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龙起明末 >

第176章

龙起明末-第176章

小说: 龙起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些对台湾来说,影响并不大,即使有也是好的影响。正是因为大明朝廷中枢的这种你死我活的党争,使得南洋李家和张家派往大明的人员,连一个小小的知府都没能够见到,更别提向大明朝廷面呈台湾在南洋的种种恶行了。

    其实,即使他们真的呈了上去,也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因为大明本身对台湾在南洋的活动还是知之一二的。虽然不是非常的详细,但是西班牙人的投降,南洋商路面向所有华人彻底敞开的传遍整个东南沿海的消息,他们还是知道的。

    但是一来,天朝上国的心理使得他们始终将台湾和西班牙都定性为蛮夷小国。这样的两个国家之间的争斗,根本上不了大明的台面。而那些对战舰数量的描述,在他们看来白来艘战船本就不多,大明一省水师的战船数量就比这个多了。而且出于那些文官的经验,大明都有虚报的事情,那些蛮夷小国自然也有虚报的成分在内。

    二来,这台湾虽然没有称臣纳贡,但是还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没有对大明的那些海商有任何的为难,有好事更是顺带着将大明给带上了。在辽东和国内局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之下,实不应该为这一顺从之小国而大动刀兵,将大明东南半壁也拖进战乱之中。

    以上两种,基本上是现下大明对台湾的主流印象。那些个别人员的印象,不管是极度的无视还是主张平定台湾都不占主体。

    不过大明对台湾的印象是怎样的,对于台湾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这一年来,台湾在数年积累之后,猛然间爆发出了让所有头脑清醒的人难以置信实力。

    ‘衣冠南渡’这么一个在封建社会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军事行动,竟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完成了。

    直至石元占据勃泥北部孙新的那个老巢为止,衣冠南渡计划的所有内容都得到了实现。从吕宋岛北部到勃泥北部这千里海域成为了台湾舰队的势力范围,即使是荷兰人也不得不默认这个既成事实。

    而最重要的是,吕宋岛的大规模开发,使得台湾的商品有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这个市场还在持续不断的增长。受到吕宋开发的刺激,台湾岛内的原有工厂的订单是去年的两倍多,而且还有更多的工厂在不断的冒出来。

    其中以萧明乾所掌握的钢铁和水泥工厂最为典型,虽然那些钢铁和水泥都是以赊账的形式提供给‘衣冠南渡’计划的,但始终是要给钱的不是。所以,钢铁工厂的生产规模扩大到去年的一点五倍,而水泥工厂的生产规模更是去年的四倍。

    对于那些糖厂来说,虽然白糖的消费量并没有如此夸张的增加,但是原材料产地却大了不知多少倍。台湾的土地有着严格的粮食用地的限制,但是吕宋却完全没有这种限制。只要能够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数年后能够向外输送一些,便不对吕宋的耕地用途做任何的限制。更何况,萧明乾已经划定了一大批区域,专门用作粗放型的粮食生产。所以掌控吕宋,便意味着白糖原料的大规模增加和原料价格的下降。这里面带来的利益也是不容忽视的。

    工厂数量的增加,原有工厂产量的增加所带来的利益是难以想象的。而且这种增长的副作用还基本上没有。不同于大规模战争对经济的刺激效应,吕宋的占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好处,弊端几不可见。

    这些还只是吕宋岛一地带来的好处,更大的好处来自南洋商业环境的改善。

    台湾对西班牙人的限制取消了,西班牙人蜂拥而来,大批大批的采购台湾的商品。而大比的白银,甚至是黄金进入了台湾,使得台湾所有人的口袋都鼓鼓的。就是荷兰人,此时也同台湾达成了协议,放开了南洋的市场。虽然有缓兵之计的嫌疑,但是客观上来说,又是一个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台湾放开了胸怀。

    凡此种种,使得台湾的对外贸易环境比之去年繁荣了近倍。以至于,凤山这一个港口都有些难以承担所有的对外贸易了。

    正是因为这样,外来的商人强烈的请求台湾能够全面开放,以满足这越来越发达的商业贸易。

    不过,萧明乾坚持没有接受这种请求,因为台湾从来都只是单方面的限制。现在的对外政策,对保持台湾在大明心目中的印象,已经保证金银大量流入台湾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而为了加大金银流入台湾的速度,萧明乾在年底,抛出了另一个非常阴险的大杀器………新式金银铜币,已经少量的大面额金银票。

