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货不是马超 >

第390章

这货不是马超-第390章

小说: 这货不是马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攸看着我,有些莫名其妙:“主公还笑什么?”
  “公达先生,”我很认真地看着他,反问道,“你告诉我,在之前……有哪些有名有势的世族曾经支持过我?”
  这次轮到他发愣了。
  但是在片刻之后,他就给出了答案:“弘农杨氏、扶风士孙氏、南阳张氏、颍川韩氏、荀氏,都已经各遣子弟为公效力,这些……难道不算支持?”
  我又笑道:“那你再告诉我……这些世族的家主……现在都在为谁效力呢?”
  这次荀攸陷入了更久的沉默。
  我摇了摇头:“公达先生,你我都不是糊涂人,说这些虚的……没意思啊。”
  荀攸没有吭声。
  我继续道:“我这公开的宣言,看起来或许是会伤害所谓世族的利益,但只要聪明的人稍一思考,就知道其实影响并不太大。毕竟……我所采取的科举考试制度,最受益的还是掌握教育资源的世族,最容易做官的……不还是他们吗?”
  他低下头,继续沉默。
  “我只是给平民们更多的希望,让他们有机会和世族们平起平坐。再者说,就算是煊赫一时、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在四世三公之前,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家族罢了。”我缓缓说着,“没有人生来就是贵族,没有人生来就理应享受荣华富贵,更没有人一生出来就只能做在泥土里打滚的奴隶……我只是想让世界更加公平些,给穷人更多的活路罢了。”
  荀攸抬头看我,眼中感情太过复杂,以至于我一时看不太懂。
  “我不会为了寻求大族的支持而随意改变自己的想法,尽管这会给我带来很多麻烦,但我不在乎。”我说。
  “是因为主公手中有刀?”他低声道。
  “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点头,“但更重要的是,过于倚重大族,必然会影响这个国家统治的基础。“
  他的眼光忽然一变:“主公考虑得很远啊……”
  我微微笑了笑:“这个问题,或许不会在我统治的时候特别突出,但若是到了某一任软弱而无主见的平庸之辈,大族就会像外戚、宦官、董卓一样,祸乱朝政,以至于倾覆。所以……如果大族不支持我,我以后要处理的问题……可能会更少一些。”
  他扬了扬眉:“主公敢对这些百年大族动手?”
  “有何不敢?”我大笑了一声,“有些家族,自以为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皇帝要动他也要顾忌三分,殊不知这个地球离开谁都一样转……”
  “地球?”
  “哦,是这个天下,”我及时纠正了口误,“没了有些顽固的势力,底层的百姓就少受一分压迫,我的新政推行下去也要容易得多。不是么?”
  这一次,荀攸沉默了半晌,才缓缓开口:“荀攸只想问一句……主公真有决心来推行新政?”
  看着他毫无血色的脸庞,我收起了笑容,十分严肃地回答了他:“我确定自己不是心血来潮,这虽然是一场掳获民心的盛大演出,但的的确确是我的理想。我也诚挚地邀请你来帮我完成这个伟大的梦想。”
  “让我……来帮助你打压世族吗?”他喃喃自语着,却露出了笑容。
  “先生若是拒绝了我,对我可是巨大的打击。”我看着他嘴角的笑容,口是心非地说道。
  作为来自刘协的人,荀攸自加入我方以来,只是担当随行军师为我的军事行为提供建议,虽然我曾公开宣布“千石以下军官一言可免之”,但是他压根没有把这句话当真,也基本没有参与过人事方面的事情——你可以说他极其聪明,知道自己不是我的死忠,不愿多惹事端,但我却要说,在这方面真是他想多了——所以在实际上,他既没有掌握实际权力,也没有掌握我方太多的内部情报,他如果选择离开……大概也不会对我方的实力产生实质性的削弱。
  当然,很可惜。
  “让我……想一想吧。”他微微笑着,起身向我告辞。
  我点了点头:“也好。”
  他向我一躬,离开的步伐却没有太多的沉重之感。
  大概……他已经有了决定吧?
