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617章

天下枭雄-第617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芳馨已经平静下来,瞥了他们一眼,见他们穿着儒袍,带着士子帽,便淡淡问道:“你们是国子学士子吗?”

“正是!”

这名士子顿时有了勇气,又道:“姑娘白衣仙姿,不染凡尘,令小生无比敬慕,特斗胆相问,不知姑娘能否将芳名告之。”

“哼!中元节哪有什么仙姿,鬼影罢了。”

杨芳馨转身拉了一下杨冰,“我们走吧!”

两人转身便走,一群士子急了,追了上来,“姑娘慢走!”

这名士子更是苦苦央求:“相逢便是缘,姑娘为何不惜缘?”

五名女兵大怒,一齐拔出刀拦住他们,这时,杨芳馨也有点动怒了,她霍然转身,怒视一群士子道:“你们有何资格知道我名字?你们是舍生忘死,为国杀敌的三军将士吗?还是辛勤耕耘,为国奉献田赋的老农?你们什么都不是,一群酒囊饭袋,不思刻苦读书报效国家,却在这里无聊下作,你们只能让我感到恶心,看你们一眼,我都觉得是羞辱!”

杨芳馨一番痛斥,将众人骂得哑口无言。那名士子羞愧行礼道:“姑娘骂得好,我知错了。”

杨芳馨也不理他,转身拉着杨冰走了,一直走远了。杨冰才一吐舌头道:“阿姑,你骂好痛快啊!”

杨芳馨冷冷哼了一声,“一帮无聊的读书人,坏了我心情。”

她见天色已经不早,便道:“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这时,杨冰忽然有些害怕起来。“阿姑,我是偷偷溜出来,大娘会不会责我?”

“没事的,有我在,我会替你解释!一年到头闷在家中,出来走走也是应该。”

“可是”

杨冰还是有点害怕,他们家法很严,而且几个月前更加严了。但也没有办法,她只得磨磨蹭蹭跟杨芳馨回了府。

刚进府门,妹妹杨思华迎面奔来。拉着杨冰的手怨道:“你们出去玩也不叫我一声,让我一人闷在家里写字。”

“谁说我出去玩了?”杨冰有些紧张道。

“你还不肯承认,程咬金的娘子在街上看到你们了,跑来告状,说楚王长女居然抛头露面,太危险了,这不,我娘和你娘都气得脸色发青,这就是你不带我一起出去的后果。”

杨思华说完,恨得双脚一跳。一溜烟地跑了,杨冰惊得呆住了,这可怎么办?她胆怯地看了一眼杨芳馨,“阿姑,怎么办?”

杨芳馨笑了笑,“这不是什么大不了事。你就给王妃说实话,我马上就来救你。”

杨冰只得硬着头皮向后宅走去,刚进宅,一名丫鬟匆匆走来,“长姑娘,王妃让你去内堂,大家都在等你呢!”

杨冰吓得要哭出声了,她低着头,终于走进了内堂,内堂上,王妃裴敏秋一脸阴沉坐在正中,旁边坐着她的母亲,也是一脸不高兴,;两边坐着一群小娘。

杨冰走上前跪下,低声道:“冰儿知错了!”

“很好啊!我还没审,你就自己交代了,你自己说,你哪里错了?”

裴敏秋声音不大,也不严厉,却有一种令人敬畏的威严,张出尘再也忍不住,气得一拍桌子,“你这个死丫头,你知道多少人出去找你了,你再不回来,满城的军队都要惊动了,你知不知道?”

杨冰忍不住哭了起来,“冰儿不该偷偷跑出去逛街,不告诉大娘和母亲,违反了家法,冰儿知错了,愿接受惩罚!”

这时,杨芳馨走了进来,向裴敏秋和张出尘施一礼,“两位姐姐,请听小妹一言。”

杨芳馨是杨广的女儿,杨昭的妹妹,和杨元庆同辈,又是大隋公主,举手投足之间,自然有一种从容不迫的大气。

裴敏秋对她很客气,便吩咐道:“给公主准备坐榻!”

“不用了,我说两句就走。”

杨芳馨歉然道:“冰儿今晚私自跑出去玩,确实不对,但我是她阿姑,却没有阻拦她,反而带着她出去,这是我的过错,我向两位姐姐道歉,恳求王妃能看在她知错的份上,能看在我道歉的份上,从轻处罚她。”

这时,坐在一旁的张须陀之妻韩氏也起身求情,“王妃,冰儿怪可怜的,她都哭了,给我一个面子,饶了她吧!”

