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668章

天下枭雄-第668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厥次相,地位相应较低,这也体现出了突厥对隋唐两朝的重视程度不同,隋朝更加关系到突厥的利益。

紫薇阁半圆堂内,杨元庆接见了这位代表可汗前来加强隋突两国亲密联系的使者,默颜贺达干年约五十岁,身材中等,肩膀长得极为宽阔,宽阔的脸上留着一蓬浓密的大胡子。

“尊敬的楚王殿下,我们确实见过,在哈里湖畔,那时我还有勇力,可以射下翱翔在草原上的大雕,想和殿下一较箭术,可现在我老了,只能坐在羊皮毯上喝一碗喷香的热奶茶。”

默颜贺达干说话轻言细语,非常和蔼,但和蔼的笑容里总藏着那么一丝难以捉摸的冷意,就像一朵美丽的花下,藏着一颗小小的尖刺一样。

对方说得是突厥语,但杨元庆却用汉语笑道:“宰相依然有勇力,只是你的勇力不在战场上,而在谈判桌前,你的一句话可以抵上十万大军。”

“殿下太高抬我了。”默颜贺达干依然是用突厥语。

“呵呵!我哪里抬举宰相,事实如此嘛!”杨元庆用汉语笑道。

这是一种无声的斗争,默颜贺达干精通汉语,但他用突厥语,杨元庆精通突厥语,但他却用汉语,一种语言的选择,就是主动权的争夺。

接下来双方沉默了,杨元庆含笑喝着茶,默颜贺达干也端起茶杯,这里没有喷香的热奶茶,只有刚煎好的绿茶,清淡悠长而没有草原茶的浓冽。

沉默良久。默颜贺达干终于选择了汉语,他微微欠身道:“这次我代表可汗前来,一来是表达突厥对大隋的敬意,二来是想通报大隋,颉利可汗已经登位,很期待隋使前去祝贺,以维护我们两国恒久的友谊。”

杨元庆却淡淡道:“当年启民可汗登基,是亲自来大隋接受大隋皇帝陛下册封。始毕可汗登基。也是亲自来大隋,接受大隋皇帝册封,处罗可汗是因为两国相争,但去年两国已和解,突厥承认我们是前隋的继承,那么为什么颉利可汗却不想前隋一样。来大隋接受册封?”

杨元庆的语气虽然平淡,但话语却十分锐利,一句话刺中本质。为什么颉利可汗不接受隋朝册封?

这个问题十分尖锐,令默颜贺达干表情有些尴尬,半晌。他干笑两声方道:“我们突厥有句谚语,奴隶有一天种会弑主,只有兄弟才能情谊永恒,我们愿和大隋结为兄弟,永不侵犯。”

杨元庆呵呵笑了起来。“草原的兄弟也未必可靠啊!当年处罗可汗杀死始毕可汗,乌木扎毒死乌图,我可没有体会到草原兄弟的情谊在哪里?”

说完,杨元庆哈哈大笑,站起身向大堂外走去,他只是来寒暄,具体谈判是由崔君素负责,默颜贺达干脸一阵红一阵白,像座石雕一样僵坐在座位上……杨元庆回到自己官房,他并不是无礼,而是他对突厥使者施的下马威,在他桌上摆放着一封刚从长安送来的紧急情报,情报上说突厥使者和唐廷进行了会谈。

虽然不知道会谈的内容是什么,但结果是唐朝用隆重的礼节送突厥使者离开长安,这说明唐朝和突厥的会谈成功了,极可能是唐朝答应了突厥的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突厥的首鼠两端,一方面和唐朝相好,另一方面又和隋朝谈判,利用隋唐之争捞取最大的利益,或许它和唐朝能达成什么协议,毕竟唐朝和突厥无仇,也没有领土相邻,没有利益矛盾。

但隋朝可以吗?就算隋朝答应突厥的一切条件,突厥就不会入侵隋朝吗?答案显然是不。

杨元庆和突厥交往多年,对突厥了解实在是透彻,这是一个很务实的民族,只认利益,而且极为记仇,丰州之战的数十万冤魂,突厥人绝不会忘记。

羊群和狼谈判,无论送给狼多少羊羔,羊群最终也逃不掉被狼猎杀的命运,无论隋朝送给突厥多少利益,也阻拦不了突厥南下掠夺的事实,对付突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彻底消灭它。

在现阶段,隋朝还一时没有这种实力,只能想办法牵制住突厥,而牵制住突厥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它的另一个敌人,以前是乌图部,现在是西突厥。

杨元庆坐在官房里静静地沉思着,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殿下,是我!”这是魏征的声音,他是崔君素的谈判副手。

“进来吧!”杨元庆知道他是来给自己传递消息。

魏征匆匆走进,他脸色凝重,看得出谈判并不顺利,“说吧!突厥开出了什么条件?”杨元庆冷冷道。

“回禀殿下,突厥开出了三个条件,第一是确立双方不再是附庸从属关系,是平等两国,第二是全面放开贸易限制,不再限制货物类别,也不再限制民间贸易。”

“那第三呢?”前两个条件都在杨元庆的意料之中,他想知道第三个条件是什么?

