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739章

天下枭雄-第739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遵令!”

王伯当匆匆去部署了,李密背着手走了几步,又令道:“命孟让来见我。”

不多时,一名大将匆匆走进,此人年约四十余岁,身材中等,长得文质彬彬,看起来颇似一员儒将,他便是当年和王薄一起在长白山造反的贼首孟让,被张须陀所破,走投无路后投奔了瓦岗寨,颇得李密器重,现任后军主将。

孟让走进大帐,单膝跪下;“参见陛下!”

李密取出自己天子佩剑,递给他道:“单雄信欲造反投隋,已被我拿下,就由你去统领他的部众,有胆敢不服从你命令者,我准你先斩后奏。”

孟让愕然,单雄信要造反吗?他不敢相信,但此时他已经没有表达意见的余地,他只得双手接过天子剑,“遵命!”

孟让心中暗暗叹息一声,带着天子剑快步下去了。

解决了单雄信之事,李密心思又转了回来,他想到了房玄藻的北去之策,虽然这个策略令他一度动心,但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李密无奈地叹了口气,前后夹攻之势已经形成,让他如何是好?

这是,记室参军祖君彦出现在帐门外,远远躬身问道:“陛下能否听微臣一言?”

这个时候,任何一个肯给李密建议之人,都是他的救命稻草,李密连忙走到帐门前道:“祖参军请进来说。”

祖君彦走了进来,“陛下,现在局势虽然危机,或许我们还有一线希望。”

“你说,什么希望?”

祖君彦不慌不忙道:“陛下,希望就在萧铣的身上。”

“萧铣?”李密眉头一皱,“此话怎讲?”

“陛下,微臣认为萧铣并不是真心要投降杨元庆,他只是被迫无奈,他毕竟是称帝的人,就算他现在去除帝号,杨元庆一时不杀他,但将来杨元庆会放过他吗?我想他应该心知肚明。”

李密点了点头,他很理解这种称帝者的心态,祖君彦说得很有道理,“继续说下去!”

祖君彦又继续道:“只要陛下肯许萧铣共治南方,互不侵犯,只要萧铣不再助杨元庆,就算他撤军,我们的压力也会小很多,如果他能助我们,他的军队敌住杜伏威,然后我们十八万军队对阵三万隋军。陛下,我们还有希望。”

李密背着手走了几步,他被说动了,这确实是他最后的希望,他霍地回头道:“就烦请参军去说服萧铣,如果他肯助我,我不仅把江南西部让给他。江都的财宝我也愿分一半给他,我李密愿对上天发誓。”

“微臣绝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祖君彦深深行一礼,转身下去了。李密慢慢走到帐前,注视着深邃黑暗的夜空,他能否在这黑沉沉的夜空中看到一线希望……隋军在距离魏军大营五里之外临时扎下了营帐。并没有急于进攻魏军,时局已经到最后关头,杨元庆也不敢大意,毕竟对方的兵力是他五倍还要多,如果急于进攻,激起对方的同仇敌忾,反而对自己不利。

大帐内,杨元庆站在沙盘前,沉思着李密可能会采取的各种对应措施,韦云起默默站在一旁。他心中也有一点想法,只是他不想打断杨元庆的思路,这时,一名亲兵在门口道:“启禀殿下,邴元真已带到。”

杨元庆点点头。“让他进来!”

邴元真被带了进来,他并没有因为江都城破而被冷落一旁,因为他是李密的第一谋士,杨元庆在最后攻打李密的时刻,还想听听他的建议。

“参见楚王殿下!”邴元真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让邴先生随军赶路,辛苦了。”

“不敢。卑职愿为殿下效力。”邴元真心中忍不住一阵激动,他不怕辛苦,就怕没有效力的机会。

杨元庆微微一笑,指着沙盘问道:“我在考虑李密各种退路,想听听邴先生的意见。”

邴元真沉思片刻道:“我曾经听房玄藻说过,他说割据江南或许是一个战略失误,留在中原和唐军联手才是上策,我想,他一定会劝李密北上中原。”

“那你认为李密会接受吗?”杨元庆又问。

邴元真摇了摇头,“李密此人其实优柔寡断,有做大事的野心,却无做大事的魄力,在危机面前,他首先考虑是自保,卑职认为他不会去中原,投降唐朝的可能性更大。”

“可是他去中原也可以投降唐朝,不是吗?”旁边韦云起忍不住道。

邴元真行一礼道:“我说的投降唐朝和韦司马说的投降唐朝不一样,我说他投降唐朝,是指他兵败后走头无路,孤身逃向唐朝,他是个赌徒,不输得精光,他是不会甘心。”

杨元庆明白了邴元真的意思,笑道:“那邴先生认为李密若败亡,他会从哪里逃往唐朝?”

