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713章

天下枭雄-第713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一切照你说的来办,无论你怎么做,裴家都会全力配合你。”

祖父的表态让裴敏秋还算满意,她心中也软了下来,叹了口气道:“我也是希望裴家能好,毕竟是我娘家,我希望裴家能全力支持元庆,而不要扯他的后退,更不要在后面做什么小动作,元庆是个念旧情之人,我相信他不会亏待裴家。”

“敏秋你放心,裴家不仅不会从扯元庆的后腿,更不会让你难过,裴家会成为你的坚强后盾,这次虽然方法不妥,但用心是好的,我们都希望元庆能早日登基,不要再出什么意外。”

既然话说到这一步,再往下说就没什么意思了,裴敏秋站起身道:“那就这样吧!我先回去了,我还有很多事要处理。”

“去吧!”

裴敏秋告辞下堂而去,裴矩站在台阶上望着她走远,心中着实有些焦虑,这件事他确实有点太大意了,不该轻易动世子这颗重要棋子。

裴矩现在很清楚,现在裴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全力保住裴敏秋和杨宁的地位,不能再出半点纰漏,更不能让沈家异军杀出。

裴矩背着手,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他该怎么做……井陉也是位于太原郡境内,在太原郡东南,实际就是太行山的一条战略通道,西起太原郡井陉关,东至恒山郡土门关,长约数百里,是太行八陉中最重要的战略通道。

此时三万突厥骑兵已被四万隋军封堵在井陉内,隋军在东西各部署两万军,由李靖全权负责。

这天下午,杨元庆在三千骑兵的护卫下来到了井陉关,离井陉关还有数里,李靖便带领数十名将领迎了出来。

“卑职李靖,参见楚王殿下!”李靖在杨元庆马前单膝跪下。

“参见楚王殿下!”数十名将领一起行礼。

杨元庆翻身下马,对众将笑道:“各位将军辛苦了。”

李靖迎上前道:“卑职先向殿下介绍一下情况。”

“不急,边走边说吧!”

杨元庆向众将招招手,几十大将簇拥着他向井陉关走去,一边走,李靖一边介绍道:“沉寂了一个多月,从五天前起,突厥军开始突围了,他们好像是分兵两路,一路在土门关突围失败,另一路便想冲出井陉,被我们密集的弓弩压了回去。”

“没有联系过投降之事吗?”杨元庆又问道。

说到投降,李靖眼中闪过一丝愤怒,道:“半个月前,我命一队士兵护卫铠曹参军前去和他们谈判投降之事,但突厥人却把他们全部杀死,人头扔了出来。”

“他们竟然如此嚣张!”杨元庆也忍不住恼怒起来。

“殿下,他们自知罪孽深重,所以死活不肯投降,我们有斥候翻山越岭去探查他们情况,发现他杀马为食,到处都是冻死、病死的突厥人尸体,估计已剩下不足一半,这几天他们急于突围,卑职认为他们已坚持不住了。”

杨元庆点了点头,“今天已是十二月十八日,离新年已不足半月,我到来就是要告诉大家,务必在新年前结束围剿战,将突厥军悉数消灭,这样将士们就可以轻松过年。”

“卑职遵命!”

这时众人进了井陉关,这里是进入井陉的起点,站在城头,迎面群山巍巍,壮丽的太行山横亘数千里,像一条白色的巨龙卧在中原大地上,在他们眼前,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道通向太行山深处。

这条道路杨元庆已经非常熟悉了,此时山道已被白雪覆盖,但白雪下还隐隐露出星星点点的黑色,那便是突围时被射杀的突厥士兵,昨晚一场中雪覆盖了他们的尸体。

在城关上站满了隋军士兵,不仅如此,隋军士兵还在城下修建三道工事,连同关城,可以容纳一万士兵同时阻击突厥军的突围。

在三里外的一条山梁绝壁上,修建了一座烽火台,从烽火台可以看到十几里外的井陉情况,能及时通知隋军做好战备情况。

“殿下请进屋吧!突厥军一般要晚上才会突围。”

杨元庆点点头,跟随李靖进了城楼,城楼内临时改成了军务堂,也就是激战时的指挥中枢,堂上放着一台沙盘,几名参军事正在沙盘前标注突厥军位置,见李靖陪着楚王殿下走进来,吓得他们连忙退下。

杨元庆走到沙盘前,沙盘颇大,长宽各三丈,包括了河东和河北两大片土地,井陉则用朱砂涂成红色,一眼便可看见。

李靖拾起木杆指向井陉中插有一面红旗的宽阔地带,“根据斥候的情报,这里应该就是突厥人盘踞之地,原来叫韩家村,是一个中等村落,八十余户人家,只有七八个猎户逃出,其余皆被突厥人所杀,这里离井陉关约四十里,听说他们也修建了工事,防御隋军的进攻。”

杨元庆沉思片刻又问道:“如果就困而不打,需要多少时间能困死他们?”