“第三个条件便是要求我们把乌图余部交给突厥。”

“好大的口气!”

杨元庆忍不住怒极而笑,“那他能答应隋朝什么?突厥能给我们什么好处?”

“他们答应两年之内,绝不南下侵隋!”

房门口传来崔君素的声音,他走了进来,向杨元庆施一礼,“双方实在难以谈下去,所以暂时休会。”

杨元庆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是大隋之主,是最高决策者,他如果不冷静,就会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

杨元庆背着手走到窗前,这是他的一个习惯,当他心情烦躁时,他就会来到窗前,看一看远处的田野,看一看天空中的蓝天和白云,他的心就会渐渐平静下来。

“还有什么?”杨元庆的声音变得平静了。

魏征和崔君素对望一眼,他们都感受到了杨元庆的平静,这是他们希望看到情形,只有杨元庆冷静,他才会做出有利于大隋的正确决策。

崔君素连忙躬身施礼,“他说如果双方都能友好的达成共识,他们的可汗愿意迎娶隋朝贵族之女为突厥第一侧妃。”

“第一侧妃!”

杨元庆有些奇怪地问道:“为何不是可敦?”

“回禀殿下,微臣在迎接他来太原的路上已经问过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的可汗已经决定迎娶黠嘎斯的公主为可敦,这是黠嘎斯支持突厥的条件。”

杨元庆沉默不语,他听阿思朵说过,当初乌图部有两大外援,一个是黠嘎斯部,一个是都波部,乌图死后,这两大部落都不承认乌木扎,才使乌木扎举兵无援,迅速被突厥灭亡。

颉利可汗要娶黠嘎斯公主为可敦,显然是要拉拢这个西北方的第一大部落,这时,杨元庆忽然有一种隐约的记忆,好像和这个黠嘎斯公主有关,他似乎听谁提到过这个公主,但杨元庆却一时想不到在哪里听过。

不过眼前的事情需要先解决,杨元庆便缓缓对崔君素道:“先不急答复突厥使者,我需要考虑后再答复他……半个时辰后,杨元庆来到了裴府,马车走得很慢,裴青松快马疾奔,先赶去裴府报信了,当杨元庆的马车抵达裴府时,一名重要的裴家子弟裴曜已经等候在门口了。

裴曜是裴蕴的长孙,他的父亲裴论现任东郡长史,裴曜本人曾经在前隋担任过县令,但此时并没有出仕,负责掌管裴府中的大小事务。

当杨元庆的马车缓缓停下,他连忙迎了上来,躬身施礼,“参见楚王殿下!”

杨元庆微微一笑,“家主可在?”

裴曜恭敬地答道:“家主在书房等候殿下,请殿下随我来。”

杨元庆点点头,跟着裴曜进府去了。

这几天,一股寒流悄然而至,使天气骤然变冷,风也很大,所以裴矩也不再钓鱼,而是呆在书房里看书。

就在刚才,裴青松赶回来急报,楚王殿下前来拜见,从裴青松口中,裴矩知道今天隋突谈判,他便立刻知道杨元庆是为了什么事来找自己了,估计隋朝和突厥之间有了什么麻烦。

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紧接着是侄孙裴曜的禀报:“祖父,楚王殿下来了。”

“请进!”

门开了,杨元庆快步走了进来,在大隋一朝,前后担任突厥使的大臣有两人,一个是长孙晟,另一人便是裴矩。

虽然杨元庆本人也和突厥打交道很多,但他却更相信裴矩的眼光,裴矩老谋深算,看问题极为透彻,他很想听听裴矩的意见。

杨元庆快步走上前,躬身施一礼,“孙婿元庆,参见祖父!”

裴矩笑眯眯捋须道:“到我府上就不用这么客气了,请坐吧!”

