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92章

春秋小领主-第92章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即,赵武挥手下令,师偃催动着军鼓,赵兵开始出营列阵了。
  果然,驾驶轻车的赵兵才一出现列阵,对面的郑军已经站不稳了,队列边缘已经有部分郑兵三三两两的逃亡,子驷弹压不住。上一场战争中,赵氏兵将的凶恶给郑国军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今一看,出战的仍是车轴上带着长长三棱刺的轻型战车。经历过上一次战争的老兵已经开始打哆嗦了,他们恐惧的向身边的新兵叙说着往事。随后,恐慌如同波浪一般开始扩散。
  赵兵阵型内,赵氏军官开始汇集于军旗下,齐策布置任务:“出击的号令下达后,我允许每个彻行向前突击百余步,但奔驰到现在郑军所处的位置,如果郑军已经开始逃亡,各彻行不得追击,必须就地止步。但要同时大声喊出冲锋的呐喊,以便让郑军更加慌乱。”
  赵氏私兵自然明白齐策如此布置的含义,他们点着头而后转脸看着财迷心窍的家主。
  武士昆调侃说:“可惜郑国这次国丧,让我们不好意思下手大抢特抢,如此一来,我们这趟出征岂不要空手而回?”
  赵武苦着脸说:“没错!我亏大了。这哪是战争,分明是旅游。徒劳地耗费了粮食不说,各位来此转悠一趟,今年又不用向我交税了,苦啊!这日子,没法过下去了。”
  赵军军官们都笑了,齐策看到他们散漫的态度,严厉的提醒:“虽然禁止我们追杀,但冲锋的时候,各位依然要竭尽所能。我们只有这一次冲锋的机会,如果众军懈怠了,恐怕就吓不走郑军了,那样,我们不免要进行一场苦战。”
  可惜,齐策的担心是多余的。赵兵排好攻击阵式后,郑军已经陷入了指挥混乱。等晋军刚刚敲起进攻的鼓声,对面的郑军已经轰然崩溃。这次,郑军总算有点进步了,他们不再四散逃跑,而是整齐的向后转,目标自己的国都,开始使出吃奶的力气奔跑。开玩笑,上次自己的国君出战,被赵军追杀的很惨,谁知道这次赵兵要追杀多久。
  由于赵武的严令,赵兵奔跑起来确实一点都没有隐藏,他们奋力的冲向郑军营寨,才逃回自己营寨的郑兵还没有喘一口气,附从赵氏作战的戎人、狄人骑兵,已经尾随赵兵杀入。这场灾难永无止尽,郑人正忙着应付戎人、狄人骑兵的追砍,赵氏的战车队也到了,轻便战车巨大的威力象狂风刮过荒原,战车所到之处,郑军的营帐崩塌,车辕断折。
  郑军逃跑的经验非常丰富,看到军队开始混乱,子驷片刻都没有犹豫,立刻簇拥着五岁新君当先撤离。郑国中军大旗离开本国营寨后,剩下的中军官员再也约束不住队伍,机灵的郑兵转而向赵军投降。脑子稍迟钝的家伙,也知道逃离营塞,向荒野逃去。这些逃往荒野的郑国士兵奇怪的发现,这次赵兵没有再舍命追杀,他们悠悠闲闲的驻扎进郑国的营塞里,开始不慌不忙打扫郑国人的随身物品。
  等懒散的赵武迈着鸭子步赶到郑国营帐的时候,从人献上一堆金灿灿的金属块,林虎谄媚的笑着说:“主上,我们占领了郑君的营帐,从营帐里缴获了这些东西。您给看看,这是什么玩意?”
  赵武瞥了一眼林虎手上的金属块,立刻失声叫出:“金子!”那黄灿灿的光芒确实像金子,齐策从林虎手中接过金属块,好奇的研究了一下,答:“不像金子,似乎比金子还沉重。”
  古人说的“金子”其实是黄铜。而赵武说的“金子”指的是“黄金”
  齐策说完,把那些金块递给赵武,赵武掂了掂,回答:“确实是金子。”齐策摇头:“颜色像金子,分量不像,这是另一种金属。”
  这些金块个个类似现代的巧克力块大小,它们是方的,其上铸造有“郢爰”两个字,而“郢”是楚国的国都。
  赵武掂着这些黄金,眺望一下南方,盘算着南方出产黄金的地方,他首先想到的是金沙滩,接着又想到几条著名的出产黄金的江河。思考了一会儿,赵武拿起金块,用牙齿咬一咬,低声嘟囔:“很软,没错,是黄金,纯度很高,没有四个九,也有三个九了,至少也有两个九。这应该是用天然的金沙熔炼出来的,所以纯度很高。奇怪,春秋时代我们已经有金币了,我怎么不记得有类似的记载。”
  赵武说的是:如果春秋时代中国就有了金币,那么中国有金币的历史,应该与希腊差不多,虽然比波斯银币出现的时间稍晚,但已经令人震惊了。这应该是重大的历史发现,怎么他不记得教科书上提起过?
