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131章

春秋小领主-第131章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悼公翻来覆去的欣赏着晋国的新钱,周围的卿们对经营之道,远不如赵武精通,赵武做的这件事,他们看不出究竟来,所以大家谁都不敢乱发言……最终,还是一个信使打破了沉闷。
  荀罃与信使交谈几句,过来通报:“君上,鲁国来信,齐国指使属国莒国出面,灭鄫。”
  悼公把钱币扔还给了单公,漫不经心的回答:“这种金币我认识,楚国的郢爰不就是一种金币吗?不过它们是方形。此外,银币我还不太熟。我们国家有丰富的青铜资源,但我还不知道另外两种金银金属来自何方?我国铸造钱币,如果另外两金属全靠外国输入……我觉得这事有点危险,回头给武子说一说。啊!你说什么?鄫国被齐国灭了!传信给鲁国,责备他们为什么不能庇护鄫国;再传信给齐国,要求他们必须惩罚莒国,告诉他们,这是我的意愿。”
  荀罃回答:“君上的意愿,就是他们的命令。”
  晋国大军稍时停留,继续前进,穿过棘门后,军队解散。国君领着魏氏继续前行,在新田城南郭,国君停下了脚步,指着一处院子问:“我记得,这里是匠丽氏的院子,怎么院墙变了,变成石头的院墙?”荀罃在旁咳嗽了一声,从后面赶上来的荀偃提醒:“国君出发前,已把这座院子赐给了我家武子了。”
  国君点头:“噢,既然这房子到了武子手里,也难怪院墙会变成武子的风格,他总是喜欢深沟高垒的石头城堡。”勃缇笑着拍马屁:“今后国君再到这里游玩,也就更安全了。”
  国君催动马车,再问:“怎么府门口冷冷清清,难道武子又跑出去巡视了?”荀偃答话:“君上且等等,我去问问。”不一会儿,荀偃转回来汇报:“武子果然出去了,听说蒲城附近的山中发现了大银矿,武子已经宣布这座银矿是国君的“专利”,正调动军队在四处布防。”
  悼公有点哭笑不得,蒲城原来就是我哥哥的领地,我哥哥没有继承人,要不然我能登上国君的位子吗?那里本来就是我的“专利”何须特别申明?不过,现在全国铜矿都在国君的手中,如果再加上一座银矿,嗯,即使国中没有金矿存在,铸币这事儿,看来最大的获益者是国君……。悼公本来想向赵武询问一下,这下子,他连问的兴致都没有了。且由着司徒赵武去样腾吧!
  按规矩,国君出征回来,首先要去太庙祭告祖先,然后,把出征用的弓归还太庙,下面才是自由活动时间。赵武不在,国君没法招呼上他同去太庙,便催动车马,转身离开赵武的府邸。
  韩厥在太庙门口迎接悼公,悼公祭告祖先后,马上在太庙接受了韩厥的辞职,从当日起,韩起代替父亲上朝,在三军中为上军佐,当时八正卿人选为:中军将:荀罃、中军佐:荀偃、上军将:士匄、上军佐:韩起、下军将:栾黡、下军佐:士鲂、新军将:赵武、新军佐:魏绛,八正卿中,韩起排名第四,非常高。而赵武原地踏步,继续是倒数第二正卿。
《春秋》中记录这次人员调整的经过,是根据楚国令尹子囊向国内的汇报:据称,韩起年纪少于栾黡,而栾黡、士鲂谦让,使佐上军。子囊得到这个消息,立刻发布了撤军令,他的理由是:“晋国国内卿大夫们知道彼此谦让礼敬,这说明晋国人很团结啊!团结一心的执政班子最难战胜。我们楚国这次已经得到了陈国,并把争霸战线重新向北推进千里,让争霸战场到了郑国境内,我们想得到的已经到手,还是回去等待时机吧!”
