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我家冰柜里有个女神 >

第195章

我家冰柜里有个女神-第195章

小说: 我家冰柜里有个女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测差不多20米。也就是说,等我们把这些铜人全部走完,就已经进入了地表平面以下30米的地方。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好消息还是铜人的连接方式。要知道,这些喇叭形的铜人大钟,本身就是最好的集声器。如果最下面的大钟是钟腹向外,我们这里稍许有些动静,经过声波的反射传导,下面的陈子奇便能听得一清二楚,而他们的动静,我却听不见。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看,最下面一口钟,是细口向外的。这样一来,声音就会被包在钟体之内,陈子奇除非趴在细口上仔细倾听,否则便不会听到我们的动静。(见下示意图)

  铜钟排列方式:

  入口————出口

  但是,话虽如此说,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我举着手电,用特种兵的作战手势指挥着所有人,尽量悄无声息地向深不见底的秦始皇陵深处,慢慢摸去。终于进到这千古一帝的超级墓穴之中,我的心情,百味杂陈。

  一边走,一边看着这些排列整齐、严丝合缝的铜人大钟,让我不禁对古人的智慧,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在那样的条件下,他们居然能设计出这样巧夺天工的机关,只是不知道,这些机关会不会在忽然之间,变成杀人利器,要了我们的小命……




第三章 去你大爷的,没门!

  沿着铜人大钟一路向下,十分顺畅,几无阻碍。看来,这的确是一条专门为后世前来复活秦始皇之人留下的捷径。

  当然,以现在的技术,要用暴力方式打开秦始皇陵简直是轻而易举之事,不说别的,只要派几名拆迁经验丰富的城管派过来,分分钟就能把秦始皇陵翻个底朝天。但是国家保护秦始皇陵,是有道理的。这里面的文物如果不妥善保护,一遇空气,画像立失光彩,绢丝瞬成齑粉,陶器更会吸水或遇热膨胀而爆裂,到时候便连哭都来不及了。

  如今陈子奇仗着手中宝物,强入秦始皇陵,带进大量空气,未知多少国宝级的文物将因此毁于一旦,想来不禁让人捶胸顿足。

  路虽然顺,我们却行进得非常缓慢。爬过五个孔洞之后,到了最后一节。我做了个散开的手势,所有人都贴着钟壁,悄声向前摸着。

  地底的气味此刻已经泛了上来,混合着这埋在地下几千年的铜人大钟内部散发的铜臭味,已是非常难闻。不过我们用仪器检测之后,确定这些气味里并不含有汞蒸气,才放心了些。

  小心驶得万年船,我们各自带上轻便的防毒面具,试过了面具里的无线电通话装置,确定没有问题。

  我先闭了手电,叮嘱其他人不要发出任何声音,便从最后一口铜人大钟的头部孔洞钻了出去。摸黑从背包里取出拾音器,戴好耳机,把集音筒慢慢地从左到右转了半圈,仔细倾听着任何可疑的声音。用了这东西,凡是100米范围内的说话声、脚步声,只要中间没有太多阻隔,都能原原本本地被采集到我的耳朵里。

  确定听不到人声,我才敢把手伸进铜人大钟头部孔洞,闪了一下手电,示意剩下的人出来。

  最后一个人跳出来的时候,我很自然地往旁边让了一下。突然脚下一空,幸好我身边代号朱雀的家伙眼明手快,一把将我抓住,否则就要摔将下去。我惊魂甫定,手电照去,才发现我们此刻所在的,竟是一道高墙的墙顶。

  这堵高墙一侧是土壁,它与上面的穹顶之间,差不多也就是三米的距离。我伏下身子摸了摸,从坚硬程度和建筑材料来看,这应该就是帝陵四周的防水大坝。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秦始皇陵“穿三泉”,字面意思就是打穿了三层地下水。这么一来,为了防止地下水入侵墓室,防水大坝就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工程。据说,秦始皇陵防水大坝的修建,还改变了地下河流的走向。

  另一方面,根据西安地区的地质调查报告,三层地下水之下的深度,差不多就是90米…120米左右。文献记载,秦始皇陵上方封土堆最初的高度为50丈,也就是115米。按照战国时期修建墓室的主流方法——地平面上下对称的“水镜法”来说,地平面以下的深度与地上封土堆高度差不多,也是100米左右。这样一来,也就与“穿三泉”的说法所推算出的深度基本相符了。

  各位,你们千万别和我说:什么?秦始皇陵最深处才在地下100多米?这也太不给力了吧?抱歉,我写的不是奇诡瑰丽的幻想盗墓小说,那种书里面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应有尽有、一个无名墓室可以比地球还大。我不稀罕扯那种淡来忽悠各位。各位可以想想,100多米,是什么概念?普通住宅的层高一般是2。8米,100多米相当于40多层的住宅楼那么高!