韩氏在杨府中地位很高,孩子们都叫她韩祖母,她心地善良,极疼爱孩子,孩子们犯了错,都跑去找她保护,也令裴敏秋颇为头疼。

裴敏秋只得笑了笑道:“孩子犯错,总是要处罚,这也是为他们好,不过看在公主和大娘求情的份上,我就不打她了,让她自己选一个处罚。”

裴敏秋便对杨冰道:“两个处罚,你自己任选一个,一是在房间里禁足一个月,二是罚抄家规五百遍,你自己选吧!”

杨府的家规有上百条,数千字之多,罚抄五百遍至少要抄几个月,但总比一个月不准出房间好,杨冰咬了一下嘴唇道:“我愿抄家规!”

“好吧!你起来,去吃饭。”

杨冰站起身刚要走,裴敏秋又道:“下次想出去逛街,给我说一声,我会考虑给你们安排,不准再私自出去,另外中元节灯会,明天还有一晚,明天我会安排大家出去放灯。”

几个孩子顿时欢呼起来,杨冰却一点不后悔,跟大家一起出去,前仆后佣,浩浩荡荡,哪有自己一个人出去逛街自在,而且还遇到了有人向阿姑表达爱慕,这多有趣啊……梳洗完毕,杨冰跟母亲进了屋,张出尘这才斥责她道:“你这个死丫头,你再私跑出去,看我怎么打你。”

杨冰知道处罚已经过了,母亲只是说说罢了,她从后面搂住母亲脖子撒娇道:“娘以前是女侠,一个人自由自在那么多年,让女儿出去玩一会儿都不行吗?”

张出尘拿她没有办法,只得道:“你说一声,娘也会陪你出去,万一遇到什么歹人,有娘在,也能给他一刀,你一个人跑出去,要把娘急死了。”

“我没有一个人出去啊!我和阿姑出去,后面还跟着五个女兵,凶得跟一群母老虎似的,谁敢靠近我们,其实我是去放灯,给爹爹许愿平安,我还给娘买了东西。”

张出尘听女儿是去给父亲许愿,心中大慰,怒气完全消了,笑道:“你这死丫头,给娘买了什么,拿给我看看。”

杨冰连忙从小包取出五六件铜首饰,摆放在桌上,笑嘻嘻道:“娘,你还认识这个东西吗?”

出尘拾起一支铜钗,岁月之光仿佛又把她拉回二十年前,那年是开皇十九年的上元夜,她才十岁,元庆也给她买了一支这样的铜钗,如今她女儿都十一岁了。

出尘心中无限感慨,岁月飞逝之快,她温柔地笑了笑,“你爹爹以前也给娘买了一支和这一样的铜钗。”

“我知道,在娘的柜子里,是支双凤钗,那是爹爹给娘的定情物吗?”杨冰趴在母亲腿上,俏脸仰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里充满对往事渴知的期盼。

“胡说!那时娘才十岁,你爹爹也才十岁,懂什么定情,本来你爹爹答应给我一支金钗,结果拿一支铜钗来糊弄我。”

杨冰低声道:“可是在娘的心中,它比金子还珍贵,不是吗?”

出尘轻轻抚摸着女儿的俏脸,心中无比怜爱,自己的女儿长大了,懂事了……杨芳馨回到自己房间里,她依然和族姐江佩华住在一起,江佩华已有七个月身孕,已早早睡了,并不知道今晚发生的事情。

一进门,小丫鬟玉儿就迎了上来,“姑娘回来了。”

“嗯!真的有些累了。”

杨芳馨脱下外裳递给她,“我要梳洗一下休息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吧!”

玉儿接过衣服低声埋怨道:“出去玩也不带我。”

“你这死丫头,是我不带你吗?我走的时候,你跑到哪里去了?”

玉儿挠挠头笑道:“其实我也出去玩了,刚刚才回来。”

“我知道,你这只三脚猫哪里呆得住,肯定也溜出去了。”

这时,‘当啷!’一声,一支铜钗从外裳里掉在地上,玉儿弯腰拾起,眼睛一亮,“好精致的双凤钗,姑娘,送给我吧!”

