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三嫁新室 >

第18章

三嫁新室-第18章

小说: 三嫁新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只手搂住霍香梅的肩膀,一只手抓着霍香梅的手往下拉,那里帐篷已经高高搭起。
    这一夜两人极尽欢愉,尤其是许三郎忙了几天想了几天,在接下来好长一段时间没得吃了,更是卖力耕耘了。
    第四天日中许三郎和许大牛还有苏明、李庆就驾着牛车出发了。苏明和李庆就是那两个跟着一起去的军汉和游侠儿。今晚借助在胡子阿叔家,明天一早就出发。
    日中出发的时辰还是许三郎找村里的堪兴师算的,取个好意头。这新村就这点好,五百个人,各行都有。
    等许三郎走了,霍香梅也没有空闲下来。家里大量的家务活,地里没有大活,但小活也不少。
    现在天气已经热起来了,孩子的衣服得马上赶出来。家里的铜子不多了,不能再请许王大荷和她阿婆做。霍香梅只能自己摸着来。
    一方面是天气热,一方面是赶时间。霍香梅决定孩子的衣物还是不要做短褐了。
    上衣做成半臂,又有点像马甲,坎肩。中间还是缝上两条小布条,能穿进去一条麻绳或者布条。裤子也不做长裤了,就弄成小裤衩。当然是有裆的,霍香梅管不了外面七八岁小娃还穿开叉裤,可她不想自家儿子到处溜小鸟,闺女更加不行了。所以必须有裆。
    当小二兴高采烈的穿上新衣服,漏出两条瘦瘦的小腿时,小三在旁边说了一句,“二兄,你的小鸡呢?”
    小二低头一看,没看到,哇的一声哭了。
    霍香梅噗嗤一声,实在是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小二哭得更加厉害了,又不舍得脱下新裤子。霍香梅赶紧说,“还在,你没看到大兄的裤子下面也是挡住的吗?”
    小二挂着泪往大娃那看,发现真的和自己一样的,只是自己的裤子太短了些,不好意思的笑了。
    霍香梅给孩子解释,“这天热了,穿这个凉快,就是要撒尿的时候要小心脱裤子。不要像以前那样直接就站着啦了。”
    “唯唯。”
    “阿娘,我也想要短的。”大娃看看自己的长袖上衣说。
    “唯,都有。轮流来,一人先一套,从大到小。不许争。”
    男娃都是土黄色亚麻布,小四的是深绿色,尽管是狗屎绿,可好歹也是绿色的了。
    后来霍老爹看到也,也表示他的衣服样子和几个娃的一样就行了。夏天舒服。
    霍香梅自己的倒不敢如此做穿出门,尽管这时候还不是男女大防什么的不重,还有不少女子抛头露面做商事之类的,比如那酒垆卖酒的就有不少是娘子。可是也没见她们会直接穿着半臂短裤衩的。不过霍香梅还是偷偷的做了条小吊带睡裙,晚上睡觉穿。
    ……

