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723章

天下枭雄-第723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宁低下头,他心中也兴奋起来,父亲居然要带他出征,他心中充满了渴望。

位于太原南门外的军营叫做南大营,是拱卫太原城的四座军营之一。也是最大的一座,有驻军十万人,军营占地千亩,外围修筑了两丈高的板墙,俨如一座小城。

目前,南大营主要以老兵为主,新兵则集中在东大营和西大营。每座军营都是由四万新兵和一万老兵混住在一起,将新兵和老兵一起训练,对新兵而言。压力很大,训练也残酷,但效果也会很好。

各郡的募兵依然在继续进行。但在年前已经募到了八万军队,都集中在太原城训练,按照杨元庆的命令,这次募兵非常急迫,要求上元节之前全部募兵完成,月底之前集中到太原参训。

事实上,新兵的训练从年前便开始了,对新兵而言,已经没有了新年,在新兵教官的严厉斥骂下。挥泪洒汗,一时一刻都在拼命。

此时南大营却十分安静,在宽广的训练场上,十万大军已经列队就绪,队伍铺天盖地。黑压压的军队一眼望不见边际,在队伍前面,数百名大将顶盔贯甲,等待着杨元庆的到来。

杨元庆的马车在数百亲兵的护卫下来到了军营前,李靖、秦琼、罗士信、程咬金等人都已等待多时,甚至连受伤未愈的裴行俨、杨巍以及谢映登也带伤来了。

马车停下。杨元庆从马车里走了出来,儿子杨宁也扶着父亲的手跟出了马车,众人快步迎了上来,他们也看见了杨元庆身后的世子,心中都有些惊讶,但此时不及细虑,一起单膝跪下施礼,“参见楚王殿下!”

“各位将军免礼!”

杨元庆笑着请众人起身,又指着儿子对众人道:“今天把犬子带来,也是想让犬子给大家拜个年,犬子年少,以后还请各位将军多多提携。”

不用杨元庆吩咐,杨宁便乖巧地跪下,给众将磕头拜年,“杨宁祝各位叔叔伯伯新年万事如意!”

众将措不及防,秦琼反应极快,连忙上前将他扶起,“世子不可这样,快快起来,我等担当不起。”

李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杨元庆,他听说杨元庆把长子带去了紫微阁,现在又把长子带来军营,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估计杨元庆已决定登基后立杨宁为太子。

杨元庆见众人的眼中都充满了期待和热情,知道他们想听自己的新年致辞,便笑道:“不要让弟兄们等急了,大家进营吧!”

众人欢欣鼓舞地簇拥着杨元庆向军营走去,李靖见过杨宁几次,和他颇为熟悉,他看出了杨宁的紧张,便笑着上前牵住他的手,“世子就跟着我吧!”

杨元庆点点头,杨宁心中正茫然紧张,却见是李靖拉住了自己,他心中顿时松了口气,他和李靖很熟,李靖还教过他读孙子兵法,他心中一下子有了依靠,不由将李靖的手牵紧了。

随着杨元庆走进军营,十万大军顿时欢呼起来,欢呼声响彻入云,这是带领他们南征北战的主帅,是他们心中的大隋皇帝,在他们心中俨如神一般存在。

杨元庆笑着向众人招手,欢呼声更加响彻天际,连杨宁也感受到了这种狂热的气氛,他这才明白父亲在军队中的崇高威望,这才深深理解了父亲曾告诫过他的话,只有抓紧军队,才能坐稳天下,此时,杨宁的目光无比崇敬地向父亲望去。

在军队前方摆放着一座一丈五尺高的大木台,众将簇拥着杨元庆走上了木台,这也是惯例,每年杨元庆都会有新年致辞,并不是空话,都会给将士们一些承诺,像去年的新年致辞中就向将士们承诺了均田制和勋功奖田制。

尤其今年,大家心中都很清楚,今年将是大变的一年,楚王会给大家什么承诺,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期待。

杨元庆走上木台,他摆了摆手,十万大军霎时间鸦雀无声,十万双眼睛注视着杨元庆,望着下面一张张充满激动而期盼的脸庞,杨元庆仿佛也被感染了,他深深吸一口气,高声道:“各位兄弟,我先给大家拜年!”

