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货不是马超 >

第313章

这货不是马超-第313章

小说: 这货不是马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政、邴原都是点头:“何止东莱一郡,实乃全青州为人子女的典范。”
  太史慈对于三人的赞许欣然接受,神色却微微一黯。
  大概是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母亲吧?
  我问道:“子义是家中独子?”
  “是。”他点头应道。
  我当即开口道:“不如将令堂接来洛阳,我这府院虽然住了些人,但还嫌冷清呵。”话既已开口,我不妨广布恩惠,又道,“伯安、文远,也不妨将家中人接来,雁门虽是大郡,但毕竟地处北塞,多有不便。”
  当下太史慈首先拱手道:“多谢大人关心,家母临海而据,早已习惯,若是接来洛阳,虽衣食无忧,但仍恐有不适,况家母身体康健,有四邻亲友帮扶,故而慈尚可四处奔走。大人美意,请恕慈暂不奉行。”
  张辽也道:“辽家中尚有长兄照顾家母,需要属下操心的事情并不太多。”
  高顺却洒然道:“顺自幼父母双亡,祖母去世久矣,已是孤身一人,无须牵挂。”
  我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我就有必要为几位选择妻室了。”
  这三人中,最年长的太史慈比我大了足足十岁,虚岁已经二十九了,为属下考虑个人问题也是为人主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呀。
  又是太史慈当先谢道:“大人好意,本当感激,但慈母有命在先,慈不敢违背。”
  高顺道:“顺之私事,不敢劳烦主公。”
  “辽功业未成,暂时也不愿考虑儿女之事。”张辽的理由更是冠冕堂皇。
  我叹了口气:“我又强人所难了,也罢,也罢。”
  究竟是我多操心了呢,还是你们三人有其他想法?
  

