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699章

天下枭雄-第699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斥候从前方飞奔而至,打断了秦琼的思路,秦琼勒住了缰绳。

“什么事?”

“启禀秦将军,我们发现黄河对面的乌云堡有唐军驻守。”

乌云堡紧靠对岸的黄河渡口,是隋军修建来控制渡口的军堡,平时有驻军五百人。秦琼沉吟一下问:“可知堡内有多少敌军?”

“回禀将军,具体唐军人数不知。”

秦琼也知道军堡容量不大,最多也只能容下八百人,他毫不犹豫下令,“立刻渡河。夷平乌云堡!”

大军浩浩荡荡走进了刺骨的黄河冰面,向对岸的延安郡快速行军而去。

杨元庆率领的一万骑兵已经抵达了会宁郡,入夜,一万骑兵在离会宁县约五十里外的一座山谷里驻扎下来,士兵们在平凉郡获得了数百顶帐篷,使他们在寒风呼啸的山谷内也有了栖身之处。

隋军在山谷里找到一处长约两里凹谷。正好可以扎营,也没有凛冽的寒风侵袭,他们行军了一天一夜,都已经疲惫不堪,吃罢干粮后便沉沉入睡了,战马也进了大帐,也士兵们一起过夜。

在数百顶营帐中间,一顶大帐还亮着灯光,那里便是杨元庆的帅帐,已经一更时分,他还没有入睡,帐外断断续续传来凄厉的寒风吼叫声,不时一阵飞沙走石,密集的细小石块噼噼啪啪地打在大帐上。

帐内却十分宁静,灯光明亮,虽然杨元庆贵为楚王,是新隋王朝的实际创造者和掌控人,但在军旅中他却始终把握着一个原则,和士兵同甘共苦,包括吃同样的饭菜和干粮,甚至住宿也是一样。

他的大帐中陈设简单,地上铺着两张羊皮,再有一条军毯裹身,和士兵们完全一样,稍微不同的是,他有一张小桌子和一口书箱。

另外在大帐中间摆放着一架沙盘,是关内道的沙盘,长宽皆是一丈,也是由十六块小沙盘拼成,此时,杨元庆就站在沙盘前,考虑着他的关内道计划。

在沙盘上插着几名白旗,分别插在会宁郡、弘化郡、延安郡南部、北地郡、上郡和安定郡内,这是五万唐军所分布的位置,另外在河西走廊上的武威郡和张掖郡内又部署着三万唐军,在河湟地区同样也部署有三万唐军。

但这一次,杨元庆暂不考虑河湟地区,在他手中拿着几面红旗,包括他手中的一万骑兵,裴仁基的一万五千丰州军,以及秦琼带来的三万军,共五万五千军队。

这一次不仅要收复自己原有的地盘,同时还要谋取更大的利益。

杨元庆的目光落在了河西走廊上,河西走廊是唐军军马基地,唐军八成以上的战马都是来自河西走廊,他得到了苏定方的情报,唐王朝在河西走廊的几大牧场内养了四十万匹战马,已经渐渐到了出栏期,即将配置唐军。

杨元庆本来不急于考虑河西,但四十万匹战马,这个无比庞大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延安郡的火油,他怎么能让这数十万匹战马落入唐军的手中?

杨元庆的脸上露出了冷冷的笑意,他探身向前,将手中小红旗插上了河西走廊。)



第一百一十八章咬金请缨

更新时间:20133317:07:19本章字数:5132

天渐渐亮了,山谷里的妖风呼吼也渐渐停止,山谷外,一名骑兵疾奔而至,刚到山谷口,‘嗖’的一支鸣镝射至,插在骑兵面前,骑兵拉紧缰绳,战马前蹄高高跃起,他抬头望去,只见两边山崖上站满了巡哨士兵。

山谷里冲出一支骑兵,将他团团围住,弓弩指着他,“是什么人?”骑兵校尉厉声喝问。

“在下是斥候贺得胜,奉裴总管之命,给楚王殿下报信。”

校尉给旁边人使了眼色,众人上前,仔细搜查了他,这才带着他向楚王大帐而去。

帅帐内,杨元庆正坐在桌前批阅奏折,他也是在等候裴仁基的消息,斥候带信已去了三天,应该有消息回来了,这时,帐外有亲兵禀报:“启禀殿下,送信的斥候回来了。”

“带来他进来!”

杨元庆放下笔,心中充满了期待,片刻,几名亲兵将斥候贺得胜带了进来,贺得胜单膝跪下,行了一礼,“卑职贺得胜,参见楚王殿下!”

