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744章

天下枭雄-第744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家中的孩子最为重要,城下城上,一片混乱。

这个时候,刘黑闼也顾不上逃跑的女人了,他紧张地盯着越来越近的隋军士兵。正如他的担心,隋军骑兵精神饱满,步兵奔跑有力,他们其实早就来了,在附近休息了一夜。

而他的士兵昨晚折腾了一夜,不知道体力能否坚持得住,心中焦急,刘黑闼大吼起来,“给老子打起精神来,女人干过了就得拼命,弓箭准备,让民夫把滚木礌石搬上来!”

城头上万余人来回奔跑,民夫们被迫搬运上来一段段巨木和礌石,数千士兵张弓搭箭,紧张而不安地注视着越来越近的隋军,三万隋军铺天盖地杀来,长矛如林,盔甲闪亮,黑压压的一眼望不见边际,令城上守军双腿战栗。

隋军奔至距离城池一里外,渐渐停了下来,三万大军中,一万骑兵是罗士信率领的南下隋军,而另外两万步兵则是窦建德的降军,已经被整编为隋军,只是盔甲武器都略逊隋军一筹。

在骑兵最前面,罗士信手执大铁枪,横枪立马,冷冷地注视着这座低矮破旧的城池,他早已身经百战,参与了无数攻城战,对攻打城池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只是大致看了一眼,便至少有三种方案攻下这座破城。

但为将者首要之事便是爱惜士兵,尽量不做无谓的牺牲,尽管城头上人头密布,但罗士信很清楚刘黑闼实际上只有三千能战之兵,其余估计都是他临时抓夫。

这种草根民夫见不得惨烈和血腥,只要稍稍施加点压力,这些民夫就会全线崩溃,更重要是这座城池太破旧,经受不住打击。

“右军三千刀盾兵,靠近城池一百步!”

罗士信一声令下,右军列队走出了三千刀盾兵,百人一队,排列成三十队,队列整齐,高举巨盾,一步步向城墙走去。

城上守军做梦也想不到隋军会立即发动进攻顿时惊慌失措起来,城头上大呼小叫,弓箭高举,滚木礌石堆砌,不到百步时,城上便乱箭齐发,箭如雨点般射向列队而来的刀盾军。

但刀盾军在靠近城墙还有百步时便停止了前进,罗士信注视着城头,和他想的一样,守军没有床弩和重型石砲,他随即又下达了命令,“刀盾军撤回,全军后退三里扎营。”

隋军后撤了,在三里地外扎下了大营,近千座营帐延绵近十里,城上的守军也松了口气,不管隋军是什么目的,至少他们可以休息了。

刘黑闼心中也疑惑不解,不知道隋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他的士兵确实需要休息,刘黑闼立刻下令,“全军就地休息!”

整整一天,双方都没有动静,仿佛互相有默契一般,都在养精蓄锐,尽可能多地抓紧时间休息。

当夜幕落下时,不少眼尖的士兵意外地发现,在距离城墙三百步外出现了一座座高大巨物。和城池一般高大,俨如庞然怪兽蹲在夜幕之中,一共有十五座之多。

“是投石器!”有士兵惊呼地喊了起来,

刘黑闼也闻讯赶来。望着三百步外的十五座重型投石器,他的心顿时凉了大半,他很清楚临沂城的防御能力,只要一阵巨石轰砸,城池必然会坍塌。

“怎么办?”刘黑闼额头上冒出了汗珠,他很清楚,他们熬不过今晚了。

这时。一名亲兵低声道:“主公,我们还有三百匹战马,不如趁混乱和夜色掩护,我们逃出城去。”

刘黑闼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这在这时,城头守军传来一片大喊,隋军发作了。十五块巨石呼啸而至,砰砰地砸在城头上。

沉闷巨大响声中,城池在摇晃。其中七块巨石砸在城头上,碎石惊空,血肉横飞,十几人被巨石砸得血肉模糊。

城头上的民夫吓得哭喊大叫,不顾一切地向城下跑去,城头上一片混乱,但就在混乱中,有人却细心地发现,他们主帅已经不见了踪影。

第二轮、第三轮巨石连续砸来,破旧的城墙再也经不住这种连续巨大的冲击。靠近大门旁一段约二十余丈长的城墙率先轰然坍塌

黑暗中隋军已再次列队,等待着冲杀进城,罗士信注视着城池在轰击中摇晃,眼看城墙将坍塌了,就在这时,一名斥候飞奔而至。抱拳禀报道:“启禀将军,发现一支约三百人的骑兵离开了城池,向南方逃去了。”

罗士信立刻便猜到了,这一定是刘黑闼见大事不妙,先逃跑了,他立刻吩咐副将周隆,“进城后不准扰民,刘黑闼的士兵一个不留,全部斩首!”

