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植掌大唐 >

第207章

植掌大唐-第207章

小说: 植掌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年的时候这边刚遭过一次水灾,长安城那边有派出魏征这位人镜过来进行安抚。

    不只是要协调当地官员,做好灾民的安置和救助,同样也是为了安抚这边众多的世家和权贵力量的。像是程咬金他们的老家可都遭了灾了。

    开仓放粮,以工代赈这类的法子全都用上了,差不多掏空了这边的常平仓储备,才总算是将损害尽可能的降到了最低,起码饿死的人没有很多。

    可是今年又遭了灾,这就让人特别头疼了,当地的储备物资,显然是支撑不住这样的连续消耗的。

    偏偏遭灾的地方,在大唐这会来说,绝对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了。

    想要填饱这么多人的胃口,不至于出现大面积减员的情况,这个物资的需求量还格外的庞大。

    而且这里又是经过那么多年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一个地方,再加上还牵扯到那么多的世家大族,以及勋贵们的家乡呢,肯定要不遗余力的做好救灾工作才行。

    从其他地方调集粮食,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才能送到灾区,受灾的面积又那么大,还是原本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想要调集到足够的物资着实比较困难。

    尤其是淮河出海口这类的地方,历来就是重灾区,偏偏遭了灾以后,外人想要进到这些地方又变得格外困难,不是水太大了,就是所有的道路都彻底变成了烂泥塘,运粮车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等到他们跋山涉水的进到这些重灾区,不说粮食还能不能吃,反正灾区的那些灾民,怕是都已经饿得够呛了,甚至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忍言之事。

    谁也不想原本的孔孟之乡变成人间炼狱,上演一些人性丑恶的画面啊。

    这时候李世民想起了林森出发前,在和他商议时曾经谈到过的一些设想,就比如说“南粮北调”。

    后世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和这南粮北运,也和京杭大运河都息息相关。

    但是林森当初设想的这个南粮北调还是不太一样的,历史上的应该是充分发挥京杭大运河的作用,达到交通南北,加强南北之间的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联系和交流的目的。

    林森当然也是这么个目的,但是走的线路还不太一样,他希望的还是发挥海运的优势。

    京杭大运河那边已经够忙活了,而且其中的势力纠葛太过复杂,完全不是林森能够或者想要掺和进去的。

    但是走海运这边的话,其实速度也挺有保证的,一路沿海岸北上,有暖流的帮助,简直不要太便捷。

    尤其是放到这次的救灾上,正可以将宝贵的粮食,送到最为需要的那些重灾区去。

    而且海运需要的人手要少得多,时间还短,路上消耗掉的粮食也会少上许多,运送的效率也是大大提升啊。

    至于粮食的来源问题就更好办了,林森干嘛一来到岭南这边,就明里暗里的撺掇着冯盎,开始种那些超级水稻啊?其实也是在为这时候做准备呢。

    崖州那边轻松的就能做到一年三熟,广府这边一年两熟也绝对不难,又是冯盎这个有实无名的“岭南王”来推广的,这个力度简直不要太大。

    林森从中赚了一笔的同时,也让冯盎对这水稻更加上心了,如今也算是顺利的完成了这些超级水稻的大面积覆盖。

    单是这些水稻的产出量,应该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了,用来完成这次的救灾,起码是那些重灾区的救灾,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毕竟岭南这边自身产出的各种粮食水果,也算是很丰富了,这些粮食应该消耗的很少才对。