  ☆、第29章 麦苗生锈水芹感慨

等霍香梅做完衣服时,已经是五月中旬了,许三郎已经离家一个月。
    自家田地被霍老爹伺候得很好,可以开始追肥。家里的肥料不多,村子里的茅厕粪坑倒是发酵的粪便不少,可是霍老爹挑不动,霍香梅去五谷轮回都是死去活来的了。再让她去挑粪,她觉得会没有活下来的欲望。尽管都说挑粪的人闻不到粪便的臭,可霍香梅还是不想去尝试。
    花二十钱一个人,请了十个人,一天把山上那些厚厚的不知堆积多少年的腐泥烂叶用粪箕挑到田地里,撒进去。许大郎和王大兄还有好几个霍香梅没有叫到的人都自发的挑着粪箕过来帮忙,说是之前答应过三郎看顾他家里的。
    就算是后来张菊花过来问霍香梅拿二十钱做许大郎的工钱,也没阻挡住霍香梅对他们的感激。
    看着条条阡陌上的粪肥,有个词语叫邻居家的孩子。霍香梅只有羡慕的份了。
    不过看着自家的麦苗比隔壁田地里的高出一大截,还有人家没有的水稻,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家里只剩下不到一千钱,霍香梅这两天在考虑做些小买卖,手里没钱心里没底。家里院子的菜蔬长得很好,都已经摘来吃了很多次了,还陆续的补种。家里孩子还小也吃不了多少,咸菜还有不少。外面的菜田有好些菜也开始陆陆续续的能吃,不卖出去的话,只能晒菜干了。
    这天,霍老爹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小笑眯眯的拿着水烟进来。额头的纹路皱皱的,都能夹死蚊子了。
    霍香梅觉得有点好笑,自己这阿爹平时话不多,但绝对是一个乐观的老农。这会见他好像谁家借他大米结果还了米糠一样,“阿爹,是三郎有消息了还是你饿了?”。许三郎除了在第五天托人带口信回来说已经出了粱邑,后面就没消息了。孩子开始天天找爹,后来见阿爹都不回来,就不找了。
    “莫,莫。我刚才巡自己麦田时,看到隔壁大牛家的,叶子都生锈了,还有其他几家的都是如此。这麦子是害病了。我已经告诉大牛他爹还有里正。这庄家就是咱老农的命根子啊,这老天难道不想人活了?”霍老爹坐在马扎下叹息。
    麦子生锈?那应该是条锈病,可具体怎么治疗,霍香梅不大记得了,“阿爹,我们家的呢?”
    “这就奇怪了,我们家四周的都长了,就我们家没长。难道是因为我们家育苗方法不同的原因?”
    这跟育苗应该关系不大吧,霍香梅也不是很能肯定,想了想,“应该跟咱们家的肥料有关,我们家用的是烂叶子沤的肥。”,烂叶子里面有些许甚么,可以治防条锈病的。
    “唯唯。”
    “阿爹,如果现在多灌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的。”霍香梅终于想起来肯定的说,“烂叶子甚么的就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效果。”
    “唯唯。”自家大娘这些日子里做事都有条有理的,霍老爹是信服的,听了霍香梅如此说,赶紧起来告诉里正去。
    看过自己家的存粮,霍香梅决定做些吃食去卖,顺便卖霍老爹编织的竹筐,鱼篓子。上次卖剩的竹筐甚么的,都被许三郎压在装糖的竹筐上带走了。这些还是后来霍老爹做的。
    看过自家存粮,霍香梅想做南瓜饼。菜园子的南瓜已经收获了九只,现在还剩下七只,每只估计有四五斤重。菜田的南瓜也开始陆续收获,霍香梅特意去数过拳头大以上的南瓜已经有五六十只。
    做南瓜饼要糯米米分,自家没有。但村子里有户人家做豆腐去杏花河边摆摊子,她家有石磨,可以拿自家的黍米去磨米分。家里的黍米有一部分给了许三郎带走,剩下的是吃不到夏秋收了,但是南瓜野菜也可以当粮。所以霍香梅还是决定拿出一部分去做南瓜黍米饼。
    可惜不知道怎么做酵母,否则做馒头,做包子卖都是可以的。自己现在菘菜,萝卜,青瓜,韭菜都出来了,完全可以做素包子,只是这没发酵过的包子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喜欢。毕竟现在的老农们吃的蒸饼都是没有经过发酵的馒头。
    太阳快要落山,霍香梅往做豆腐的吴家走去。
    “阿嫂,你好!我听大荷阿嫂说你家有石磨,想借来磨点黍米米分。不知现在方便不?”霍香梅用好几张树叶子铺在篮子地,上面再铺上块麻布,这样盛米就不怕漏了。磨上十斤,自家做些吃过看是否可以。
    “哟,有甚么方便不方便的,妹子直接过来就是了。”吴家阿嫂爽快的说,她刚刚出摊回来,“怪我眼神不好,认不出妹子你是哪家的。”
    “阿嫂,是我太少出门了。我是许叔耀许三郎家的。”霍香梅的确很少在村子里走动,这村子里七十八户人家,五百人,她认识的十只手指数得过来。
    刚刚来的时候,忙着吃饱饭想方设法让案上多一道菜,再久点就是忙着耕种,许三郎离家后,又忙着制衣。家里九个人的吃食,还有鸡、羊,菜地等等,已经让霍香梅觉得□□无术。她又不是喜欢串门的性子,以前不上班都是宅在家里的。
    现在这人生地不熟的,还没完全融入,更加别说出门了。如果不是实在是家里没有钱了,她也不会想到要去做吃食生意。
    “唯唯,原来你是大娃他们几个的阿娘。我家娃子经常和你家娃子玩,回来夸你家的吃食做的好。还让我上门请教呢。只是我半夜要磨豆,白天要出摊。归家还得忙夕食,也一直没时间去认认门。这下子好了,你过来了,咱俩就认识了,改天我夕食过来消食还能有理由上你们家门了。倒是许家妹子你没藏手啊。”
    “唯唯。”果然是做生意的,看着几乎不带歇的话,像溪水一样连着流出来。霍香梅感慨自己活了那么多年,可没有她利索。
    吴家阿嫂帮着霍香梅放黍米,让吴家大兄过来帮忙推磨。石磨不是很大,霍香梅也能推动,只是推不了多久就手酸腰酸的。于是霍香梅拿着木盆子在下面接磨好的米分。
    吴家大兄不是个话多的,打过招呼,问了许三郎甚么时候回来,就开始埋头推磨了。
    倒是吴家阿嫂是个真能说的,就一会,霍香梅已经知道她其实娘家姓白,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水芹。吴家大兄叫吴林礼。
    家中有个吴老汉,大兄他爹,地里活是一把好手,就是逃难时,一只手没有了,现在出去还没回来。
    家里有五个孩子,大的两个是娘子,下面三个是小子。那两个娘子,刚才霍香梅也看见了,这会在堂前做夕食。那三个小子倒是不知跑到哪里玩耍了。
    吴家阿嫂以前是河东人,不过也不是城里的,后来逃到了粱邑,被分到新村。除了见不到她娘家人这点外,她对现在的生活是有盼头的,至少吴家一家人还活着。
    有地有粮,还能重操旧业。白水芹现在有时候睡觉也会惊醒,不单只是逃难留下的后遗症,还有就是她说现在家里居然有不止五十亩地。这是在河东时不敢想象的。
    那时家里孩子多,不到五亩地。这五亩地还是吴老汉年轻时挣来的。吴老汉记不清自己是哪里人,等长大了就在河东流浪,一直到了十七岁认一个临死的老农做爹,给他捧香盆子。才有了族人,继承了那老农留下来的一间破茅房和半亩地。之后就跟着老农姓了吴。自己努力开荒,有了三亩地,托人请媒,娶了妻子生了孩子。后来到白水芹嫁进来也只有五亩地。