“见到裴总管了吗?”杨元庆笑眯眯问道。

“见到了,卑职带来了他的信。”

贺得胜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双手呈上,杨元庆接过信,匆匆看了一遍,信中裴仁基讲述了他的会宁郡战术,杨元庆眼睛忽然一亮,他快步站起身,快步走到沙盘前,找到了插在会宁县旁边的白旗,那是两万唐军的驻扎之地。

裴仁基手中有一万五千人,他准备将五千人部署在黄河对岸。用以拦截唐军逃向河西,同时也是防御武威郡唐军赶来支援。

果然不错,杨元庆不由暗赞裴仁基考虑问题周全,不过裴仁基的这个伏兵对岸的想法却使杨元庆想到了一条绝妙之策,他又回头问斥候贺得胜,“现在裴总管何处?”

“裴总管现在会宁县以北约五十里之外,等待着殿下的命令。”

杨元庆凝神思索片刻。立刻提笔写了一封信,他把信交给了贺得胜,笑道:“再辛苦你一趟。把此信火速交给裴总管。”

“愿为殿下效力!”贺得胜毫不犹豫接过了信。

贺得胜不辞辛劳的态度让杨元庆很满意,又想到他是自己的故人之子,怎么也该关照一下。杨元庆点了点头,“从现在开始,升你为斥候校尉,另外多带几名弟兄,防止路上出意外。”

贺得胜大喜,“遵令!”他施一礼,快步出去了。

杨元庆又走回沙盘前,背着手注视着沙盘,这次,他看的却不是会宁县。而是河西走廊,不知多了多久,他若有所感,一回头,见一名亲兵站在帐门处。欲言又止。

“什么事?”

“启禀殿下,程将军求见。”

‘程咬金求见?’杨元庆微微一怔,他会有什么事,随即令道:“让他进来吧!”

很快,程咬金快步走了进来,单膝跪下。“末将参见殿下!”

“起来吧!”

杨元庆已坐回了位子,瞥他一眼问:“有什么事吗?”

或许是在对突厥战役中终于独挡一面的缘故,程咬金忽然对当大将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有了追求,渴望着自己也能像罗士信一样,领兵出征。

但他也明白,自己从前的表现确实不怎么样,为了扭转杨元庆对自己的印象,这一次他是主动请缨跟随南下。

程咬金有些扭捏道:“末将有个想法,不知殿下是否能同意?”

“你说吧!什么想法,我听着。”杨元庆也有点奇怪,他感觉程咬金的态度和从前不太一样。

”殿下,或许末将能说服盛彦师投降。”

“为什么?”杨元庆注视着他,盛彦师肯投降固然是好,可是程咬金凭什么能劝说盛彦师,杨元庆心中有些不解。

程咬金犹豫了一下,这里面涉及一些他的丑闻,他实在不想说,可是不说,杨元庆又不会相信他,终于,他鼓足勇气道:“殿下,末将当年为给老母治病,曾经背着老母走遍天下,因为要养活老母,还要治病,需要很多钱,所以也干了不少偷鸡摸狗之事,有一次在梁郡虞城县,我偷一家大户,结果失手,被主人抓住了,这家主人问明情况,知道我是为救老母,他不但不抓我见官,还送给我五百吊钱,令我一直感激至今。”

“这个人就是盛彦师?”杨元庆听懂了他的故事。

程咬金点点头,“正是此人,此人也事母极孝,据末将所知,他的母亲应该还在梁郡虞城县,和他大哥住在一起,末将愿劝说盛彦师投降。”

杨元庆没有立刻回答,他背着在大帐内走了几步,程咬金这个方案来得太突然,一下子打乱了他的计划。

他刚刚让贺得胜送信裴仁基,约好了今晚四更南北夹攻盛彦师部,偏偏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他的计划不得不重新考虑。

不过,能说服盛彦师投降,那当然是最好,那就意味着两万生力军到手,这极可能意味着关内力量平衡的彻底改变,想到这,杨元庆立刻喝令:“来人!”

一名亲兵快步进帐,“卑职在!”

杨元庆取出自己金牌递给他,“你立刻赶去会宁县以北百里外的莫连镇,找到裴仁基,告诉我,今晚夹攻盛彦师部的计划暂时取消,具体进攻时间,我另外通知他,命他立刻出兵,进逼唐军十里外。”

“卑职遵命!”

亲兵接过金牌快步走了,杨元庆又写了一封信,递给程咬金,“这封信交给盛彦师,我要说的话都在这封信中,让他自己选择。”

“末将明白!”