6 夫人外交

 程昱并没有说完,抿了口水润了润嘴唇,又道:“说到知名的孝子,可不能忘记河东杜伯侯。听闻伯侯生母早卒,继母不佳,而伯侯恭敬相待,最后扶棺归乡,为其送终,乡邻皆称大孝,是否如此?”
  杜畿应道:“先生所言不差。”
  “老夫以为,主公虽有识人之能,却没有用好伯侯。”程昱朗声道。
  我老老实实地做洗耳恭听状。
  “主公或许不知,伯侯在卫尉寺之前的官职……是汉中郡丞。”
  我真真正正吃了一惊,杜畿今年虚岁才三十二岁,便已经做过一郡郡丞,放在一般子弟身上,实在是难以想象。
  “只是因继母病亡,才归乡守孝,是吧?”程昱道。
  杜畿点头:“是。”
  我立刻选择道歉:“马超不识大才,竟然以寻常吏员相待伯侯,实在惭愧!”
  “主公无须自责,畿在辽东属国做了半年的都尉,在军中又任执法司马,已然不低。”他历数自己的官职和身份,倒像是在安慰我。
  “伯侯执法公正,铁面无私,不留余地,全军早已达成共识,老夫便不再赘述。”程昱道,“老夫观伯侯其人,外表端正刻板,但仍有急智奇谋,主公日后若有重镇要地,大可任其治理镇守。”他竟然直接给杜畿安排起了职位来。
  我微微一笑:“河南尹,够不够?”
  “纵使司隶又何妨?”程昱捻须道。
  我抚掌点头。
  杜畿却道:“先生请继续。”继续……是要评论你的缺点吗?
  程昱却转向了张机:“仲景是两千石之后,尊父正任长沙太守,却心甘跟随主公奔走万里,其心也可赞。仲景书香士族,学问在胸,尤以医术著称。老夫年过半百,见过中原无数大夫,自问也懂些医理,却无人可以与仲景相提并论。想当时医术之精,恐怕只有沛国华佗可堪一论了吧。”
  “仲德先生谬赞,折煞机了。”张机微笑着谦让。
  “若要说仲景的不足,也是医术,”程昱道,“你医术太好,主公和诸位同僚有时候便忽视了你治理地方的才能,甚至纯粹把你看成医官,这其实也十分可怕。”
  张机神色一肃,默然点头。
  我忽然想起来,最初张机见我时,就提出了……他不愿再做一名医官。
  程昱谈完张机,便又捧起茶碗,浅浅地啜了一口,又慢慢放下。
  他没有再开口,意思便很明显了:剩下的庞淯、陈到等旅级干部,他就不再评论了。
  我便接过主持人的责任,开口道:“好,仲德先生侃侃而谈,好一番评议,不仅将各位夸赞了一番,同时更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诸位应当谨记于心,努力改正。当然,我也要多加努力。”
  “诺!”众人轰然应道。
  我话锋一转:“不过,大家都要进步,仲德先生也不能落后于人,对吧?大家对仲德先生有何评议,也不妨当众提出,也好让先生完善自己,是吧?”
  程昱先是一怔,而后哈哈大笑。
  “既是如此,属下便直说了。”最先开口的却是邴原,他朝着程昱拱了拱手,道,“仲德先生性格古朴直率,不隐个人好恶,此原本是君子美德,然而在此时此世,恐怕会让先生难容于众人之口。”
  “辽也如此认为。”张辽附议。
  贾诩叹道:“仲德岂会不知?”
  程昱幽然道:“老夫年寿如此,时日不长,早已不惧世人言语,甚至不怕同僚议论,只想秉性而为。若主公能容,便尽心于此,若不能忍,便挥衣而去,如此而已。”
  “先生说笑了。”我连忙说道,“诚如根矩所言,直率本是君子美德,然而这个世道,似乎并不欢迎君子。或者说,这个世道,让君子都变成了……”
  “主公,”门外有人朗声禀告,“夫人问是否可以开席?”
  我也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当即回道:“那便开席吧。”
  门外应了一声,不到片刻,便有七八位侍女陆续进入正厅,按照坐席为众人依次摆上菜肴。
  “其实……我家中的下人少得可怜,今天的厨子和侍从还都是从岳父府上借来的。”我作为主人,先说句话暖暖场子,“我并非开玩笑,这一点,文和先生与仲德先生,伯侯与仲景均可作证。”
  “是。”贾诩含笑道,“我还记得当初公子向朝廷求要官仆时,朝廷说……官仆不够,请你自行雇佣。”
  “两年前的朝廷,的确难处颇多,公卿百官,连同天子陛下,都不容易啊。”我由衷地发了一声感慨。
  “主公又在想一些不该想的事情了。”程昱打断了我的感慨,冷声道。
  “呃?”我疑道,“什么事情?”
  “主公是否在想,天下好不容易安定,若是再起大乱,实在不忍?”
  我皱起眉头,却只能点头:“我确实常会这般想。”
  “多想无益,反而消磨壮志雄心。”他正色道,“主公你从此时此刻起,便应该在心中坚定信念:你是要……”他忽然住了口,侧头望向了门外。
  门外又传来一阵轻盈的脚步声,程昱修习内功多年,耳力自是相当敏锐。
  “先生之言,我会仔细思虑的。”我压低了声音。
  他回头看了我一眼,似是一笑。
  入门的正是蔡琰诸女。
  我早已长身站起,缓步立于厅中,向众人道:“设宴之前,我愿向诸位介绍我的几位夫人,不知是否合乎礼仪?”
  众人也急忙站起,连声叫好。
  贾诩笑道:“今日并无外人,有何不可?”
  刘政亦道:“大人为我等引见家眷,是为推心置腹之举,我等当感激在心,何关礼仪?”
  “那便好。”我当然先要介绍蔡琰,“这位,姓蔡名琰,父亲正是蔡伯喈。”
  蔡琰盈盈一拜,清声道:“蔡琰拜见诸位。夫君年少无知,在外多赖诸位辅佐相帮,蔡氏无德,在此谨表感激之情。”
  众人急忙还礼。
  王烈笑道:“原来是伯喈之女,果然端庄得体,大人得此贤妻,内宅安定呵。”
  我点了点头,又介绍贾羽:“这位,便是文和先生长女,名羽。”
  “贾羽拜见诸位。”蔡琰之前已经表示过了感谢,贾羽便只做了一礼。
  众人又还礼。
  “这是貂蝉,这是蔡娥。”我这才发现,对于自己家中几位女性的介绍,实在是简单又苍白。而其他人只能连声应是。
  最后,我才轻轻拉起小昭的手,微微提声,道:“这是韩昭,小昭,来,见过大家。”
  小昭被我当众牵手,明显有些不适,一双眸子飞快地扫视了厅中众人一遍之后,才低声道:“韩昭见过诸位,诸位有礼。”
  “大人,宁冒昧一问,”管宁忽然出声,“哪一位……是大人的夫人?”
  

