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三嫁新室 >

第73章

三嫁新室-第73章

小说: 三嫁新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走了三四里路,头顶的山岩有小洞射进来的光线,在本来漆黑的洞穴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水光、阳光,偶尔响起的夜面乎的尖叫声,还有那小鱼拍动石头的声音,给整个洞穴带来一丝的生机。
    ……
    走到最前头的苏明突然停下来,拉着他衣角的李庆和后头的许大郎都跟着停了下来。
    霍香梅不敢出声,偷偷的伸头往外看,看不见甚么东西。
    苏明朝后面轻轻招手,几个男人赶紧放低声急促的踮着脚尖上前,然后最后都是一致站住,不动了。
    在后头的霍香梅心就提起来了,前面到底是甚么情况,就没有人说一声的吗?等她上前的时候,看到眼前的事物也惊呆了。
    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时而在岩石上雕啄,也不知道它们是在磨那小巧的喙还是在吃石头;时而飞往上头那出光口嘀哩的叫着,似乎对这光束赶到好奇和愉悦;时而一头埋进小溪流里叼起一条小鱼,嘀咕一声,似乎在得意洋洋。
    它们的生活显得如此的安逸、自在,并没有因为莽撞的游客的到来,感到惊慌。
    五颜六色的羽毛,在光线之下,散发出一种绚丽的色彩。在这幽冷的洞穴中,带来无限的生机。
    几个客人开始轻轻的避过这些主人,生怕自己作为不速之客,惊扰了这些落入凡间生灵的安详。
    ……
    离开这些主人,继续顺溪而走,溪水开始变得浑浊不清。不知走了多少里,众人开始疲倦饥饿。
    来之前没有想到这个洞穴会那么长,没有自带干粮。可是如果就此返回,还要走同样的路程,几人都觉得太可惜了,甚至觉得步伐沉重。
    商量之后,大家决定如果再前行一个时辰,还是不能走到尽头,就打道回府。
    再走一会,居然发现眼前开始出现一个个浑浊的小水潭,里面还时不时的看到被水流冲刷出来的大石头。溪流越来越急,声音越来越大,最后达到震耳欲聋的感觉。
    等众人到达发出如此震撼的声音源头时,居然是一帘从天而降的瀑布,飞流而下。不是雄伟壮观,而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清俊,就是它给人的第一印象。
    抬头远观,瀑布的上头两边青竹翠柏郁郁葱葱,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正在生长的蔓菁。
    空气非常的冷冽,山林之气尽显。
    可是依然没有发现众人这次前来的目标——茶树。
    之前能看到的茶花,这会倒也是偶尔能看到从瀑布上头飘下一两朵。
    众人精神为之一震,顿时不觉得这冬天是寒冷的了,神清气爽。
    有蛛丝,便有马迹;有茶花,便有茶树……
    火把不知道在甚么时候已经熄灭,众人捡了旁边干枯的木棍,去掉多余的树枝,当拐杖用。歇了一会,开始沿着瀑布的的一边往上走。
    ……
    走了半个时辰,才上到上面,李庆觉得这地方很熟悉,“我似乎来过这里。”。
    “甚么时候?”,许三郎倒是没有记忆。
    李庆凝神远眺,“刚刚搬来新村不久的事,想过来找点吃食。这应该是杏花河的一个支流。”。
    这会许大牛也认出来了,指着前头的一个方向说,“顺着那里走,一段路之后,再往右边拐过去,就是我们村子了。”。