    再加上从周边调集的各种物资,足以稳住灾区的局面才是。

    而圣旨上给的命令也很明白,让林森调集尽可能多的粮食,尽快的送达重灾区那边。

    林森把这圣旨的意思,给岭南这边所有的头面人物都传达到了,让大家赶紧都动员起来。

    有粮食的出粮食,有船的出船,麻溜的开动,装满一艘就开动一艘,赶紧把粮食送到各个重灾区那边才是正理。

    林森手底下的平安号,和吉祥如意三艘船,当然也在征调之列,运力最强的它们,干脆的拉上了军营里堆积的跟山一样的众多稻米,奔着登州方向就去了。

    其他的勋贵们也先暂时放下了运香料这个事,把自家手下的所有海船都用来运送物资了。

    像是程咬金的老家济州那边也是重灾区啊,其他的勋贵们也都没有袖手旁观的意思。

    冯盎更是大气,不仅那几个参与运送香料的儿子,带着装满粮食的船北上了,他手底下能调集的可以远航的海船,也全都装满了稻谷浩浩荡荡的跟上。

    以平安号为首的三艘新式旗舰,虽然装的最多,但速度却最快,所以不出意料的就走到了最前面。

    林森这次也收拾好了自己的东西,跟随着平安号一同北上了。

    有点出乎他意料的,接了这趟调集和运送救灾物资的活计,竟然也不用他继续在番禺那边熬着了。

    他还以为自个要在那干满一两任,才有希望调离呢,都已经做好了长期奋战的准备了。

    没想到这边香料船队刚完成一次集体行动,他的这份任务就这么结束了。

    或许是李世民觉得能有眼下这个局面,也算是完成了交代给林森的计划了吧,又或者是觉得以林森的能力,构建出眼下这样相对稳定的架构已经是极限了。

    而且有了冯盎的合作,也就不需要林森这个超级猛男,继续留在这保持武力威慑了,换上一个允文允武的家伙,更适合眼下大方向已定的广府吧。

    所以林森的继任者,就选定了一位目前名声不显,却同样可以说是流芳百世的名将,同样也是林森的朋友的一位。

    当然不是还在埋头苦学李靖兵法的苏定方,而是后来的抗倭名将——刘仁轨!

正文 第三百九十六章 归心似箭

    刘仁轨出身尉氏刘氏。他恭谨好学,博涉文史,直言敢谏,显然于文事方面比较精通。

    同时他后来又因救援新罗,并在白江口之战大败倭国、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流芳百世的反倒是个武将身份。