  林虎捧过来一堆这样的金块,赵武挨个检查,发现有的“郢爰”上有切割痕迹,他恍然了:金属块上有切割痕迹,这就不能算“币”了,它应该是一种类似银元宝的“贵金属等价物”不能算“货币”。
  以赵武的眼光,他看不出这些金块上的“郢爰”两个字是冲压而成还是铸造的。如果是冲压而成的,那么中国冲压货币的出现,确实与“与世界接近同步”。
  “郑君营寨里有多少这种金块?”赵武又问。林虎回答:“全在这里了,我看了,大约有三四十块左右。”齐策插嘴:“主上确定这是金子吗?”赵武点头:“我确定,这是黄金,而我们通常说的金子,其实是铜。”
  古人所说的黄金并不是指是现代意义上的黄金,因为古人的词汇少,他们说黄金其实是指“黄色的金属”而在古代,纯度很高的铜无法找到,如此高纯度的黄金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
  齐策点头,认可了赵武的说法:“这东西黄灿灿的,确实适合叫“黄金”。可是,同等大小的这种黄金,怎么比铜还显得沉重?”齐策这里说“同等体积”其实已经涉及了一个物理学概念:比重!
  赵武不想过多解释,他做出贪婪的嘴脸,岔开话题问:“策,郑君的营帐被我缴获了,我是否可以把它留给自己?”


第七十九章  抢钱抢到被人谢
  齐策的注意力果然被赵武引开,他沉思的说:“虽然俘获对方国君的营帐也是一件大功,但晋国历史上也没有献上对方国君营帐的记录,主上自己看着办吧!你若喜爱郑国营帐的华美,就把它留着自己用。否则,献给国君也是一场功劳。”
  赵武满意的点点头:“以前没有人献上俘获的国君营帐,以此来表功,那我愧领了。来人,把这营帐给我拆了,慢点,别弄坏了。”
  齐策指了指营帐外插着的旗帜,建议说:“主上把郑国国君的营帐拿回家去,倒不是什么大事,但郑国国君营帐外插的旗帜却不能乱用,主上最好把它献给副元帅,由他处置。”
  齐策光注意跟赵武讨论郑国国君的营帐,没有注意到在两人说话的工夫,赵武已经把那三十多枚金块塞入自己的腰包。而后他一脸的若无其事,回答说:“就照你的主意办,把这些恶心的旗帜拔了,送给副元帅去。”
  赵武说那些旗帜恶心,是因为郑国这些旗帜都是用牦牛尾与羽毛装饰的,旗面上插得羽毛虽然斑澜,但在赵武的审美观里,认为还不如一面印了花纹与图案的布旗来的漂亮。不过,赵武并不知道,这种旗帜被称为“旌夏”在春秋人眼中,是一种堪比宾利车的豪华玩意。
  帐外突然爆发出一阵嘈杂,赵武望了望外面:“后续部队来得很快啊!不过,我们已经吃干抹尽,来,出去迎一下他们。”
  后续的晋军正以奔跑的速度冲入郑军丢下的营寨。荀罃的战车进入时,发现郑军营寨已变得空空荡荡。只有赵武笑得跟一朵花似得出来迎接,一副心满意足吃饱喝足的神情,荀罃打量了一下周围被赵氏私兵堆满的战车,调侃说:“武子的手脚真快啊!这次你可吃饱了。”
  赵武毫不在意荀罃的调侃,他笑嘻嘻的把脑袋摆来摆去,像小鸡叨米一样的点着头:“郑国军队跑得太快,这次我们没抓上几个俘虏,不过郑国国君留下的营帐不错,全是好料子,拆洗一下,重新拾掇拾掇,准能卖个好价钱。”
  荀罃呲地一声:“是旌夏吗?这东西你不喜欢,别拆,留给君上。”
  荀罃没有追究赵武的搜掠,他立在战车上眺望着空旷的郑军营寨,沉思的说:“赵军还能追击吗?我听说你曾狂追郑君数百里。此次郑军败退,可郑国依旧没有屈服,我在考虑是否直逼郑国国都之下,逼迫郑军与我们决战?”
