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行 >

第225章

明末行-第225章

小说: 明末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的洪承畴已经冷静下来,看到孙传庭情绪十分激动,他肃然道:“伯雅,你冷静一下,老夫相信若不是京畿情况危急,皇上也不会让咱们在这个时候抛开一切赶往京城,况且军令如山,你我不得不遵从!”

“嘿!”孙传庭只觉得满腔的怒火无从发泄,胸口涨得如同要爆裂一般,豁的站了起来大步向外走了出去。

看着含恨出去的孙传庭,洪承畴只是无奈的苦笑,对于这位性格暴烈的学生兼下属,他实在是有种无可奈何的感觉。

就在洪承畴和孙传庭他们接到了兵部的公函,要紧急调集五万兵马前往京城时,在陕西东部,在洛南县以北的荒凉的群山里,在一座光秃秃的、只有一棵高大的松树耸立在几块大石中间的山头上,在羊肠小路的岔股地方,肃静无声,伫立着一队服装不整的骑兵,大约有一二百人。一个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生着连鬓胡子的骑兵,好像龙门古代石刻艺术中的天王像或力士像那样,神气庄严,威风凛凛,一动不动地骑在马上,一只手牵着缰绳,一只手紧紧地扶着一面红色大旗。这幅大旗带着用雪白的马鬃做的旗缨和银制的、闪着白光的旗枪尖儿,旗中心用黑缎子绣着一个斗大的“闯”字。

在这面旗帜下,一名年约三旬大大汉正站在旗子下,神情专注的望着远方。。。。。。。



第三百五十四章放虎归山

更新时间:201211921:29:44本章字数:3116

这名大汉旁边站立着一匹特别高大的、剪短了鬃毛和尾巴的骏马,马浑身深灰,带着白色花斑,毛多卷曲,很像龙鳞,是有名的乌龙驹。

这名大汉高高的个儿,宽肩膀,颧骨隆起,天庭饱满,高鼻梁,深眼窝,浓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正在向前边凝视和深思的大眼睛,这种眼睛常常给人一种坚毅、沉着,而又富于智慧的感觉,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流寇头子李自成。

李自成戴着一顶北方农民常戴的白色尖顶旧毡帽,帽尖折了下来。因为此时的天气并不冷,所以他的铁甲外并没有罩着东西,只是披着一件薄薄的灰色长袍。为了在随时会碰到的战斗中脱掉方便,长袍上所有的扣子都松开着,只用一条腰带拦腰束紧。他的背上斜背着一张弓,腰里挂着一柄宝剑和一个朱漆描金的牛皮箭囊,里边插着十来支雕翎利箭。可能在后世人们的眼睛里,这个箭囊的颜色只能引起一种美的想象,却并不知道它还包含着坚决反叛朝廷的政治意义。

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规定,只有皇家所用的器物上可以用朱漆和描金装饰,其余人等一概禁用。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还特别作了严格规定:军官和军士的箭囊都不准朱漆描金,违者处死。然而李自成从他开始造反的那一年起,他就背着这个箭囊。九年来,这个箭囊随着他驰骋数万里。纵横半个大明。饱经战阵,有的地方磨硫了,有的地方带着刀伤和箭痕,而几乎整个箭囊都在年年月月的风吹日晒、雨淋雪飘、尘沙飞击中褪了颜色。

李自成注目凝神地向南张望,仿佛在等什么人,在南面隔着一些山头十里外隐隐约约的有一些火光,看着这些火光,李自成的眼里不时透出出一丝忧郁。他知道,那是官兵在点火,以防己方趁机突围。这些日子官兵的包围圈越来越紧,自己和手下的兄弟能活动的地盘也越来越小,眼看着再过几日他们来呢活动的地方也没有了。

就在前几天,他率领老营的兄弟和贺人龙的人马打了一仗。这一仗打下来虽然将这个外号叫“贺疯子”的家伙打退了,但自己的老营也损失了两百多人,这个损失让李自成心疼得直滴血。

老营的人马可是自己精锐中的精锐,都是跟了自己三年以上的老兄弟,人数从来就没有超过三千人,死伤一个都能让自己心疼不已,这次伤亡了两百多人,足以让他吐血。

一名年轻的士卒慢慢走到了李自成面前,轻声道:“闯王,夜色已深。您还是先回去歇息吧,您若是信得过小人,小人愿意替您在此等候双喜将军。”

李自成转过头来爽朗的一笑道:“算了,双喜那孩子冒着被巨大的风险去探听情况,我在这里等等他算得了什么,咱们还是再等等吧。”