    所以说是个允文允武的家伙,而且说起来这位也有点大器晚成的意思。

    不过这次他能被选派到广府这边接替林森,其中不仅有林森的举荐,私底下其他的勋贵们也是出力不少,所以可以说这位是站在林森他们一边的。

    这样才能够保证很多政策能够被更好的延续下去,不会出现人亡政息的情况,毕竟能够有眼下这番良好的合作局面非常不容易啊。

    林森和众多勋贵们,还有李世民自身,也都希望这边能够在现有的框架下,进一步的深化合作。

    挑选这么一位文武双全的继任者,无疑能够更好的处理眼下这纷繁复杂的局面,更好的掌控住局势的发展。

    以林森那堪称简单的头脑,能够维系眼下这个状态已经不容易了。

    随着香料贸易的继续发展,还有南北之间交流的增多,以后的情况只会越来越难处理,纠葛进来的势力也会越来越多。

    显然不是林森这种耿直的家伙能够玩得转的,有过地方政事经验的刘仁轨,就成了更好的选择。

    当然那一千多号精锐兵士,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肯定也是要留在当地的。

    刘仁轨又额外带来了近一千的精兵,方便他在过渡期更好的控制住话语权。

    那些勋贵家的老兵会听林森的,可不见得会卖他刘仁轨的面子,所以手下直接掌控更多的武力就很有必要了。

    等到局面稳定下来以后,跟随林森到来的那一千精兵再回到各自的家乡就是。

    既然已经卸任了番禺的折冲都尉一职,林森手下那几十号护卫自然也是要全部带走的。

    倒是那些特种队员们大都留在了当地,和其他勋贵手下的老兵们一样,他们也在这边努力扎下根来,同时也会帮林家攫取更多的利益。

    林森只是简单的和刘仁轨这位未来流芳百世的名将叙了叙旧,毫无保留的做过交接之后,就干脆的踏上了平安号,带着满满三船救灾物资北上了。

    和他私底下的交情好是一回事,在这种时候指手画脚又是另一回事,很多事情林森相信他比自己更在行。

    说得多了说不定反而会让这位继任者不爽,毕竟这也是一位有自己骄傲的家伙,年岁比他林森还要大上不少。

    况且救灾的活不等人啊,一点耽搁不得。

    当然林森也承认,自己其实是有私心在里面的,因为这次李世民的圣旨中说到了林森的新任务,那就是运送救灾物资,可却没有说他的新职位啊。

    番禺那边已经交托给了刘仁轨,也就是说完成了救灾这活以后,他按照大唐官场的规矩,就该回到长安城去,等待下一期的栓选了。

    有合适的职位才轮到他去上岗,没有空缺的职位他就得在家待业,白领着勋官的钱粮,没有正儿八经的职官。

    如果是其他人,那肯定要玩了命的给吏部那边送钱,早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才好有个实职在身,才能享受权力的甘美。

    这也是吏部那边为啥经常会有贪腐案爆发,还很容易变成窝案的一个原因。

    可林森压根没有这样的想法啊,他巴不得能清闲一段时间呢,这才有空好好陪陪许久未见的老婆孩子啊。

    就冲着马上就有望能够团员了,林森也不愿意继续在广府这边久留啊。

    因此平安号还有吉祥号和如意号,几乎都是全速朝着登州那边赶去,成了所有参与运送粮食和物资的船只中最先到达登州的一批。

    自古以来,登州就是海上要冲和军事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它“东扼岛夷,北控辽左,南通吴会,西翼燕云”,“外捍朝辽则为藩篱,内障中原又为门户”。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洋流优势,以及当地港航活动的技术进步,使登州港成为南北海上交通的中枢,古代屯兵的兵事重地,北方重要的海洋文化发源地,和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航地。

    从对外贸易方面来讲,登州港较广州、交州稍有逊色。

    但仍可这样讲,在唐代南有广州港,北有登州港,二者的地位和作用,同样令世人瞩目。

    而且历次出兵,尤其是对高句丽那边的用兵,基本都离不开登州这边,不论是造船还是水陆并进,登州港这里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而新罗和倭国等周边国家前后的多次朝贡,和遣唐使的出入,大部分也都是在登州港这边。

    前隋时裴世清去倭国出使,同样也是走的这里。

    最近这位刚和那位知名遣唐使小野妹子同志,又一起从登州出发去了倭国,其中一项使命,多少还和林森有点关系呢。

    林森之所以把物资都集中送到登州这边来,和它的这个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也分不开。

    因为这边交通四方八达,作为大唐北方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这边的运力同样也是最强的,不论是人车马都是最多的,完全可以更方便,更快速的将这些灾区急需的粮食和物资,分送到各个地方上去。

    林森他们风尘仆仆的赶到登州港口时,作为登州刺史的时德叡,正眼巴巴的在这等着呢。

    这位算起来也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出身,可眼下全然没了一点所谓的世家风度,眼睛红彤彤的,胡子更是乱糟糟一大把,眼窝深陷,脸色更是有些灰败了,甚至衣服都脏兮兮的。

    不知道的大概还以为这位怕是夜夜笙歌把自己搞虚了吧,可知道登州眼下情形的林森,却对这位有点肃然起敬的感觉。

    之所以变成眼下这个状态,很明显是因为当地的灾祸啊,这是为灾民们操碎了心,才会变成这副德性吧。

    “你们终于来了!”看到林森当下下来后,时德叡一把就抓住了林森的双手,有些激动不已的喊道。

    那神色甚至称得上狂热,显然对这些粮食是渴盼已久啊。

    “让郎君久等了,其他的粮食随后就到,足足几十大船,应当能够解眼下这燃眉之急了。”

    刚被抓住手,林森还以为这位老爷子要来个握手礼呢,差点问出一句“你也穿了?”。

    还好随后反应过来,这位老先生纯粹是激动而已,不由得赶紧开口说了下后边那些船只的进度,也好让这位安心。

    果然,听了林森的话,这位登州刺史明显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七章 被算计了

    “那就好,那就好,实在是太好了……”这位年岁也是一大把的老刺史,高兴的有点语无伦次了。

    “哦,对了,只有某一人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