  赵武私兵已把所有的战车装满了缴获物,重装的赵武哪有战斗的兵车,他怎肯继续作战?于是,他装出一副沉思的样子,反驳说:“我听说郑国从去年起就开始加大加厚自己的国都,这次我晋国只来了两个军,而且我们新军并不满员。另外,齐国的联军没有到,齐国的属国也没有派兵。如果我们直接围攻郑国国都,首先,我们军队数量不够;再次,我们也没有准备足够的攻城器械。我怕万一我们在郑国国都城下久攻不下,遇到楚国人出援,那时我们想退也无法退下来了。副元帅,你说国内还会派出援兵吗?如果国内肯调集第二拨军队,那我勉为其难同意继续打。”
  其实荀罃的作战意识也不强烈。这次是荀罃第二次单独领兵出战,而且取得了一场轻松的大胜,荀罃的心中想法跟赵武一样,那就是保住胜利果实。所以,他表面咨询赵武,其实是在咨询身边的宋、卫国、鲁国盟军的态度。
  鲁国统帅仲孙蔑(孟献子)咳嗽一声,插话:“郑国人恐怕会固守自己的国都,我们此前屡次围攻郑国国都,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次如果继续围攻郑国都城,或许正像武子担心的那样,我们的兵力不够,所带的粮草也不足以支持旷日持久的围城。”
  荀罃马上转头:“孟献子既然说话了,你一定有什么主意?”
  孟献子看了一眼身边的宋国执政华元、卫国执政孙林父,那两人一点头,孟献子仿佛平添了无数的勇气,他深吸一口气说:“上国(晋国)屡次征讨郑国,目的是什么?目的不在于郑,而在于楚。我有一个建议,我建议在郑国地境内修建一座城池,以便就近征讨郑国。我们与郑国的战争将持续很长时间,上国每次发兵来郑国,路途遥遥,诸侯每次临时汇合,不免麻烦。一旦我们在郑国境内有了一座城池,可以就近驻兵,并威胁郑国。一旦郑国反目,诸侯的部队就在那座城市汇合,不日便可兵临城下。而楚国军队远在数百里之外,来回援救,自然力不从心,难以应付。”
  荀罃拍手赞叹:“好主意!您这建议真是诸侯的福音,从中得益的何止是我们的国君啊!从此后,诸侯不必往来晋国集结,既麻烦又辛苦,且耗费时间。
  上次在鄙的聚会(在去年夏),您也听到崔子(崔杼,当时的齐国代表)说的话了,他们那时就有了不愿配合的意思,这次齐国又没来响应召唤参加盟会,他们的附庸国滕、薛等小国都没派兵配合我们。没有齐国的命令,那些小附庸国怎敢如此大胆?大胆到得罪我们这个霸主国。
  这样看来,我们国君的忧患绝不仅仅在于郑国的事啊!我马上把您的计策和齐国的情况向寡君汇报,顺便严厉要求齐国派出军队胁从作战。如果你这个计策得到批准,这是您的功劳啊!但即使我的请求没有得到允许,我也会首先替鲁国解决齐国问题。”
  稍停,荀罃又问:“关于筑城的位置,你还有什么建议?”孟献子一指东方,答:“距郑国都城不远,有一个地方名叫“虎牢”地势非常险要。”
  荀罃扭头看了一眼赵武,又说:“筑城的事情,孟献子不用担心,我晋国有位筑城专家在此,就地修建一座城池不成问题。诸位,不如我们这就移兵前往虎牢,且先在虎牢驻扎下来,让我把军队交给武子,几位与我一同回国都新田,向寡君汇报。”
  孟献子对荀罃的态度非常满意,他欣然回答:“愿随副元帅一起去新田城。”
  孟献子贡献这条计策,其实不单单是为了讨伐郑国,他是为了自己的国家献上这条计策的。这个时候,齐国正在狂攻莱国,他对鲁国的煎迫也越来越厉害。而鲁国的宗主国晋国陷身于南方,被楚国、郑国牵扯了大部分精力。那么一旦鲁国有事,晋国就无法救援。为了鲁国切身的利益,孟献子献上这条计策,以便让晋国能把自己的视线抽出一部分来,眺望一下东方。
  荀罃聪明,马上明白了鲁国的意思,他直接点出齐国的不逊,通过夸奖鲁国来间接警告齐国,同时也表达了对齐国的不满。他邀请孟献子一同前往新田城,也是在变相表明对鲁国的支持。孟献子当然感激荀罃的表态,他也竭力拉上宋国、卫国执政同行,以增加自己的分量。
  荀罃回头交代赵武:“我知道你手头还有一支骑兵队,把他们派出去,摆出追击郑军的姿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