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13章

春秋小领主-第13章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修在赵武身后悄声提醒:“拜谢!”赵武马上下堂,拱手,行礼如仪:“多谢孙林父大人,这份情谊,我赵武记下了。”
  孙林父笑的很开心,他谦逊几句,马上扭头呼喊:“奏乐奏乐,几位公孙在此饮酒,怎么没有音乐呢?”
  孙林父这一说,赵武这才想起,他进屋的时候,总感觉到眼前的喧嚣缺少什么,现在经孙林父的提醒,他才想起:这间馆舍里没有音乐。甚至整栋妓馆里虽然人声喧闹,但只有很少的屋子内传出音乐声,这跟后世的娱乐场所大相径庭。
  赵武不知道,按照周礼,音乐是很神圣的东西。臣子是无权享受音乐的,只有立了大功,经国君赏赐乐师,臣子家中才能响起金石之声。所以在春秋时代,家中奏起音乐,那就是身份的象征,简直像现代拥有宝马、宾利座驾一样,值得大肆炫耀。
  几名公子哥的父亲虽然都是高官,但他们不是卿大夫,还没资格享受音乐。所以这间场馆没有音乐声。而孙林父是执政,虽然他是一个附庸国的执政,但苍蝇虽小也是肉,他的到来使这间馆舍升级了,以至于可以享受金石音乐………这也算得上是孙林父的一种变相的巴结。经他这么一摆弄,屋里的人也个个觉得大长面子。
  音乐声响起,孙林父凑近韩起身边,悄声询问:“起子,你们突然如临大敌,所谓何来?难道是为了赵家武子,不会吧,谁会有这么大的胆子?”
  孙林父向韩起悄声问话,一旁的齐策再也忍受不了赵武的茫然了,他低声解释:“韩厥大人虽然官职低,但他担任卿大夫最久。在场的人中,范匄为人严厉(刻薄),不好说话;吕相严于律己,他嘴里也问不出秘密来,唯有韩起最好说话,孙林父是个老狐狸,他挑韩起询问,恰到好处。”
  然而,韩起也不是个善茬,三名公子哥在孙林父进来的时候,已经藏起了他们收到的礼品。此时,两手空空的韩起双手一摊,很无辜的回答:“执政,你也知道武子的处境……我们突然接到一名食客报告,未辩真假,只好严加戒备………嗯,现在各家已经回去召集人手,等人手到齐后,我们决定护送武子回家。”
  孙林父好奇的再问:“未辩真假的消息,就如此兴师动众?”
  音乐的掩饰下,齐策低声解释:“‘起子(对韩起的尊称)’是借主上打掩护,他只说接到食客消息,却不说是什么消息,想来,事后对主上也没有妨碍………三郤与孙林父关系亲密,在他面前,主上说话小心。”
  赵武点头:“我明白,既然三郤负责外交,当然与各国大臣关系密切。”齐策生出一种无力感,他无奈的看着师修:“你们从未给主上介绍过列国形势?”师修一脸羞愧:“我等十余年未回新田城,哪里知道风云变幻。”齐策叹了口气:“……也罢,没关系,以后有我。”
  这次倒是师修把赵武的疑惑问出来了:“怎么,孙林父与三郤关系很特殊?”
  齐策回答:“卫国国君定公曾经驱逐了孙林父,孙林父在晋国待了十多年了,晋国两代国君努力,到了今上当政的时候,是郤犨强行将孙林父送回国,而后卫定公接受了夫人的劝告,才重新接纳了孙林父,说起来,孙林父有今日,那是三郤的功劳。”
  赵武插嘴:“其实,也是国君的功劳,没有晋国国君在背后主张,三郤又算什么?”
  赵武这话说的很轻,孙林父目光一闪,似乎听到了。他挨个打量在场的公孙,似乎在衡量轻重。正在此时,范家的武士到了,紧接着,韩家、魏家的武士相继涌入。除此之外,智家武士也出现了。韩起立即起身向赵武解释:“我刚才通知了智家,他们派人来接你了,来,我送你一百武士,我们动身吧。”
  魏相直起身来:“我家今天来了一千武士,给你了,你全带走………来,虎,见过你的新家主。”
  紧接着,魏相又向赵武介绍:“我魏家武士以虎、豹、熊、罴为主,这位虎是林胡人,能空手搏虎,故此得名‘虎’,他的勇猛是魏家武士之首,从今日起他归你了。”
  范匄站起身来,解释:“我需要回去准备一下,这次我只能支援你一百武士,但这一百武士不是送给你的,回头你还要还给我。”
  韩起站起身,招呼:“小武,我们相伴而行,我先送你回家。”
  孙林父看了这浩大的场面,目光闪动,马上大声宣布:“一千织工、五百缝工,我三日后送到智家府上,请武子笑纳。”
  韩起用身体遮住赵武,一脸体贴地阻止了赵武的辞谢:“走,武子……执政,告辞了!”
