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三嫁新室 >

第12章

三嫁新室-第12章

小说: 三嫁新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嫂子你人脉广,如果留意到有,一定要帮我留下来啊,价格高点也行。”
    “唯唯,我家也是想养的。你家王大兄以前是个屠夫,大彘大羊都杀。自家收点来卖,再养些自卖便宜很多。你家三郎以前打的很多时候都是我家的收去的。”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王李氏第一次见到自己就那么的热情,原来和许三郎还有这样的交情。
    “嫂子,如果是小公豚最好,我是不打算留种的。”
    “唯唯。”王李氏把小雉子赶进竹编的小篱笆里,“你和大郎家的相处得怎样?”
    “挺好的。”尽管王李氏看起来挺好相处的,霍香梅也不讨厌和她相处,可毕竟张菊花是三郎的嫂子,也算是自己家人。所以就算有点什么,霍香梅也不愿意和外人说。要知道这话隔了一个人,就变味了。以前的工作环境造就了霍香梅现在谨慎还有点保守不向前的心态。
    “嘿嘿。”王李氏看见霍香梅不想说的样子,反而对她更加的看得上了,不是个多嘴的妇子。
    东扯西拉的,太阳已经正中,霍香梅就站起来家去了。
    ……
    把昨晚剩下的小鱼仔热热,还有那半截兔肉熬粥,吃了夕食后,许三郎让霍香梅赶紧做黍米豆干饭,明天春祭需要用到。他就耍着手出去了,去里正家看看明天的春祭怎么安排,还有那十个青壮使牛的名额有没有安排到自家。
    许三郎不希望安排到自家,毕竟自家只有一个青壮老力,就算能提早翻好地,可是后面下种的日子就霍老爹大娘几个不顶事的。
    可怜的霍香梅真不知这黍米豆干饭怎么做,再说不是明天才春祭吗?怎么这个时刻做。变着法子挂完抹角问霍老爹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黍米豆干饭,顾名思义就是黍米大豆煮的干饭。霍老爹今天已经把豆子挑好了。可是这干饭怎么做?家里没有备下蒸米饭的蒸笼。
    霍香梅赶紧又去后面王李氏家借,还好她家已经做完了。一个个搓成饭团的黍米豆饭装在篮子里,挂在屋子门前晾衣服的竹竿上晾晒。
    据王李氏说等天亮,就能变成一团团硬梆梆的干饭了,还说她年轻的时候见过有些人家做的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那些黍米都是绿色的,也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
    取经回来的霍香梅赶紧淘米洗豆,想到五颜六色现在自己做不到,可是绿色完全没问题。去屋子后面摘些薄荷叶,挤出汁水,加紧正在准备蒸的黍米豆干饭里,一下子随着热气,绿色就散发开来了。只是这水量真的不好把握,霍香梅犹豫了几次,才最后确定下来。
    蒸好的米饭,打松半两半热下就搓成饭团。在竹篮子下铺几张姜叶,再把饭团轻轻的放在上面晾着,吊在屋里里的房梁下。就算是完成了。
    霍香梅问霍老爹除了麦酒,黍米豆干饭还需要点什么。
    “我入日之时已经放了只鱼篓子在溪水那,明晨起来。有鱼,有干饭,还有酒就足了。往常好过之时,也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霍香梅终于松了一口气,自己第一次参加春祭,还是全村集体活动,可不能出丑。