  ☆、第30章 南瓜黍米铜子西瓜

吴老汉经历了大半生的苦难,现在居然分到五十几亩土地,他天天就往地里去,恨不得长在那里。
    先前天气寒冷,儿子和儿媳妇不让他晚上也在那逗留,现在天气暖了,拗不过老人,就在田地边的阡陌给他搭了个亭子,晚上守夜。
    关于这点霍香梅也是知道的,因为霍老爹也提出过要去田地边守夜。霍香梅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的。
    有三五老农晚上会聚在一起说古议事,但是没灯的,尽管偶尔点个火把火堆什么的。老骨头一把了,好不容易养好了点的身子,一不小心摔倒了,很可能就爬不起来的了。想急救可能周围都没有人或老不及。霍香梅的外婆,就是在一次插秧中,中暑倒下就再也没有起来,才不到五十岁。
    霍香梅是这样对阿爹说的,“阿爹,三郎离家,家中只有几个年幼的孩子,我是可以照顾日常,可家里得有个男人担事,如果你去了麦地守夜,家中有甚么事,我找不到人商量。”
    最后霍老爹答应不去,但每天一早他起来就往麦地去巡视,还顺便把三只羊要吃的草割回来。
    现在许家的两只小羊已经不吃奶了,反而是霍香梅一家子喝上了羊奶。
    新鲜的羊奶反复的煮,杀菌,然后加上许三郎离家前胡子阿叔送的杏仁去膻味,特别好喝。几个娃在早食过后都会喝上半碗。就连霍老爹听说是大补之物,也坚持天天喝。
    尽管几个娃现在天天在外面跑,但血色越来越好,特别是小五小六以前瘦瘦的,现在长肉了,反而晒不黑了,皮肤百里透红的,经常被村子里的妇子忍不住的掐得泪汪汪的。
    ……
    十斤黍米很快就磨完,临走前白水芹还把自己卖剩下的一块豆腐让霍香梅拿回家给孩子吃。
    霍香梅推却了几下,推不了只好拿回去了。还是等自家做的南瓜黍米饼好了之后,送些给吴家阿嫂吃吧。人家帮忙磨黍米还送豆腐的,这人情啊!
    ……
    第二天吃过早食,洗完衣物,喂好雉子,霍香梅才有空开始琢磨那南瓜饼。现在雉子已经差不多有两斤重了,就散养在院子里,每天小三和小四负责扫院子。
    拿只四五斤重的南瓜,削皮切成块,蒸熟,捣成泥状,倒进黍米米分和水搓成团,让面团醒两刻钟。把搓成团的面米分分成三部分。放在锅盖上碾平,一部分撒上些许砂糖,一部分撒上葱花和胡椒,还有一部分加盐。弄成一小团一小团的的饼状。用猪油慢火煎凝结。新鲜出炉的三种口味的南瓜饼出炉了。
    让大娃趁热给吴家和王李氏家送去些,小二给许大郎家和许王大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