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三嫁新室 >

第115章

三嫁新室-第115章

小说: 三嫁新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排成一种方阵,按照鼓声来演绎着甚么叫舞者,甚么叫武者,所表演的动作非常的激烈,霍香梅仿佛自己就是置身于战场中,能听见武器划破空气的声音以及刺中肉体和盔甲所发出的沉闷,不由得让人耳鸣胸闷。
    各种复杂的队形在不停的变化着,鼓声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时而壮烈,时而喜悦。所有的舞者都是青壮的汉子,他们勒紧帽带、绑紧腰带,小腿也扎得实实的,精神抖擞,整个场面非常的宏大,观看的人都神情恍惚。
    除了舞蹈,各种乐器的穿插,居然还有人演唱歌诗。霍香梅认真的听了所有的内容。
    “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夫武之备戒已久,则既闻命矣。敢问迟之迟又久,何也?”子曰:“居,吾语汝。夫乐者,象成者也。偬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於绎思。”
    尽管霍香梅把所有的内容都听到了,她依然无法理解里面的内容。平时霍香梅能正常进行语言交流,但她依然无能理解那些古音的意思。
    所以她尽管为这一场面的恢宏所震撼,却是做不到像周围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狂热和迷醉,甚至有好些人已经开始跟着鼓点,模仿着舞者的动作,情不自禁的开始摇动身体。
    但是霍香梅不得不承认,这大武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它让很多人都产生了共鸣。祭祀先人不知先人能否感受到,活着的人已经沉迷。
    ……
    等所有的舞者鸣鼓收兵,表演完毕,众多围观的人才慢慢的恢复神思,纷纷热烈的议论着刚才多看到的景象,发表自己心中的看法。
    王大财对许三郎道,“我觉得那个头扎红巾的最前面的汉子跳得真好,那眼神有一次恶狠狠的,我还以为是看到大虫向我扑来了,吓得我后退了几步。”。
    许三郎倒也是注意到了那个汉子,“的确如此,怪不得是他领队,这水平要得。”。
    许二牛这次也在,他是前年就考上了秀才的,已经在粱邑进学,这次因为新村大搞祭祀,所以他也请假回村了。他吐舌啧啧的对一旁站着的小杨先生道,“那个开始在第三排中间的那个小郎才叫好看咧,那双眼睛子像是灌了水一样,往我这边一瞥的时候,我还以为看到了一个娇娇的娘子。眨眼认真再看的时候,他又不知道跳到哪个位置了,我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他。”。
    “你想小娘子了,就叫你阿爹找冰人请亲去,别在这憋着。”小杨先生道。
    小杨先生,杨有为,是村里塾里的第一批先生,那个时候他就是秀才了,现在已经是举人。最近都在家里温习功课,准备明年去洛阳参加进士考。他是新村第一个考上举人的,也是目前唯一一个。
    虽然是先生,因为杨有为的年龄和许多教过的孩子都差不多,例如他旁边的许二牛,倒是后来在粱邑书院跟他们成了同窗,建立了不错的矫情。所以很多时候说起话来也是不用顾忌着曾经的身份。
    许二牛嘿嘿的笑了两声,“这事还是得跟我阿兄说才有戏,我阿爹可不管。再说了,我还得考举人,还想找个门槛高些的娘子,将来在官场上有岳家扶着好走些。”。
    当年靠帮许三郎家挑水赚几个大钱买米粮的许二牛,这些年来无论是观念,还是视野都发生了莫大的变化。不管这些变化是好还是坏,他已经在努力的适应成为一个成年汉子所该承担起的责任。
    杨有为理了理衣袖,道,“虽说岳家门槛高有助于你将来,可是太高你也不怕被绊住摔倒。”,说完也不理许二牛怎么想,就往里正那边去了。作为新村唯一的一个举人,杨有为可不想继续跟许二牛这个明显动了春心,却又想谋得大利的阴谋论者待下去。
    ……
    前里正李平贵倒是想请所有的道长、道童和表演大武的舞者留下来吃过宴食,可是实在是请表演就花去了不少钱银了,最后只好作罢。
    不过秀才公家里除了出资表演费用外,倒是事先有蒸好几大箩筐的蒸饼,这也是喜饼。把这些喜饼赠给他们,也不算是侮辱人,也是比较有面子的事情了。就连不认识的,前来观看的乡人,也能从这几家领到这些蒸饼。真的是见者有份,喜事共享了。
    等这些做法事的、表演的、围观的都纷纷离开了新村,新村的宴客才刚刚开始。
    这次宴客并不是集体办的,而是各家各办各的,当然不会全村都请了。一般的人家里都是请和自己有直系血缘关系的或者是五代以内的,另外还有自家平日交好的那些人家。
    幸好新村是重新组建才十年左右的村子,算是很年轻的村子,里面甚么五代以内的亲属真的不算多。
    许三郎家这次宴客请的同样是自家的亲属和周围相好的乡里人。然而许三郎家的亲属许大郎自家也宴客,那只有许二郎带着王二花跟两个孩子了。至于霍香梅娘家的亲属,那除了一起住的霍老爹已经找不到第二个人了。
    许三郎为了这次宴客特意从李明伟和妻妹夫合开的饭肆里请了掌厨的过来,霍香梅倒是舒了一口气,不用她下厨,那么她作为主人自然有更多的时间去招呼客人了。