说完,他深深施一礼,又继续道:“各位弟兄浴血奋战,我们去年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借此机会,让我们深深哀悼阵亡的将士们。。”

就在杨元庆在军营进行新年致辞之时,裴敏秋带着杨冰来到了位于太原城西的西塘弄,这里原是一片水塘,由于人口不断增加,水塘被填平,贫民修建简陋的房屋,逐渐形成了几条小巷子,这里也是太原城内有名的贫民聚集之地。

今天裴敏秋之所以来西塘弄,是因为弄子里住着十几户阵亡将士的家人,如果杨元庆来不了,那作为王妃,她就要来安抚这些阵亡将士的亲属。

弄子口太小,裴敏秋的马车进不了弄堂,她下了马车,牵着杨冰的手向弄堂里走去,两百余名女兵和亲卫紧紧护卫着她们,这也是裴敏秋每年要做的事情,慰问并安抚军队家属。

今天之所以把杨冰一同带来,这也是裴敏秋出于对丈夫的感激,杨元庆把长子带去了军营,她当然知道意味着什么,裴敏秋心怀感激,她便将杨冰也带到身边,将来这是杨元庆的长公主,而不是自己的女儿。

弄堂很深,长约四百余步,低矮的棚子高高低低,杂乱破旧,地面凹凸不平,积雪被踩得稀烂,十分肮脏,大群士兵的到来,使巷子里的居民充满了好奇,纷纷出门围观,两边站满了好奇的民众,一群群小孩在人群中穿来穿去。

裴敏秋脸上带着笑容,不慌不忙地走着,不时向众人点头微笑,有人认出这是楚王妃,人群顿时激动起来,纷纷向前汹涌,被士兵们死死拦住。

杨冰也有点紧张,这是她第一次公开露面,两边情绪激动的人群使她有些害怕起来,她紧紧挽着大娘的手臂,低声问道:“大娘,还有多远?”

“别害怕,马上到了。”裴敏秋感到她的身子在微微颤抖,便笑着安慰她。

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一座小院前,两名士兵已经在门口等候,这座小院也是贫穷人家,四周院墙低矮,院子里是三间低矮的泥屋,角落里圈养着七八只羊,主人姓蒋,年约六十岁了,老夫妻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次子和三子在这次对突厥战役中双双阵亡。

老夫妻刚到得到王妃要来探望消息,正不知所措,家里一片破烂,不可能让王妃进屋去坐,只得在院中摆出桌子,又借来几只胡凳,可是院子里摆放着两个儿子的棺木,让他们又觉得不妥。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二十几名女兵簇拥着裴敏秋和杨冰走进了院子,已经来不及了,老两口上前跪下,长子和几个孙子及儿媳也在后面跪下。

“给王妃见礼!”

一家人跪地磕头,裴敏秋连忙扶起老人,安慰道:“两位老人家请起,不用行此大礼,大家都请起吧!”

士兵们摆上了几张坐榻,裴敏秋请他们坐下,她又看见了两口棺木,心中暗暗叹息一声,柔声问道:“墓地可找好了?”

老人黯然道:“官府已经给了两块墓地,只是我们想回西河郡老家安葬,准备明天动身。”

“那棺木是自己运去,还是官府帮忙运去?”裴敏秋又关心问道。

“官府答应帮我们运送,明天会有人来帮忙,多谢王妃能专门来探望,多谢王妃!”

老夫妻心中感动,用袖子擦了擦泪水,裴敏秋回头打了招呼,一名女兵将二十枚银钱放在桌上,裴敏秋笑道:“过年了,我们也没有什么东西相赠,这些银钱是我和楚王殿下的心意,请你们收下!”

老夫妻愣了一下,吓得慌忙摆手,“官府已经给了抚恤,我们不能再要王妃和楚王的钱。”

裴敏秋把钱塞进老妇人手中,笑道:“每个阵亡将士都有,钱虽然不多,只是我和楚王的一点心意,你们一定要收下。”

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



第一百五十二章密见独孤

更新时间:201331421:49:19本章字数:4970

下午,杨元庆离开了军营,但他并没有急着回府,只是命手下护卫世子回府,他本人来到了离军营约三里外的静云寺,静云寺是一座小寺院,在佛教兴盛的南北朝及隋朝时期,各大城市周围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寺院,大多是权贵私人兴建,由权贵各自供奉,同时也对民众开放。

像杨元庆的王府中也有一座观音堂,供养着十几名尼姑,是他的师母以及婶娘静心修行之地,那就属于私人庵庙,不对外接受香火。

这座静云寺也是大隋权贵所修,有三十余名僧人,寺院不大,占地约十亩,平时香火还算旺盛,不过今天却关闭了寺院,所有的僧人都各自回避,寺院里空空荡荡。

杨元庆带着骑兵队风驰电掣般来到了寺庙门前,激烈的马蹄声早惊动了寺庙内等待的人,旁边小门开了,一名官员奔了出来,正是军器监令张雷,也是独孤雷,他已等待多时?