杨芳馨慌忙一把夺了过来,“这可不能给你,这是冰儿送给我的。”

“可是这是铜钗,不值钱,和你身份不配。”

“要你管,快去准备热水去。”

玉儿出去了,杨芳馨将铜钗举起,透着光看了半晌,不由低低叹了口气,什么时候,谁能送一支这样的铜钗给自己呢……



卷十六铁马踏雪取河北第三章苏威密谋

更新时间:20131229:22:44本章字数:4821

晋阳大街和晋阳河的中元节庆依然在继续,但城西的一些小街巷里却十分安静,虽然家家户户也挂花灯,门口摆着盂兰盆,但行人却十分稀少,绝大部分太原人都跑到主街和河边去了。

这时,一辆马车远远驶来,后面跟着十几名随从,马车在一座大宅前停了下来,大宅门口的灯笼上写着‘杜府’二字,这里是杜如晦的府邸。

一名随从跑上台阶去叫门,车窗里露出一张苍老的脸庞,正是隋朝的首席相国苏威。

苏威年事已高,几乎不再过问政务,他的存在更多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大隋的延续。

杨元庆极为看重这位从大隋开国便做宰相的名臣,尽管他不如高颎那样德高望重,缺点也不少,但他起的稳定作用却是其他人不能比拟、

苏威来找杜如晦,是有一件重要之事。

片刻,杜府的侧门开了,杜如晦亲自迎了出来,一般主人并不亲自出门迎接,大都是派子侄兄弟之类出门相迎,但杜如晦知道,这个苏威架子很大,很在意这种礼仪,自己出门迎接,他心里会舒服得多。

苏威见杜如晦亲自出门,眼睛都笑眯了,杜如晦果然对自己敬重有加,他从马车里出来,杜如晦慌忙上前扶住他,“老相国当心!”

“呵呵!有劳杜相国了。”

苏威从马车下来,挺直了腰,笑眯眯道:“今天打扰杜相国休息了。”

“哪里!哪里!应该是晚辈去府上才对。”

苏威点点头。“那我们进屋谈吧!”

“苏相国请!”

杜如晦前面带路,一直把苏威带到自己的外书房,两人进了房间,苏威见房间里灯火明亮,屋角香炉里袅袅冒着青烟,桌上放一本奏疏,似乎只写到一半。

两人分宾主落座。一名侍女上了茶,苏威指了指桌子,“杜相国还在写奏疏吗?”

杜如晦点点头。微微叹息道:“朝廷粮食不足,现在打下中原,还需要开支大量钱粮。安置民众,说实话,我很发愁,没有粮食,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苏威虽为名义上的五相之首,但杜如晦任尚书左仆射,是真正的实权之相,朝廷钱粮开支用度,都由他审核负责,他的压力极大。

这次杨元庆攻打中原。杜如晦虽不是反对者,但他也不支持,持中立立场,他现在极为忧虑粮食问题。

苏威能理解杜如晦的难处,他也笑着应和。“下半年河北的开支小了一点,原本以为可以喘口气,但中原的开支又来了,偏偏今年粮食欠收,杜相的难处我能理解。”

两人皆苦笑,抱怨归抱怨。但夺取中原从大局上说,确实是值得庆贺,苏威又道:“夺取中原,日子虽然紧一点,但只要上下例行节约,还是能度过这个难关,但夺取中原的战略却非同小可,这是我们夺取天下走出的最关键一步。”

杜如晦点点头,“这个我也知道,殿下夺取中原对朝廷上下都是极为振奋的大事,听说战利品中有不少粮食,加起来有三十万石之多,有这笔粮食,至少可以应付中原半年,还有军队可以囤田,种一点短季节的粟,我估计能度过这个难关。”

杜如晦当然也知道,苏威这么晚跑来找自己,不是聊聊粮食这么简单,必然有大事而来,沉吟一下,杜如晦便试探问:“苏相似乎有什么事?”

“当然,无事不登门嘛!”

苏威笑得很神秘,他喝了口茶,这才不慌不忙道:“其实我一直在考虑一件事,就是关于楚王殿下即位,这次中原之战结束,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

杜如晦没有说话,低头喝茶,听苏威继续说,苏威见杜如晦表情平淡,心中微微一怔,又道:“其实河北战役结束,我便在考虑这件事,我和楚王也谈过,但楚王也没有表态,所以河北之战后,此事不了了之,我估计楚王当时是觉得时机不成熟,但现在中原战役结束,我们已经占了上风,这时候,无论楚王的威望和功绩都达到一个新高度,我觉得时机成熟了,所以今晚特地来找杜相国”

说到这里,苏威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杜如晦,眼神的意思便是在问:‘你说呢?’

杜如晦依然在沉思之中,这件事他其实也考虑过,不过没有考虑成熟,从他本意上说,他觉得条件还差一点点,还没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关键是没有拿下洛阳和长安,帝王之气还没有完全凝聚。

杜如晦叹了口气,道:“苏相国的心情我能理解,其实朝中也有不少人在议论此事了,说明楚王登基是众望所归,但我觉得真正决定权还是在楚王殿下的手中,苏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