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万岁约阿希姆 >

第465章

万岁约阿希姆-第465章

小说: 万岁约阿希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军战车死磕,而是在战线后方的简易阵地上静止射击,它们的炮弹不是每每都能击穿那些铁壳乌龟的装甲,所幸远程重炮的轰击迟滞了英军的进攻,使得这些爱尔兰战车有机会进行连续不断的尝试。10496085……》
………………………………

第625章 碾压防线

1933年,当世界大战的阴云再一次笼罩文明社会时,热爱和平之人莫不痛彻心扉,渴求安定之辈无不焦虑万分,还有无数的人不得不含泪送别自己的亲人,祈祷他们能够从战场上平安归来。另一方面,许许多多不甘平凡的青年、心怀壮志的军官还有那些寄望于通过战争大发横财的人,却因为战争的降临而感到心潮澎湃。

    一切早有预兆,列强国家已经为这场战争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从20年代中后期到30年代初期,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大萧条使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军队的规模却在扩大,最好的技术成果往往率先运用在军事领域,新装备层出不穷,服役于各国空军的作战飞机数量竟超过了民用飞行器,各国投入海军建设的资金足够将现有商船队的规模扩大两倍以上,各**用车辆不论类型、数量、性能都甚过民用汽车,德国的“条顿骑士”重型战车、英国的“维克斯mkii”轻型战车、美国的m3“游骑兵”中型战车以及爱尔兰的“重装骑兵”半履带装甲车便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军用车辆。

    此外还有一些“默默无闻”的战斗车辆,普通人或许连名字都没有听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无足轻重,英国的“基钦纳”步兵战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种战斗全重接近30吨的战车于1930年定型生产,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英国本土、加拿大以及美国的供应商总共为英联邦军队制造了4000多辆,但它们却极少在公众视野中亮相,英国官方从未正式公布过它们的技术资料,将领们私下里称之为“22吨战车”,声称它们跟爱尔兰“凯尔特战士”处于同一档次。事实上,一辆标准型“基钦纳”的炮塔正面装甲60毫米,加上30毫米厚的弧形炮盾,在这个时代基本属于无敌的存在;车体装甲因型号不同大致分为两类:装备76。2毫米短管榴弹炮的支援型采用50毫米均质装甲钢板,不装备短管榴弹炮的突击战车采用60毫米均质装甲。

    无论哪种型号,联军装备的37毫米战防炮都无法撼动其正面。

    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在北威尔士的科恩半岛,爱尔兰军队的“凯尔特战士”和英**队的“基钦纳”便有了第一次正面对话。一队支援防线的“凯尔特战士”散列在麦田中,对掩护步兵发动进攻的“基钦纳”进行狙击。若是使用普通穿甲弹,“凯尔特战士”的战车炮十发大概只有三四发能够贯穿目标装甲,好在爱尔兰军方一贯奉行精兵策略,而且对英军的武器装备研究颇深,登陆科恩半岛的“凯尔特战士”每辆配备40发碳化钨钢芯穿甲弹、20发被帽穿甲弹、20发榴弹、10发照明弹。只要距离不超过400米,它们的碳化钨钢芯穿甲弹只要取得命中,就有至少八成的几率击穿“基钦纳”的厚皮硬甲。

    在联军最先发动两栖攻势的马恩岛,第一阶段的战斗已经落下帷幕,英军暂时还没有发动反击的迹象,而科恩半岛跟马恩岛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大不列颠岛的一部分,即便北威尔士和英格兰西北部的铁路枢纽以及交通设施因联军轰炸而运行不畅,英**队仍能在半天之内集结大量部队投入第一场反击战。被视为秘密武器的“基钦纳”虽未达到漫山遍野的程度,出现在战场上的数量已足够让联军官兵们头疼了。

    看着不断被己方炮火击毁又不断从黑暗中钻出来的英军战车,堑壕中的加拉赫很是无语。在他的设想中,这应该是一场比拼意志的鏖战,说不定要以刺刀见红的方式决定胜负,所以出发的前一晚,他格外仔细地磨好了自己的刺刀,而在跳伞落地后,他也尽可能往身上多装弹药,现在看来,这些准备有可能成为无用功——能否顶住英军战车群的冲击还是个很大的问题!