“遵命!”周隆连忙躬身答应。

罗士信回头一挥手,大声喊道:“前五营骑兵,跟我去追敌!”

五千骑兵策马奔出,跟随着罗士信向南方追去。

从城内偷偷出来的三百骑兵,确实就是刘黑闼,他知道城池破旧,根本经受不住隋军的攻击,趁混乱之时,他率领三百亲卫,从南门出了临沂城,向彭城郡方向逃去。

从临沂县到彭城郡并不远,只相距一百余里,基本上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刘黑闼在前方奔逃,罗士信率军在后面穷追不舍,天渐渐亮了,罗士信率军已经追进了彭城郡近三十里,但刘黑闼却失去了踪影。

就在罗士信百思不得其解时,忽然有士兵指着远处大喊:“将军快看,那边有军队到来!”

罗士信向西南方向望去,只见数里外,一支黑压压的军队出现在原野里,大约两万人左右,罗士信吃了一惊,勒住了战马。

‘难道这是李密的军队?’

他知道彭城郡一带不会有隋军,居然出现了两万军队,很容易便能猜到,这只能是李密的军队,罗士信心中疑惑,他立刻回头令道:“整顿队伍,准备迎战!”

尽管追击一夜,已经人困马乏,但大敌当前,五千骑兵还是迅速整顿队列,排出了作战的阵型。

但奇怪的是,对方也在两里外停了下来,只见上来了一队骑兵,约百余人,几名斥候奔上前大声问道:“请问可是罗士信将军的队伍?”

罗士信一挥长枪,“我正是,尔等何人?”

几名斥候听说是罗士信本人,立刻下马,上前单膝跪下,为首军官将一个包裹高高举起,沉声道:“我们是魏军陈智略将军部,魏朝已经灭亡,我们无处可去,陈将军愿向罗将军投降,这是刘黑闼的人头,被我们斩杀,特地献给罗将军!”

罗士信愣住了,居然是来投降自己,他用枪尖挑开布包,布包里果然是刘黑闼的人头,面目栩栩如生,还滴着血,可见是刚刚被斩下。

“陈将军何在?请他来见我。”

一名斥候飞奔而去,片刻一名大将带着十几名偏将匆匆走上前,为首大将单膝跪下,对罗士信抱拳施礼,“魏将陈智略无路可走,愿率军归降罗将军!”

罗士信大喜,翻身下马扶起他,“识时务者为俊杰也,陈将军能归降大隋,这是陈将军的明智,我必会请楚王殿下厚封将军,绝不辜负陈将军的一番心意……



第二十六章裴氏父子

更新时间:20133249:12:20本章字数:5171

春分时节,闻喜县一连下了两场的春雨,温暖的春雨细细密密地落在肥沃的晋中大地上,使春的气息更加浓厚了。

官道两边枯败的树叶下又长出了嫩绿的青草,树林里的桦树枝上布满了翠绿的绒毛,李杏和杨树抽出了芬香的细长叶子,河边柳树长发般的枝条上挂满了细嫩的新芽。

河中一群群鸭子在畅快地嬉戏觅食,驮着牧童的水牛在河水中缓缓游动,惬意地享受春水的温暖,这是一个充满了生机初春。

烟雨蒙蒙的官道上,一队从远方来的路人骑着马,跟随着几辆牛车,不紧不慢地向数里外的裴家村而去。

在裴家村一座新盖的学堂里,三十几名四到六岁的孩童正大声读诵着《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

在学堂院子里一株如伞盖般的老槐树下,一名瘦弱的老者眯着眼注视孩子们专注读书,那苍老而充满期待的眼神,就仿佛是一个老园丁在等待新苗发芽。

老者正是裴矩,他回到故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的心已经完全宁静下来,暂时忘记了朝堂的争权夺利。

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对裴氏子弟的教育之上,无论四五岁的孩童,还是十几岁的少年,还是意气风发的年轻子弟,他都要一一过问,无论嫡庶,一视同仁,给他们最好的条件,请最好的大儒,花再多的钱他也心甘情愿。

只是过了新年后,裴矩的身体陡然变得衰老,他自己也感觉到了生命在一天天流逝,他留在世间的日子已经不长了。

裴矩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留念,只要裴家人才辈出,那么新朝迟早会有裴家的一席之地。只要皇后太子不倒,那么这一天迟早会到来,虽然他已经看不见,但他知道大势,大势如此。

在大树下坐了片刻,裴矩有些乏了,站起身拄杖向学堂外走去,刚走到门口。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风风火火跑来。险些和裴矩撞在一起。

吓得少年连忙跪下,“重孙无礼,冲撞了曾祖父!”

