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军神 >

第151章

三国军神-第151章

小说: 三国军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昱曾经在颍川书院,当过一段时间的讲师。

在陈旭的记忆中,郭嘉亦是在颍川书院求学过。像郭嘉这么出众的学生,程昱这个讲师,不可能不了解。

虽然历史上,田丰与郭嘉的交情也不错。甚至就连郭嘉前往冀州投奔袁绍,都是经过田丰的引荐。

但是这个时代,由于陈旭的出现,提前抓走了田丰,已经使得他与郭嘉没有了交集的可能性。

这也是为什么,郭嘉二十一岁之后,没有前去投奔袁绍,反而投奔了曹操。

少了田丰这个引荐之人,郭嘉本人又不与袁绍相熟,这才随着荀彧、荀攸一起投了曹操。

“郭嘉?”

当程昱从陈旭口中,听到郭嘉的名字以后,眼神有些迷茫。

“主公所言之人,莫非是曹孟德帐下谋士郭奉孝?”

好似想起了什么,程昱惊讶的向陈旭问道。

陈旭脸色一喜,急忙点头道:“正是此人!军师对于此人了解多少?”

程昱摇了摇头,说道:“一个黄口孺子,不值得主公担忧。”

“额?”

程昱的话,却让陈旭感到有些糊涂。难道郭嘉在颍川学院的时候,一直韬光养晦,没有展露自己的才华吗?

不然的话,以程昱的眼光,也不会如此看待郭嘉了。

程昱冷笑一声,说道:“一个二十出头的谋士,能有多大能耐?主公如此高看此人,岂不是有些杞人忧天?”

陈旭现在的表情很精彩,非常精彩。他没想到,程昱对于郭嘉的评价,居然会是这样。

难道说,曾经在颍川学院的时候,郭嘉捉弄过程昱,导致程昱对于郭嘉有所偏见?

一时间,陈旭有些疑惑了。

第两百九十章程昱之言

迟疑了一下,陈旭才小心翼翼的向程昱问道:“军师,你是否曾经在颍川书院当过讲师?”

“颍川书院?”

程昱回忆起了那段往事,眼神有些迷茫,而后他才傲然说道:“不错,我的确在那里当过讲师。”

“但是,那里并非什么颍川书院。只不过是颍川世家大族,为了让家族的后辈,能够学到更好的知识,办的一个私学罢了。”

可以说,颍川乃是三国时代士子的摇篮,有很多名留青史的谋士,都是出身在这里。

诸如戏志才、郭嘉、荀攸、荀攸、陈群、徐庶、钟繇、钟会,这些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全都出自这里。

至于郭图、辛评、辛毗之流,就更不用提了。

读过三国历史的人,可能都会有所疑问,为何颍川贤才何其多也?

其一,这里士族林立,诸如颍川荀氏、颍川陈氏、颍川钟氏,都是当地望族,人才辈出。这种家世培养出来的弟子,自然不会太差。

其二,汉代私学遍布中原各地,尤其颍川最盛,许多名士大儒都在私学授徒。

不仅是颍川有名望的名士们,经常会给颍川的学子授课。他们还会邀请其余州郡的名士,前来此处讲课。

正是这种浓郁的学习氛围,才使得颍川人才辈出。

而程昱,曾经就有幸被邀请前往那里讲学。可以说,能够被颍川私学邀请的名士,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

因此,程昱才为自己以前在颍川讲学,而感到骄傲。

陈旭问道:“军师在那里讲学的时候,你难道没有发现过,非常优秀的学子吗?”

程昱脸上带着回忆之色,唏嘘的说道:“颍川人杰地灵,又岂会没有优秀的学子?”

“荀文若、荀公达、陈长文,皆有张良之才,还有戏志才,更是有着陈平之谋。可惜这么多才能之士,大多都归于曹孟德帐下。”

说到这里,他急忙解释道:“非是我不曾将这些人推荐给主公,而是这些人,大多都是名门之后,眼光很高。”

“以主公的出身,很难得到他们的效忠。是以对于这些人,我才一直没有向主公提及。”

程昱这样解释,也是怕陈旭怪他嫉贤妒能,不肯为并州推荐人才。

陈旭自己倒有自知之明,并不怪罪程昱没有向他推荐。

陈旭帐下的谋士,程昱、田丰都是他强行绑来的。

陈宫是因为和他沾亲带故,饶是如此,也是在陈旭取得并州以后,他才前来投奔。

至于李儒,却是因为走投无路,又不想埋没自身的才华,这才前来投奔陈旭。

现在,陈旭心中只是疑惑,为何程昱没有提及郭嘉。像郭嘉这种人才,无论在哪里,都会爆发出万丈光芒。

陈旭根本不相信,以程昱的眼光,会看不出郭嘉的才能。

“军师,你在颍川授学之时,难道没有接触郭奉孝么?”