程咬金接过信要走,杨元庆却又叫住了他,他走上前拍了拍程咬金的肩膀,语重心长道:“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都不会计较,只要你能活着回来,否则大家都会失去很多乐趣。”

程咬金鼻子一酸,他心中有一种难言的感动,他点点头,快步离开了大帐。

杨元庆随即下达了命令,“全军起拔,进军会宁县。”

隋军迅速收拾拔营,一个时辰后,一万大军出发,向会宁县疾奔而去……二万会宁郡唐军已经撤进了会宁县,会宁县虽是郡治,但由于会宁郡长期没落,不受重视,因此会宁县也只是一座小县。

城池周长只有八里,城墙矮小而破旧,无法抵御军队的进攻,把军队撤入县城,更多是给士兵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两万军队进驻会宁县,使县城内变得拥挤不堪,大街上士兵来来往往,叫骂声、吵闹声此起彼伏,整个会宁县都处于一种焦躁不安之中。

主将盛彦师骑马在县城内四处视察,城内的混乱使他眉头皱成一团,但他已没有心思管束这种混乱的局面。

盛彦师今年约三十四五岁,身材高大威猛,他从小习武读书,是一名文武双全的儒将,深得太子李建成的信赖,这次李建成出兵关内道,他为西路主将,率军五万攻打会宁郡和灵武郡。

由于李建成撤回关中,重新部署了兵力,目前他手中只有两万军,驻扎在会宁,他的任务是保住灵武郡和会宁郡银矿。

隋军的反攻使盛彦师的压力极大,因为补给困难,他已经被迫撤离了灵武郡,聚兵于会宁郡,李建成给他下了严令,无论如何,不准丢失会宁郡银矿。

此时盛彦师已经知道杨元庆军队进入了会宁郡,离他不足百里,他也知道裴仁基的军队同样进入了会宁郡,离他也不足百里。

两支隋军形成南北夹攻之势,尤其是杨元庆亲自领兵而至,更让他焦虑难安,昨晚他已经一夜无眠。

早在两支隋军刚进入会宁郡的时候,盛彦师第一个反应便是撤离会宁郡,但太子的严令又使他有些犹豫,就在他举棋不定时,隋军已经杀至,他想撤已经撤不了,只得发鹰信向长安求援。

盛彦师走了一圈,心情着实低沉,也无心再视察下去,便回头命左右道:“回军衙!”

他刚调转马头,忽然听见远处有人大喊:“盛将军!”

盛彦师一回头,见是一名守城士兵,他勒住了缰绳,问道:“什么事?”

士兵奔跑上前,施礼禀报道:“城外来了一人,说是将军旧人,特来拜访将军。”

“旧人?”

盛彦师一怔,又问道:“他叫什么名字?”

“他没说,此人长得很黑,有点像。。像隋军中的程咬金。”士兵小声禀报道。

这个消息令盛彦师吓了一跳,连忙吩咐左右亲兵,“速去把他带到我军衙,注意点,不要被太多人看见。”

盛彦师心里有些暗暗埋怨,怎么大白天跑来,这被太子知道了,自己怎么解释,盛彦师当然还记得程咬金是谁,当年和自己是有点交往,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不过盛彦师也知道,程咬金此次前来,恐怕是带着杨元庆的意思,他心中又是惶恐,又是担心,但同时又有那么一线希望,心情异常复杂,他加快马速向军衙奔去。

不多时,士兵将程咬金领进了衙门,一进房间,程咬金便咧嘴大笑:“老盛啊!我是还你钱的,不好意思,拖了十年才还你……



第一百一十九章引蛇入套

更新时间:20133321:06:20本章字数:4923

程咬金笑眯眯地将一锭五十两的银子放在桌上,又打量一眼盛彦师,表情有些夸张地吓了一跳,关切道:“老盛,你比十年前老了嘛!”

盛彦师瞥了一眼银子,摇了摇头,淡淡道:“你不用这么和我套近乎,我不会杀你。”

程咬金被说中了心事,脸一红,嗫嚅道:“这个我确实是关心将军。”

盛彦师没有在意他的尴尬,摆了摆手,“程将军请坐下吧!”

程咬金坐了下来,既然盛彦师承诺不杀他,那他也就不用这么提心吊胆。

事实上,程咬金也是立功心切,他和盛彦师既不是亲友,也不是同乡,只是十年前有一面之缘,他确实也害怕盛彦师把他推出去斩了。

“盛将军老母还在梁郡吧!”

程咬金随口关心地问了一句,盛彦师却脸色一变,警惕地注视着他,“你这话什么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