这名少年叫做裴昭,是长孙裴晋的次子,也是裴矩最喜欢的一个重孙,聪颖过人。十二三岁便才学出众,由于他的年纪和杨宁相仿,裴矩便很大程度将裴家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裴矩笑眯眯道:“你这只小猴子。急急风风的,火烧尾巴了吗?”

“不是,回禀曾祖父。是三祖父回来了,我特来禀告。”

三祖父就是裴矩的三子裴文举,一直在江南从商,他终于回来了么?

裴矩大喜,连忙道:“快扶我去看看。”

裴昭连忙起身扶住曾祖父。慢慢地向学堂外走去。

学堂大门口停着几辆马车,风尘仆仆从江南回来的裴文举和手下们依然骑在马上,江南一向是大隋商业繁盛之地,裴家在江南也有很大的产业,几十家店铺,数千顷茶园,每年为裴家赚取滚滚利润。

这样大的产业当然需要核心人物去主持,所以便是由裴矩的三子裴文举来担任总管。

裴文举今年五十余岁,身材中等,容颜清瘦,他一直没有机会入仕,不过他极有商业头脑,精明能干,能力超群,将江南的裴家商业帝国打理的井井有条。

此时,一名学堂老管事对他们道:“三老爷请下马,老太爷立下了规矩,无论何人,家学门口必须下马,以示对先生的敬意。”

裴文举慌忙下马,他的十几名手下也跟着下了马,学堂内忽然有脚步声传来,裴矩被重孙裴昭扶了出来,裴文举一眼看见父亲,见他身体异常虚弱,已经接近油尽灯枯,他心中一阵难过,连忙上前跪下,“文举向父亲请安!”

后面的随从们也纷纷跪下,“参见家主!”

“大家都起来。”

裴矩让众人起来,他有又看一眼儿子,心中欢喜,连忙摆摆手笑道:“三郎也起来吧!”

裴文举站起身扶住父亲,裴矩笑道:“我们回府去说话。”

“是!”

裴文举和裴昭一左一右,扶着裴矩慢慢向内府走去

回到房间,裴矩坐了下来,儿子的归来使他心中高兴,精神也格外振作,他先对裴昭笑道:“你去读书吧!这里不用烦劳你了。”

“重孙告辞了。”

裴昭行一礼,又对裴文举躬身道:“三祖父,孙儿告辞。”

“嗯,去吧!”

裴文举望着他走远,捋须对父亲笑道:“这孩子不错,知礼从容,颇有大气。”

裴矩叹了口气道:“在裴家子弟中,就数你们这一辈比较弱,只有一个裴世清,还有一个武将裴仁基不错,而在你们子辈中,出了不少人才,敏秋我就不说了,像晋儿、青松、行俨,这些都算是佼佼者,但始终没有出一个相才,我痛定思痛,发现我们裴家在教育上出现了偏差,太注重裴学,而轻视了家学,培养了很多门下子弟,但裴家子弟就变得平庸了,所以我要改变这种偏差,每年裴家收入的四成钱粮都要投入到对裴家子弟的教育中去,我相信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裴家将来必定会人才辈出,从昭儿的身上,我就已经看到希望了。”

裴文举满脸惭愧道:“是孩儿无能,让父亲失望了。”

“对你我没有失望,你很能干,为裴家教育后代赚取足够的钱财,你是裴家的有功之臣。”

‘有功之臣’四个字令裴文举心中默默感动,裴矩笑了笑,“不说这个了,说说江南的局势吧!听说那边在打仗,杨元庆亲自去了江南,给我说一说。”

“回禀父亲,孩儿离开江南之时,他还没有到达,孩儿到梁郡时,听到消息。杨元庆已经灭了李密,那江南现在应该平息了。”

“嗯!果然不出我的所料。”

裴矩点点头赞道:“杨元庆确实有魄力,有战略头脑,先灭弱后灭强,如果我没猜错,他下一步是打荆襄,然后是巴蜀,最后才乱长安。攻下江南。其实天下大势便已定了。”

说到这,裴矩又叹了口气,“说起来唐朝本来很有前途,有关陇贵族支持,又占据关陇龙兴之地,还有巴蜀的富饶。这就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