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774章

天下枭雄-第774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虽然充裕,但徐世绩也不敢大意,他知道罗艺是一个善于带兵打战之将,兵龘力也有近两万人,在隋唐决战即将到来之际,一旦轻敌兵败,将会给整个战局带来严重的后果,那时不仅仅是他的国公拿不到,甚至连命都保不住。

“这次我们拿下汉中,距离殿下规定的时间还有十七天,时间上还算充裕,但南郑县城池高大坚固,又有罗艺统帅两万军镇守,想攻下它也并非易事,我们合计一下,先把大方略定下来,这一战怎么个打法。”

在徐世绩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地图,是整个汉中的地形图,他们没有沙盘,只能靠这张地形图部署打仗。

旁边高子开眉头一皱道:“总管不是告诉过我吗?上兵伐谋,其下攻城,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既然如此,我觉得首先不要考虑攻城,我们没有重型攻城武器,如果强行攻城,肯定会死伤惨重,咱们耗费心血训练出来的骑兵,让他们去攻城,实在是太可惜了,不如想想别的法子,引唐军出城。”

行军司马姚晋东也笑道:“高将军说得不错,上兵伐谋,其实还有第二句,叫做其次伐交,现在十分天下隋朝已得其九,唐朝大势已去,我想罗艺也不是认死理之人,不如我们派使者去劝说他投降,如果他不愿投降,我们便将他困死在城中,另一方面,隋军截断巴蜀北回之路,逼迫黑艺出城救援,总管以为如何?”

“好计!”

高子开大声赞许,姚晋东的逼唐军出城救援之计说到他心坎上了,他连忙补充道:“其实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陈仓道等等,都是通往汉中南郑,我听说这些要隘路口都有唐军把守,我们就索性逐一把这些守军拔掉,换成我们的军队,还有南方的剑阁道、米仓道和洋巴道,我们也同样夺取,改由隋军把守,这样一来,南郑城实际上就失去了战略意义,罗艺就算不降,他也难以坚守孤城,必然会出城夺道,岂不正中我们的下怀。”

徐世绩沉思不语,其实他听说齐王李无吉也在汉中,不知消息是否属实,如果消息属实,情况就会有变。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亲兵的禀报,“启禀总管,南郑斥候归来,有紧急情报禀报。”

徐世强大喜,来得正巧,他连声令道:“速令异候进来!”

片刻,一名矮矮胖胖的货郎被领了进来,此人叫王济,就是汉中本地人,在江陵战役中投降了隋军,被挑选做斥候,此人身材又矮又胖,长一双灵活的小眼睛,看年纪也有四十岁了,再加上他是本地人,没有人会想到他是隋军斥候。

这个名叫王济的斥候虽然长得矮胖,却十分精明,十足的货郎模样,他上前单膝跪下:“卑职拜见总管!”

徐世绩摆手笑道:“有什么消息可以告诉我?”

“回禀总管,唐军在南郑城内有一万七千驻兵,除了一万驻军是汉中本身的军队外另外七千余人是从江陵败退回耗……”

“江陵败退?”

徐世绩沉吟一下又问:“那柴绍是否在城内?”

“启禀总管,柴绍不在南郑,已经回长安了,不过齐王李无吉却在南郑,抢夺了罗艺的军权。”

果然李无吉在城内,徐世绩连忙问道:“为何用抢夺这个词,难道罗艺并不是心甘情愿交权?”

王济躬身道:“卑职有个堂兄在罗艺手下做仓曹参军事,听他说,罗艺不肯交权,险些被齐王所杀,最后是被迫交权。”

徐世绩和行军司马姚晋东对望一眼,两人同时有一种直觉,这里面蕴藏着机会。

徐世绩又追问他:“那你的堂兄是否还在军中做参军?”

“回禀总管,他还在军中为文官,齐王手中没有多少人,除了夺罗艺之权外,其他军官也只有十几个罗艺的心腹内撤换,其余都没有变化,我堂兄愿意为大隋效力。”

“好!”

徐世绩赞许地点了点头,“我派一名使者跟你去南郑,由你堂兄引见罗艺,事成之后,我保举你堂兄为汉川郡司马,也会给你重赏。”

王济大喜,连忙道:“愿为总管效力。”

徐世绩给姚晋东吩咐几句,让他去安排此事,姚晋东便将斥候王济领了下去,这时徐世绩又对高子开道:“你可率一万人,给我扫清南方的剑阁道、米仓道和洋巴道三条隘道的驻军,并占领这三条隘口。”

“卑职遵令!”

