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623章

天下枭雄-第623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掌柜的家在城南,是座占地三亩的小宅,去年购买,耗尽他大半生的积蓄,给妻儿父母安了一个家。

虽然宅子他很满意,但离他做事的酒肆太远,几乎要穿过大半个太原城,半个时辰后,满头大汗的黄掌柜奔回了自己家。

黄掌柜有两个儿子,也不知道是哪个儿子出事,但不管哪个儿子出事,都令他心急如焚。

家门已关闭,黄掌柜翻身下马,抡起拳头咚咚敲门,“娘子快开门,是我回来了。”

门开了,门里面却是一个黑衣大汉,从未见过面,黄掌柜愣住了,“你是谁?”

“我是官府的衙役,正在查看你儿子的伤势。”

‘衙役?’黄掌柜心中一片混沌,这和衙役有什么关系,怎么会惊动官府?他懵懵懂懂牵马走进院子,院门‘吱嘎’一声关上了,四五名黑衣大汉出现在他左右。

院子里停着一辆马车,车窗被黑布遮蔽,车辕上靠着一名满脸横肉的黑衣大汉,手拎一把横刀,正冷冷地看着他。

四五名黑衣大汉将他包围,黄掌柜忽然明白过来,这些黑衣人不是衙役,他吃惊地后退一步,“你们到底是谁?”

话音刚落,一名大汉狠狠一拳打在他肚子上,打得他腹中如翻江倒海,疼痛难忍,一声闷叫瘫倒在地。

两名黑衣大汉架起他便向屋堂里走去,屋堂内,他妻子和两个儿子都被反绑在地上,嘴里都被破布塞住,年迈的父母也蹲在屋角里,一脸惊恐。

在大堂正中,内卫将军魏贲一脸寒霜,他本打算用放长线钓大鱼的方式慢慢收集证据,但楚王只给一天半的时间,让他不得不采用这种极端方式,亲自上阵了。

两名黑衣大汉将黄掌柜架到魏贲面前,重重一放,黄掌柜已慢慢恢复过来,他看见妻儿和父母都被捆绑在地上,血顿时涌入头顶,大吼一声,“你们要干什么?”

魏贲冷冷一摆手,十几名黑衣大汉上前将他妻儿和父母带走,黄掌柜拼命挣扎,却被两名黑衣大汉死死摁住,动弹不得,眼睁睁地看着家人被塞进一辆马车,马车驶出家门,消失无踪了。

“你们放了我的父母,放了我妻子,放了我的孩儿!”黄掌柜急得哭了起来。

魏贲打量他一眼问道:“你叫黄有德,一品居酒肆的大掌柜,是吧!”家人被带走,黄掌柜就仿佛被抽走了灵魂一样,变得服服帖帖,低头垂手道:“是!”

魏贲很满意他的态度,他已审问过黄掌柜的儿子,知道此人极为孝顺,极为疼爱妻儿,这是他的软肋,抓住这一点,不怕他不服帖。

“那我就直说吧!我是内卫将军,姓魏,绰号叫魏剃头,我想你应该知道。”

黄掌柜脸刷地变得惨白,他当然知道,内卫大头目,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小儿闻之不敢夜啼,被太原人称为魏剃头。

黄掌柜双股战栗起来,自己妻儿父母落在他手中,还有活命的机会吗?

他腿一软,扑通跪倒在地,鼻涕眼泪一起流了出来,拼命磕头道:“我愿一死,求魏将军饶我父母妻儿一命!”

“我可以饶他们一命,甚至可以给你一笔钱,让你带着家人去外地谋生,但前提是你必须老老实实地替我做事,否则,你全家人都将死无丧身之地。”

黄掌柜抬起头,茫然地望着魏贲,“我能为将军做什么?”

魏贲蹲在他面前,目光凶狠地逼视着他的胖脸,一字一句道:“我要知道,王家私酿了多少酒,酒存放在哪里?他们酿酒之地又在哪里?若有半点隐瞒,我把你儿子的人头先提上来。”

黄掌柜这才恍然大悟,他心中一阵悲鸣,他最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我说,我全说!”