“根据他们的战马推断,大约需要三个月左右,不过现在是因为大雪封山,他们难以逃出,但春天冰雪融化后,他们便可以翻山越岭逃出,所以必须在冬天将他们全歼。”

李靖的话音刚落,一名士兵疾奔而出,“启禀总管,烽火台出现了三柱烽烟。”

李靖一怔,突厥军怎么白天进攻了,他不及多想,立刻喝令道:“传令三军,准备作战!”

杨元庆快步走出城楼,站在城墙上向远处望去,暂时看不见任何人影出现,这时城头上响彻了刺耳的警钟声,‘当!当!当!’

在警报声中,一队队全身盔甲的隋军士兵从营帐里奔出,准备迎战……



第一百三十八章井陉歼敌

更新时间:20133109:20:40本章字数:4992

“殿下,恐怕突厥人这一次突围非同寻常。”李靖凝视着山道的尽头沉声道。

“何以见得?”

“殿下请看烽火便明白。”

杨元庆转头向悬崖上的烽火台望去,他这才意外地发现,原来三柱烽烟不知何时,竟然变成了四根,在他设立的烽火制度中,还没有四根烽火的情况出现。

“这是怎么回事?”杨元庆微微有些不悦地问道。

李靖也知道自己有擅设军规之罪,他歉然道:“回禀殿下,主要是突厥人出来突围的兵力总是有多有少,而且大多是晚上,敌军人数总是在不断增加中,所以卑职就订了一个追加兵力的烽火,如果敌军连续大规模追加兵力,超过五千人,就用四柱烽烟来警示,现在四柱烽烟就意味着敌人出来了两队以上兵力,超过了五千人。”

杨元庆勉强地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目光依旧注视着远处山道尽头,这时,李靖又退一步,深深施一礼,“卑职擅改制度,愿受殿下处罚!”

半晌,杨元庆才淡淡道:“军队规制既然订立,就应该全军遵守,否则徐世绩改一处,秦琼改一处,你再改一处,最后弄得全军将士无所适从,军队会出现混乱,如果确有不合理之处,可以提交兵部,由兵部审核后,全军统一更改,李总管,希望你把它改回来,这一次我就不追究了,但不准再有下一次。”

李靖羞愧地点点头。“卑职确实考虑不周,不会再有下次。”

杨元庆见他态度诚恳,又笑道:“李总管的带兵能力我从不质疑,等过完年,我希望你去一趟漠北草原。”

李靖先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惊喜道:“殿下是要彻底铲除突厥吗?”

杨元庆缓缓点头。“突厥已经势力微弱,回纥和薛延陀蠢蠢欲动,我们彻底灭掉突厥。让那两头狼自相残杀去。”

李靖这才明白杨元庆的思路,还是以挑拨草原内斗为主,他又连忙问道:“殿下。那西突厥怎么办?”

提到西突厥,杨元庆眉头微皱,眼睛里也闪过一丝疑惑的神情,“我接到苏定方的报告,似乎西方出了什么事,西突厥并没有大举进攻伊吾郡,反而又撤军回去了,具体原因不知,苏定方已经派人去伊吾打听了,应该会有消息传来。”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有士兵指着远处大喊:“殿下,敌军出现了。”

杨元庆抬头向山道上望去,果然出现了大群黑压压的军队,相距大约五六里远,都是几乎都是步兵。只有前面的一千多人是骑兵,由于山道狭窄,他们无法冲锋,正沿着山道向这边缓缓而至,有数千人之多。

杨元庆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突厥军这一个多月都是靠屠马为生。可眼前这些士兵只有一千多匹战马,那意味着战马几乎死亡殆尽,有足有的肉食,那么突厥士兵到底死了多少,才会使他们坚持不到春天,翻山越岭而逃,杨元庆有点怀疑,恐怕突厥军只剩下三成了。

杨元庆的猜测其实并没有错,几场大雪连续降下,三万突厥军被冻死近万人,加上传染疫病流行,井陉内的突厥士兵死伤惨重,幸存者尚有一万两千人,而战马却因为草料断绝而几乎全部饿死。