  送走了荀攸之后,卫觊亲自给我送来了两封战报。
  “分别来自泰山和清河,”他将信件递给了我,“张辽与太史慈。”
  我拆开了第一封信。
  “请尊主凉公闻:
  公托慈以一郡,慈未尝懈怠,先复东郡故县,又趁公大举北伐之际,驱轻骑北上清河,截击许攸于界桥,一战破敌,杀伤两千余,攸不知所踪,而公胜绍死,慈遂接甘陵(清河郡治所),又传习各县,至此占得清河全境。今此郡如何治理,请主公明示。
  东郡太守臣太史慈甘陵南拜,九月十五。”
  我抬头看了看侧墙的地图:“清河郡与东郡的条件……哪一个好一些?”
  卫觊略一思索:“整体相差不大,清河郡人口稍多,主公是想让太史将军转任清河?”
  我点了点头。
  他也颔首:“太史将军是大将之才,让他上前线确实更能发挥作用。”
  “那你给我推荐一个可以接任东郡的人选?”
  卫觊张了张嘴,最后却摇头道:“属下……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
  “别骗我,”我一看他的神情就知道他在隐瞒,“你不适合撒谎。”
  “属下不敢,”他慌忙低头,“属下刚才在想……王公长子王启……或可值得托付。”
  我毫不犹豫地否定了他的提议,并且对他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我在白天时,在数万人面前刚刚说了什么,难道你已经忘得一干二净?王启他何德何能,他不过念过几天经典,却没有一丝一毫治理地方的经验,你就敢让他治理一郡?!你简直就是想抽我自己的嘴巴!”不知是什么原因,王烈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参与政事,我与他们之间的交往也不如和程武、贾穆这样密切,因此……我不了解。
  “属下知错!”卫觊几乎把脸都要贴在了地上,“属下再不敢胡言乱语,请主公重罚!”
  “算了,”我并没有太多怒火,摆摆手道,“是我让你开口的,以后这种只会在前朝发生的凭借父辈余荫而一步登天的建议……再不许提,就算是天才如甘罗在世,也不能从白身去做两千石的地方大员!”
  “是!谨记主公训示!”他连忙点头。
  “你给我从司隶各县筛选出几名资历较老、能力较强,最好有些节操的县长来。”我朝他又吩咐了一句,解开了第二封信。
  “主公如晤:
  臣等奉令讨伐泰山太守应劭,自初十起,南北并进,连克四城,杀敌千余,今兵围奉高(泰山郡治所),泰山兵士疲敝,应劭言,若主公生之则举城降。臣等以往返日久,恐生变化,遂妄揣主公心意,许诺其生,今泰山已入我手,而应劭如何处置,请主公明示。
  兖州刺史臣张辽奉高谨拜,九月十五。”
  我一拍案几,嘿然一笑:“刚刚好,让应劭去东郡给我干活去!”
  

21 中华民国政务院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感觉有些失落。
  不是因为荀攸要离开,实际上他最近的表现毫无异常,也没有提出要离去的意思。
  只是因为我正式搬入了原来汉朝的皇宫了。
  考虑到原来南北二宫的面积几乎占据整个洛阳城的四分之一,而我家的人口实在不足以将他填满,于是我把第一营的几千人马全部挪进了南宫。
  而空旷的北宫,原本是汉朝皇帝的后*宫大院,由于我短期内没有兴趣招纳几千嫔妃,所以这座庞大的院落被我命名为政务院,经过简单划分后正式成为各部门办公的场所——饶是如此,政务院依然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房间空置。
  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并且改善官吏的生活,我又令人招纳了一批厨子,在政务院开了公务灶,解决了一大批没有携带家眷的官员的三餐问题。
  至于之前的马府……则成为了程昱、贾诩、王烈、黄忠、荀彧、法正等人的公共居住区,而且有进一步成为人才公寓的趋势。
  看到这种情况,我忽然有了想法,干脆就委派无事可做的王启、王贺兄弟俩对马府上下做个规划方案,准备把这幢大寨彻底改造成集体宿舍,为将来更多人才的进驻做好准备。
  整个搬迁工作只用了一天就全部结束,我的家底并没有太多,不过多年来通过各种手段中饱私囊的黄铜却着实不少。
  在这之后,我看着已经改名的政务院,心中忍不住一动:既然办公场所已经变了……那为什么不干脆把机构也照抄一番?