  ☆、第141章 许家商议孩子婚事

许三郎家这次的菜品真的是不错了,八大碗菜,蒸饼米饭酒都是管够的。
    这掌厨的在饭肆里面做了很多年,早些年的好些菜色还是霍香梅最先会的。所以这次掌厨的也算是使出浑身的功夫,就为了表示自己能更进一步的改良菜品。
    一直到月上中天,许多客人才醉醺醺的离开许三郎家,还有好些小儿都已经睡熟在许三郎家的炕上,被各自的阿娘一边向主人道歉一边骂骂咧咧的叫起来。有的阿娘心急了些,用力的拍小儿的小屁股,被拍醒的小儿一边哭泣着一边睡眼惺惺的喊阿娘。
    在一边的霍香梅觉得这一幕幕非常的可乐,赶紧对那些阿娘说,“没关系,没关系,娃娃都这样,别打了,看,打疼了回去还不是你们做阿娘的心疼?”。
    ……
    许多相好的妇子都在宴食后自发的留下来帮许三郎家收拾好残羹剩饭,洗干净碗盆放到箩筐上晾晒,那些垃圾也纷纷收拢堆在墙角……
    霍香梅觉得这乡情啊就这会是最浓的,一大群妇子一起干活也不会觉得累,说说东家的事,道道西家的娃,这活就干完了。把剩下的人还能吃的都让他们带走,自家留着的话也是一下子吃不完的,这天气还有点热,放不久。那些不能吃的了,有一部分让他们带回家喂彘,自家也留些。
    ……
    尽管不用自己亲自下厨,对于霍香梅来说,对于许家人来说,今天一天都是在忙碌中渡过的。等邻里都走了,他们也不管那么碗盆桌凳了,把院子门一锁,就回各自屋子倒下就睡着了。
    这次祭祀花了许三郎家不少银子,可是花得许三郎心满意足的,别提后面的宴食客人们有多满意,就是前面的大家凑钱请的跳大武的表演,估计在很多年后都有人会提起,“那,那,那个新村,那一年他们村出了很多秀才,有一姓人家还一下子出了八个呢,其中六个还是一个阿爹的。”。
    一想到那个场景,许三郎就觉得脸上有光。一大早霍香梅还没有起来,他就已经起来了,在院子了搬搬桌子,抬抬凳子,收拾收拾东西。许三郎现在觉得自己浑身就是劲,一想到之后自家入县记,孩子娶亲生娃,一个家族最初不就是这样出现的吗?也许自家还可以搞个祖训甚么的,就像那守林老汉家郎君家里一样,那才是世家豪族。
    一时忍不住,许三郎还小声的哼起昨天才听到的大武里有人唱的歌诗,“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等霍香梅起来,看到的就是许三郎把早食给煮好了,霍老爹在装院子里的垃圾准备倒到后院去沤肥,大娃几个有的在刷牙,有的在擦脸,院子里早已经洒满阳光。
    ……
    吃过早食之后,大娃他们就出去了。之前,霍香梅特意拖延吃食的时间,看着大娃和小三坐立不安的样子,心里就来气。这媳妇还没娶回来呢,现在陪阿爹阿娘吃顿饭就那样的心不在焉。如果以后娶回来了,那还得了?肯定是娶了妇子忘了阿娘的主。
    许三郎也看出了自家婆娘的恶趣味,对大娃几个挥挥手,“你们吃饱了的,就忙自个儿的事情去,老大不小了,自己掂量着点。大娃你看好小七,小七你可别想着又下河玩水去,否则你们阿娘不说你,阿爹也会训你。真的要去玩,到时候阿爹陪你去。不过不是现在,现在阿爹有事跟你们阿娘说。”。
    小七本来就是打算去杏花河玩水了,现在被阿爹这样说,也不敢阴奉阳违,只能嘟着嘴巴,闷闷不乐的跟在大娃他们后面就要出去。
    对于小七能在这样小的年龄考上秀才,许三郎心里是非常满意和自豪的,尽管只是最后一名,可那也是秀才不是?再说了,作为家中的幼儿,小七一直都是被众人宠着的,许三郎从来都是看不得他委屈的。