邴元真注视着沙盘道:“以李密骨子里的高傲,他是不会逃亡中原,卑职认为他应该是走南方,先过江后,从南方逃亡巴蜀。”

停一下,邴元真又道:“另外,单雄信和王伯当的矛盾很深,殿下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战场上击败魏军。”

“我知道了,多谢邴先生的意见。”

杨元庆吩咐亲兵送邴元真下去休息,他这才看了韦云起一眼,笑问道:“韦司马一直欲言又止,有什么建议,尽管明说不妨。”

韦云起微微躬身道:“卑职其实是有点担心萧铣和杜伏威,殿下能肯定他们愿与我们共击李密吗?”

杨元庆负手走了几步,回头道:“从他们现在的表现来看,我觉得问题不大,难道韦司马认为他们会临时变卦?”

“殿下,卑职只是担心,毕竟人心难测,殿下来江南后,还没有正式接触过他们,我就怕到了最后关头,发生了什么变故,会导致我们功败垂成,殿下,还是应该谨慎一点好。”

杨元庆凝神思索片刻,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是我有点大意了,确实应该谨慎,杜伏威的母亲还在太原,我估计他不会有问题,我就担心萧铣,此人是枭雄之辈,狡黠多诈,不可不防。”

杨元庆想了想又道:“杜伏威那边,我会派人去确认,萧铣这边,我想请韦司马亲自去一趟。”

“卑职愿为殿下分忧,只是殿下可以给萧铣什么承诺吗?”

杨元庆抬头望着大帐,最后他淡淡道:“你可以告诉他,我答应娶他女儿为侧妃,将来封他女儿为淑妃,绝不食言……



第十九章首鼠两端

更新时间:201332121:25:31本章字数:5381

萧铣的营地位于赤龙岗的西南角,距离魏军大营约二十里,而杜伏威的营地则在西北角,也距离魏营二十里,萧杜两支大军互为犄角,互相呼应,夜已经很深了,一更时分,萧铣难以入眠,他顶盔贯甲,手执马槊,骑马在大营内视察。

萧铣心中也紧张,他的紧张并不是因为大战来临,而是担忧自己的命运,决定他命运的时刻也越来越近了。

他和杜伏威不同,杜伏威不过是割据江南的乱匪头子,既没有称王,也没有称帝,他可以得到善终结局,而自己呢?

他萧铣称了帝,重建梁朝,自古以来,擅自称帝者都是上位者的大忌,他能得到善终吗?尽管杨元庆给了他承诺,可是他能相信杨元庆的承诺吗?过一两年,自己暴病而亡,那时,谁又会在意他的生死?

萧铣心中矛盾重重,难以决断,这时,一名亲兵飞奔而至,单膝跪下禀报:“启禀萧公,李密特使在营外求见!”

李密特使居然在这个紧要关头来了,这让萧铣明白了什么,他略略沉思一下道:“把他带到我大营去。”

可以说李密使者此时到来,正好击中了萧铣最软弱的一面,本该杀使立威的他,竟神使鬼差地命人把使者带去他的大帐。

大帐内,祖君彦低着头思考劝说之辞,他的口才不是很好,但他的洞察力却相当敏锐,他进营时发现萧梁军并没有做好进攻的准备,士兵们完全没有大战前的紧张。

俗话说,一叶可知秋,从这一点,他便感觉到了萧铣内心的犹豫和矛盾,萧铣并不是很情愿和隋军配合作战,至少他还藏着一种保存实力的想法,正是这样。祖君彦心中又燃起了一线希望。

帐外传来战马奔驰的声音,紧接着战马一声长长的嘶鸣,有人低沉问:“使者在吗?”

“启禀梁公,使者在大帐内。”

祖君彦竖起了耳朵。从战马奔跑步伐,便可以推断出萧铣内心的焦躁,而且他改称为梁公,去除了帝号,这也说明他很清楚称帝的后果,祖君彦用他敏锐的判断力,便将萧铣此时的心境推断出来。

帐帘掀开。一股冷风吹来,二月的春天还带着一丝晚冬的凉意,萧铣沉默地走了进来,刀子一般锐利的目光落在祖君彦瘦小的身躯上,祖君彦连忙起身,深深施一礼,“参见梁朝皇帝陛下!”