    苏明道,“那,那个就应该是靠近林村最大的那座山峰。我们往那边去看看,有没有茶叶。”。
    ……
    最后众人的确在那座上山找到了茶树,茶花开满了山头。叶子浓绿非常的有光泽,一束束的茶花漫山遍野的盛开,花色多为米分白,花姿优雅多态,旁边环绕着杏花河,随着清风飘来,还能闻到一阵阵淡雅的清香。
    显然,溪流的茶花就是这些茶树上飘落的。
    这应该令众人非常惊喜的事情。
    可是……
    随着找到的茶树,还有一个守林人。一个老头带着三只猎狗。
    如果不是有几个汉子镇定的挡在前面,霍香梅早就落荒而逃了。
    “老爹,请问这片茶树是何人种植的?”许,三郎几个向守林人拱手弯腰行李。
    守林人抽搭几口烟,吐了烟气出来,才慢慢的道,“这是我家郎君的山林,山上的一切都是我家郎君的,包括这山,这水,这树,就连那些跳动的畜生都是。我家郎君祖上乃大汉王朝君侯,传承至今已经二十三代。”。
    许三郎几人面面相觑,原谅他们都是小人物,就算是当过兵的苏明也只是大头兵而已,真不知这君侯是甚么级别。不过能在大汉王朝传承到现在二十三代,那就一定是世家豪族,或者曾经是世家豪族了。
    想到这里,除了没有家族观念的霍香梅之外,其他几人都肃然起敬,“敢问汝家郎君现在在此地吗?吾等是否有机会瞻仰高颜。”。
    守林人道,“郎君一家已经前往洛阳定居,晋大王招揽四周贤能之主。我家郎君正是。”。
    “那不知你这片茶树打算如何经营,我们是附近新村的村民,曾外出做掮客。”,李庆觉得还是开门见山比较好,再绕下去估计这老爹还会说说他家郎君二十三代的历史。
    守林人倒是没有想到他们过来这里是为了这片茶树,要知道这天寒地冻的,根本就很少人过来这片山林。加上很多人都知道这是有主之物。茶叶都知道是珍贵之物,可是不是谁都会知道如何去制茶的。自己不会,主人家又不在,正考虑给洛阳的官家去信,让派懂制茶的人过来,“你们有会制茶之人?”。
    “是的,不知老爹这茶叶能否私下自行交易?”,许三郎赶紧道。
    守林人想了想,“我需要先给洛阳的郎君去信,求得他同意,方可贩卖给汝。”。
    这已经是经历惊喜到失落,再到有希望的过程。能有这样的结果,众人已经觉得满意了,“那我们甚么时候前来求得答复呢?”。
    守林人道,“二月采茶是好时候,你们可以前来,无论郎君如何答复,我都可给你们私下交易一些,这点我还是可以做主的。”。
    这真的是喜出意外了,谢过守林人,顺着他指明的方向,等众人回到新村,已经是太阳西下了。家家户户都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霍香梅饥肠辘辘的塞了两块糕点垫肚子,就开始准备夕食。
    现在还是新年,算是农人最闲的时候。以前还有父老会在塾里讲古,现在塾里被改成上课识字的地方。而现在又是放假之时。一时间村子里能看到一大帮小娃娃,三五成群的到处耍闹。
    一天一小打闹,三天一大打架。没有家长参与的,就灰头灰脸的偷偷跑回家。有的吵闹到家长都知道了,家长有些也参与了。结果真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正就是对方家里的娃的不是,自家的娃可不是爱闹事的人。
    真的是天天有热闹看……
    就连大娃几个都灰头灰脸的回来过几次,偷偷的看着霍香梅。还以为阿娘不知他们打架的事情,好几次溜进屋子去换衣服。
    其实霍香梅一直在看热闹,感叹童年的人生真好!
    小伙伴打打闹闹的,只要没有出现流血事件,孩子不让她做主。她做为母亲,都不打算参与进去。
    孩子的世界,孩子做主。

