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我家冰柜里有个女神 >

第105章

我家冰柜里有个女神-第105章

小说: 我家冰柜里有个女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次出巡西北。自帝都咸阳,出陇西,经北地,逾鸡头山,直到回中。回中,也就是现在的宁夏。

  第二次东巡,封禅泰山,又到渤海之琅琊郡,东望仙山,寻觅长生药。发动百姓三万多人,修筑琅琊台,并命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女出海瀛洲,寻觅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在一住就是三个月,希望徐福早日献药。怎知左盼右盼不得,只得悻悻回到咸阳。”

  我点头,心说这倒是没错。我老家在山东泰安,便是那泰山所在地。泰山上有秦始皇封神时留下的碑刻,还是出自李斯之手。还有一棵叫“五大夫松”的松树,是秦始皇当年避雨之树。

  俞老先生继续道:“第三次出巡,秦始皇复游琅琊郡,实则还是心仪那长生之药,要去琅琊台等待徐福消息。哪知一路行来,到得阳武县境博浪沙地,突然遇刺客袭击,凭空飞来的大椎误中副车。此举实系张良用重金请力士所为。秦始皇有三十辆副车,才逃过一劫。于是早早结束东巡,回到咸阳。

  第四次出巡京畿咸阳。秦始皇自从在博浪沙地突遭一劫,身未中椎,心存余悸,在宫中一住数年。却又动游兴,但不敢远足,便屏去仪仗,夜率四名卫士,微服出宫,近巡京畿。”

  俞老先生精通历史,此番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我听到这里,拱手道:“俞老先生,秦始皇这四次出巡,均未到康城,而且一次西北,一次近郊,其余两次都是到泰山、琅琊。路线比较固定。为什么第五次出巡,他却千里迢迢,来到这位处东南的康城?”要知道,秦朝时,皇城位于咸阳,现在的上海这片地方,在那个时候,对于秦始皇和咸阳来说,单从地理距离上来说,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的喀什或者日喀则对于北京的关系。

  俞老先生捻须道:“不错。始皇帝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却不知为何,与前面四次的路线迥然不同,到了东南吴楚故地,也就是今之江苏、浙江及湖南、湖北、上海地区。且不说《康城黄庭广纪》,单说《史记?秦始皇本纪》上记载,第五次出巡的路线是:从咸阳一路行至云梦大泽,从浮江(也就是长江),顺流而下,经过丹阳,到了长水县,在长水湖上泛舟,见风平浪静,非常高兴,斩白马三匹,祭湖神。本来心情很好,却听闻当地民人传唱“水市出天子”,既怕又怒,于是驱十万囚徒,掘污其地,以破“水市出天子”之谣。秦始皇为了嘲讽长水县,甚至将其改名为“囚倦县”,意为囚徒在此劳作,十分疲倦。后人误传,便叫做“由拳县”。

  始皇的龙船出了大茫湖(今称泖湖),一路到了云间境内,上岸,登望江山(后人称秦望山,位于现在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区东北,近年凿山取石,已成平地),远眺水乡,景色如画,不禁赞赏自己的政策,高声道:“重农除末,黔首是富,男乐其畴,女修其业”。吟罢,下令将此言刻石,立于山巅。随后,南下沿官道一路到金山(即现在的大金山岛,这个不用多解释了吧,之前写了很多了)北麓的康城,当晚就住在康城屯兵都尉府。第二天,起驾望海亭,渡钱塘,登会稽山,祭祀大禹。临行前,下令让御史中丞田儋暂留海盐县,修葺并扩建康城;再令蒙毅(好吧,这个蒙毅就是电影《神话》里的那个主角,但历史上他不是大将军,是个上卿,属于文官,不过在朝中的地位比弟弟蒙恬还高,是除了李斯之外,秦始皇的首席参谋)征北民男女三万,到康城从事耕种农桑。