卷十六铁马踏雪取河北第十一章霹雳出击

更新时间:20131269:24:45本章字数:2982

在太原以西约三十里外有一座占地约三百顷的田庄,这里便是王家的三座田庄之一,叫做西山田庄。

夜幕初降,紫微阁内依然灯火通明,楚王官房内,魏贲和长史刘桥松垂手站在一旁,等待命令。

杨元庆坐在桌案后,仔仔细细地翻阅着这份报告,魏贲的高效率令他很满意,他就喜欢这样雷霆出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人赃俱获。

但奏疏所写的内容却让杨元庆一阵愤怒,王家三座田庄内原本有粮近十万石,但就在禁酒令下达后不久,他们便开始酿酒牟利,短短半年时间,就将其中的五万石米用来酿米酒,公然与自己的禁酒令对抗。

杨元庆背着手来到窗前,凝视着夜空沉思不语,王家的酿酒事件足以使王家万复不劫,现在的问题是,他需要将这次事件扩大到哪一步?

是杀一儆百,还是彻底清洗官场,将王家势力彻底清除出朝廷,杨元庆心中一直在权衡这件事,权衡其中的利弊,后者他不是做不到,而是看他有没有这个决心。

沉思良久,杨元庆才缓缓道:“先走第一步……沉沉的夜色中,一支由两千名全副武装士兵组成的内卫军,正无声无息向位于太原城南的王氏府宅进发,这支军队由魏贲亲自率领,包围大臣的府邸,这是新隋王朝建立后的头一遭。

片刻,两千内卫军便抵达了王家府宅,魏贲一声低令,两千士兵便将这座占地近百亩的王氏府宅团团围住。

此刻,在王府内堂,满地都是茶杯碎瓷片,家主王绪恼怒之极,他手执长剑,脸色铁青,正破口大骂几名王氏子弟,“你们这群蠢猪,我们王家就要被你们害死,太原王氏几百年的延续就会断送你们手上!”

王绪在几个月前被贬为赵郡太守,但他却借口养病,一直没有去赵郡上任,而是留在太原府中。

但他的太守之职并没有被罢免,赵郡政务都是由长史赵弘玄代理,他留在太原府宅中,暗中掌控着他在朝廷和地方上党羽,这次反对隋军攻打中原,便是由他率先发起,引发了朝廷的一场波澜。

由于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官场运作中,忽视了王家产业的经营,他竟然不知道,王家子弟竟然暗中做起了酿酒赚钱的勾当。

直到半个时辰前,一品居酒肆被内卫军查抄的消息传来,他才知道族人竟瞒着他闯下了天大的祸事。

他恨得几乎要举剑剁了这几个蠢货,包括他的儿子王淇,此时他已是六神无主,不知该怎么处理这场家族危机。

地上跪着四人,最前面是王绪的族弟王玄治,他是王家的总管事,王家所有的产业经营和账房收支都是由他全权负责。

利用王家粮食酿酒赚钱的决定也是由他拍板决定,他也是被王家面临的财政危机逼得没有办法。

今年王家的夏粮收成是百年来最惨的一次,减产程度甚至还超过了大业六年那场大旱,不仅是小年导致麦收减产,更重要是**。

大量佃户的不辞而别直接导致入库粮食锐减三成,更要命的是,据说秋收后还要有大量佃户离去,他初步估算,三座田庄的六百户佃户可能会离开四百户左右。

这样一来,王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五百顷庄田便会面临崩塌的危险,到时用什么来支撑王家的天量支出,仅维持王学每年所耗费的钱粮就有数万吊钱和上万石粮食之多。

没有了土地收入,凭王家的家底最多也只能维持三年,然后王家便烟消云散。

作为王家大管事,王玄治忧心忡忡,直到几个月前,负责酒肆的王济中告诉他一个发财途径:酿酒。

这是因为禁酒令颁发而出现了一个巨大商机,本身用粮食酿酒就比纯粹卖粮食多赚两倍的钱,加之因为禁酒令导致粮食酒身价暴涨,其中的暴利足有三十倍之多,加上用粮食酿酒本身的利润,那么他的库存粮食最多就能赚到六十倍的利润。

酿酒的巨额暴利使王玄治利益熏心了,他便没有和家主商议,只和几个掌管大权的侄子商议一番,众人便一拍即合,决定铤而走险,酿酒牟利。

除了王玄治外,在他身后是王绪的三子王淇,他负责掌管田庄,还有掌管酒肆的王济中和掌管商铺的王济云兄弟。

这四人便是王家酿酒的主谋,此刻他们都跪在家主面前,因酿酒事发而引来的大祸,都使他们万分惊恐,但到目前为止,他们还不知道田庄也出事了。

王玄治万分懊恼道:“家主,此事是我的责任,我没有想到会引来这么严重的后果,但我也是没有办法,若不想办法赚钱,王家也同样难以维持,家主忘记我在几个月前的汇报吗?大量佃户要走,谁来给我们种地?家主当时是同意的。”

“住口!”