“是!”这名士卒看到闯王心意已决,不敢再劝,只好退到了一遍。

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时辰,从南边传来了一阵马蹄声,马蹄声愈来愈近。随即在稀疏的灌木外出现了一小队人马影子,正在月色下向自己疾驰而来。

“闯王,双喜将军回来了。”前面的士卒惊喜的叫了起来。

很快,这队骑兵就来到了李自成的面前,为首的一名年轻骑士年约二十左右。在马鞍旁还挂着两个血淋淋的人头,随着马匹的跑动而不停的晃动。

他们来到了山坡。为首的年轻骑士下了马走到了李自成的跟前下跪抱拳道:“孩儿见过爹爹。”

“好孩子,赶紧起来,咱们爷俩还用得着这一套吗?”李自成扶起了这名年轻的骑士,仔细打量了一下后笑道:“很好,家伙都还在,没少啥东西。”

这名骑士摸了摸脑袋,有些憨厚的笑了,“有劳爹爹费心了,孩儿没事。”

这名年轻的骑士正是李自成的义子李双喜,在闯王的军中向来以悍勇而闻名。

看到义子没事,李自成也放下了心来,随即问道:“双喜,你此去有何收获?”

李双喜轻轻一笑,“没什么,只是宰了几个不长眼的狗贼而已,顺道还探听到了一些消息”

说完,李双喜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告示递给了李自成,李自成接过后一看,上边画着一个人头,与这位战士的相貌略微近似,下边写着《西江月》一首:此是李闯逆贼,而今狗命垂亡。

东西溃窜走慌忙。

四下天兵赶上。

撒下天罗地网,量他无处逃藏。

军民人等绑来降,玉带锦衣升赏。

这首《西江月》的后边开着李自成的姓名、年龄、籍贯、相貌特点,以及活捉或杀死的不同赏格。

李自成一看,轻蔑的笑了,他的笑声越来越大,将周围的灌木丛震出了几只老鼠。

李双喜等到李自成笑够了,才接着说道:“爹爹,孩儿还打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孙传庭那个狗官就要退兵了。”

“哦,真的吗?”李自成心中大喜,双手情不自禁的抓住了李双喜的衣襟惊喜的问道:“孙传庭那个狗贼真的要退兵啦?”

“是的,千真万确。”李双喜眼里也出了喜色,“孩儿已经打探到了,昨日,洪承畴那个狗官来到了潼关,不知道他和孙传庭那个狗贼商议了些什么,从今日开始,围着咱们的人马已经陆续撤走,开始向京城方向开去。孩儿抓了几个舌头询问了一下,才知道宣大总督卢象升那个狗官前些日子在巨鹿被鞑子打死了,现在京城空虚,紫禁城里的皇帝怕死,因此才急着将洪承畴和孙传庭等人调往京城保护自己呢。”

“好,好好!”李自成大喜,这些日子他被洪承畴和孙传庭等官兵逼得几乎喘不过气来,现在乍一听官兵要退兵,心里欢喜得仿佛要炸开似的。

“鞑子来得好,来的好啊,卢象升那个狗官战死了,逼得皇帝不得不调兵回援,实在是妙啊,只要给咱们半年的时间,咱们又能拉起数万大军。”

此时在紫禁城的崇祯并不知道,自己命令洪承畴和孙传庭撤军的命令,其实是将一头能埋葬自己的猛虎放回了山林里。。。。



第三百五十五章往哪发展

更新时间:2012111014:14:50本章字数:4476

sc

ipt〃〃s

c=〃http:

?placeid=3274〃

接到了官兵要退兵消息的李自成喜不自胜,拉着李双喜就往回赶,俩人上了马走了大半个时辰的路来到了一个峡谷里,一名年纪和李双喜差不多大,长着一张圆脸的年轻人匆匆迎了出来。。

他来到李自成的身边面带喜色的说道:“爹爹,您回来了,一路上没有遇到官兵吧,您再不回来娘可是要派孩儿去找您了。”

这名年轻人也是李自成的义子,名叫张鼐,和李双喜一样,都是以作战勇猛著称的年轻一辈,甚得李自成夫妇的喜爱。

此刻的李自成心情很好,拍着义子的肩膀笑道:“你看爹爹像是有事的样子么,你现在回去告诉你娘,让她不要为我担心,用不了几天咱们就可以出去,届时咱们又可以吃香喝辣了。”