  转过身来,韩起拍拍赵武的肩膀,低声说:“小武,你今天可算满载而归……你有个好家臣,程婴去后齐策接班,赵氏昌盛在即。”
  韩起的话并没有得到响应,赵武的脸色很难看,他阴着脸起身跟随在起身后。不过他还记得应有的礼节,中规中矩的与孙林父、魏相等人告辞。
  这一行人的规模实在浩大,魏家送了整整一千武士,赵武自己带来了两百人,加上范家赠送的一千人,韩起自己的五百人,整个队伍显得浩浩荡荡,他们一路走来,街上的人都侧目而视。韩起神色紧张,赵武脸色阴沉,默默的坐在战车上。
  一路上,齐策看着虎指挥魏家武士,频频摇头,武士“虎”似乎不擅中言语,他粗壮的身躯肌肉贲起,憨头憨脑的,似乎纯粹是个冲锋陷阵的猛将,指挥队伍对他是件难事。虽然魏家武士畏惧他的勇猛,对他的指挥还算听从,但“虎”似乎对自己的工作毫无头绪,指挥起来错误频频。
  智府门口,六十余岁的中行庚(荀庚)手持一柄长戈,浑身都在哆嗦,神情显得很愤怒。中行庚儿子荀偃(中行偃)与赵武岳父荀罃(智罃)年岁相当,都四十余岁,他们站的位置稍稍落后于中行庚。荀罃脸色平静,似乎不停的劝着中行庚。在他们身后,荀家………此人的名字叫做“家”,乃荀氏留守人,约六十余岁………正在给荀罃之子智朔、荀偃之子荀吴(中行吴)交代着什么,智朔、荀吴(中行吴)频频点头,这两人与赵武年岁相当,见到长长的队伍走到,他们微笑着冲赵武招手。
  赵武看到中行庚(荀庚),连忙跳下车招呼:“中行伯,你也来了,小子怎敢劳您迎候。”
  “伯”的意思是“老大”,是一种尊称。
  中行庚持戈遁地,大呼:“三郤竟敢如此嚣张,当我们荀氏好欺负吗?”
  韩起赶忙打招呼:“中行伯,小武交给你们了……”
  不等这三家人招呼,他呼哨一声,连滚带爬的逃离了智府。等韩起走后,齐策赶紧上前,先自我介绍一番,而后解释:“不关三郤的事,今日主上是被那三家做了幌子,以便掩饰真正意图。”
  中行庚用戈敲打着地面,怒气未消的回答:“我料三郤不敢来惹我,小武放心,回头我去警告一下三郤。”
  荀罃(智罃)淡淡的笑着,招呼:“小武,有话进去说,大哥,我们进去谈。”
  中行伯用戈当拐杖,大步走回院子,一番繁琐的春秋礼节过后,众人各自落座,荀罃抬手招呼:“怎么回事,韩起虽然浮浪,但也算精细,韩家对赵家爱护备至,他怎敢用小武做掩护?”
  齐策连忙上前解释,荀罃听过解释后,两眼盯着师修,确认:“你给韩家送的礼物是弓,给魏家送了剑,给范家送了陶?这都是谁的计策?”
  师修得意的回答:“自然是程婴!”
  荀罃兴奋的一拍桌案:“当初韩厥让我嫁女,我还担心娇娇过去生活不丰饶,这下我放心了。”
  转过脸来,荀罃招呼中行庚、荀家:“你们两位的陪嫁是否需要更换?”