杨元庆翻身下马问道:“人已经到了吗?”

“回禀殿下,早已经到了。”

十几名贴身侍卫跟着杨元庆快步进了寺院大门,杨元庆见寺院里格外安静,看不见一个僧人,便问道:“僧人在哪里去了?”

“回禀殿下,他们都回避了。”

杨元庆点点头,他这才知道原来静云寺是独孤家供奉,竟然在就他眼皮底下,他忽然想起西城的慈安寺,据说也是权贵供奉,那又会是谁?如果有时间,倒是要梳理一下这些大大小小寺院的背景。

“殿下,这边走!”

张雷带着杨元庆走进一座幽静的小院,这是方丈的禅院,小院里站养几名下人,见杨元庆进来,他们都纷纷退了下去“长伯,殿下来了!”张雷小声喊道。

屋子里立刻走出来一名中年男子,正是独孤家族的第二号人物,独孤良,他认识杨元庆,慌忙上前跪下“长安罪臣独孤良参兔楚王殿下!”

“独孤使君不必如此,快快请起!”

杨元庆连忙上前将独孤良扶了起来,歉然笑道:“听说使君已经来了好几天,元庆一直公务繁忙,让使君久等了。”

“是我打扰殿下了。”

两人说着,走进了房间,房间收拾得清爽雅致,靠墙摆放着一张两人坐榻,中间放有小桌子,墙角有香炉焚香,禅房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杨元庆的十几名亲卫迅速查看了两边房间,没有异常,便靠墙而立。

“殿下请要!”

独孤良请杨元庆要下,片刻,张雷端了两杯茶进来,亲兵也迅速试探了一下,张雷这才把茶杯端上桌子,杨元庆端起茶杯笑道:“使君屡次离开长安,唐廷没有怀疑吗?”

独孤良也微微欠身道:“回禀殿下,我没有出任实职,没有人过问我,不过上次独孤家向关北送粮,确实引起了朝廷怀疑,我们只能放缓进度,请殿下见谅,答应的三十万石粮食,一定会送到。”

独孤家族半年前答应的三十万石粮食,已经陆陆续续送了一半,还差十五万石,杨元庆也知道独孤家送粮不易,所以也没有催促他们,他见独孤良特地向自己表态,便笑了笑“这次独孤使君特地来太原,就是为了向我解释这件事吗?”

“这只是一方面,另外还有重要事情向殿下禀报。”

说着,独孤良取出了家主独孤震的信,放在桌上,慢慢推给了杨元庆“这是我们家主给殿下的一封信,家主要说的话都在信中。”

杨元庆拾起信拆看了一遍,绝大多数都是独孤震在表达对隋朝的支持,这个杨元庆不感兴趣,他要看的实际的东西,很快在信的最后,他看到了独孤震的明确表态,愿意将独孤家族在关陇的六成土地献给隋朝。

这个表态使杨元庆的眉毛挑了一下,六成土地,这个独孤震果然大手笔啊!但也很聪明,如果他们不及时表态,隋军入关中,是不会承认他们对土地的占有,那时就不止是六成了。

独孤良心中很紧张,如果杨元庆肯表态答应,那独孤家族至少还能保住四成的土地,那也是数量惊人,那独孤家族至少还有三百年的富贵,杨元庆沉思片刻,这才缓缓道:“从上次送粮食,到这次让土地,我能感受到独孤家族对隋朝的支持,看在独孤家族一片诚意的份上,那我就表个态吧!”

独孤良的心悬了起来,紧张得浑身发抖,他干咽一口吐沫道:“请殿下赐教!”

“嗯!”

杨元庆的语速很慢,但他的每一句话都不容商量“独孤家族是前朝第一巨富,不仅在关陇,在江南和中原也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资产,资产和店铺之类,我可以留给独孤家族,但土地不行,土地事关大隋社稷,事关均田制是否能顺利推行,所以关陇以外的土地,官府会全部收回,而关陇土地,官府收走九成,留一成给独孤家族。”

“九……成!”

独孤良惊得脸色惨白,他万万没有想到杨元庆会这么狠,居然收走九成的土地“殿下……这太多了吧!”

杨元庆脸一沉“上次的三十万石粮食,只是你们要赎独孤怀恩,赎金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