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三嫁新室 >

第113章

三嫁新室-第113章

小说: 三嫁新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三儿还在后面追,“你觉得我的建议怎样?”。
    蒋金枝听见后面小三的脚步声,整张脸都羞窘了,朝屋子里的蒋栋梁大喊,“阿弟,许发找你……”。
    蒋金枝阿娘听见她的喊声,从堂前出来,“不是说了不要高声喊话吗?你看看有哪个这个年龄的娘子像你这样的?”。
    蒋金枝嘟囔了一句前面的那那谁不就是这样吗?可是面对着阿娘那双凶狠的凸眼,蒋金枝终是不敢大声说甚么了。
    蒋船妇子看到右面跟着过来的小三儿,也不觉得在小三面前训自家娘子有甚么问题,继续唠唠叨叨的说着蒋金枝的不是。
    倒是小三不自在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这就是熟人的不好之处,该避讳的时候不知道避讳。
    蒋金枝觉得阿娘让她在小三面前难堪了,捂住脸不肯再听,懵头就往屋子里钻,任凭她阿娘在外面怎么说都不肯再出来。
    小三礼貌的向蒋船妇子行礼问好,赶紧溜进蒋栋梁的屋子。天天对着这个年纪的妇子会让很多儿郎失去对小娘子的幻想的,没见蒋栋梁一直没有出来吗?
    也不知道阿姐是否会认真思考她嫁给自己的这回事。小三在跟蒋栋梁讨论功课的时候,时不时的就会走神,还发出呵呵的笑声,怪吓人的。至少让蒋栋梁都忍不住摸摸自己的胳膊了,这家伙干嘛了?
    之后小三都没有跟蒋金枝提过这事儿,毕竟他还有三个月就要考秀才了。一直到了考完秀才,他才偷偷的回新村问蒋金枝怎么想的。
    蒋金枝能怎么想,如果不是这三个月来家里的关注点都在阿弟蒋栋梁考秀才的事情上面,估计她都会被阿婆他们逼疯了。阿爹他们不是不知道阿婆不靠谱,他们对于阿婆提出的人选也不是说立马就同意,不存在怀疑的,可是对于一个已经十六岁还没定下婆家的娘子来说,这个年纪实在是大了,所以阿爹阿娘都着急得快没有理智了。
    而她越是想那天小三提的建议,越是觉得真的不错。可是她是娘子啊,难道让她去跟阿娘说她想嫁给小三吗?估计不说外人,她阿娘都会喷她一脸唾液,这娘子怎么能如此的不矜持?
    要怪只能怪小三,往人家娘子心里的湖面扔了一颗小石子,掀起几圈波澜后,又不见人影了。
    蒋金枝不是不知道小三也在忙着考秀才的事,可是这理智上能理解,不代表感情上能接受。连续三个月没见人影,还以为那天他的话就是自己的一场幻觉了。就连秋收时,他阿爹被冤枉被打,他都没有回来,不得不说,蒋金枝小娘子心里抑郁了。
    这事儿还真的不能怪小三。