第十二章 吓死人不偿命(上)
  春秋礼制,贵族嫁女的时候,同姓贵族要把自己的女儿作为陪嫁,送入男家门中,这叫“赠嫁”。所以在春秋时代,贵族一旦娶妻,他娶的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团队。
  这种礼节有一定存在的理由,因为春秋时“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在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甚至连列国的文字都不相同。贵族嫁出女儿,身边有一群从小玩到大的同姓女伴,会让新娘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至于连听懂她语言的人都找不见。
  另一方面,这种陪嫁现象在大国婚姻中也很常见………诸侯嫁女,同姓贵族纷纷送出陪嫁,这也是一种政治手段,因为王宫里有一群本国“太太团”存在,她们会是本国利益、本家族利益的坚定维护者。
  中行庚有点犹豫,荀家低头不语,赵武赶紧插话:“小武惭愧,如今赵城残破,城墙需要整修,领地内人口不足,农田中耕作的人手稀少,我恐怕不敢承受过多的恩惠。”
  荀罃刚才之所以询问中行庚与荀家,是因为这二位本来送出的陪嫁女是不慎重要的庶女,但荀罃听到程婴的安排,又观察了赵武处事的方式,他看好赵武的未来,故此,要求其余两位送出的陪嫁女换成嫡出女儿。
  反过来,赵武的表态等于委婉拒绝了陪嫁团的存在,他说的虽然婉转,但态度坚决。
  不过赵武毕竟不是春秋人,他说的话没有齐策说的有力,齐策只轻轻一句话,就让其余二位做出了决定。齐策说:“赵氏此次入国都,国君并没有接见,虽然国君在接见卫公,但此种态度,仍令我主心中忐忑。故此,我等不敢承受中行氏、荀氏厚爱。”
  中行庚(荀庚)还没有来得及表态,他的儿子荀偃马上插嘴了:“赵城确实残破,但好在离新田并不远,武子也是本国人,不存在言语不通、起居不便的情况,所以,陪嫁之人到无需与娇娇多么密切……既然武子辞谢,我中行氏就不强人所难了。”
  荀家也马上附和。荀罃仰脸叹息:“你们二位,日后必会后悔今日所为。”
  荀家与中行氏似乎也有点羞愧,因为他们不更换身份高的陪嫁女,意味着没把赵武当做卿大夫之类的贵族看待,这种行为很无理,故此两家不敢久待,匆匆起身告辞。荀罃怏怏送走那二位,叹了口气:“武,今日你忙来忙去,也该歇一会儿了,我去西园唤娇娇来,你们两位也该见见面了。”
  荀罃刚走,一直神色自若的赵武突然觉得怒不可遏,他顺手操起几案狠狠摔在地上,几案从地上弹跳而起,碎片从齐策与师修二人中间飞过,使得两人急忙躲避。摔完几案,赵武一言不发,转身向后堂走去。
  齐策望着赵武的背影,觉得不可思议:“我约略听说过赵氏孤儿的遭遇,原来你们真把他在深山里藏了多年,他简直……简直像一块白绢!”
  师修反驳:“小主人虽然什么事也不懂,但他并不是白痴,只是很多事情他不了解,所以无法做出判断。”
  齐策理所当然的点点头:“当然,能绘制出《百器谱》的人,怎能是白痴?”
  师修马上拱手,请求说:“既然如此,就请足下为小主人解释一番。”
  齐策赶紧郑重回礼,口中连说感谢的话………他这一感谢是有原因的,程婴要走的态度十分明显,程婴走后,谁成为赵氏第一家臣,就是个疑问。原本应该由负责教导赵武的两位老师………师偃、师修顺利接班,但师修这一辞让,等于承认了齐策的才能,把程婴接班人的位置让给了他。因为向赵武介绍整件事情的由来,解释其中的奥秘,正可以显示自己的智慧,赢取赵武的信任。
  两人你谦我让的走完了该走的礼节程序,齐策指了指后堂,轻声问:“主上怒不可遏,该怎么找个理由进去?”
  师修轻笑:“看我的,你且在这里稍后,我去拿盘烤肉来。”
  烤肉拿来了,师修就在屋里架起了炭堆,现场烘烤鹿肉,香味才起,赵武已怒气冲冲的从后堂走出来,他不由分说挤到炭堆前面,风卷残云般将架子上所有的烤肉抢到手中,大口吞咽起来。
  齐策殷勤的递上一壶酒,赵武尝了一口,皱了皱眉头放到一边,师修赶紧递上一壶清水,赵武仰脖畅饮,等喝完,他狠狠的将壶扔在地上,水花四溅中,他喘着粗气说:“我不喜欢这种被人操纵的感觉。”
  齐策马上询问:“主(上)还记得我们都送出什么礼物?”
  师修赶紧插话:“策,恭敬点。”
  齐策本来打算采用启发式教育,用一个个设问句让赵武明白当时的情景,但师修跟赵武相处久了,他知道赵武现在的怒火已经到了嗓子眼,再采用那种诘问的手法,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让赵武怒气更甚。
  齐策马上明白了师修的暗示,他禁不住感慨:“我以为,栾书之后定是韩厥,看他今日邀请来的客人,真是老谋深算,意图深远。”
  栾书现在是执政,齐策以为接任者一定是韩厥,赵武被勾起了好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