程昱听见陈旭的话,有些惊讶的问到:“郭奉孝,曾经在颍川书院求学过么?”

陈旭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应该是吧。”

程昱拍了拍额头,说道:“我在颍川书院授课,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了。那个时候,郭奉孝恐怕还不满十岁吧?”

陈旭闻言,这才讪讪的说道:“是我考虑不周。”

直到这时,他才明白,为何程昱并不重视郭嘉了。以前的日子里,程昱与郭嘉之间,没有丝毫交集。

再加上现在的郭嘉,只有二十二岁,并且名声不显。这样一个人物,又岂会得到程昱的重视?

毕竟,程昱不是一个穿越人氏,并不知晓历史上的郭嘉有多么厉害。

在他看来,如今并州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哪怕郭嘉再厉害,也不会给并州带来多大的麻烦。

知道陈旭有趁着这个时机,杀掉郭嘉的想法以后,程昱苦口婆心的劝道:“主公如今拥十一郡之地,兵精将勇,百姓归心。”

“值此时机,正当内修政治,亲善士族;外结诸侯,以为援助。只待长安有变,即可夺取关中,图谋天下。”

“若为郭奉孝一人之患,派人除之。不仅会与曹孟德交恶,更会得罪天下士族。”

“届时,豪杰之辈心中犹疑,贤能之士远离并州。如此一来,岂不因小失大?还请主公三思而后行。”

“况且,除去一个郭奉孝,曹孟德帐下仍有荀文若、荀公达、戏志才。”

“天下才能之士,如同过江之鲫一般,多不胜数。难道主公因为一时忌惮,就欲屠戮贤才?”

“主公之志,当王天下;着眼世间,胸怀宇宙。若是心有畏惧,又岂能披荆斩棘,立于世间巅峰?”

程昱的一番话,使得陈旭心中豁然开朗。他急忙上前,恭恭敬敬的向程昱施了一礼,道:“若非先生之言,恐误大事矣!”

看着陈旭知错能改,善纳忠言,程昱捋了捋胡须,脸上满是笑容。

忽然之间,程昱脸色一肃,有些阴沉的说道:“主公,我听闻西凉军派遣贾文和,前来并州。如此一来,我等正好趁机将其除去,以绝后患。”

说到这里,程昱的脸上,露出了狠厉的神色。

陈旭骤然听见这句话,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方才,程昱还苦口婆心的劝谏陈旭,不能擅杀贤才,不能因小失大。但是转眼之间,就要除掉贾诩。

这种转变,简直让陈旭有些不知所措。

好像知道自家主公心中的疑惑,程昱急忙解释道:“郭奉孝出身颍川郭氏,与当地名士多有往来,若是贸然杀之,自然会引来天大的麻烦。”

“然,贾文和出身西凉荒芜之地,往日亦是名声不显。纵然白波谷一役,使其名扬天下,却也不为天下士族所承认。”

说到这里,程昱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李傕、郭汜之流,劫持天子,残暴不仁。贾文和帮助这些人,就是助纣为虐。”

“况且李傕等人,之所以能够攻破长安,全赖贾文和谋划。贾文和献上如此祸国殃民的计策,自然是人人得而诛之!”

“以此观来,杀掉贾文和,不仅可以除掉后患,还能使得天下忠于汉室之人,拍手称快。如此行事,何乐而不为?”

第两百九十一章战鼓响

程昱的言下之意,就是贾诩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很多的名士朋友。

再加上他的名声不好,如此一来,并州自然可以高举正义的大旗,将其除掉。

这样的话,哪怕杀掉贾诩之后,也不会得罪士族阶层。说到底,贾诩出身微寒,尚且没有被士族承认。

哪怕因此得罪李傕、郭汜等人,并州亦是毫不畏惧。白波谷的那场大败,使得并州上下早已憋了一肚子的怒气。

当时若非并州缺乏粮草,恐怕双方早已爆发全面战争了。

更何况,陈旭日后,若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早晚都会与西凉军交战。

除掉贾诩,无疑会使得西凉军断掉一臂。

没有了这个顶级谋士的辅佐,徒逞匹夫之勇的李傕、郭汜等人,将不足为虑。

程昱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郭嘉相比起贾诩,相差甚远。为了除掉他而冒险,根本不值得。

假如程昱了解郭嘉真实的才能,恐怕也不会顾虑那么多,直接就要求早除后患了。

说到底,现在的郭嘉,还是一个名声未显的毛头小子,根本没有得到程昱的重视。

陈旭觉得程昱之言非常有理,就点了点头。而后,他就将李儒的话告知程昱。

程昱思考了一下,才说道:“文优之言未尝没有道理,然贾诩前来投奔并州,他的家眷又如何脱身?”