    这会儿看到小七如此不乐,他这个二十四孝阿爹赶紧说,“阿爹下午陪你去,下午水热点舒服,你先跟大兄他们出去耍耍,或者你去找栓子他们玩?”。
    小七见如此已经是阿爹最后的让步了,赶紧点点头同意。可惜大娃他们都不大乐意带一个火把,毕竟他们是去会娘子的。最后大娃把小七送到许锁头家,让他跟许朝阳玩耍。他们也是同窗,感情还不错。
    霍老爹见许三郎真的是有事要跟霍香梅商量的,吧嗒吧嗒抽完一口水烟,站起来道,“那我也出去找老伙计唠叨唠叨,说说话。”。
    许三郎连忙道,“阿爹你等会再出去吧,我这会儿有些事要跟你请教请教的。”。
    霍老爹疑惑的坐下来,“哦?你倒是说说看?”。
    这些年霍老爹一直没有干预过许家的事儿,自家大娘子处理得很好,孩子也教得不错,个个都懂事,三郎也是个孝敬的。所以,霍老爹还真的是一时想不到三郎有甚么事儿是请教自己的。
    许三郎看了看霍香梅,转头对霍老爹道,“是关于大娃和小三的婚事的。”。
    “甚么?大娃和小三?”霍老爹有点惊讶,“大娃的年龄是要说婚事了,只是这小三还小了点吧?再说小二你干嘛不提?”。
    见许三郎没有提小二,霍老爹有点不高兴,毕竟他跟小二的交情可是当年一起摆摊建立的。
    霍香梅见霍老爹一脸的不赞同,赶紧说,“这还不是大娃和小三都有看中的娘子了嘛,小二自己还没有看中的。想着大娃他们就要去蔺县进学了,这可以先去提亲,订婚。人家小娘子花期已到,问亲的人肯定不少,咱们得先下手。”。
    关于这点霍老爹倒是赞同的,点点头道,“确应如此。只是不知他俩看中的小娘子是哪家的?是咱们认识的吗?”。
    许三郎道,“大娃看中的是里正家的小娘子,小三看中的是蒋船家的。都是阿爹见过的,阿爹觉得如何?”。
    霍老爹皱了皱眉头,“娘子是好娘子,都是知根知底的。只是都是同一个村子的,虽然不同姓,可是说出去也不大好吧?”。
    这个时候还是倡导同姓不婚,至于原因就是怕五百年前是一家,至于是不是一家有甚么问题,倒是说不清的。
    之前李兰和李石森的结合就遭到了早些新村遗留下来的父老们的反对,因为他们是同姓的,还很可能往上数多少代是有血缘关系的。可是最后还是拗不过他们的意愿,不赞同不反对。而李兰跟李石森一家也因此搬离了新村,借助许三郎那茶叶的关系,在蔺县开了间小小的茶社,得以生存下去。
    许三郎不是不知道这点,只是当时他被自家娃已经长大到能去妇子,还会自己看中了,后来又考上秀才,自家又是祭祀等等一系列事情下来,脑子都忙得不去思考这些问题了。
    现在霍老爹提起,许三郎的眉头都跟着霍老爹皱了,这还真的是一个问题,不过,“我们跟他们都是不同姓的,如果咱家诚意足点,加上咱家的娃都是顶个的,李家和蒋家也是认识的人家,应该不会拒绝吧?”。
    霍香梅同样没有想到这件事,毕竟就她的观念了,同姓结婚的有啥奇怪的,就是同性也不奇怪呢!“或者我们先去问问他们两家的意见,私下问,同意了再去请冰人上门下聘书?”。
    许三郎挑了挑眉头,“那阿爹和香梅你们都同意大娃他们跟这两个娘子的事儿?”。
    霍老爹道,“这娘子都是知根知底,李家和蒋家的品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