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三嫁新室 >

第84章

三嫁新室-第84章

小说: 三嫁新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自家婆娘最初最动人的时候,在她身边的不是自己,对于这点许三郎是很遗憾的,尤其是越是相处,他越是慢慢的开始把她放在心窝里。
    可现在突然蹦出一个大姑姐来,这是不是说哪天自家婆娘的第一个汉子,发水灾后,全家找不到尸体的有一天也会蹦出来?那到时候这婆娘是自己的还是他的?反正无论如何,许三郎是绝对不会让步的。
    “她是打算把户籍立在咱们村了?”,许三郎再次确认。
    霍香梅道,“是的,不过阿姐她没甚么钱银,村子里的好宅基地都不多了。长期租赁别人家的屋子也不是事。”。
    许三郎不以为然,既然都能有和离出来的勇气了,就有过下去的能力,就算再过不下去,找个有孩子的没有妇子的汉子嫁了就是了。这样的鳏夫多得是……
    霍香梅小心的看着许三郎,“不知能否让她住……”。
    “那先立了户籍再说其他的。”许三郎马上打断霍香梅的话,看霍香梅一脸的憋着的样子,“你不会是想让她住咱们家来吧?我是不会同意的。”。
    额!话还没说出来,这糙汉子就拒绝了,霍香梅无语的摸摸鼻子。
    霍香梅赶紧说,“那倒是没有。就想着如果哪天咱们家好过了,可以请人来帮忙做家务活,那就好了。”。
    天天看着自家婆娘前夫的阿姐在眼前晃荡,年纪估计和自己也差不多的,这还能愉快的生活吗?许三郎道,“没有最好,瓜田李下的,我也不好和一个年纪差不多的妇子住在一起,总不能给自己找个岳母吧!”。
    霍香梅白了许三郎一眼,这是甚么话?被阿爹听到得多尴尬。不过也是自己没有考虑周到,当时就一腔热血的同病相怜的感情涌上脑子,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再说天天对着原主的前夫家阿姐,她也不自在的。这会倒是庆幸当初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
    这个时候是没有“女户”这个词的,不过这种让女人做户主的事情,倒是可以有的。
    许三郎拍拍霍香梅的脑门,“你不会是没睡醒吧?昨天才说到咱们家没钱银了,这会就想着请人做家务。等我去西域了,家里挑水的,答应给二牛的钱和大兄的家具钱,还得先欠着。等我回来再给吧!”。
    霍香梅表示,她得养成经常点银子铜子的习惯,一不小心就超支了。
    霍香梅为难的道,“那如果她明天过来,我怎么说你的答复?”。
    许三郎道,“直接跟她说我不同意就是了,这有甚么?你开不了口,到时候就让阿爹说。”
    说完,许三郎就转身出去找霍老爹,“阿爹,明天我去找乞山大叔和管事。蔺县的屋子已经好了,先让它晾着。你就不用过去了。”。
    “喏!”,霍老爹刚刚在旁边听这连个小夫妻说着李贵家阿姐的事情,后来见两夫妻有商有量的,不会吵起来,霍老爹就回他的屋子了。
    霍老爹没有见过和接触过李兰,不知她是甚么品行,所以对于李兰的事情,他也不做评价。
    ……
    许三郎回来说,“去年的春衫家里没做,直接做夏天的了。今年估计也得这样了,家里还有些麻线,没有防成布的,你得加紧了。”。
    霍香梅想到这个就头疼,当初为了学织布,她还花钱找大兄做了一架织机,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去学最简单的一种。结果也只是会了而已,常常还得返工。弄断了好些线,每每被其她妇子看到,都哟哟的喊心疼,搞得霍香梅再也不想当着她们的面织布了。就许三郎家的那点麻线,熟练的妇子早就忙完了。
    去年还能花钱去找许王大荷做,说是忙不过来。今年的水稻、粟、黍、稗子、薯蓣之累都是请人的。加上家里剩下的钱银都得紧着用,到四五月份,许三郎已经去了西域,这冬小麦还得花钱请人收割。
    现在只能能省就省了,布要自己织,衣服去年的还能顶顶,可还是得自己去做的。