杨元庆笑着坐下,一名侍女上了茶,杨元庆接过茶杯欠身道:“上次高丽之事,多谢祖父的建议,才使我收获颇丰,解除了粮食危机,元庆万分感激祖父。”

“呵呵!应该是我佩服你,我只是提个建议,想不到你竟然真的做了,远征高丽,很有魄力啊!元庆,你从来没有让我失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七十六章裴府问策

更新时间:201321717:15:01本章字数:3987

裴矩并不急着和杨元庆谈突厥之事,他从桌子取出一枚银钱,笑着问杨元庆道:“我想知道,大隋准备发行多少这样的银钱?”

“准备大量发行吧!两年内,计划发行五百万枚。放开民间贸易,第1191章大军屯兵北方。准备迎击突厥军队的南侵。”

“祖父为何会有这个结论。”

杨元庆终于有点掩饰不住眼中的惊讶,“难道我不接受突厥的条件,就会是这个结果吗?”

裴矩摇了摇头,“这和他们的条件一点关系没有,不管你是否答应他们的条件,突厥必然会南侵,而借口,我估计就是消灭乌图余部。”

“那究竟是为什么?”

“是为了树立威望!”

裴矩加重了语气:“你明白吗?是为了树立威望,乌图部被灭亡,是处罗可汗之功;那他颉利可汗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任何一个草原君主即位,他必须要先树威望,我们的新君即位,首先是要稳定,但部落制的突厥不一样,如果颉利可汗不尽快树威,他何以统治渐渐一盘散沙的突厥,唯有战功树威,才能迅速凝聚他的威望,所以突厥南侵的可能性为七成,元庆,你必须要安抚住唐朝,不能腹背受敌。”

杨元庆也忍不住鼻子哼了一声,“祖父以为唐朝可以接受安抚吗?若突厥攻隋,他们会按兵不动?或者举义助我?”

裴矩呆呆看了杨元庆半晌,他叹了口气,“元庆,其实我上次已经说过了,你最大的问题就是太顺了,没有遭遇挫折,以致于你不肯认输示弱,大丈夫能屈能伸,其实你必要的软弱一下,可以使你避开劫难,我相信唐朝内部也有识大义之人,不会在外族入侵时进攻隋朝,只要你示弱,给唐朝一个面子,这些大义派就会占上风,元庆,你应该试一试。”

杨元庆半晌无语,他站起身道:“多谢祖父提醒,这件事容我再考虑考虑,先告辞了。”

他施一礼,转身退了下去,裴矩望着杨元庆,不由摇了摇头,他能体会到杨元庆骨子里的冷傲,让他向唐朝示弱,恐怕真的很难,裴矩眼中充满了忧虑。

片刻,裴曜走了进来,向裴矩施一礼,“祖父,楚王殿下走了。”

“他说什么了吗?”

“回禀祖父,他什么都没有说,显得忧心忡忡,连和孙儿也一句话没有说。”

裴矩点点头,杨元庆骨子里虽然冷傲,但他很聪明,他应该明白现在局势的严峻,就让他自己考虑吧!

这时,裴曜犹豫一下道:“祖父为何不提一提河东官员调河北之事,这件事可能会影响裴家的利益。”

裴曜所说之事,就是苏威向杨元庆的建议,河北河东官员互换,以打破士族门阀对地方官府的控制,这个方案已经开始实施,已经有一名太守、一名长史和十名县令被调往河北,这些人都是裴家外围势力。

这件事裴矩一直没有表态。但裴曜和其他裴氏族人却很焦急,只是没有找到劝说的机会,今天裴曜再也忍不住,提醒了祖父。

裴矩狠狠瞪了一眼侄孙,“这件事我不知道吗?要你提醒!”

家主严厉的语气使裴曜吓得一激灵,连忙低下头,“侄孙不敢!”

他连忙要退下。刚走到门口,裴矩倒想起一事,叫住了他。“等一等!”

“祖父还有什么事吗?”裴曜垂手道。

裴矩极为不悦道:“就是你妹妹之事,裴家之女怎么能当垆卖酒,她不想改嫁。我可以不勉强,但她决不能做个唯利是图的女商人,裴家不能容忍!”

“孙儿明白了,孙儿去劝她。”

“不是劝!”

裴矩提高了声音,“是警告她,若她不知悔改,就别怪我用家法处置。”

马车在大街上缓缓而行,杨元庆靠坐在车壁上,双眼微闭,脑海里却在想着裴矩的建议。向唐朝示弱,安抚住唐朝,他不否认裴矩关于突厥可汗要树立权威之说,攻打隋朝的可能性确实很大。

但这会是什么时候,现在已经是十月中旬了。寒流已经到了太原,那么草原上更是寒风凛冽,眼看冬天要来临,大雪将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