  ☆、第19章 春祭日忙许大训弟

日出卯时之初,许三郎就起来了。昨夜人定之始他才归家。
    那十个使牛的青壮没有他的份,尽管他以前是猎户,不缺少一把力气,可是这个重新组合的村子里,有太多的有本事之。村头那屋的李家大兄据说以前是官吏,还是行伍中人。大郎家前头那户有兄弟是应捕人,就自己家后面的还有人是游侠。尽管新朝了,他们这些关不上甚么用,但忍耐不住人家有真家伙。
    去里正家时,许三郎还担忧自己会被选上,可是最后发现自己完全就不沾边。这心理的落差还是有的。
    所以听里正安排后,知道春耕的第八天轮到自家,心理还是有点别扭。一路抑郁的就着星光回来,半路还气愤的踢了好几次地面。结果一不小心踢到一块石子,没穿汗袜的脚趾头那个连心疼啊。许三郎疼过之后反而清醒的冷静下来了。
    回到家看到已经睡着的婆娘娃,心里安定的沾麦吉枕头就睡着了,梦里梦见自己做了里正,主持春祭,村子里开荒良田万亩,最后被县令接待……
    所以当天许三郎看着里正主持春祭时,抹一把老脸,那梦不禁为外人道也。
    今天许三郎早早的起来担水,等他快把缸装满的时候,霍老爹和霍香梅都起来了。
    霍老爹没有洗漱就往溪边去,捞他昨晚下的鱼篓子。
    霍香梅进隔壁屋子,看看昨晚做的黍米豆干饭如何了。已经结成很硬的一团,感觉就是石头,嫩绿嫩绿的,还怪好看的。
    在昨天给野雉子做的窝里发现又多了一枚鸡子,捡起一只,另一只留着做媒引子。
    煮好粟米粥,把雉子分成两半,搅拌在两只装满粥的大粗碗里,再分成七份,给孩子做早食。
    又经过一阵鸡飞狗跳的起床,才让孩子们洗漱完。
    等霍老爹回来,发现今天成人手巴掌大的鱼有好几条,霍香梅在早食之后挑了其中五条,水煎好放在铺好姜叶的篮子里。拿上昨晚做的黍米豆干饭和那值十只鸡子的二两麦酒,跟在扛着长板案的许三郎往田头举行春祭的地方去。
    许三郎放下长板案,默数了下,发现已经来了二十几户人家,赶紧找个中间的位置摆好长板案和祭祀的东西。
    陆陆续续的,一直到巳时初,七十八户人家才到齐,祭品摆得满满的。
    许三郎听着周围的议论声,心里觉得挺自豪的,恨不得大声说,那就是我家的。因为周围很多人在谈论那做成绿色的黍米豆干饭,还有那形状完好的煎鱼。
    有很多人家的黍米豆干饭都是黄色、加了粟的就是黄黑色。这绿色的还是挺特别的。
    当然也有人家是有白肉的,但这些许三郎都摒弃在外了。
    里正居然穿着新的儒袍,看来里正为了这次春祭,也算是下本钱的了。
    霍香梅跟在霍老爹和许三郎后面照做各种礼仪,或跪,或拜,或喊。等午时日中,十头牛翻动第一块泥土算是完成时,霍香梅已经头晕眼花,腰酸腿疼了。而孩子们早就不知道跑去哪里耍了。
    回到屋子,猛灌了半碗水,霍香梅才感觉活过来。
    许三郎看着她这个样子觉得特别好笑,干脆自己下堂前做了午食。
    今天的午食不再是野菜粥,把祭祀的一半黍米豆干饭加水煎热,另一半留给夕食。鱼不用热直接吃。
    许三郎和霍老爹还好心情的把那二两酒给一口一口小心的喝了。搞得霍香梅都以为他们在吃啥神丹妙药,那个猥琐的舒爽表情。
    几个娃起哄也想喝,许三郎拿着箸每人沾点,结果一个个都像狗崽子一样辣得吐出舌头来,再也不想碰了。
    霍香梅是不碰酒的,以前因为肝不好,就算有些单位明面上说不介意,但实际私下都不收。霍香梅吃过这个苦头,后来一直不碰酒,也没有喝酒的想头。就算这具身体也一样没有。
    “怎么现在食起饭来了?粮多也不是这样的。”许三郎一走进来,居然看见自己弟弟一家在吃酒食干饭,“不留着晚食?”
    “今夕还有,这不是春祭了,高兴么。”许三郎赶紧让给位置给大兄,“大兄,一起来点,好久没和你一起喝酒了。”
    许三郎脱鞋上炕。
    霍香梅也不好意思再坐下去了,这里大兄和弟妇子很少说有同炕吃食的。几个娃也吃得差不多了,把孩子也抱下炕,自玩去。
    家里没有什么吃酒的下酒菜。霍香梅那两把豆放锅里快速翻动,把它们烘干,这就成了很好的下酒菜。
    许大郎禁不住,好几次扭头望灶头,“大娘,这下庖的功夫要的。”
    “哎,那大兄你等会多吃点。”
    烤豆成了起锅,在上面撒层盐就可以了。再趁锅热把霍老爹早上拿回来的小指大的鱼仔,指甲大的虾仔同样的烘烤干。就可以上案了。
    许三郎两兄弟和霍老爹说着春耕的事。
    许大郎羡慕的说,“三郎的日子这下子有盼头了,家里六十一亩地。”
    “大兄,我家人多,六个小子以后再分,也谈不上多。再说我以后还会和你弟妇子生娃呢。”许三郎是得意的,可是这不好和大兄说。
    “那也是。昨晚抓阄,哪天轮到你家?我过来帮忙。”许大郎咪了一口麦酒。
    “我家是第八天。可惜的是只有水田会有牛使,旱地还得自己翻。”
    “唯,那天大兄过来帮忙,让你阿嫂给你妇子帮忙下堂前。”
    “唯。”
    “你今春打算种甚么来着?”
    “黍米、粟米得种,另外那近杏花河边的打算种稻米。”许三郎没有说出稻米是因为自己婆娘嘴馋才种的,毕竟好食妇子如同好色汉子一样不被时人认同的,自己的婆娘自己看护。许三郎眼角看了一眼正在挑豆子的婆娘,神色有点猥琐。
    “怎么种稻米了,家里以前种过都收不回种子。”
    “我曾经在逃难时遇见一个农者,给了他半只粟米干饭,他感恩的告诉过我种植的方法。那八亩地正是适合稻米。所以要试试。”
    霍香梅挑着豆子听着许三郎瞎掰,好像就是那么一回事,感觉有点搞笑。不过也领了他的回护之意。
    “怎能拿粮食开玩笑的?难道你忘记了逃难时的饥饿吗?”
    “那八亩地是河边,如果种植粟米之类的,怕水淹就毫无收成了。”
    许大郎见说不动许三郎,扭头对霍老爹说,让霍老爹劝许三郎。
    霍老爹认真的解释他也曾经遇见过蜀地之人,听说过那种植法。
    老实人还是老者撒的谎,许大郎信了,还暗自考虑是否自己明年也种植稻米。毕竟稻贵粟贱,粜出去能赚不少。不过这些还是等三郎秋收之后再说。
    “大兄,我今年的五亩旱地都种蹲鸱,那东西耐放。家里孩子多,怕灾年啊!”
    “唯唯。”
    ……
    “我说,你来三郎家,怎的那么久不归家、原来已经喝上了。家中的篱笆还等着你回去扎呢。”许张氏边说边走进屋子,“这菜不错啊。三郎你拿过来的那只兔子不够塞牙啊,这鱼怎么没见你往家送过?”
    霍香梅在一边偷偷的翻了翻白眼,还不够塞牙,自家那只还小点的都吃了三顿。
    “唯唯,改天上山打到再往阿嫂家送。这鱼仔太小了,还是霍老爹抓的。家里就尝个味道。”
    许张氏也知道这小鱼仔不好吃,腥,没肉,还容易卡喉,可是又便宜不占是傻子,“唯唯。”
    “说那么多,干嘛!回去。”许大郎看见张菊花过来了,把嘴巴还喋喋不休,赶紧放下箸,穿鞋。
    “大兄,你家怎么扎篱笆了?”之前霍香梅提出过了,自己不想出风头,只能拖着。你看,大娘这回都睁大那小眼睛盯着大兄看了,也不知夜里炕上她有没有这样专注的盯过自己。

