孝清名,逐渐累积成为了一种政治资本,在士林中享有声望,与汝南袁氏乃是姻亲关系。

高干作为陈留高氏的子弟,自身亦是才能非凡。在他出任并州牧的七年时间里,治绩卓越,并且广召四方游土,使得四方游士纷纷依附。

在高干的治理下,偏僻荒凉的并州也成为了袁绍的粮仓。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袁绍的后勤粮草,很多都是高干的并州所提供。

可以说,高干通晓文事武略,在河北地区声望颇高。统治并州七年之久,更是治绩卓越。

他最后以孤军防守壶关,乐进、李典率军征讨,久攻不下,曹操这才不得不率领大军亲征。

饶是如此,高干仍旧抵抗了曹操大军七、八个月之久,是个非常杰出的武将。

然而,高干的性格与袁绍有些相似。他们都乃世家子都,都自视甚高,有识才之能却不能用才。

也许正是性格相似,高干才会深得袁绍器重。

现如今,在高干的统筹治下,整个陈留都动了起来。再加上高氏又是陈留大族,在此地的关系错综复杂,深得当地豪强、士人拥戴。

高干通过自己的关系,半日之内就聚集了两千多豪强私兵,用以帮助防守陈留。

刘备尚未打过来,整个陈留却已经被高干经营成了铜墙铁壁。只见城墙上滚石、滚木、火油、箭矢堆积如山,旌旗遮天蔽日。

一直忙碌了很长时间,高干看着城墙上的守城物资,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望着夕阳西下,高干暗暗想到:“文惠乃是一个非常有才华之人,现在刘备兵临城下,应该将文惠召来助我抵御刘备大军才行。”

文惠乃是高干族弟高柔的表字,也许很多人对于高柔此人并不了解,却不知道他也在历史上曾经留下了很大的名声。

高柔也是官宦子弟,他父亲高靖就在蜀郡担任都尉,高柔则留在了家乡陈留。

曹操当初得到兖州的时候,张邈盘踞在陈留,名义上乃是曹操的属下。高柔却认为,陈留乃四战之地,曹操又有进图四方的志向,未会安守兖州。

张邈起兵之时乃是陈留太守,以后恐怕会叛变曹操,为陈留招致战祸。

高柔劝说族人离开陈留,避开将会出现的战争,只是人们都认为张邈与曹操关系密切,张邈不会反叛曹操。再加上高柔又年少,他的意见根本没有得到重视。

事实上却证明,高柔当时的建议非常具有前瞻性。

除此之外,高柔还是一个纯孝之人。历史上他父亲病死,高柔当即不畏兵劫路远,冒险到蜀地治丧,尝尽辛苦,直到三年后才回到北方。

高柔乃是一个能吏,执行律法起来一直公正无私,治下官吏没有人敢徇私枉法。

当时高干背叛曹操,曹操就想要杀掉高柔,却苦无借口。于是就任命他为刺奸令史,让高柔审理狱中的犯人,想要高柔因此犯错,好趁机将其除去。

却不想,高柔处理案件得心应手,而且处法允当,狱中没有一个滞留未判的犯人。高柔自己也是一心为公,每晚都看文书到深夜,甚至会抱着文书睡着。

曹操见此情形,不由对于高柔的看法大为改观,并且佩服他的才华,不但不想再杀他,而且征辟高柔为丞相仓曹属。

后来曹丕即位为帝后,任命高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转加治书执法。高柔为曹魏律法的制定、完善做出了很大的功劳。

高柔后来迁任廷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