  ☆、第103章 二合一

正月十五,蔺县的市集重新开市,许三郎打算请人去蔺县那块地建屋子。
    并不打算从蔺县上请工匠,新村里就有会建房子的工匠,而且从村子里请人,价格相对来说,会便宜很多,活也会做得比较细致,实在。
    只不过在蔺县的屋子,不能再像现在住的那样用茅草、麦吉铺就屋顶,得用瓦片。那样成本又提高了。
    还有之前婆娘提过想在屋子里铺木板的,也不知道这木板成本高还是那些土砖的成本高,这些许三郎还得去打听打听。最好就是找到烧砖的窑子,那样好歹减少中间的差价。那可是个惊人的数目……
    许三郎和霍香梅商量过后,决定盖十间屋子给自家住的。不过因为地的原因,这每间屋子肯定是没有新村的大了。
    另外弄一间专门的庖厨和厕所,还得盖牛棚和杂物房。雉子和大彘也不知道能不能在那里养,就怕周围的邻里有意见。许三郎准备先留出地儿,等建的当天祭祀后,专门去拜访将来的左邻右舍。
    另外用大石墙把屋子围起来,在临近书院的方向再弄间大屋子,以后可以做些小买卖之类的。
    这样一算下来,那地儿就真的有点拥挤了,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
    霍香梅本来是打算跟着一起去,她给来做工的人做一顿下午食的。可是发生了一件事,阻止了她的行动。
    前两天有几个娃娃跑到杏花河上玩耍。那已经是结冰了,可是还有些地方是很薄的,尤其是现在正是开春的季节。
    结果有两个娃娃掉了下去,如果不是有人经过看到其他几个的哭喊声,这就造成不可挽回的痛苦了。
    吓得霍香梅对几个娃一一叮嘱,不能去河边玩,不能去山上玩,不能跑出村子等等。加上这化雪天,天气的温度变化比较大,尽管霍香梅已经提前给孩子们灌了萝卜姜枣汤,可是还是避免不了有些小咳嗽和流鼻水。
    这一系列的事情搞得大娃几个都紧张兮兮的,阿娘好啰嗦,说的话好恐怖,可是又不能不听,好烦的大人啊……
    如果霍香梅知道他们这样想,肯定会忍不住给每个孩子的小屁屁一个爱的抚摸。
    经了这件事,霍香梅打算留在家,对几个娃拘一拘,所以也就不打算跟许三郎一起去蔺县了。过年这么些天,孩子们都玩疯了,是时候开始复习旧的知识,再去预习学习新的了。
    于是玩得脱了线的几个娃,顿时叫苦连天。开头学字,一方面是因为新鲜,另一方面是觉得学了阿娘会高兴。后来上了塾里,比其他小伙伴学得好,先生表扬,那是自豪。
    可是都放假了,这玩得心野了,阿娘突然让学习,这真的有点难以适应,真的是令人难过的一件事情。
    ……
    一直到二月初一,塾里恢复上课。家里开始要给水稻育种,霍香梅才转移对孩子们的注意力。
    一家子除了霍香梅都是大松了一口气,平时许三郎白天去蔺县起屋子,感触不大深,而留在家的霍老爹白天没有甚么事,都宁愿出去找苏老爹吴老汉他们玩六博,也不愿意留在家看霍香梅教娃。这会让人的神经都绷紧,耳朵都会嗡嗡作响,大脑都会迷迷糊糊的。
    可想而知,霍香梅的功力有多深了……
    二月初三这天,许三郎家开始出售稻谷种。
    为此,许三郎特意留在家一天,对前来购买稻种的乡里乡亲说,“这稻谷之前收获多少,大家也是看到的。因为我家人喜欢吃稻米,在秋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吃稻米的。供给大伙做种子还是够的。只是如果是你们的亲戚朋友外村的过来,那很可能就不够了。一亩地大概要多少种子,我是知道的。你说出你们家打算种多少亩水田,我根据水田的亩数卖给大家种子。”。
    许三郎如此的说法,令前来购买的人顿时议论纷纷,有不少人是不同意的,比如张菊花和王柳子。
    这两人本来都有自己的打算,自己的小心思的。
    三郎家自从种植水稻丰收之后,答应村民会便宜卖给他们做种子,还免费传授种植的方法。张菊花就打算要多买进一些,她的爹娘兄弟虽然听说流落到长安了。可是这不妨碍张菊花和外村的人做交易。她打算把自家多出的卖给外村的,那传授的法子也要卖个价钱。
    至于王柳子,是打算留给自家娘家的。她娘家之前也是一起逃难的,最后被分到隔壁的村子。这一听许三郎对外面的进行封闭,这就着急起来了。
    “三郎,我是你家嫂子,你得给我留多点。”,张菊花马上说,“至于其他人,你就算了。”。
    王柳子立马就吼了起来,“张菊花,去年你霸占晒麦场就好了。现在还这样霸道,这可是许叔耀家,不是许伯光家。你以为你能做的了主吗?呵呵……”。
    最后两个鄙视的呵呵,成功挑起了张菊花的怒火,“你还说去年晒麦场的事,明明是我先的,你倒是黑白不分了。再说了,你以为你挑缝儿有用吗?就算我不能做主,可这也是许家。我还是三郎的嫂子,他就会听我的。是吧?三郎。”。
    张菊花转头有点气弱的对许三郎说,其实她也知道自己做不了许三郎家的主,尤其是许三郎娶了霍香梅这个婆娘以后。可是输人不能输账,怎么也得死顶着。
    许三郎也是知道自家嫂子爱面子的死性子,“你是我家嫂子,我得尊敬你的。不过我说过的购买的规矩是不变的,相信大家仔细想想,也知道我是为了大家好。否则,有钱银赚,我会不想吗?”。
    刚刚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