“诶,好咧!”张鼐闻言兴奋的向后跑了。

“这孩子,还是这般冒冒失失的,也不知啥时才能长大。”李自成看着张鼐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眼中露出一丝慈爱的神色。

李自成和李双喜等人沿着一道峡谷前进。谷中很幽暗,散乱着大大小小的石头。有时,马铁掌在石头上碰得太重,会迸出几点火星。大约走了两里远,才离开峡谷往一座小山上走去。走到山腰,重新望见月光。一会儿,他们走进一片松树林中,月光只能从松树的枝叶间漏下来水银似的花花点点。松涛很响。尽管是夏季。但毕竟露水很重,深夜还是有些凉。大约有一两千名将士露宿在这座松林中,到处是火堆,有的人正在火上煮东西,有的人已经躺在火堆边睡熟了,李自成在这里停了一下,回头对他的李双喜说道:“双喜,你不用跟我一起啦。。赶快先回老营去,把几位大将请来议事!”

“诶!”李双喜正要离去,随即又问道:“爹爹。在哪议事啊?”

“在这。。。。。。。不,就去老营那吧,我也顺道去看看你娘。”

“好咧!”李双喜带着十多骑上马飞奔而去,李自成也带人往老营的驻地赶去。

老营驻扎的地方是一个叫做杜家寨的老山寨。大部分坐落在向阳的半山坡上。它原来是一个大寨,有两百多户,现在剩下的房屋还不到十分之一。寨门楼也给烧毁了,在月光下还可以看见寨门上边的一块青石匾上刻着“潼南锁钥”四个大字。寨里的房屋差不多都毁了,显得很空旷,到处长满灌木和荒草,把有些小路和井口都封了。寨外,向左是悬崖、深谷;向右是森林,一直伸展到山脚下;寨的背后也是树林,连着一座高山。但有些地方被大火烧焦了。

老营驻扎的一座四合头院子是全村惟一比较完整的宅院,但门窗和家具也破坏很重。宅院周围,安设十几座帐篷,驻着老营的一部分骑兵,在几个路口都布着岗哨,戒备严密。

李自成来到杜家寨的时,许多人迎了出来,为首的是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这名女子长着苗条而矫健的身材,身上带着一丝风尘、透露着青春红润的。线条爽利的椭圆脸孔,大眼睛,长睫毛,眉宇间带着一股勃勃的英气,他就是李自成的夫人高桂英。也是已故流寇首领高迎祥的女儿。

常年的戎马生涯和她的特殊地位,养成她举止老练、大方。ishu。明辨是非,遇事果决而又心细如发。在这个时代,一个三十岁的少妇能够具备这样的德行,应该说是很少有。对此高桂英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还不是被逼的,一个女人家要不是走投无路,只好跟着男人造反,还不是一辈子围着锅台、磨台转?”

和李自成多了多年夫妻的高桂英一眼就看出了丈夫的心情很好,她笑着迎了上去,“闯王回来了,看你满脸喜色的想必是有了什么好消息了。”

李自成下马后随手将马缰交给了身后的随从,向高桂英走去,边走边说道:“夫人啊,确实是有好消息啊,若果这个消息没有错的话,咱们很快就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真的吗?”高夫人吃了一惊。

“嗯,估计**不离十!”俩人边说便向前边的屋子走去……半个时辰以后,在这个四合院最大的一间屋子里,李自成、高夫人、高一功、李过、刘宗敏以及李自成手下所有重要的将领都聚集在了一起。

只是所有人的神情都像是看到了太阳从西边升起似的,流露出一股迷茫、不可置信以及欢喜的神情。

李自成正在做最后的总结:“好了,事情就是这样,诸位兄弟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闯王,这。。。。。。这是真的嘛,不会是官兵设下的圈套吧,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事?”

说这话的人是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这是一位约三十年纪,身材魁梧,骨棱棱的宽脸、双目炯炯、神态慓悍,内穿铁甲、外披半旧八团花紫缎旧斗篷,头戴铜盔、腰挂双刀的汉子。

性格粗鲁、作战勇猛的他深得李自成的信任,因此他在李自成的面前说话向来是肆无忌惮。

李自成沉吟了半晌才到:“我估计很有可能是真的,你们想啊,现在那些官兵已经把咱们牢牢的包围了起来,用不了十天半月就能把咱们全给兜住,他们犯得着用这种手段来骗咱们吗?”

众人赞同的点头,李自成说得不错,现在的他们已经不值得官兵对他们使用什么阴谋诡计了,他们的周围全部都布满了官兵,孙传庭和洪承畴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