  ☆、第138章 中秀才许三盼县记

阿爹阿娘回新村秋收,把小三他们留在蔺县为了准备考秀才的事,那样小三就找不到理由回新村了。再加上,许三郎受伤的事,霍香梅并没有回家跟他们说,等秋收完再回蔺县的时候,许三郎早就看不出受伤的痕迹了。
    等小三考完秀才考,借着问同窗考情的理由再次登上蒋家时,却是吃了蒋金枝的闭门羹。
    小三一直在蒋家徘徊了很久,久到蒋栋梁都看出不对劲来了。小三干脆把事情告诉蒋栋梁,大概意思是你阿姐现在面临着被逼嫁的困境,我愿意舍身救她出狼窟。
    听得蒋栋梁一脸黑线,别听小三那个一本正经的语气,看他那样子就知道是对自家阿姐起了色心。蒋栋梁哼了一声,“你别想占我阿姐的便宜,再说你比她小那么多,她怎么可能看上你?”。
    小三不以为然,耍流氓道,“我阿娘可是说过女大三抱金砖的。”。那是小三故意试探霍香梅的,“阿娘你说有没有二郎会娶比他大三岁的娘子呢?”。
    对于霍香梅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事啊,别说大三岁,就是女的大男的十岁,只要两个人愿意,谁也管不着,所以霍香梅说,“这肯定有的啊!这又有甚么关系呢?”。
    所以这会儿小三也不觉得有啥的,这个如果当做是拒绝的借口的话,根本就是不成立的。
    看着小三一脸无赖的样子,蒋栋梁鼻子都气歪了,“啊哈?就算是如此,又如何?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小三道,“若是好的,自然相待;不好,难道还得相待吗?等我考上秀才,自然会让我阿爹阿娘来提亲。现在我只不过是尊重阿姐,想问问你阿姐的意见罢了……”。
    蒋栋梁翻了翻白眼,“这事儿哪有直接跟小娘子说的?你这样是无礼,是唐突,是痞子,是……”。
    小三直接打断蒋栋梁的话,“你有完没完啊?怎么能对娘子如此不尊重呢?那是要跟你过一辈子的人,当然要问问她的意见和看法。”。
    不得不说,这也算是霍香梅做的孽,她虽然没有给孩子们说过要男女平等,但是她不由自主的阐述了,有甚么事不能家中男人一个人做主,最好还要问问自家婆娘的看法,多想想自家娃。所以,小三这些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熏陶下,慢慢的一些思想和观念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化中,不同于一般的家庭。
    蒋栋梁毕竟是年轻人,尽管他觉得这样跟他所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可是又说不出反驳小三的话,总觉得他似乎是有道理的,然而又说不出有甚么道理。最后他只能一个劲的说小三这是无礼的,强词夺理的。
    小三见蒋家阿爹阿娘都不在家,想直接去蒋金枝的屋子外叫人,可是蒋栋梁死死的拦住他不让他去坏了阿姐的名声。最后还是小三妥协了,毕竟他是真心想娶蒋金枝的,并不想她因为如此名声受损,只是小三临走之前,让蒋栋梁好好跟蒋金枝说清楚他的意思,他真的是个不错的人选。
    最后也不知蒋栋梁是怎样跟蒋金枝说的,蒋金枝同意了第二天在蒋栋梁的帮忙掩护下见了小三一面,只要小三能搞定自家阿爹阿娘,让他们请冰人来提亲,那么她那方面不是问题。蒋金枝实在是被阿婆阿娘他们逼迫到喘不过气来了。
    ……
    这不,霍香梅一整夜都没睡好,因为许三郎跟他说,大娃跟李楠好上了。这霍香梅能理解,两人都是一样的年龄。可是这小三才十三岁,人家蒋金枝小娘子都十六岁了,娘子早熟,他俩是怎么看上的,许三郎也没细说,只是让等秀才考成绩出来之后,不管考得上还是考不上,都要请冰人去蒋家提亲。
    越想,霍香梅心里就越不舒服,这小三才十三岁啊,就要娶亲,然后跟一个十六岁的娘子一起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尽管霍香梅来了这已经好些年了,周围很多人家都是十二三岁就说亲,十六岁左右就出嫁娶亲,可是当这件事发生在自家娃的身上时,才知道这种被接受的感觉真的不大好。感觉真的是做虐啊……
    如初过了几天,霍香梅觉得日子都要过得没滋没味的了,这儿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要娶别人家妇子了,从此建立家庭,跟别的娘子生儿育女。不知为嘛,除了担心,霍香梅心里有种别扭的失落感。
    许三郎倒是不同于霍香梅,他觉得孩子大了,成家了,他对于他的任务就完成得差不多了,而且他身上的重担就减轻不少了。
    不过看到自家婆娘一副担心的样子,许三郎开始的时候啥也不说,就等她自己想通。之前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她自己没想通之前,别人怎么说,她不是不知道道理,就像一根筋一样,不愿意扭转罢了。
    后来实在是看不过眼了,许三郎就拉着霍香梅商量如果孩子过了秀才考,要到粱邑书院读书,那样该准备些甚么,这样才转移了她的注意力,免得整天魂不守舍的,时不时的就盯着几个娃看,搞得他们心里也发毛,一吃饱就说外面有事,就赶紧往外跑了。