  言归正传。我们穿过十二铜人大钟的通道之后,垂直向下的距离大概是30米,也就是说,从我们所处的位置到墓底,还有7、80米左右的距离。

  打起手电向下照去,深不见底。这里无尽的黑,恣意地吞噬着手电的光。在这种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就算夜视仪也束手无策。只可惜我们没能搞到HID超强光疝气手电。如今所能做的,只有紧贴着左侧的土壁,向前摸索。

  现在的问题是,到底要怎么才能从这堵一米多宽、高度却让人头皮发麻的防水大坝上安全降落下去?

  这地底的空气异常干燥,我拿出水来喝了几口,轻声问道:“攀岩工具在谁那里?”

  身边代号白虎的人也刚喝完水,听了我这话,马上应声,却又道:“要用缓降绳下去?但是缓降绳只有30米长,你刚才不是说这堵墙有80多米高么?”

  我点头道:“不错。但是别忘了,这堵墙是防水大坝,如果是直上直下的结构,很难扛得住外面水压。所以……”

  玄武接话道:“所以这堵墙很可能是阶梯状的。”

  “对,就像是江河上修的水力发电大坝一样,靠水的一侧直上直下,不靠水的一侧是阶梯状的,”我应道,“为了增加大坝抗水压的能力。当然,这只是猜测。”

  白虎听了这话,便拿出攀岩绳,正要向前走,我向他道:“你干嘛去?”

  “找可以挂绳子的地方。”白虎答道。

  没错,各位,你们千万不要以为只要进了秦始皇陵,就是满地财宝、琳琅夺目。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财宝一定会有,但是在这防水大坝上,连一件青铜器也欠奉。

  墓室主体完工时,秦始皇早就挂球了,后来工匠们又被关在墓室里不得出,谁还有闲情逸致在这大坝上摆什么东西?

  我摇头道:“别费劲了,这大坝为了保持完整性,连一个洞都不会有。去哪挂绳子?有个地方倒是可以挂,就是我们钻出来的那个孔洞处。只要在里面横一件物事,把绳子拴上那物事上,就行了。”

  白虎道:“那孔洞有一米来宽,什么东西能横在里面?”

  我指了指玄武身上背着那个超大背包,道:“那个就行。”

  “那个?那个留在这里,没问题么?”白虎盯着我道。

  我横眉道:“进来之前是怎么说的?”

  白虎听我此说,也不多言,便让玄武照我说的办。缓降绳的挂扣挂在背包带子上,递给玄武。

  我接过绳子,道:“我先下。”

  玄武坚决不同意。我知道他的心思,这绳子如果不够到下一层台阶,或者这堵墙本就没有台阶,那么第一个下去的人,就是摔死的下场。相比那手持游龙索的陈子奇,我们这群**丝真是太凄凉了。

  我没有松手,只淡淡地看了玄武一眼。

  玄武叹气,对我道:“青龙,你不觉得很奇怪么?这一路进来,实在太顺利了。秦始皇陵这种地方,不是应该费尽力气才能进来的么?否则……”

  我摆摆手,道:“陈子奇来这里做什么?”

  “复活秦始皇。”

  “是啊。你想想,如果我去你家偷东西,那我可能要费一番力气才能破门破窗而入。但是如果你让我去你家给你送东西,难道你不应该打开大门把我迎进去么?”我这般说着,抓着缓降绳,道,“陈子奇有秦始皇千年前的密令在身,当然一路畅通。就算这样,我还嫌刚才的地震感太过张扬了呢。既然他有通行证,我们跟在后面,也就困难不到哪里去。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落后了好几个身位,再不追赶,就来不及了。所以,不必争了,我下去。如果没有问题,我抖两下绳子,如果有问题,我抖一下绳子,你们把我拉上来就是了。”