  子囊这个理由,赢得了楚国上下一片赞同,大家都称赞子囊“贤”,并认为国君这次找到了一个好的执政,楚国有了希望。
  与此同时,晋国这次政权过渡波澜不惊,由此可见韩厥的政治智慧。另一方面,楚国人这次也表现的可圈可点。当时晋国国内正在进行动员,楚国这一退兵,彻底打乱了晋国的计划,已经集结好的部队,不得不再度解散。这对于晋国的封建领主来说是场灾难,那些已经集结的武士,他们已算是服了当年兵役,不用再交税了。


第一百零七章   楚国人的组合拳
  “这样也好!”赵武劝解懊恼的国君:“无论别人如何夸奖我们平稳过渡,但我们终究是换了一位执政,军队的指挥系统都要做出相应调整。在这次集结当中,我们已经检验了调整后的新军事班子。下次,我们的集结效率会更好。”
  悼公摇头叹气:“楚国换了一位能人做执政啊!我们今后的争霸战,会更加艰难。”
  赵武淡然的说:“这是春秋,春秋争霸,比的就是谁比谁更能,而不是谁比谁更蠢。打败这些世界最强的人,成为强中强,这不正是霸主存在的意义吗?”
  悼公想了想,笑了:“这句话本来该慷慨激昂的说出来,让人听了热血沸腾,你却用最平淡的语气,轻描淡写的叙说,没有你这样的啊!”
  赵武憨厚的一笑:“这世界,真理虽然激动人心,但它却总是一个最简单的事实。”
  悼公笑着问:“既然这样,我们不谈军事上的事情,谈谈你的新货币吧!我晋国并不出产黄金,你用缴获的郢爰铸造金币,我们今后的金币从哪里来?难道全仰仗从楚国缴获吗?如果这样,那么我们就必须把战争进行到底。”
  赵武回答:“也许我们无需发动战争,我们只管生产就行………晋国是强势文明,我们是天下霸主,天下间没有国家敢对我们的货物关上国门的。况且,只要我们的货物新颖独特,别人无法生产,便是楚国也不能拒绝我们的行销。商人追逐利润,为了购买我们的货物,他们自然会把黄金白银运进晋国。所以,我们无须担心金银问题,只管保持货物的独特与新颖就行。”
  悼公想了想,又问:“我们现在面临两面开战,楚国人已经把战线推进到了与我们相邻的郑国,齐国又在东线跟我们捣乱。我听说管仲曾利用盐与铜的价格手段,使得鲁国衰败下去,从此不能与他们相争。武子掌管金银,能不能想个办法削弱齐国。”
  赵武犯难:“这事儿,真的很难。现在,商品流通并不通畅,而齐国邻大海,他们白白的享受上天赐给的盐金(铜)之利。我们国界却不通大海,虽然我们也有盐池与铜矿,使得齐国无法封锁我们,但齐国还有强势出口产业………纺织。我曾经想通过发展毛纺织业、棉纺织业打击齐国,但现在看来,效果不大。齐国临淄卖得麻布与锦缎,依旧热火朝天。难啊!这是一场强者与强者之间的较量,智者与智者的交锋,彼此谁都不会犯低级错误,双方较量的是对时机的把握,以及执行的能力。在这个自给自足的时代,齐国,在管仲奠定的基础下,仅依靠我们短期的努力,尚无法战胜他们。”
  悼公苦笑着递上来一份竹简:“今后,这个时机恐怕更难把握。我要求齐国惩罚莒国。你猜怎么样?齐国人出兵把莒国灭了,理由当然不是莒国触怒了我,也不是莒国奉令攻击鄫国,必须接受霸主的惩罚。他们随便找了个不相干的理由,把莒国顺手灭了,使自己的国土面积超过我晋国,哈哈,居然也成了一个超级大国。”
  赵武问:“公卿们怎么说?” “副帅说,齐晋之间必有一战,我们要做好准备!”现在的副帅不是荀罃了,荀罃现在是元帅、第一执政、元戎。现在的副帅是荀偃,也就是中行偃。
  赵武盘算:“齐国吞下超过自己一半的国土,总要消化一段时间,这个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齐国大臣的努力。齐国有贤臣,所以这个时间可能是三五年。三五年后,等齐国觉得自己的实力足够了,他们终究会与我们正面冲突。我们要准备打大仗啊!这场战争,现在仅仅处于开始阶段,我还没有看到它的终点。至少一二十年内,齐晋之间看不出战争结束的迹象。”
  悼公一拍大腿。说:“我们国中还要加强储备,我们要做好同时打两场仗的准备。前几年,国内连续的战争,大家都撑不住了,这一年,你负责管理农事与商事,我们总算缓过一口气来。但现在看来还不够,我们必须把储备再增加一倍。”
  悼公与赵武都估计都错了,晋国不是要同时打两场仗,而是三场。
  赵武下朝回家,在府中见到曾去拜访赵城的秦国公族赢颂。一见面,他开门见山:“赢武,我按照约定给你送粮食来了,你的战马准备好了吗?”赵武一边下战车,一边热烈欢迎:“不容易啊!秦国距此千里迢迢,一斤粮食运到我这里,至少要消耗十斤。颂,战马我早准备好了,来,进屋里歇歇。”赢颂显得漫不经心,他随意的说:“我恐怕在新田城待不了多久,寡君正在等着你的战马。”赵武一愣。他小心的问:“你要去见我们的国君吗?”赢颂轻松地摇头:“这只是我赢氏宗族里的一次家族交易,我何必要去见你们的国君?”