    战斗进行中,火车汽笛般的尖啸声再度袭来,炮火覆盖的区域仍在战场中央,这将会人为削弱英军先锋部队跟后续部队之间联系,有助于减轻联军防线所承受的进攻压力,只可惜如此猛烈的炮击却没能让英军战车部队付出太大的代价。

    紧跟战车的英军步兵们趴下来躲避炮击,联军士兵们看到了单独击灭敌方战车的机会,一些步兵冒着危险爬出堑壕,匍匐前进,尝试着用他们的反战车手雷对付英军战车,但英国人的铁甲乌龟虽然停了下来,战车炮和机枪却没有停止工作,英军步兵们的步枪、机枪、手雷也不是摆设。不断有人成为单兵炸毁战车的英雄,也不断有人在阵地前沿丢失性命。

    炮声刚刚消散,英军战车带着吵杂的噪音继续前进,并用火炮和机枪反复扫荡联军防线,凶猛的火力把堑壕中的士兵们压得抬不起头来。英军步兵们气势汹汹地跟了上来,双方开始相互投掷手榴弹,阵地上充斥着爆炸的火光,硝烟像浓雾一样弥漫。

    浓烈的硝烟遮蔽了视野,但加拉赫能够感觉到敌军战车的逼近,他将步枪搁在一旁,默默拧开“粘弹”保险盖,禁不住心跳加速,额头冒汗。爱尔兰军队的“粘弹”的造型类似于锥形帽筒,单个有一公斤多,无论重量还是磁吸附方式都不适合远距离投掷,德**队装备的反战车手雷有两种,一种跟爱尔兰“粘弹”相仿,一种是非吸附式、采用碰炸引信的大威力手雷。

    加拉赫一边估算着投弹的时机,一边小心提防对方带来的枪弹,等到正面驶来的英军战车显现身形,他左手拉出导火索,右手猛力甩出“粘弹”,使之划出一道抛物线。这套动作他在训练中已经做过了数百遍,本来十拿九稳,可是这一刻,他的手在颤抖,脑袋里一片空白,有没有命中目标压根就没看清!

    五秒之后,伴随着轰隆一声爆响,强劲的气浪迎面袭来。加拉赫侧身靠着堑壕壁,这一刻,他想的不是荣誉问题,而是能否从这样的战斗中幸存下来。近距离的爆炸干扰了他的听觉,身体却感受到了轻微但持续的颤动,他下意识地抬起头,视线突然一黑:英军战车竟从头顶上方碾过堑壕!

    居然没有干掉它?

    英军战车赫然压过的气势如此磅礴,即便是在演习中经受过战车压顶,加拉赫还是被惊得呆若木鸡。就在这时,旁边一名爱尔兰士兵横出一步,将手里的“粘弹”抛向英军战车后部,它准确地黏在了发动机罩上——那是一辆战车最为薄弱的地方。

    加拉赫双手捂紧耳朵,眼前火光一闪,大团黑烟翻滚升腾,刚越过堑壕的英军战车就此失去了动力,即便武器和乘员完好无损,它对联军防线的威胁也减小了大半。

    没等加拉赫回过神来,另一辆英军战车从数米开外碾过堑壕,行进过程中,它的战车炮和机枪还在不断射击。有了同伴刚刚的示范,这名爱尔兰伞兵不再迷茫,只是机会稍纵即逝,那辆英军战车很快从视线中消失了。

    听到尖锐的履带摩擦声从另一个方向传来,加拉赫飞也似的抄起一枚“粘弹”,等到偌大的黑影闪过,他瞅准时机抛出“粘弹”,然后顺势扑在堑壕底部。发生在数米开外的爆炸冲击十足,因为没来得及捂住耳朵,耳边是无尽的嗡响声。好在英军步兵没在这个时候冲进堑壕,否则的话,他肯定会被敌人当做战五渣给轻易收拾掉的。

    在联军士兵的猛烈阻击下,大部分英军战车止步于防线之前,而那些突破防线的战车并没有回过头来支援步兵攻夺阵地,它们早就注意到了麦田中的“凯尔特战士”,知道这些爱尔兰战车是现阶段最大的威胁。怎奈“基钦纳”的37毫米战车炮威力偏小,部分“雄性”型号所装备的短管炮口径够大但直瞄精度稍弱,跟爱尔兰战车在中等距离进行对射很是吃亏。“凯尔特战士”投产多年且对外出售,其主要性能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只要将距离缩近到两百米以内,英制37毫米战车炮就有很大的概率击穿其滚轧均质刚制成的30毫米厚的正面装甲。