发展 三百四十五章新币发行

    三百四十五章新币发行

    “当家的,这就是那新银币啊真漂亮啊”

    沈宝的婆娘数着手中闪亮的三十五枚银币,喜滋滋的说道。

    “没错,今年厂里面效益好。东家们赚得多,所以年尾的时候每个人多发了六个月的工钱。这一枚银币就是以前的半两银子,今年我们可都能过上给肥年了。”

    看到婆娘高兴,沈宝心中也跟吃了蜜似的。这是他们来到台湾第三年了,这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今年的收入都快赶上去年的一倍了,三年前的那种快要饿死的日子更是不能和现在比。

    沈宝默默的算了一下,他一个人今年的收入就有近八十两,加上婆娘操持着一个小摊位,自己这一家一年的收入百两有余。钱多了,自然得把家里面给置办好。现在还住在厂里面提供的员工房里,但是沈宝估摸着,明年年底,他就能在这台南买个独院的两层小楼了。

    除了这房子,自己家里的生活也比之以前好了太多。虽然两个小子都在长身体,而且还要供他们上学,但是现在就算是每天都吃肉,沈宝他都供得起。每当想到这些,沈宝就美滋滋的。

    这是什么日子这是神仙过的日子。督军大人和军政府的众多清官大老爷可真是功德无量啊

    “当家的,看这银币那么硬,成色也不是那么好,会不会用不出去啊”大赚了的喜悦过去之后,婆娘又有些担心这新银币会用不了。

    “你个婆娘知道啥我在的那个钢厂,最大的老板就是督军大人,听说督军大人已经放话了。他名下的产业以后只收新币,所有的银两都要通过那个什么银行换成新币才能买到督军大人名下产业的东西。

    而且报纸上不也说了吗?不仅仅是督军大人,军政府官员的工资都将只发放新币,台湾大部分的大东家也都将只接受新币。那些银子现在还能在市面上买到东西,等再过半年,除了这些新币,就别想在台湾买到东西了。这么下去,你还怕这些银币买不到东西?”沈宝炫耀的说道。

    “哦那就不怕。我听人说,督军大人的产业占了这台湾的两三成,加上其他的大东家,还不把台湾给包圆了。”一听沈宝的话,婆娘立即将心里的那点担忧给抛得远远的。

    “爹,娘,我们回来了”正当老两口谈论着新币的时候,他们的两个儿子一前一后的跑了回来。

    “嗯考得怎样?”

    一看两个宝贝儿子回来了,沈宝立即满脸堆笑的问道。

    “我语文九十五分,数学一百分。哥哥的就没有我好了,他的语文是八十九分,数学也只有八十六分。”小儿子炫耀的说道。

    “哼神气什么?不就是分数高点吗?我在班级里面也是第十一名呢”大儿子对弟弟贬低自己,有些不乐意了。

    “呵呵好样的,都是好样的。以后肯定比你们老爹有出息。说,你们想要什么?我一定答应你们?”沈宝一听自己的两小子这么争气,连立即笑的跟一朵菊花似的。

    “真的爹,我想要小人书《西游记》。”小儿子立即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眼馋那套小人书已经很久了。

    “我想要那个孙武号战舰的模型,真的是太威风,太漂亮了。”已经初中三年级的老大兴趣明显已经开始转变了。

    “买那些东西干啥,又不能吃。他爹,别惯着他们。”

    婆娘一听两个儿子竟然想要那些不能吃不能穿的东西,立即板起脸。而受到了训叱的两个儿子,一脸的失望。特别是那个小儿子,小嘴都开始瘪起来了,眼泪开始在眼眶里酝酿。

    “买,都给买。只要你们都出息,什么我都给你们买”

    看着两个儿子失望的表情,沈宝实在不想驳了他们的愿望,大方的同意了。

    “他爹,你没发烧吧那西游记也就算了。我听说那些战舰模型可死贵死贵的,每个都得有一两甚至两三两银子呢?”婆娘没有想到沈宝会这么大方的答应买这种东西,十分不乐意的问道。