王绪又是一声怒喝:“我是同意你赚钱,但并没有让你去酿酒,公然违抗禁令,你以为别人都蠢吗?不懂酿酒赚钱,裴家那么深厚的背景都不敢冒犯禁酒令,你又算什么?”

旁边另一个族弟王贞孝劝道:“家主息怒,现在问题出来了,就要想办法先解决危机,而不应互相埋怨,等危机渡过了,再好好内部算帐,家主说对不对?”

王绪恨恨道:“你说得简单,你让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倒说说看?”

就这时,门外传来奔跑声,随即只听管家惊恐万分道:“禀报家主,府门外已被军队团团包围,由魏剃头率领,他要家主出去应话,否则他就要率军杀进府来。”

这个消息将王绪惊得目瞪口呆……。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卷十六铁马踏雪取河北第十二章大事化小?

更新时间:201312617:15:37本章字数:5101

王府大门外,数百内卫士兵手执火把,将大门口照如白昼,魏贲披甲戴盔,手按剑柄,目光阴鹜地注视着大门。

从大业十年成立内卫军后,他便一直担任内卫将军,内卫军在他手中从最初的千余人发展到今天一万两千人,还包括各大城的情报点,成为大隋军队中极为重要的一支力量。

在太原提起魏贲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但提起魏剃头,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尤其今年内卫军连续查获三起铸假钱案,按律满门抄斩,就在太原闹市街头,魏贲亲自操刀,将数百人斩杀,上至八十的老人,下至两岁的孩童全部不放过。

这三桩案子轰动整个大隋,现场血腥杀人的场景使围观的数万太原人夜不能眠,故提起魏剃头的大名,人人谈之色变。

但魏贲能一直担任内卫将军并不是因为他心狠手辣,而是他的忠心,他是杨元庆最早的亲卫出身,对杨元庆忠心耿耿,而且精明能干,深得杨元庆信任。

除了忠心外,还有他对杨元庆心意的理解,比如这一次,他就很清楚杨元庆对付王家的目的,绝不是一个违禁卖酒那么简单,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大门开了,王绪带着十几名族人从大门内匆匆走出,王绪神情凝重,当看到大门外数百名全身盔甲的士兵,他的目光闪过了一丝紧张。

他也不知这件案子该怎么收尾,但事实摆在眼前,他们王家确实违反了禁令,酿酒私卖,按律私酿酒者当斩,难道王家也有人会因此人头落地吗?

见王绪出来,魏贲微微拱手道:“奉命前来稽查案犯。望家主配合内卫军执法。”

王绪故作惊讶,“王家一向约束子弟,从无作奸犯科之事,这稽查案犯又从何说起?”

魏贲冷冷哼了一声,“朝廷在四月前颁发了严禁粮食酿酒之令,但在王家的两家酒肆、店铺查获上万瓶粮食所酿之酒,在田庄里更是查获了大量酿酒器具,人证物证确凿。特上门抓捕案犯。”

王绪也装不下去。他背着手铁青着脸道:“违反朝廷禁令,也应该是官府来抓人,和内卫军何干?

“普通律令由地方官府负责,但特别禁令则由内卫抓捕,禁酒令为第三号特别禁令,王使君曾为相国。不会连这也不知吧!”

第一号特别禁令是禁止私铸钱令,第二号特别禁令是禁止贸易违禁货物,第三号特别禁令便是禁止用粮食酿酒。

这三条特别禁令王绪怎么可能不知道。他无言以对,半晌才道:“内卫军上门要抓捕谁?”

这是关键,王绪需要知道这件案子的波及程度。他毕竟做过相国,他知道一桩案子可大可小,可以象征性地抓捕几个虾兵蟹将,不了了之,也可以抓几个小人物。将大事化小。

但同样也可以把事情放大,由一点变成一片,这就是借题发挥,使事态变得严重,这就要看决策者的意图,对于这件酿酒案来说,就是要看杨元庆目的是什么?是就事论事,还是借题发挥。

王绪心中很紧张,如果内卫军要把自己带走,那问题就严重了。

魏贲冷冷道:“根据现场人犯供述,此案涉及王氏子弟,主管酒肆的王济中,主管田庄的王淇,还有主管商铺的王济云,这三人涉嫌主谋,请家主把他们交出来,否则,内卫军将进府抓人。”

尽管王淇是王绪的儿子,但王绪心中还是一松,抓捕名单中没有王玄治,那就说明这件酿酒案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