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楚风 >

第369章

楚风-第369章

小说: 楚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赢稷一改往日的火爆脾气,故作镇静,温声细语的问道:

    “怎么回事啊?为何吞吞吐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还不速速报来?”

    侍卫见公子赢稷并没有大发雷霆,一颗纠结的心,总算是落了地,随即赶紧说道:

    “启禀公子,黑夫与荆,眼下并不在府邸!”

    “什么?”公子赢稷满脸疑惑的看着侍卫,心中咯噔一下,这二人到底去了哪里?黑夫与荆,这二人知道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若是此番没了踪迹,后果不堪设想!

    “什么时候的事情?”公子赢稷追问道,不过就算是这个时候,公子赢稷依旧是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克制。

    当日燕姬告知自己的道理,依旧是历历在目‘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对于这个典故,公子赢稷特意回来翻阅了儒家的文章,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当初鲁哀公询问宰我关于,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

    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启禀公子,夫人失踪不见了,黑夫与荆这二人,还在搜寻的队伍之中,不过等所有的人,都回来之后,依旧没有见这二人回来,听手下的人说,当时这二人外出的时候,就背着包袱,当时所有的人,都在找寻夫人,自然顾不得他们!

    想必他们就是那个时候,趁乱逃跑的!”侍卫自以为是的分析道,希望能够得到公子赢稷的褒奖,到底是缺乏经验啊!像公子赢稷这样的人,最不喜欢的人,就是那些自命不凡之人,到处炫耀自己的智慧。

    为何会有这样的做派,实在是因为,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往往自己就不愿意看得的,就是自己最为擅长的,或者说就是自己最为倚重的手段!

    “一派胡言!既然如此,眼下这份差事,也只能,你亲自前去了!”公子赢稷到底是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怒火,不过转眼之间,还是恢复到了先前的状态!也难怪,此时此刻,自己手下,能够指挥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第五百九十九章 沧海碧波生死恨 洛阳城头忆相逢(八)

    “公子有何吩咐,属下这就去办!”侍卫急忙回答道,方才公子赢稷发火的时候,自己心中,就是咯噔一下,生怕自己又要被训斥,万万没有想到,公子赢稷居然瞬间恢复了平静,这一点大大的出乎侍卫的预料!

    不过既然公子赢稷吩咐下来,自己自然不敢不应允下来,虽然眼下尚不知道,公子赢稷到底是如何计划的!

    “你且附耳过来。”公子赢稷神神秘秘的说道,如此一幕,更是让侍卫,有些受宠若惊,作为一个刚刚被提拔上来的人来言,这样的举动,无一不是让人觉得,有着莫大的荣耀。

    一腔热血,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当时就愣在那里,不知所措,这也难怪,几天之前的时候,自己不过就是看门的侍卫,这一转眼的功夫,就成了公子赢稷的亲信,这样的待遇,是做梦都梦不到的!

    今日更为难得的,还是公子赢稷居然对自己说起了悄悄话,这样的秘密任务,从公子赢稷的嘴里说出来,进了自己的耳朵,天底下只有这他们二人知道这些,如此巨大的殊荣,让侍卫一下子心花怒放!

    不过听着,听着,自己就高兴不起来了,胸中本来还燃烧着一团烈火,此时此刻居然在一点一点的熄灭,熊熊的大火,也在一点一点的变得渺小!

    “听明白了吗?”公子赢稷反问道。

    “公子?为何要到哪里去?”侍卫疑惑不解的问道。

    公子赢稷听到这样回答,这心中多少已经有些不悦,按理说当自己命令说完之后,对方只能有一种回答,那就是‘诺!’而后消失在自己的眼前,不过今天这个侍卫,好像并没有如此做法,这让公子赢稷十分的恼火。

    公子赢稷眼中,开始升腾起一团烈火,侍卫见状,吓得不轻,自知又是自己说错了话,赶紧回答道:

    “诺!”转身出去!

    出的房门,依旧能够感受到,公子赢稷散发出来,那一股压迫之感,公子赢稷眼中散发的杀气,让自己不寒而栗,多嘴的毛病,若是再不能,及时改正的话,恐怕自己将无法,继续留在这里了!

    侍卫在自己的心中,不停的咒骂自己,不过骂归骂,这该做的事情,还是赶紧照办,若是真的耽误了,估计自己的脑袋,就不是自己的了!

    侍卫出的房门,交代了几句,来到马厩之中,牵出一匹马,翻身上马,奔着燕国王宫的方向而去,公子赢稷望着侍卫远去的背影,心中虽然,尚有一些担心,不过等侍卫回来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将安全起来!