    “不就是两三两银子吗?大过年的,花个半个月的工资,给儿子们买个东西有啥。等儿子们以后出息了,一年千八百两的,不在话下。”沈宝一把抱起扑过来的小儿子,乐呵呵的说道。

    这是台湾千千万万个家庭里都在上演的一幕。今年的台湾百姓就一句话,不差钱。东家们的大方,使得大部分台湾人都得到了最低三个月的年终奖励,就是农民们也得到了军政府发下来的补贴,而且还不少。

    有了钱以后,就算是那些刚刚来台湾两年的百姓们也开始大方的花起钱来。使得万历四十七年的这个春节,台湾市场是繁荣无比。而繁荣的台湾内部市场,也使得新近进入市场的新币被大规模的使用,成功的进入了流通的各个环节。

    这种情况,让萧明乾和军政府上下是欢欣鼓舞。也让军政府上下,对萧明乾坚持在春节这个时节将新币投放市场,感到佩服无比。

    其实,萧明乾这也是在冒险。春节这个传统佳节,市场的货币流通量必定是最为庞大的时节之一。在这个时候,将新出现的新币投放市场,显然有利于使得民众快速的接受,但是一旦出了什么问题,那关系到的就是千家万户的实际利益。

    幸好,一切都非常的顺利。而这顺利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便有一条,那就是台湾的半开放政策。除了凤山,军政府对台湾各地的控制力是前所未有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没有人能够抵御新币的发行。

    当然,在凤山便不是所有人都高兴了。台湾的民众倒没甚么,但是那些外来的商人们就彻底的愤怒了起来。因为他们发现,台湾的新币有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新币的金银含量竟然都只有八成。

    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金银锭的金银含量都不会低于八成,而最要命的是,在银行里兑换的时候,台湾竟然要求,一枚面值一两银子的银币,竟然要兑换纯银一两。而往回兑换的话,虽然一两银子也可以兑换一两纯银,但是有收取千分之五的手续费。这不是在坑人吗

发展 三百四十六章吴荣堂被训

    三百四十六章吴荣堂被训

    所有人都敢说,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过如此蛮不讲理的事情。这样一来,外来的商人到台湾来,一两成色极高的银子,还兑换不到一枚含银八成银币。这一来一回,亏大了。

    但是你能不用台湾的这些金银币吗?或许在黑市,你能用银子买些东西,但是那些大宗的台湾特有的商品,根本没门。所以,只能捏着鼻子接受了。

    当时,萧明乾定下这个损招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担忧会遭到抵制。但萧明乾却非常的笃定,一点问题都没有。

    “货币是否能够被接受,并不在于货币本身的金银含量,而在于我们这个经济体是否占据着绝对的强势,以及我们是否能够始终维持我们的货币的信用度。如果我们台湾的经济足够强势,我们的货币的信用始终坚挺,那么就是一张小纸片,也可以同黄金划上等号。”

    萧明乾的话,很快便得到了印证。在新币发行后仅仅三天,台湾银行和凤山银行便在凤山兑换出去了价值两百万两白银的银币。

    至此,通过这种近乎无赖的手段,萧明乾硬是彻底的解决了台湾的银荒,使得台湾的金银充沛了起来。大明,日本,西班牙,荷兰,葡萄牙以及那些欧洲国家和远东地区的小国的金银加速流入台湾。

    金银的充沛,使得台湾持续了五六年的物价下跌趋势得到了彻底的扭转,台湾百姓的收入开始快速的增加,特别是农村百姓的收入快速的增长起来,而且这种增长还是刨除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增长的前提下的。

    新币发行后的种种喜人现象,让萧明乾和军政府众人是喜不自禁。唐洪生自信的宣布:最多两年后,台湾的经济总量将会达到现在的两到三倍。而且随着吕宋的开发,两年后,台湾将会超过日本,成为东亚地区经济总量居第二位的势力。

    没错,是势力。因为台湾一直都没有建国,台湾上下一直都没有将台湾视作是大明之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