  ☆、第20章 许家围墙张氏羡慕

“扎了能把菜地围起来,以后养雉子,小豚都方便。还能葫瓜南瓜一起种在篱笆旁边,省了搭架子的功夫。这会扎起来也没甚么事,村里了好些人家都扎了。”许大郎知道自己阿弟是个不出头的,加了一句。
    “那我也趁今天的功夫,去砍些竹枝甚么的回来插上。”
    许三郎也不吃了,跟着许大郎一起走出屋子。倒是张菊花把碗里的烤豆连碗一起端走了,“香梅,这豆真香,你家侄子侄女还没有吃过呢,我拿点回去。这碗晚点让二武给你送回来,我也不贪你只碗。”
    拿一点需要带碗都拿走吗?这是一碗端。没看到霍老爹还举着箸,口瞪目呆的看着吗?
    霍香梅来这几天,已经认识到自己阿嫂就是个有点浑的,也不和她计较了,否则只能气着自己。等张菊花走了,霍香梅对老爹说,“阿爹,要不,我再给你炒点?”
    “算了。我也饱了,留着吧!”
    ……
    许三郎决定既然要扎了,就弄好点。把自己盖屋子剩下的石料都用上,把屋子后面的菜地和前面大概半亩地都圈起来围进去。还好之前亭长丈量土地的时候没有把宅居地算进来,自己家前后都还是无主空地。圈进来就算以后娃大了加盖都不怕没地了。
    许三郎也算是有点见识的了,现在刚刚安定下来,以后人口肯定得增多,可这地不会变多的。现在圈进来就是自家的了,估计别的围了篱笆的人家也是这样想的。
    许三郎忙起来,霍老爹和霍香梅都加进来,就是用把屋子后的石头把围了道大约一尺高的墙。想再高点也不行了,因为都没石料,就算有石料也盖不高,没有米浆来黏。
    吃过夕食,许三郎去铁匠李家拿回前两天拿去修理的锄头还有让他打的镰刀。打算等明天再去砍些竹子条回来在矮石墙外边插上,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