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军神 >

第114章

三国军神-第114章

小说: 三国军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宫立于军阵之中,远远望着城墙山的刘岱,脸上露出了莫名的笑意。

他想起了临走之前,陈旭对他讲的话:“桥氏父子于我有大恩,却被刘岱残忍杀害。”

“叔父若是说降青州黄巾,以及泰山军。途经兖州之时,还请叔父带兵攻破昌邑,杀掉刘岱,以泄我心头之恨。”

陈宫虽然认为,桥氏父子已经死去,没有必要为他们出头。但是他了解陈旭的为人,再加上这是陈旭,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

所以陈宫也没有推辞,只是告诉陈旭:“若是我此行顺利,一定会将刘岱的脑袋,带回并州。”

收回了思绪,陈宫目视张燕、管亥,让他二人上前喊话。完整章节百度(讀!(零)!零)

第两百三十四章剜心剖腹

张燕斩了那员骂他‘矮子’的敌将,仍旧不解气,用长枪将此人挑在半空之中,耀武扬威。

与管亥交手的那员敌将,死相更是无比凄惨,脑浆、肠子流了一地。

城墙上的守军,看到己方的将领,仅仅一合就被斩于马下。他们的脸上,顿时都露出了恐惧的神色。

典韦待在阵中,趁势扬起手中的大戟,高声喝道:“杀!杀!杀!”

“杀!杀!杀!”

典韦身后的黄巾士卒,也都纷纷高声呐喊。

一百多万人的呐喊,其声直冲云霄,震得城墙上面的小石块,都瑟瑟发抖。

陈宫细心观察,发现城墙上的守军,胆气已丧,顿时目视典韦。

典韦看到陈宫的眼神,心领神会,即刻拍马向前。

他来到城墙下面,扬起大戟,指着刘岱。而后气沉丹田,爆声喝道:“贼厮,可认识陈留典韦?”

如果说,方才百万黄巾的呐喊之声,是草原上狼群在怒吼的话。那么典韦的吼声,就如同虎豹的嘶鸣,动人心魄。

不谈其他,光是典韦的怒吼,都让昌邑城中的守军,脸色变得苍白。

“啊,他就是陈留典韦?那个能够生撕虎豹,单枪匹马斩,杀两百多黄巾军的绝世猛将?”

听到典韦自报姓名,那些刚才被他的吼声,震慑住的昌邑守军,顿时议论纷纷。

自从陈旭崛起,他手下的大将典韦、赵云等人,也都开始名扬天下。

典韦当年为友杀人,本就名扬州郡。

如今,他身为陈旭帐下的第一员大将,并且又是兖州人氏。是以典韦之名,在兖州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刘岱听说过典韦的勇猛,看到他身材高大,外貌凶恶,心中顿时产生了一丝畏惧。

他强行打起精神,对典韦说道:“典国辅,你乃陈并州帐下大将,为何与贼人混在一起,前来侵犯汉家城池?”

“莫非你主陈文昭,又想反叛朝廷么?”

刘岱的声音,有些色厉内敛。但是他说的话,却是字字诛心。

陈旭现在,正是因为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才能够打下如此基业。汉室虽然威严扫地,但是毕竟占据了大义。

若陈旭果真再次举旗造反,纵然他现在占据并州,日后再去攻打其余地方,势必会遭受激烈反抗。

所以说,虽然心中可以对汉室不屑一顾,但是口头上,还要做出一副忠于汉室的样子。

好在典韦上前答话之前,陈宫就已经教了他该如何说话。

典韦将大戟,在空中挥舞了一个半圆弧,冷笑几声,对着刘岱说道:“陛下遭劫,我主心忧如焚,恨不能早日攻破长安,迎回幼帝。”

“然而董贼势大,我主独木难支,这才一直修生养息。”

“虽然现在,吾主无法攻伐董卓,但是却可以先除去董贼之党羽。”

完整章节百度(讀!(零)!零)

第两百三十五章鲍信

兖州东郡,濮阳城,太守府。

曹操看着风尘仆仆的鲍信,急忙上前,挽住了鲍信的手臂,关心的说道:“允诚,你一路急行,身子肯定已经非常疲惫了。”

“我这就派人,去为你准备热水、宴席。到了晚上,咱们再抵足长谈!”

鲍信却是急忙说道:“曹东郡好意,我心中如何不知?然而现今,昌邑被贼兵围困,刘使君危在旦夕。还请曹东郡早日发兵救援!”