  说着,我把缓降绳的安全带扣在腰上,挪到高墙边缘,深呼吸两下,双脚缓缓蹬出,顺着绳子滑了下去。

  下降的速度很快,30米的绳子到了头,我全身被安全带勒得猛然一震,脚却还没着地。这一下,我心里毛了起来,连忙举起手电照去,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下方两米多处,满满的全是白骨。

  这是那些被封在墓穴里的工匠,绝望之下,竟然人顶着人,硬生生地堆起了一道爬上去的人墙。虽然已经化成了骷髅,当初那种求生的渴望、家里人的期盼,却还让他们保持着努力向上爬的姿势。

  看着这一具具枯骨,我心中无限感慨。小到这一个墓室,大到整个江山历史,都是一次又一次由白骨所堆成的。自秦始皇建立无上专权的体制以来,有多少饱受欺凌的善良民众,在一层又一层高不可攀的严密官僚制度之下、在黑暗的底层深渊里、在重重盘剥和压力之下,艰难地为了寻找一点属于自己的幸福而苦苦挣扎度日。他们与这些苦苦挣扎最后化为朽骨的工匠们,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

  这个比喻也许并不恰当,但是我想着那煌煌几千年封建历史,无数辉煌的朝代和所谓雄才大略的明君圣主,在书本上留下了卓著的功绩,就如这举世瞩目的秦始皇陵一样,屹立不倒。但是谁又知道,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底层民众,却始终没有真正地分享到所谓的“辉煌”,他们就如这些想要活下去的修陵工匠们一样,人踩着人、人吃着人,心思算计用尽,最后拿到手的不过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报酬。而年少时的所谓梦想,就在这般挣扎度日的庸俗生活中,一点点消耗殆尽,最终无可奈何地化成一具具枯骨,掩埋在深渊之下。

  而立于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上的那些人,却尽情地享用着这些可怜民众所努力创造的财富,同时还看着他们在深渊中苦苦挣扎,面带微笑、以此为乐。

  秦始皇暴政统治之下,贫富的差距和无限权力的恐怖,留下了长城,留下了兵马俑,也许我们还能以此为傲,但是在这些东西的背后,还有多少可悲的事件,值得我们铭记?我没有忘记那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我也不会忘记,在俞老先生讲述的关于康城的故事里,那些吃点“龙鱼肉”来果腹,却被眼红嘴馋的秦朝恶吏,整得死去活来的人们。

  想到这里,望着累累白骨的我,心里却已经没有恐惧,只有一个念头:

  如果陈子奇想要复活秦始皇这个千古暴君,不管他抱着何等目的,也不管这个暴君复活之后还能掀起什么风波,这个暴君本身,就是一种可怕意志和罪恶年代的代表。他要复活,我就是七个字:“去你大爷的,没门!”




第四章 蓐收雕像

  我把安全带的卡扣解开,抓着绳子抖了两下,接着双手一松,便直挺挺地落在白骨上,头骨哗啦啦地滚动着,一个站不稳,全身摔在骨头上。

  忽然,一蓬幽蓝的鬼火在我的胯下燃了起来,张牙舞爪,如逞恶的魂魄一般,向我裆部蔓延过来。

  我毫无感觉地站起来,摇头苦笑。这不过是骨头里磷遇热燃烧的结果。墓室既然已经开启,氧气涌进来,便具备了燃烧的条件。但是这火没有多少温度,不虞会被烧伤。

  那些白骨已经风干脆弱,这一砸,不少纷纷碎裂,骨渣四溅。

  我叹息一声,为这些千年以前的亡者感到深深的哀痛。也许他们的孩子还嗷嗷待哺,他们的妻子和父母还倚着门盼他们归来,然而只为了一人之私欲,就要千万个家庭肝肠寸断。

  从这里下去,便已不困难。秦始皇先生万万不会想到,这些被他强拖去阴间陪葬的工匠,居然用白骨为我们铺成了一条断绝他重生大计的路。

  地下干燥非常,白虎又喝了两口水,向我道:“前面黑乎乎的巨大物体是什么?”

  我用手电晃了晃,陵墓中央倒扣着一个硕大无伦的“碗”。按照古代天圆地方的说法,这个“碗”就是天,而它扣着的,就是秦始皇长眠的陵墓。

  我向白虎道:“史记上说秦始皇陵‘下铜而致椁’,所谓下铜,就是这个巨大的半圆空心铜球。就是这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