高子开迟疑一下又问道:“那北方的四条隘口唐军是否一并扫除?”

徐世绩点点头,“所驻扎唐军可以扫除,但隋军不用驻兵,把北部道路让给唐军,我们只管南面的隘道。”

“卑职明白了,立刻出兵。”

高子开领令而去,当天下午,徐世绩率领其余三万隋军拔营起寨,向南郑浩浩荡荡杀去。

……

罗艺当年决定投降唐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想在唐朝重新拥兵自立,甚至可以参与争夺天下,为此他投靠了手中将领不足的太囘子李建成,成为李建成的左膀右牟,深得他的重用。

罗艺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率军镇守巴蜀,便可以据守巴蜀而自立,如果巴蜀不行,那么河湟和河西都是可以自立之地,但李渊对外臣防范极严,不给他半点镇守巴蜀的机会。

而河湟和河西是李世民和李神通的势力范围,太囘子插不进去,最后罗艺被任命为潼关大帅,关中以东地区才是太囘子的势力范围。

不料一场中原大战,李世民趁机在潼关夺取了他的兵权,好在太囘子发力,使他又得以率一万军镇守汉中,被封为汉中总管。

不过太囘子李建成虽然重用他,但对他也有防范,把他的长子罗诚留在东宫做郎将,名义上是看重罗诚,可实际上就是人质。

书房里,罗艺心事重重地来回踱步,从前天开始,他便被齐王李无吉以极为霸道的方式夺去了军权,在齐王的强压之下,他的手下没有人敢反囘抗,使罗艺不得不屈服,他只要稍微抗命,李无吉便会毫不犹豫将他杀死。

此时罗菩的心中已乱成一团,隋军东至,齐王夺权,隋唐决战开战在即,他罗艺该何去何从?

他对唐朝并没有什么忠诚,从降唐开始,他便有了拥兵自立之心,只是他一直没有这个机会,可当他得以拥兵汉中之时,天下大势便已渐渐明朗,他再想拥兵自立已经没有前途,反而是一条死路。

随着南方局势越来越不利于唐朝,罗艺的用兵自立之心已完全消失,此时他他心中烦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门开了,次子罗信走了进来,罗信今年只有二十四岁,在兄长罗诚入东宫为官后,他便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

罗信和兄长罗诚不同,他是一名文官,曾拜温彦博为师,后又入卢氏家学读书,学识渊博,目前是父亲帐下的记室参军,掌管文书机要,但随着李无吉夺权,他也丢了官。

“父亲,可以说几句话吗?”

罗艺点点头,“坐下吧!”

罗信却不敢坐下,他等父亲坐下,这才垂手站在他身边,眉头紧皱道:“父亲,孩儿这两天一直在考虑,齐王夺父亲之权,是不是太囘子授意?”

罗艺摇了摇头,“齐王不过是秦王李世民夺去了巴蜀军权,有他父皇的严旨,他不敢不从,只得放弃巴蜀军权返回长安,可他心又不甘,便夺我的军权,这应该和太囘子无关。”

“可是明明父亲就是太囘子之人,李无吉还要夺父亲之权,这算什么?”

罗艺冷笑一声,“李无吉此人就是随心所欲,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他闯的袖还少吗?在太原未战先逃,致使太原丢失,杨囘元囘庆得以在河东崛起,在潼关强抢大将之妾,导致唐军内部分裂,李孝恭惨败而归,此人就是天大的惹祸精,可圣上却再三包庇他,说什么虎毒不食子,其实大唐一半就是毁在他的手上。”

罗信一咬牙道:“父亲,唐朝如此无情无义,我们为何还替它效力?不如顺势而为,投降隋朝!”



第六十八章罗艺之虑

更新时间:20134118:49:47本章字数:5093

其实罗共很清楚次子来找自己的目的,不仅是他,好几名被李无吉夺权的心腹大将也来找过他,每个人都愤恨异常,要求投降隋朝,罗艺何尝不想,只是……

罗艺叹了口气:“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有没有考虑过,若我们投降了隋朝,你大哥怎么办?”

这就是罗艺最大的心病,他的长子在东宫为人质,一但他投降了隋军,李建成怎么可能饶过长子?