曹操听到鲍信的话,却是皱起了眉头,说道:“允诚,非我不愿前去救援昌邑。奈何贼兵势大,东郡兵微将寡,难以抵挡。”

“况且陈文昭陈兵壶关,虎视兖州。我若派兵,唯恐东郡有失啊!本初曾经也作书与我,让我不要阻拦黄巾军,从兖州借路。”

“若是贸然发兵昌邑,不仅得罪了陈文昭与袁本初,还不见得能够救援昌邑。而且稍有不慎,就会失去东郡这等根基!”

鲍信闻言,只是不语。少年时期,曹操就与鲍信交好。

曹操这样对他说话,也是推心置腹,鲍信自己,也不是不知进退之人。

想了一下,鲍信终究是叹了一口气,说道:“孟德之困境,我何尝不知?但是现在,我蒙刘使君重托,前来求援。”

“若是孟德也不发兵,昌邑城必定会被黄巾军所破啊!”

曹操听到鲍信喊他孟德,不怒反喜。他与鲍信自幼交好,方才鲍信喊他曹东郡,已经有些见外了。

听到‘孟德’二字,曹操反而想起了,以前与鲍信交好的日子。

对与鲍信的才能,曹操早已知晓。鲍信此人,勇武果敢,并且目光长远,是个大将之才。

当初董卓进京,立足未稳之时,鲍信就向袁绍建议:“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图,将为所制;及其初至疲劳,袭之可擒也。”

那个时候的董卓,只带领了几千兵马进京,实力不算强大。若是袁绍听从鲍信之言,偷袭董卓,必定可以大破西凉军。

但是袁绍为人优柔寡断,并且他惧怕董卓的声威,所以没有采纳鲍信的计策。

鲍信见袁绍不是成事之人,而且知道若是继续留在洛阳,日后必被董卓所害。

所以,鲍信就引军还乡里。而后招募步卒二万人,骑兵七百,辎重五千余乘,开始筹备讨伐董卓。

果不出鲍信所料,董卓手下的其余兵马赶到洛阳,并且收编了西园八校,斩杀丁原以后,就开始独断朝纲,废立天子。

那个时候,袁绍却是悔之莫及。后来讨董开始,鲍信举兵呼应,与刘岱一同前往讨伐董卓。

当时诸侯讨董,光是兖州就有四路诸侯。他们分别是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

刘岱虽然身为兖州刺史,有监察兖州郡县官吏的资格。但是桥瑁素来与完整章节百度(讀!(零)!零)

第两百三十六章以工代赈

晋阳城,陈旭忙得有些头昏脑涨。

自从陈宫带领一百五十万兵马,进入并州境内以后,陈旭已经连续几日没有合眼了。

这一百五十万人口,骤然看来,好像是一笔天大的财富。但是若不将他们安顿妥善,恐怕就会在并州,掀起滔天巨浪。

张燕、管亥,都被陈旭封为了中郎将。而其余头目,也有很多被封为了校尉。

他们虽然都已经安顿好了,但是那些进入并州境内的庞大人口,却是让整个并州的官吏,全都忙得焦头烂额。

早在陈宫带领张燕等人,前来并州的路上,陈旭就已经开始准备,安顿这些人口了。

自从陈旭平定并州以后,先是招降了十几万的白波军。而后陈宫又带来了,一百五十万的人马。

再加上其余涌进并州的流民,以及太行山中的一百万人口,现在的整个并州,已经有些不堪重负。

如今寒冬已至,首先就要解决这些人的温饱。不然的话,今年冬天,仍旧会冻死很多人。

然而,贫瘠、荒凉的并州,根本无法担负,这多多人口所需的钱粮、衣物。

毕竟,一直到明年秋收以前,这些人都会成为并州的负担。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开垦到土地,无法种植粮食。

没有办法种植粮食,自然就不会产生收益。没有了收益,也就表示,他们将会由并州供养着。

可是这么庞大的人口,现在的并州根本养不起。若是不能安顿好这些人,恐怕这些前来投奔并州的百姓,立刻就会转化成暴民。

田丰、陈宫全都满眼血丝,顶着一个大大的黑眼圈。

直到这个时候,陈宫才知道,自己有些太急功近利了。陈旭初得并州,根基还是太过浅薄,猛然招降一百五十万人马,很有可能会把并州撑死。

想到这里,他羞得满脸通红,来到陈旭面前说道:“主公,是我考虑不周,才给并州带来这么重的负担。”

陈旭摆了摆手,说道:“叔父的本意,亦是想要,使得并州变得更加强大。我又怎会怪你?”