  我是一个行动主义者,一想到这一点,立刻开始提笔书写方案。
  好歹我前世也做过几天公务员——虽然编制好像被挨千刀的上级以各种理由左推右挡一直没批——对前世天朝的几大部委还是有着一定的认识,方案拟写的过程并不算困难。
  但是我写到半路,却又把最初的意图进行了修改,因为前世的部门设置实在太过繁琐,二十多年过去,我的记忆力也大不如前,只好更多地参考了明清的六部,弄出了一篇杂交的怪胎。
  在第二天,我举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讨论会。
  参加讨论的人员只有王烈、程昱、贾诩、荀攸、卫觊、韩暨、戏君,以及荀彧和法正。
  法正虽然年纪最轻,又是新近受用的俊才,但毕竟算得上是我们自己的人,但荀彧作为囚禁的战俘也能参加如此重要的会议,那些老先生就有些奇怪了。
  “主公刚刚迁入新居,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拳脚了吗?”戏君笑着说道。
  我点头:“今天想讨论的……是官署的设置问题,昨天我对现有的官僚系统做了初步的调整,让人抄写了几份,现在召集你们来,就是做些讨论与调整。”我挥手让贾穆把手抄稿发给众人。
  除了已经经手的卫觊,其余几人都低头仔细阅读了起来。
  我清楚地看到众人脸上的神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以下是对方案的简单介绍:
  “共设六部一台四院。
  六部:
  农部:主管农事、赋税征收。
  户部:主管户口、财税用度。
  吏部:主管官员任免、考核升迁。
  礼部:主管礼仪教育、科举选拔。
  兵部:主管部队日常事宜及武将选拔。
  工部:主管工程建造、器具制造。
  各部长官称部长,副职称副部长,之下以职权分各司。
  一台:
  尚书台:主管文书机要、上传下达。
  长官为尚书令,无副职,以下分各司。
  四院:
  法院:主管司法、断狱。
  军事院:主管战时军队调动、指挥。
  都察院:主管督察各部、台、院、府及地方官吏。
  内务院:主管君王护卫、日常用度等事宜。
  长官均称院长,副职为副院长,以下为各司。”
  纸上的内容不过一百余字,我约摸着他们基本看完,开口道:“怎么样?”
  “应该说……基本能够理解。”贾诩眉头微微拧着。
  王烈等人也这么点头。
  我反而有些惊讶:“我还以为你们会表示改动太大……”
  “农部和户部……是将大司农一分为二,”王烈一手抚须,缓缓说道,“礼部,又是将太常与大鸿胪合二为一;工部,自然是将作大匠;法院,是廷尉;内务院……是光禄卿、卫尉、少府等职合并;吏部,大概就是尚书台之下的公卿曹和二千石曹吧;兵部,或许是太尉下的兵曹,但这军事院又是何意?”
  “我不是在后面都说明了嘛?”我再一次解释,“兵曹为文职,负责各地部队的日常事务,比如兵源招募、粮饷调拨、驻地变动等,哦,还有科举中武举的选拔;而军事院则由武将掌管,负责发生战争时军队的调动和指挥……很清楚吧?”
  “如今正是战时,军事院恐怕自主权会太大吧?”程昱道。
  我挑了挑眉毛:“我兼任院长,怎么样?”
  他耸了耸肩:“那没意见了。”
  我笑了笑:“这只是主要机构的设置,其余机构和散官以后再慢慢修改吧。”
  “其实我们现在的官员只能勉强够用,设置太多的职位似乎没有必要……”韩暨发言道。
  “确实不太够,”我点头表示认同,“所以现在都是兼职。”
  贾诩笑道:“主公莫非已经把职务都定好了?”
  “有这么一个初步意向吧。”我微笑道,“具体来说……彦方先生兼领礼部和法院,仲德先生以河南尹兼领吏部及都察院,文和先生以司隶校尉兼领户部,仲礼先生(刘政)调回为工部,把子尼先生(国渊)调回任农部,公达先生为兵部,伯儒还为尚书令,公至为内务院,志才给我在枢密院当个助手,孝直则去兵部辅助公达先生,你们两位都先在军事上贡献一下智谋,这样安排怎么样?”
  程昱首先道:“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