    英军战车打出的照明弹映亮麦田,一辆辆静止多时、炮管滚热的“凯尔特战士”动了起来,它们就像是排成散兵线的步兵一样,迎着英军战车的炮火傲然前行,二十米一个停顿,停下之后迅速开火。在这场面对面的战斗中,几乎每分钟都有爱尔兰战车遭到毁伤,但同时受到联军士兵攻击的英军战车损失速度更快。待到炮声暂时平息下来,堑壕前后已有四五十辆被击毁的英军战车,被火焰浓烟熏出坦克的乘员成了姿势各异的尸骸,相较而言,爱尔兰装甲部队区区11辆的损失还算过得去,但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阵地前沿的地雷阵已被趟开,阵地上的战防炮损失殆尽,而仍能战斗的“凯尔特战士”只剩下了5辆,整条防线严重缺乏反战车火力。10678225……》
………………………………

第626章 强攻禁区

夜渐深,天微凉,人倦怠。在游弋于科恩半岛南部海域的爱尔兰重巡洋舰“努阿达”号上,随着炮火的平息,被发射药烘热的空气迅速冷却,硝烟渐渐散去,但舰上遗留的火药气味依然浓重。严格的灯火管制下,在露天位置吸烟是被绝对禁止的,舰员们或眺望海面,或窃窃私语。半个多小时的炮击,半齐射打了3轮,齐射打了25轮,炮火输出强度至少跟一个军属重炮团相当,而从英军攻势的转变情况来看,这样的炮击效果斐然。

    “努阿达”号能够在对岸支援中展现了精准的远射功力,是爱尔兰长期奉行精兵政策的成效,也是海军装备技术不断进步的表现。“努阿达”号的火控中枢以机械式计算器和全舰统一指挥系统为基石,前者是工业文明的科技精粹,是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前实施快速精准火力打击的重要技术依托,数据处理效率是纯人工的十倍,较上一场战争时期英国皇家海军使用的早期型号提高了三倍;后者是德国造船工业的技术结晶,是德国海军的制胜法宝,战后十数年逐渐成为各国大型战舰的标准配备,而“努阿达”号所采用的是电力和机械双重驱动的第二代系统,精确度更高且具有一定的抗破坏能力。

    “努阿达”号以猛烈炮火阻击了英军对阿伯索赫以北联军防线的攻势,下午因避退英国空军锋芒而后撤的德国战列舰编队亦在一众轻舰艇的掩护下重新投入战斗。阵中有威风凛凛的巴伐利亚级超无畏舰“巴伐利亚”号、“巴登”号、“符腾堡”号,有老而弥坚的国王级无畏舰“国王”号、“大选帝侯”号、“威廉皇储”号以及凯撒级无畏舰“凯撒”号,它们排成两列纵队,在三十多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的严密护卫下驶过白天的战场,近两万名海军官兵默默向白天战损的“边境总督”号以及不幸阵亡的数百名袍泽致哀。开战首日遭此损失,给信心饱满、斗志昂扬的联军将士们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有不少人开始质疑“闪电登陆”的作战策略——在没有摧垮英军海空力量的情况下登陆北威尔士,无论登岸部队还是支援力量必然受到英军的疯狂反扑,在制约英军战略部署的同时也限制了自身的战略选择,甚至制造一个可怕的战场绞肉机。

    驶过阿伯索赫以南海域,联军舰队调整阵列,超无畏舰编队在半数轻舰艇的掩护下降低航速,无畏舰编队及所余轻舰艇转向东北,航行约一刻钟后方才减速,两支编队相隔万米,彼此遥遥相望,而后分别对科恩半岛东南部的海滨城市克里基厄斯和波斯马多格展开炮击。

    如果将爱尔兰重巡洋舰的攻击比喻成屠夫手里的剔骨刀,那么德国战列舰群的炮火就好比是甲士使用的斩马刀,一个锐不可当,一个无坚不摧。“巴伐利亚”号和“巴登”号向波斯马多格倾泻了200多发主炮弹和多发副炮弹。这两艘超无畏舰的380毫米主炮发射公斤重的榴弹或穿甲弹,考虑到炮弹的惊人动能,这一发的破坏力就抵得上一架中型轰炸机投掷的炸弹,白天时候已经遭受了联军两波轰炸的波斯马多格又一次被熊熊烈焰和滚滚浓烟所包围,干净整洁的街道变成了满目仓夷的废墟;规模稍小的克里基厄斯遭到了“国王”号、“大选帝侯”号以及“威廉皇储”号的疯狂摧残,三艘德国无畏舰总共发射了400多发305毫米炮弹,把美丽的海滨城镇打得遍地狼藉。

    联军舰队既已逼上门来,驻扎在波斯马多格的英军鱼雷艇部队倾巢而出,至少15艘轻型鱼雷艇、33艘高速鱼雷艇组成了规模可观的雷击艇群,而这还是白天战斗折损过半数的残兵,可见英国海军在科恩半岛的兵力部署不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