而在一万两千士兵中又有数千人带病带伤,奄奄一息,等待着死亡,实际上能战斗之人只剩下七千人,如果再不突围,剩下的突厥军将全部被病魔吞噬,他们已经等不到春天来临。

正是不愿意束手待毙,主将郭子和才决定突围,从五天前开始,一次又一次地突围,一次次绝望,而今天,他孤注一掷,率领最后的五千士兵冲击井陉关,无论如何要冲杀出去。

队伍中,郭子和变得又黑又瘦,但眼睛里流露的凶光比豹子还要残忍,一个多月来,不断有突厥大将指责将军队带入绝路,不应该去河北,而应该直接西去黄河,沿黄河向北回草原,大将们指责他有私心。

但所有指责他的人都被他残忍地杀死了,甚至一名反对最强烈者还被活活烤熟,但郭子和确实有私心,当可汗在马邑郡战败的消息传来时,他的第一个反应便是把这支军队占为己有。

他不可能回漠北草原,他想到的是辽东,先占领辽东,然后攻打已被隋军严重削弱的高丽,他郭子和占高丽为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当他进入井陉后没多久,隋军便从两边将井陉堵住,使他的军队在井陉内渡过了地狱般的一个多月。

郭子和已经绝望了,但他不想死,他要让剩下的突厥军做他的攻城武器,替他冲破关隘,杀出去,然后他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后半生做一个富家翁,只是郭子和做梦也想不到,他今天的突围正好遇到了前来视察井陉的杨元庆。

这时,他们离井陉关只有两里的距离,郭子和瞪着血红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远处的井陉关城墙和城下的防御工事,他抽出战刀用突厥语嘶声大喊:“想活下去就给我拼命,骑兵冲锋!”

“杀啊!”

一千多突厥骑兵爆发出惊天动地般的喊声,手举长矛和盾牌,如狂潮般向关城冲去,他们身后,四千突厥士兵徒步奔逃,跟随着骑兵向关城冲去。

此时井陉关和关下的三道工事内已部署了一万名隋军,士兵们早已准备就绪,他们手执弓弩,密集地对准从山道上狂奔而至的突厥骑兵,等待射击的命令。

李靖将指挥旗恭敬地举起,“请殿下指挥!”

杨元庆摇了摇头,“我只是来视察。你才是主将。”

李靖精神一振,他不再谦让,高举黄色令旗,这是准备射击的命令,随着令旗举起,沉重的鼓声敲响,‘咚——咚——咚’。鼓声并不急促,五千隋军弩手刷地举起了军弩,弩箭平端。对准了已杀到一里外的突厥骑兵,一支支锐利的弩箭在阳光和白雪映照下,闪烁着冷冷的金属光泽。

山道在靠近官城约一里处变宽了。宽约五丈,可并排奔腾十几匹战马,突厥骑兵越来越近,三百步。。两百步,所有突厥骑兵都意识到了最后的一刻到来,他们高高举起盾牌,双腿夹马疾奔,拼命大喊起来。

李靖目光严厉地盯着渐渐奔进杀伤距离的突厥士兵,他们已经进入一百步了,李靖举起了红色令旗。鼓声陡然间变得急促,就像由漫步变成了疾奔,‘咚!咚!咚!咚!’,这就是射击的命令。

随着一片弩机声响,第一排一千五百支弩箭密集地射向迎面奔来的突厥骑兵。密集弩箭组成的箭网如黑色乌云般向突厥骑兵扑去。

杨元庆眉头却微微一皱,李靖用的是三排射,他能理解,但一千五百支弩箭一齐射击,这无疑只能射倒前面的几排数十名骑兵,这是否太浪费了?

但他疑惑的念头只在一瞬间。他立刻便明白了,一千五百支弩箭,除了前面五百支是平射外,后面的一千支弩箭都是仰射,弩箭越过前几排敌军头顶,向后面的突厥骑兵射去。

密集的箭雨呼啸而至,只听见一片啪啪啪的声响,紧接着战马惨嘶,一片人仰马翻。。

突厥骑兵的盾牌顶不住隋军弩军强劲的弩箭,盾牌被射穿,透甲箭射入身体,血光四溅,顷刻之间便有两百余人被射倒,

这时,第二轮箭和第三轮箭又先后呼啸而至,突厥骑兵死伤惨重,剩下的七百余骑兵终于顶不住隋军弩箭强大的压力,纷纷调转马头向回奔逃,而后面数百步外便是追随奔来的突厥步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