“现在,也只能先想办法,安顿好这些百姓了。不知你们两位,是否有什么好的计策?”

田丰、陈宫闻言,都是沉默不语。

就在此时,一个高大的身影走了进来。陈旭抬头望去,发现来人正是程昱。

由于并州,陷入了人口太多的困境。所以,陈旭就急召程昱从上郡返回。想要听听程昱的想法,看他有没有好的计策。

骤然看到程昱,陈旭有些激动,急忙来到他的面前,拉着程昱的手说道:“仲德,并州困境,我早已在书信中告知与你,你可有好的应对计策?”

程昱先向陈旭行了一礼,而后说道:“依照主公的说法,面临如此困境,不外乎是开源、节流。”

“百姓太多完整章节百度(讀!(零)!零)

第两百三十七章借贷

陈旭听到了田丰的话,却是笑了一下。

他开口说道:“不仅是每日温饱的口粮,还有房屋、田地、种子。”

“以前我们是准备,无偿的将这些东西,分给百姓们。但是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都算到百姓们的报酬之中。”

“这样一来,百姓不但不会心生怨恨,反而会拼命工作,用来获取更多的土地。”

听到陈旭这样说,陈宫三人忍不住抚掌大笑起来。

这些百姓,以前都根本买不起田地,甚至连自家的田地也都保不住。

但是现在,他们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够赚取土地。这些人听到这个消息,还不都变得欣喜若狂?

中国古代的百姓,他们勤劳、朴实,心中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这一次的经历,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却。

日后,有些人通过辛勤劳动,成为了一个小地主。

那么这些人,就会在自己的子孙面前炫耀:当初若是不是我辛勤劳作,你们又怎么会有今日的生活?

相反,另外一些好吃懒做之人,他们却会感叹着:曾经有一片田地,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去珍惜。直到失去机会以后,我才后悔莫及。

若是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用自己那不算强壮的身躯,去博取日后的富贵。

对于陈旭而言,他需要的,也是那些勤恳的百姓。若是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更多的田地,陈旭也会欣喜异常。

如今的大汉,地广人稀,荒地无数。掌握了水车这种灌溉技术,很多以前无法灌溉到的地方,都会成为广袤无垠的良田。

而陈旭要做的,只是不停地扩展地盘、开垦田地,并且尽量阻止土地兼并。

如此看来,并州的前景一定会很好。然而,陈旭却仍旧高兴不起来。

这个以工代赈的方法,虽然能够解决百姓们,可能暴动的问题。但是现在,并州仍旧没有能力,一直供养这些百姓到来年秋收。

毕竟并州存储的粮食就那么多,在来年秋收之前,这些人都要由官府养活。想要养活这么多人,绝对是个无比困难的事情。

开春以后,虽然能够收获一批粮食。但是面对几百万的百姓,仍旧有些不够用。

想到这里,陈旭就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对于这点,陈宫三人又何尝不知?方才,他们听到了陈旭的妙计,才欣喜的有些得意忘形了。

陈旭的话,再次将他们拉回了现实。

若是不解决粮食的问题,那些人无法保证温饱,纵然再对未来充满希望,也会发生暴动。

但是现在的并州,哪怕收获了春天的粮食,并且克扣百姓们的口粮,也不能撑到明年秋收。

几人相对而言,全都沉默不语,最后还是程昱率先开口。

“主公,并州的豪族,虽然比不上中原的富庶,却也是数量庞大。他们这些家族,世代积累下来,都囤积了大量的钱粮。”

说到这里,程昱眼中厉色一闪而过,他右手在空中虚砍一下,说道:“不如……”

程昱的话,没有说完。但是在场的几人,却都知道了他的意思。

田丰第一个出言反对:“如此行事,固然能够得到大批钱粮。却会得罪天下豪族,对于主公日后问鼎中原,非常不利。”

“因此,此计不可行!”

陈宫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他也摇了摇头。与天下豪族为敌,并不是智者所为。

陈旭想了一想,也没有采纳程昱的建议。毕竟,他现在乃是并州牧,不是以前的黄巾首领。

若是无故抢夺治下大户的钱粮,以后并州的有钱人,必定人人自危。如此行事,将得不偿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