“李文优与贾文和乃是同乡,以前都在董卓帐下效命,自然十分亲善。骤然听闻主公想要除去此人,必定会尽力维护。”

“主公不妨派遣陈静将军,严密监视贾文和。若是其稍有异动,即可择机将其斩杀!”

陈旭闻言,脑袋微不可察的点了一下。

这一段时间,因为陈旭即将大婚的缘故,并州境内人声鼎沸,喜气洋洋。

很多在外面驻扎的将领,也都返回了晋阳,就连王延、陈虎、陈静亦是如此。

并州诸将齐聚一堂,使得陈旭心中颇有成就感。他觉得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十年以来,并没有白白荒废。

“十年光阴,弹指一瞬间,我的一生又有多少个十年?这个民族,到底还要经历多少战乱与痛苦,才能安定下来?”

想到这里,陈旭心中居然有些惆怅。

“主公。”

田丰脸上亦是充满喜色,并州是在他的谋划下,才一步步强盛起来的。见到并州如今的盛况,他的心中,自然也是骄傲不已。

“军师何事?”

陈旭有些疑惑的问道。

并州境内的四大谋士,田丰、陈宫、程昱、李儒,他们虽然都有着各自的官职。但是上至陈旭,下至并州诸将,都还是习惯称呼他们为军师。

田丰说道:“如今并州诸将,好不容易齐聚一堂,其中不乏绝世虎将。主公何不邀请诸侯观礼的使者,一同欣赏诸位将军的雄姿?”

程昱亦是拍手赞道:“元皓之言甚是,如此行事,不仅可以让诸位将军一展武艺,还可以趁此良机,震慑心怀不轨的诸侯。”

说到这里,程昱冷笑了几声。

他回到晋阳之后,也听闻了无名的事迹。虽说程昱敬佩无名的气节,但是对于幕后指使之人,却是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虽然直到无名死去的那一刻,都没有说出幕后指使之人,但是并州的谋士,却可以猜出一二。

据无名所说,他母亲曾经因为鲜卑人劫掠而死去,可见他出生北方。

北方诸侯除了陈旭自己,就只有刘虞、公孙瓒与袁绍。这三人之中,陈旭跟刘虞、公孙瓒毫无交集,并且以他们的为人,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除此以外,就只剩下袁绍了。

虽说并州现在与冀州,名义上乃是同盟。然而在袁绍心中,可能早就将陈旭当成了心腹大患。

毕竟,一山不容二虎。

两人都是雄心勃勃的强大诸侯,领地还接壤,纵然能够和平一时,早晚也会爆发战争。

况且袁绍少时便喜好结交游侠,收拢死士。以此观之,幕后指使者就有些呼之欲出了。

当然,这只是一些猜测,并没有丝毫事实根据。

这种猜测,也不见得是正确的。无名此人,也有可能是陈旭得罪过的世家大族,或是潜藏在深处的敌人所指使。

正是因为这样,并州与冀州之间,才继续保持着盟友的关系。若是果真确定,幕后指使之人乃是袁绍,恐怕一场战争,将不可避免的爆发。

这并不是为了一己私愤,而是为了一个势力的尊严与脸面。

展示并州强大的实力,完全可以震慑住一部分宵小之徒。

他们想要得罪并州之前,都要先掂量一下,有没有做好承受并州怒火的准备。

这一日,所有诸侯派遣的使者,都得到了陈旭的邀请,让他们前往观看并州军威,以及诸将演武。

这些心里存着探听并州虚实之人,听说这个消息也以后,自然是满口答应,不愿那错过这个机会。

并州的武将们,也知道了自家主公的意思。所有人都是磨拳搽掌,准备展露一下自身的武艺,好在诸侯使者面前,显露自己的名声。

名与利,自古以来,都是人们乐于追逐的目标。

这一次,天下的目光全部聚集在晋阳。并州诸将,若是能够趁机一展自身武艺,必定能够扬名天下。

哪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