7 又来朝会

 厅中微微一静。
  我笑道:“你可以认为都是。”
  蔡琰轻轻咬着下唇。
  管宁一笑,一揖到地:“管宁见过各位夫人。”
  我笑了笑,又将几位新近加入的文士连同太史慈一一介绍给诸女,随即入席。
  有女眷在场,有些严肃而又反动的话题便不能深入讨论,便挑了些日常琐事和朝廷动态作为谈话主题,好在文武众多,总有人能接上话题,并不算冷清。
  开席没有多久,小玥儿便又醒来,往返于各个席位之间,总有叔叔伯伯忙不迭夹菜给她,宴席的氛围也愈发温馨。
  虽然都是自己人,但基本上没人喝醉——毕竟这几天还有正事,保持清醒是必须的。
  从第二天开始,我依次拜访了马日磾、士孙瑞、张温、荀爽、杨彪等在朝中够分量又对我也较为关照的老臣,大致听取了他们各自对朝廷形势的看法。
  当然,除了自家亲戚马二爷和曾经上级张温之外,其他人更像是履行程序。
  马日磾讲话的核心内容是:不要过度忧虑。
  张温的主旨则是:朝廷会看到我的表现的。
  当然,我也专程去尚书处报到并递交了文书,尚书令何颙告诉我,四月初一的大朝会,我务必要准时参加,届时会讨论对我的任命,以及对此次平复辽东有功将士的奖励。
  我跟何颙几乎没有任何交往,因此也没有机会详细打探。
  -
  四月初一很快到来。
  如今对于上朝,我早已没有最初的兴奋与不安,也不再抱怨时间过早——但我还是有怨言。天色未亮我便早早起床,晨练之后进行梳洗,简单喝了碗热粥,披上了玄黑色朝服的我便告辞了家眷,朝皇宫走去。
  由于涉及到将士的封赏,程昱、杜畿、张机、徐晃、李典、拓拔野、秦阵、张辽、太史慈等文武主干也都获得了入宫的资格。
  加上庞淯,一行十人分为三列不疾不徐地在洛阳的主干道上朝西而行。
  沿途也看得到公卿百官出门同行,有相识的便挥手打个招呼。
  跟着人群进入了熟悉的苍龙门,守门司马却是陌生的人物——不过我没有时间去问候。
  崇德殿似乎稍加修葺过,看起来愈发庄严神圣——其实就是干净整洁了一些。
  同去年一样,我们只有在殿外听宣的资格,于是,我们十人便在清晨的凉风中低声议论了起来。
  “既然要对袁绍下手,那我的骑兵势必也要参加这场大战吧?”我低声向左右说道。
  程昱简单地应道:“未必。”
  “那不是太浪费了。”拓拔野叹道。
  秦阵则摩拳擦掌地说道:“袁绍那厮,在冀州时胆敢欺压我们,我们这次一定要让他看看谁的拳头才是最大!”
  “秦营长还请谨慎,这里毕竟是洛阳。”杜畿忍不住提醒他。
  秦阵立刻收起双拳,憨厚地朝他点头:“我知道了。”
  “马大人来得很早嘛!”有人在不远处叫我的名字。
  我转身向来人看去,却是南宫卫士令来敏,当即拱手道:“一别数月,来大人近来安好?”
  “马大人折煞下官了。”他忙还礼道,“大人此次平定辽东,又大败句丽,战报传来时,满朝文武无不振奋,陛下定然会大加封赏了!”
  我微笑着道:“陛下早已为我加封了食邑。超年未弱冠,要这许多封赏也无甚大用,都是尽心为朝廷做事,只要朝廷能赞扬几句,便心满意足啦。”
  来敏也笑道:“马大人忠心体国,不愧是马家子弟!哦,”他朝东面望去,“马太保、士孙太傅来了,下官先去迎接,失陪片刻!”
  我点了点头,他一手按在腰侧刀上,快步迎了上去。
  马日磾、士孙瑞、荀爽、张温、黄琬等重臣陆陆续续进入了大殿,有注意到我存在的,便轻轻向我点了点头。
  随着沉重的几声闷响,殿门被侍卫们关闭起来。
  而后礼乐渐起,宣告着朝会正式开始。
  我便和几位属下有一句没一句地闲扯。
  “主公,你觉得对你最好的任命是何官职?”程昱问道。
  我沉默了下来:“先生忽然这样问……我还真回答不出。”
  他换了个问法:“或者说……在哪一个州郡最适合发展?”
  我沉吟着低声道:“幽凉交趾,偏远人稀,益州道路不通,并州粮田不足,都不适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