  不知什么时候,齐策已经站在赵武身边,他皱着眉,轻声问:“秦君如今在哪里?”赢颂轻飘飘的回答:“寡君还在国都,但我军先驱已至武城,正在等马用?”
  齐策看了看左右及府邸附近的大街上,并没有随意走动的人,他一拱手:“请,里面说话。”众人在里面的堂屋坐下,齐策马上问:“楚国的执政子囊是什么时间与秦君联系上的?”赢颂笑而不答。齐策也不计较,再问:“你上次来赵城,就是来侦察的?”
  齐策这话的意思是说:秦国灭了西戎,国土面积增大后,似乎不甘心只在西戎关起门来做霸主。如今他想到中原来争霸了。你上次来赵城就是来窥探中原实力。所以,如今即使没有楚国的勾引,你们也会找借口参与中原争霸!
  齐策与赢颂口舌上交锋,赵武思绪忽地飞开,遐想起来。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了,是否意味着战国时代即将到来。在正常的历史中:秦国对戎地的开发,奠定了其统一六国的基础。而齐国,前攻灭莱国,现在攻灭莒国,造就了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资本。而如果晋国不分裂,也许就没有其他国家觊觎争霸的份了。即使晋国一分为三后,在战国初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三个国家,仅凭三分之一晋国的力量,也能把其他国家压着打,但他们的后劲却越来越乏力。如果晋国不分裂呢?那个乱世是否会被推迟,或者干脆不再出现?
  赵武胡思乱想,赢颂依旧没有正面回答齐策的话,而齐策也保持着不在意的态度,见对方不回答就跳过这个问题,继续问:“秦国的武城在哪里?我以前怎没听说过这个城市?”
  赢颂回答了,毕竟他需要把战马送到武城去,所以他坦白说:“楚君约寡君明年在武城相会,楚君说的那个武城在黄河南岸(大约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北),但我们秦国人难以越过崤山,所以寡君在崤山之北筑了一座城市,也称为“武城”。”
  明白了,原来,自从赵武在陈国筑造永久性军事堡垒以后,楚国人与秦国人都把这样的军事堡垒称之为“武城”。此后,楚国人在郑国边境筑造了一座武城,与秦国国君约定在明年同时夹攻晋国。与此同时,楚国人也联络上了齐人。连早已被中原遗忘的秦国,楚国人都想到了利用,更何况东方超级大国齐国。
  问清楚缘由,赵武插话了:“赢伯忽然来到我这里,请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准备一下,好履行交易。”
  师偃师修赶紧上前,用家族礼节请这位秦国宗伯回府安置。让他们领着赢颂退下,赵武马上对齐策慨叹:“看来,我们要同时应付三场战争了。看来,我们原先的估计远远不足,楚国人这次动作精彩啊!西方的秦国,东方的齐国,加上自己从南面攻击……子囊的才华真令人惊讶。这样一来,我们原先储备的战争物资,就远远不够了,无论如何都不够。啊!如果我们同时应付两场战争,我还能想想办法筹措,如今,三个超级大国同时发动,我们再努力也不行,你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偏在这时候接任司徒?”
  齐策微笑着驳斥:“主上担任新军将,司徒的行政职位可不是新军将应该担任的,它本该由上军将出任。唯今之计,请主上立即进宫,建议君上立即扣押许国国君,把原先许国留在南方的领土分给郑国,这样,郑国人就能为我们在南方支持一阵时间。”
  赵武一边起身一边问:“我是否要把秦国的动态告诉国君?”
  齐策跺脚:“主上,韩氏可曾把周王室的事情告诉给君上?范氏可曾把齐国的事情传回国内?智氏与楚国公卿交往密切,夫人智姬可曾告诉你楚国的动态?如今这件事,是秦国赢氏寻找晋国赢氏进行的宗族交易,让我们把宗族内部的事情告诉国君,这不符合规矩。如此一来,主上今后再怎么与赢氏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