    霍香梅摸摸自己的十只手指,就觉得绞得生疼。
    ……
    第二天许三郎从程石匠家里把石搌拿回家,他还特意多做了四只。许三郎告诉霍香梅等会苏明李庆还有许大牛回过来帮忙做茶饼,他得先去蔺县找乞山大叔和管事问这次去西域的事情。
    等许三郎离开家不久之后,李兰就过来了,她有点眼巴巴的望着霍香梅。
    霍香梅眼睛有点游离,“阿姐你的户籍甚么时候去办理呢?”。
    李兰看到霍香梅这种态度,就知道她家现在的汉子是不会同意自己暂时住进去的了,“我今天就跟着里正去蔺县办立户的事,你有甚么是需要我帮忙带的吗?”。
    霍香梅哪里还好意思,“暂时没有的。小四已经上塾里了,阿姐想见她的话,得等到正午或者夕食前了。”。
    李兰摆摆手,“以后日子长着呢,不着急。”。
    李兰还想着说些甚么,可是看到苏明几个汉子和两个妇子过来了,就赶紧制止,跟霍老爹打个招呼就离开了。
    霍香梅深深的吐了一口气……
    家里的之前制成的茶叶有上千斤,这次都要制成茶饼。期待能卖出个好价钱,好把钱银换守林老汉的债务。
    那已经制好的茶叶得放在蒸笼上蒸软,阿曼达坐在马扎上帮忙烧火。苏明的小妇子李蝉帮忙把茶叶装到蒸笼里,霍香梅在一边加水,一边说着等会制茶饼的事。
    等把三锅的蒸笼里面的茶叶都蒸软了,几个汉子用纱布把茶叶包起来,每张纱布包裹的茶叶大概有半斤重。
    包好之后,把石搌压上去,再让一个人直接站上去,让里面的水分散出来。
    一定要用力均匀,四周都要踩到位了,否则茶饼就会压得厚薄不均,不好看了。这会影响到卖相的。
    踩的时间只要半刻钟左右,再放上一刻钟,取出来,放在大撮子上,摆到木架子上自然风干就可以了。
    还好石料价钱并不贵,许三郎想着今年一年自家都会制茶,所以一口气找程石匠做了五只石搌。否则得半斤半斤的等着,真不知得做到甚么时候。
    就是这样如此,一直做到太阳西下,许三郎喝得满身都是酒气回来,众人才做了几十斤茶饼。
    按照这个速度非得还要十来天,还要算上茶叶风干的时间。许三郎一看如此,赶紧又去程石匠家定做石搌。
    程石匠见他家要得急,就先做他家的,也不提加钱甚么的,乡里乡亲的。
    如此忙活了五六天,再加上风干的时间,等许三郎和乞山大叔他们商定出发的时间,已经到了三月底。
    今年霍香梅都忙得没有时间怎么去采摘野菜,大多是霍老爹带着几个娃去摘。李兰也经常跟几个娃去采,经常把采摘到的一部分拿给霍香梅家,一部分拿给七婆家。
    这些日子李兰和许家的孩子都相处得很好,很多时候小四都特别的爱黏李兰,搞得霍香梅都要吃醋了,谁让她经常抽不出空儿来陪他们呢!
    现在锁头的妇子快要生了,七婆一方面怕自己老了照顾不应,另一方面也是同情李兰。在李兰的立户之后,就提出让李兰继续住在她家,偶尔帮忙搭把手。钱银家中不多,无法给她工钱,但是她吃穿问题,也不用担心。
    当初七婆能让无家可归的李兰住下来,不管她是为了甚么原因,李兰都是领这份情的。
    所以当七婆开口的时候,李兰就答应暂时在许锁头家住下了。她是织布能手,织得又快又好,可惜现在不是黄麻当季的时候,否则她完全可以织布去卖或者是换些盐之类的必需品。
    不过李兰用她那二两银子跟里正买了新村的一小块荒地来种植黄麻,也算是豁出去的了。
    另外李兰有纳些鞋底放到之前她上工过的馆舍卖。
    那里来往做掮客的行人比较多,走的路多了,也就费鞋。每每卖出一双,就给小伙计一个大钱。小伙计挺乐意帮她吆喝这买卖的。馆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这次许三郎出行的人数算是不少的了,他把差不多一千斤的茶饼严严实实的包好,装进好些大木桶里,四个合伙人的牛车拉着。
    另外自家酿的麦酒也是很好的,不用一定要拉到西域,半路遇上可以的都能卖出去不少。这样就能换到钱或者货物,沿途不停的抛售。
    村子里有好些汉子去年看到许三郎赚了钱,自家借钱买了牛或者几个合伙凑钱银也买了牛车。都找上许三郎,纷纷请求一起前去。