    ……
    秀才考的成绩出来很快,才一旬通过邑试的名单就已经在蔺县书院的墙外面贴上了。这次许三郎家六个娃参加考,尽管排名有前有后,但是都算是考上了,就连小七也考上了,最后一名,那也算是榜上有名的了。
    本来邑试之前还有县试的,不过因为都是童生了,书院为了能让更多人参加邑试,倒是把这一步给省了,直接推荐他们觉得好的,能有把握的去参加考试。至于里面有没有甚么水份,那就是只能感叹一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这次蔺县书院考上的人真不少,但是像许家这样一下子考上六个孩子的,真的是没有。许大文许二武这次也考上了,成绩比小七还要好。
    程晨明这个县长不仅像往年那样参加了秀才宴,鼓励诸位新鲜出炉的秀才公接下来在粱邑书院好好进学,有朝一日考上举人,再到洛阳去考进士,也算是为蔺县的父老们争光。
    而且程晨明还亲自上许三郎家贺喜了,那水稻的种植法,稻田里养鱼的法子算是帮了程晨明不少忙,尽管他知道最初是霍老爹提出来的,不过人家里正当做是整个新村的功劳,程晨明也就不多言了。只是这份人情他有记着,如果对方家里有一天有需要的时候,他不介意在能力的范围内帮一把,当然如果超过能力之外的,令他为难的话,那就算了。
    对于程晨明的上门,霍老爹和许三郎都是虚荣心感到莫大的满足的。而大娃他们都是一脸的尊敬,尤其是小六不停的偷看着程晨明身上的官府,还有后面带着的衙役,眼睛里迸发的热切,想让站在一旁的霍香梅都忽视不了了。更何况是程晨明这个在官场子里打滚的汉子,察言观色、捕捉细节可是必备的技能,对着小六他就哈哈的大笑了起来,“好好学,将来你的会更好看。”。
    还有甚么话能抵得过这一句话在小六这个小官迷心中的地位,听到县长的鼓励,他的整个人都似乎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整个人都是乐颠乐颠的。
    霍香梅觉得好气又好笑,那个县长自己之前还觉得真的很不错的,结果人家占了便宜升职了,自家啥都没有得到,现在又成了自家娃的崇拜对象。
    关于这点,霍香梅只能自己放平心思了,否则会憋屈死的。
    ……
    许家这次在新村是引起热议的了,许三郎家加上许大郎家,就有八个秀才公,要知道这秀才公都是能免一部分的税的。
    前几年许家几个孩子都陆陆续续的考上蔺县书院,这就让人羡慕了,可是后来就后继无力了,别人家的都考上秀才了,他家的却还一直是童生。很多人都在后面议论说甚么小时了了,大时未必。
    这样的话好几次被许三郎听到了,郁闷得一肚子气,还亲自去蔺县书院向大娃他们的先生请问他们情况。后来得到了先生们的一致认为他们并不差,只是为了确保一定考上,所以一直没让他们去考,再说了到时候几个兄弟一起去考,都考上的话就是一门六秀才,那样就能入蔺县县记了,这将在蔺县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就是这些先生们的大饼画得太漂亮、太真实了,让许三郎就算是听到冷言冷语也忍了,就为了有一天能真的入蔺县县记。
    这次果然如先生们所说的,几个孩子都考进了,当县长程晨明来祝贺时,许三郎这个汉子还紧张的搓着一双关节突出的粗大手把这件事告诉程晨明,问,“县长,不知先生们说的这件事是否是真的呢?”。
    程晨明倒是没有想到还有这一点,毕竟这事儿如果是在长安、在洛阳,那些世家子弟有十几个人考上秀才的并不是没有的,所以尽管许三郎家六个孩子都考上,对于本地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对于程晨明来说并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事。
    程晨明之所以前来不过是为了一个亲民的形象和对许三郎家印象不错。假如他家几个娃有一个成才的,那么自己也算是结下一份善缘,倒是没有想到还有蔺县县记这回事。不过既然是蔺县书院的先生们那样说的,倒是很可能有这会一回事。
    记载进蔺县县记,那么对于程晨明来说,他也是可以的,许三郎这翻话倒是给他一个新鲜的提示,他可以利用县记来提升自己的官望,那么进一步完全不是难事。
    想着想着,程晨明就来了兴致,“这事倒是可以有的,我回去跟主簿司农还有蔺县的先生们商量一下,再查查往年的记载,有需要用到你们家的地方,我会让人前来找你们的。”。
    许三郎高兴的弯腰拱手谢过,就连霍老爹也是一副恭敬的样子,这能记载进蔺县县记,那么对于自家来说,绝对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第139章 兄弟倪墙祭祖隆重

万物本呼天,人本呼祖。
    许家虽然还没有人踏入官场,可是却是第一次有那么明确的希望,成为秀才那就是站在了官场的边缘了。这对于农家来说就该杀彘宴客、祭祀祖先的大事。
    尤其是许家这次有八名秀才,这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