  此后,秦始皇便从吴地(现在的江苏)北上,到了山东,第三次到达琅琊郡,登琅琊台,感叹徐福一去不返,未能给他求来长生不老药。

  然后,秦始皇便从琅琊郡返回咸阳,到了平源津(今山东省德州市南)时,突然病重。七月,秦始皇死于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二公子胡亥在赵高、李斯策划下,篡改始皇诏书,逼死太子扶苏。但始皇已死,为何还能发出赐死扶苏的诏令?为了欺瞒臣民,秦皇出巡车队的一行人便秘不发丧,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绕道回咸阳。由于暑天酷热,秦始皇的尸体腐烂发臭。为掩人耳目,赵高下令买了许多咸鱼装在车上,咸鱼的味道掩盖了尸体的腐臭味。回到咸阳之后,胡亥便继承皇位,成为秦二世。”

  我又点了点头,刚才说的这些故事,什么误中副车、什么咸鱼掩尸臭,都是人尽皆知之事,便向俞老先生道:“原来如此。秦始皇五次出巡,竟有三次都到了琅琊,看来他真是极其渴望长生不老,而且寄了厚望在徐福身上,只可惜人家徐福已经东渡岛国,当了伊邪那岐。”

  续建大师见我说得有趣,笑道:“伊邪那岐虽然是日本神话中创造人类的神祗,但是……”

  我还想听他这“但是”后面会说些什么,却听得俞老先生打断了他,向我道:“小伙子,该讲的我都讲了。不过,你问这些,到底是什么用意呢?”

  我面露难色,接下去的话实在太过重大,不知道是当讲还是不当讲。




第五章 翻翻“旧账”

  我把心一横,向续建大师合十行礼道:“晚辈斗胆问一句,大师可否认识一个叫林胤汝的老太太?”

  续建大师点头道:“识得。这位女施主此前偶尔会来施香火钱,数额甚巨。寺中规矩:香火钱捐到一定额度,住持会亲予接待,并将名字纳入名簿之中。由此结识了那位女施主。”

  我心说原来拼命捐钱就可以见到住持啊。想当年我拿着一小叠红票,要见住持还得铺开被褥摆出一副老子赖在这里不走了的模样,看来是因为当时捐的太少。唉,屌丝就是苦逼啊。

  不过听这意思,似乎续建大师与林胤汝老太太交情不深。我便放下心来,道:“晚辈斗胆有此一问,皆因兹事体大,不得不谨慎行事。若晚辈接下来胡乱说些虚妄之言,还望两位老前辈见谅则个。”

  俞老先生向续建大师道:“这小伙子说话带着古人之风,我听着甚是舒服。”

  续建大师亦笑道:“林施主当日七步成诗,才情斐然,可谓年轻一辈中的翘楚。”

  正在我羞惭无地之时,续建大师转向我道:“林施主,但言无妨,莫有顾虑。老衲与俞老先生定然为你守口如瓶。你且放心便是。”

  我定了定神,道:“我刚才之所以把些秦始皇的旧事问于俞老先生,只因为我怀疑,秦始皇根本还没有死!”

  续建大师和俞老先生听到我这石破天惊的一句话,都“啊?”了一声,面面相觑、愣在当场。

  续建大师愣了半晌,才道:“林施主,你这话……从何说起?”

  我顿了顿,想起之前向他们两位打听康城往事,只为盗那西施尸体,不无羞惭地道:“两位都是当世德高望重之人,我也不瞒两位。之前向两位打听康城一事,乃是受了林胤汝老太太所掌握的一个神秘组织之命,要去康城故地,偷盗施夷光的尸体。”

  两位老先生均是脸色剧变,神情严肃地等着我继续说下去。我端起手边茶水喝了一口,道:“晚辈近来无意间卷入一场纷争之中,有一件匪夷所思之事,系晚辈亲眼所见:有一种奇怪的病毒,施加在人体上之后,人就会进入不吃不喝不生不死不腐不朽的状态。在……”我顿了顿,把差点说出口的“大蒜”两字生生咽了回去,继续道,“在某些特殊情况之下,哪怕历经千年,也能够重新复活。晚辈发誓,卷入这场纷争,以及被迫去盗窃施夷光的尸体,均非晚辈为了个人私利,却是实属无奈。”

  续建大师点头道:“林施主为人坦荡,深通佛理,想来定非大奸大恶之人。只是,你真的寻到了康城,找到了施夷光生前的皮囊?”