    后来许三郎找到乞山大叔和管事同意后,决定带上他们。一方面是人多点,至少能吓唬吓唬那些土匪,另一方面是反正都得给商队交些费用,商队是有赚头的,有生意上门何必拒绝,又不是坏事。
    但是他们不是谁都还有钱去置办货物的,那些没有钱银置办的就帮许三郎拉麦酒。许三郎同意卖出钱之后,可以借一部分给他们在途中置办货物,另外运资当然也是要给的,不过都是得等到酒卖出去了之后。
    那些汉子都同意了,毕竟现在他们收到消息说晋大王对沿途的兵匪、土匪豆亮刀子了,官道边隔一段距离设了庐和馆,让行人入住,所以尽管很辛苦,只要坚持下去,还是会有回报的。
    老是在地里刨食,又没有一门手艺,甚么时候才能让爹娘、婆娘和娃过上三五天吃一顿肉的日子。就算现在地多了,比以前多好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可是看老天吃饭的事情,真的说不准。
    没看到许三郎出去一趟回来,这日子就过得有滋有味了吗?以后自家娃还得继续读书,做官,有远见的汉子都能知道里面所要付出的花费了。
    再说趁年轻,出去拼搏一番,对于这些汉子来说,是一件很应该的事情。只要日子好过,吃点苦头怕甚么。
    ……
    等到许三郎出发的那天,村子里的人都过来看热闹了,除了四辆拉茶叶的牛车,还有村子里十六辆各自运货或者帮忙运酒的。
    其实那十六辆牛车不止有村子里的汉子,还有他们的朋友或者亲戚的,都是两个汉子一辆车的。
    让许三郎苏明李庆还有许大牛四个天天赶着四辆牛车,那样长途下来,钱银不说赚不赚得到,人就先跨了。所以不得已,这次四人还得学上次许三郎请许大牛的法子,另外再请四个汉子一起。
    乞山大叔的五辆牛车拉的货都是找许三郎赊的,卖了再给钱。
    等他们走了之后,新村赶紧一下子就安静了许多,这次新村走三四十个汉子。
    ……
    许家的地窖除了粮食,已经可以说是空荡荡的了。就连粮食之前为了酿这一批酒,也只是留下足够到冬小麦收割之后。
    霍香梅暗吐一口气,开始清点家里的钱财。
    这些日子许三郎又是疏通关系,又是付人工钱,又是准备出行的东西,又是付牲畜的钱,还给几个娃买了几百刀纸,霍老爹的药钱等等,原来的二十两银子,只剩下三两多了。
    一朝回到解放前就是霍香梅这个感觉,钱才是英雄胆,现在的霍香梅觉得自己很没胆。
    这三两银子省着一分都不花,可能才堪堪够下个月收冬小麦的人工钱。
    霍香梅盯着自家刚刚买回来的小雉子小鸭子还有那小鹅,想吃肉咋办?凉拌……
    ……
    之后的日子霍香梅天天忙着织布,这都只能自己做了。被李兰见到一次之后,李兰抢过她手中的线,唧唧复唧唧的织了起来。
    那速度,那成品,完虐霍香梅。
    霍香梅真的想出钱请李兰帮忙算了,可是囊中羞涩啊!
    不过李兰过来帮忙的时候,霍香梅总会给点自己做的吃食,让她带回去。比如说豆腐乳。
    过年的时候家里要磨豆腐,后来霍香梅心里一直念叨着豆腐乳这一美食。就按照当年上生物课,老师让做的作业,一步步的来重现,终于得到了豆腐乳。
    要知道,当年高中霍香梅和同寝室的女孩子靠豆腐乳塞进了多少饭堂难吃的吃食。
    其实豆腐乳不难做,可惜的是没有辣椒,还好花椒还是有的。
    把做好的豆腐,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一个木盆子里。一层稻草一层豆腐一层层的往上放,最上面再放一层稻草。让它们静放五六天,长出长长的白色霉。
    之后再把准备好的调料,比如磨好的花椒、盐等撒上去,进行第二次发酵。这便是成了豆腐乳。
    做好之后放进瓦罐里保存,在上面撒一层麦酒,还能放更久点,味道还挺香的。
    李兰拿回去后,七婆倒是很喜欢这道小菜。软软的,适合她这样的老妇子吃。七婆让李兰拿了几条大鱼来换了一小坛子回去,小坛子还是七婆让带的。
    这个时候也有人会做豆腐乳了,只不过流传开来的地方并不宽广。
    通过七婆让李兰来换腐乳这件事,霍香梅倒是想到了去卖腐乳换钱这个法子。黄豆去年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