“可是……上一次大哥不是来汉中送信吗?或者父亲就说病重,让大哥来探望父亲,李建成既然自诩孝道为先,那他就应该放大哥来汉中探病。”

罗艺摇了摇头,“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届势危急,隋军已杀到汉中,李建成怎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把你大哥放回来,而且我有没有生病,李无吉会不知道?李建成不傻,这种事瞒不过他,此时你大哥应该已被监视住了。”

罗信还要再说,这时,门外传来亲兵的禀报:“启蘖总管,仓曹参军王建在府外求见,说有重要事情蘖报。”

罗艺摆摆手,对罗信道:“你去替问问他有什么事,若有重要之事,可以领他来见我,若没什么重要事,你和他谈谈就行了,安抚他一下。”

这两天,不断有手下来请求投降隋朝,罗艺已被扰得心烦意乱,他不想再见了,罗信点点头,转身离开了书房,向府门外走去。

……

府门外站着两人,一个是仓曹参军事王建,四十余岁,身材中等,颇为精明能干,另一人便是隋军斥候王济,他已被升为校尉,司马姚晋东并没有另外派使者直接就命他为使者,来给罗艺送一封徐世绩的亲笔信。

王济有点紧张,他虽然为人很精明,从军前就是一个商人谈生意,和人打交道,是他的掼长,但他毕竟没有做过这种使者之事,尤其和罗艺这样的高管交涉,他心中更是不安。

“不用紧张,有我在,他不会把你怎么样这个面子他得给我。”旁边的王建看出了堂弟的紧张低声安慰他。

王济点点头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年,又低声道:“如果他不肯投降怎么办?”

王建很了解罗艺的处境,笑了笑,“放心吧!很多事情他也身不由已,咱们别急,慢慢来,实在不行,就按我想到的特殊办法来做。



两人正说着话这时,罗信从府内走了出来,他任记室参军和王建很熟悉,一出门便拱手笑道:“听说王参军这两天很忙碌,怎么有空过来?”

王建回礼道:“有大事要来蘖报总管,再忙也得来。”

罗信正要问什么事,一转眼却看见子王济,不由一愣,“这位是?”

王建上前附耳低语几句,罗信吃了一惊,这竟然是隋军的使者,他连忙道:“快请进!”

罗信请两人进府,安置他们在贵客房休息等候,他则匆匆赶来找父亲。

“头亲,孩儿有大事尊报。”

“进来再说。”

罗信走进房间,躬身道:“父亲,王建带了隋军使者前来,要求见父亲。”

罗艺眉头微皱,王建不过是仓曹参军,又是南郑本地人,他怎么会和隋军认识,罗艺有点担心这是李无吉设下害自已的陷阱。

罗信明白父亲的担心,又道:“是王建的一名堂弟在隋军中为校尉,此人带了一封信前来,是徐世绩的亲笔信。”

此时罗艺已经想通,其实以李无吉的为人,他若想害自已,就会直接杀了自已,然后随便安一个罪名,不会这么麻烦,这必然是隋军的使者,他点了点头,“带他们到我书房来。”

罗信快步出去,不多时,他把王建和王济二人领到了父亲的书房里,王建上前深施一礼,“参见总管!”

“王参军不必多礼。”

罗艺的目光却盯住了他身后的王济,长得这么矮矮胖胖,这是隋朝的使者吗?他心念一转便明白了,应该是他和王建的关系,才被用作使者。

王济也走上前,深深施一礼,“参见罗将军。”

“贵使不必客气,听说你带有一封给我的信,现在可苹来?”

罗艺对这个使者不感兴趣,只对徐世绩的亲笔信感兴趣,王济连忙从怀里取出信,双手呈上,罗艺接过信,取出信看了一遍,和他想的一样,就是天下大势已定,请他认明形势,顺势而为,可保证他将来的前途。

毕竟不是杨元庆的亲笔信,没有什么令人期待的地方,不过可以从中看出隋军的意图,并不打算攻城,而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是杨元庆的亲笔信,罗艺或许会有所考虑,不过是徐世绩的信,罗艺的兴起就不是很大了,他首先要考虑自已长子的安全。

不过罗艺也没有拒绝,便淡淡道:“请王校尉回去转告徐将军,就说事关重大,我需要考虑几天,一但考虑成熟,我便会立刻答复他。

父亲的回答令旁边罗信心中暗暗叹息一声,他了解自已的父亲,父亲这样回答,其实就是拖延,既不答应,也不拒绝,不到最后关头不会表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