    长话短说,侍卫此番前,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向燕国的国君,禀报一件事情,那就死公子赢稷准备逃跑,燕国国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公子赢稷既然要跑,为何还要让自己的侍卫,前来告诉自己,难道这里面有什么阴谋,就在燕国君臣举棋不定,疑惑不解的时候,公子赢稷已经带着家中的金银细软,乘着大船,扬帆出海了!

    关系重大,燕国的第一反应,就是秦国马上就要对自己动手了,要不然的话,这留在燕国的人质,为何会不声不响的离开,既然离开的话,为何又要命令自己的侍卫相告!

    基于这样的判断,燕国迅速调集手中军队,立刻封锁全国的道路碍口,准备设法留下公子赢稷,公子赢稷就是燕国手中的一张护身符,有了公子赢稷,秦国就不敢贸然动手,若是没了,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燕国忙着封锁道路,这样一来,那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墨家游侠,一下子就成了燕国人打击的对象,这也难怪!

    孙子兵法有言: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莫亲于间:指没有比间谍更应成为亲信了。

    赏莫厚于间:指没有比间谍更应该得到丰富的奖赏了。事莫密于间:没有经间谍的事更应该保守机密了。间事未发:用间之事还没有开始进行。间与所告者皆死:间谍和告知用间之事的人都要处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这些骤然出现的游侠,让神经紧张的燕国,误以为这些就是秦国人的间谍,如此一来,这还了得,再说当时的通信十分的落后,燕国只能依靠眼前的信息,来做出有效的应对!

 第六百章 沧海碧波生死恨 洛阳城头忆相逢(九)

    原本应该风起云涌的秦国,此刻反倒没有显出多少的不同,倒是燕国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公子赢稷的出逃,某种程度上,证明秦国即将有大的动作。

    历史是人创造的,某种程度上,在一些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一些特定的人物,发生某些特定的事情,都能够左右历史发展的方向!

    公子赢稷的出逃,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此番出逃也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此刻的公子赢稷已经出的海面,直奔墨家总坛而去,如此一来就算是墨家的游侠,追到天涯海角,也不会想起这里的!

    墨家总坛暴露之后,对于墨者而言,再回到此地已经是一件十分凶险的事情,而且就算是众人,回到这里,岛上的一应机关,均被破坏,再想修复的话,尚需巨大的人力与物力,再说这时间也是横亘在众人面前的一道枷锁。

    不过对于公子赢稷而言,事情就不一样了,临走的时候,故意让自己的侍卫,将自己出逃的消息散布出去,给燕国的君臣造成假象,误以为秦国人将有所行动。

    与此同时大量涌入的墨家游侠,还是让燕国朝堂,在如此紧张的气氛之下,发生了一些误判,误以为这些人就是秦国派遣而来的斥候。

    墨者此番前来,就是为了诛杀公子赢稷,好拿着公子赢稷的脑袋为死去的墨者报仇,既然是报仇,总不能空着手啊,所以这些墨者一个个带全了所有趁手的家伙事,直奔燕国而来,一边是高度紧张的燕国君臣,一边是报仇心切的墨家游侠!

    这踏进燕国之后,情况可想而知,一时之间,燕国的各处隘口,关卡之上,不断的发生,武装械斗的事件,一件件的传到燕国君臣的耳中,一时之间,燕国的君臣坐立不安!急忙集结起来所有的军队,开赴边境准备共赴国难。

    墨家的游侠见状,还以为这燕国,是存心要保全公子赢稷,自然是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墨家也不是省油的灯,武装械斗,随之逐步的升级。

    地为棋盘,城为子,本来相安无事的天下大事,因为公子赢稷的出逃,一下子变得波谲云诡起来,最先探知到动向的,当然还是齐国,齐国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

    不为别的,还是因为这事情,来的太过突然,实在没有想到,秦国会有如此之快的变数,前几天的时候,三家还是亲如一家,眼下怎么会大举来犯。

    不过到底是东方大国,齐国的君臣,一下子就否决了这样的判断,这天下如棋子,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秦国出击燕国的话,自然不会无声无息,这一人两人的,也无法掀起多大的风浪,既然是大的行动,自然是少不得兵员的集结。

    近来一段时间,并未听到沿途的驿站传递这样的消息,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孟尝君田文还是主动,要求到秦国一探究竟,这军国大事,向来不能当作儿戏对待你!齐国对此表示十分赞。

    孟尝君,田氏,名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幺儿、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军队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权倾一时。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甚至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都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而且不分贵贱贫富,不分黑道白道,只要相投皆以礼待之,因此使天下贤志之士无不倾心向往。

    投奔孟尝君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孟尝君每当接待宾客,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

    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亮,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