“没有什么梁朝皇帝。”

萧铣眉头一皱,‘皇帝陛下’的称呼让他感到格外刺耳。他有些不悦地拉长了声音,“就叫我梁公好了。”

他又看了一眼祖君彦,似乎有点不相信眼前这个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的家伙,就是大名鼎鼎的祖君彦,他又问了一句,“你就是祖君彦?”

“回禀梁公,在下正是祖君彦,魏主座下记室参军。”

“请坐吧!”

萧铣请祖君彦坐下,又命军士上了茶,这才淡淡问道:“这么晚了,祖参军找我有什么事吗?”

祖君彦连忙欠身道:“我是为魏梁两军的合作而来。”

‘魏梁两军的合作’,萧铣忍不住冷笑了一声。“祖参军是在说笑话吧!”

祖君彦摇摇头,“我不是说笑话,魏军灭亡之日,也是梁军灭亡之时,我们两军的命运一样,为什么不能患难与共。共度难关,梁公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哼!这不一样,你们是被隋军灭亡,而我是心甘情愿投降隋军,你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可是。梁公自己的命运,杨元庆会饶过梁公吗?”

祖君彦的话像刀子一样戳到了萧铣的痛处,他腾地站起怒道:“来人,给我撵出去!”

冲上来几名身材魁梧的士兵,架起祖君彦瘦小的身躯便向外走去,祖君彦急得大喊:“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梁公为何不听我劝?”

萧铣负手望着大帐,一动不动,当祖君彦即将被拖出大帐之时,他才冷冷道:“放开他吧!”

萧铣觉得自己异常疲惫,连李密都看出他逃不过杨元庆之手,才派祖君彦来说服他,难道自己真的躲不过这一劫吗?

祖君彦看到了一线希望,他上前深深施一礼,“请梁公听我一言。”

“你说吧!我听着。”

祖君彦精神一振,连忙道:“魏主让我转告梁公,只要我们两家配合,南方就由两家共治,庐江郡以西由梁朝统治,以东由魏朝统治,两家携手共抗隋唐,另外为了表示诚意,魏主愿将江都宫的财宝分给梁公一半。”

“红口白牙,我怎么能相信你的话呢?”萧铣眼睛眯了起来。

祖君彦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双手呈上,“这是我家魏主的亲笔信,请梁公一观。”

萧铣打开信看了一遍,确是李密的亲笔信,和祖君彦所说一致,但在信的后面对天发誓,承诺绝无半点虚假。

祖君彦察言观色,看出萧铣有些动心了,又继续鼓动道:“不需要梁军对付隋军,只要梁军压制住杜伏威的军队,隋军由我们来对付,剿灭杨元庆,隋朝动摇,必将迎来长久的对峙,梁公,这是机会啊!”

萧铣沉吟良久,“这件事让我考虑考虑吧!祖参军请回,天亮之前,我必有回应。”

祖君彦知道多说无益,他深深行一礼,“愿听梁公好消息。”

祖君彦被亲兵送了出去,萧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良久,他叹了口气道:“去把岑长史请来!”

大营外,祖君彦的二十几名随从正不安地等待着,这时营门开了,祖君彦快步走了出来,他回头拱拱手,“请转告梁公,多谢他的厚礼。”

随从们迎了上来,“祖参军没事吧!”

祖君彦一摆手,“速回军营!”

众人翻身上马,策马向东方的黑暗深处疾奔而去,就在一群骑兵走远,距离军营二百步外的树林里出来几人,为首之人正是韦云起,他望着祖君彦背影,回头问道:“看清楚了吗?此人是谁?”

邴元真冷笑一声道:“此人便是李密的记室参军祖君彦,李密的第二号谋士。”

“原来是他,果然不出我的所料。”

“司马,让卑职去追杀他们。”身后护卫他们的斥候偏将萧延年道。

韦云起摇了摇头,“砧板上之鱼,暂时不用理会,我们先去见萧铣。”

众人离开树林,向大营处奔来,老远便有巡哨军士大喊:“站住!”

韦云起上前拱手道:“请转告梁公,大隋鸿胪寺卿,大隋行军司马韦云起求见!”

当值哨兵飞奔而去,不多时,营门大开,岑文本迎了出来,他今天在后营考校粮食,不知祖君彦到来之事,等萧铣派人找他来,他才知道情况有变,岑文本已经看出萧铣有反悔助魏之意,他心中异常紧张,韦云起的到来简直是及时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