  我叹了口气,道:“找到了。康城虽已沦海,但大自然之力着实神秘莫测,竟然把康城的一部分城池之上,用冷却的熔岩造出一个巨大无缝的壳,又因有空气灌入,将海水挤出,过了几百年之后,里面竟然成了一个密闭但有氧气的空间。晚辈舍却性命,从金山岛寒穴泉口下去,九死一生才到了这个神秘所在。还遇到一对父女,因文革时遭难,机缘巧合之下逃到那里,一直在海底生活到现在。对了,说到这里,大师,晚辈有一不情之请……”

  续建大师道:“但说无妨。”

  我双手合十行礼,道:“晚辈想请贵寺在必要的时候,收留这对父女,给他们提供必要的保护。免得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不知您意下如何?晚辈愿意承担他们一切生活开销。”

  续建大师双手合十,道:“林施主何出此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这对父女需要保护,敝寺定不推辞。”

  我连忙欠身谢过大师。续建大师摆手道:“林施主宅心仁厚,急人所难。我等出家人慈悲为怀,又怎能不相帮?林施主但请放心便是,不必多礼。”

  俞老先生在一旁道:“小伙子,你刚才所说,太过离奇,却又不与历史相悖,听来十分可信。老夫也想继续听下去。”

  我继续道:“晚辈进入海下的康城故地之后,找到了施夷光的尸体,时隔两千多年,她竟依然栩栩如生,毫无腐败迹象。此等怪异现象,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施夷光也是中了那种病毒。而林胤汝老太太的组织之所以胁迫晚辈去寻这尸体,定然是想要将她复活。后来,晚辈也确实找到一种可以让她复活的办法。到了此时,组织认为晚辈对他们已无用处,便将晚辈驱逐出了组织。此乃晚辈之幸。若非如此,只怕晚辈早已被灭口,不能再见到两位前辈了。”

  续建大师一声轻叹,道:“世事纷乱,莫如其是。阿弥陀佛。”

  我继续道:“除了林胤汝老太太的这个组织之外,另外还有一个组织,也在研究这种病毒。晚辈昨天拼了性命,潜入其秘密基地探查,却见一幅中国地图,上面有许多图钉,其中一个插在康城的位置之上,引出一根线,到了河北省邢台市东部某处,然后又到了西安市郊东北某处。晚辈昨夜偶得一梦,梦见一辽阔平台,其上有沙丘。晚辈这才想起,那根插在邢台市东部的图钉,所指的位置正是广宗县大平台,正是古时秦始皇沙丘行宫所在,他的死亡之地。而西安市郊东北那块绿色之所在,正是骊山,也就是秦始皇陵的地点。”

  俞老先生道:“我大致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秦始皇在康城中了你说的那种病毒,进入不生不死的状态,和施夷光一样,沉睡两千多年,而有人想要复活他?但是……”

  我插话道:“晚辈也知道,只凭一幅地图和几个图钉,不能说明问题。但晚辈并非毫无根据地乱猜,希望两位前辈能听晚辈说完,再作判断。首先,晚辈认为,秦始皇并非中了病毒,而是他自己故意接种了这种病毒。因为刚才听了您说的秦始皇前后五次出巡的情况,我发现他对长生不死还真是有着锲而不舍的追求。不惜倾泱泱中华举国之力,只为能保他长生不死。但是,既然他对长生不死有这等追求,为何要在刚刚即位之后,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这不是非常矛盾么?”

  俞老先生点头道:“确实矛盾。不过,秦始皇很可能本就是一个富于理想却又十分现实的人,一方面想要长生不死,一方面又知道这是不可能之事,所以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我“嗯”了一声,道:“您说得也非常有道理。不过,他第一次出巡西北,其实是为了视察边疆,为修筑长城打下伏笔;第四次微服出巡,只在京畿之地,算是为了体察民情。其余三次真正的出巡,目的地都是琅琊,就是为了求那长生不死药。只是,为何第五次却特意来到这当时地处偏远的康城?在我看来,他八成早就知道康城的这种‘特产’,所以修建了巨大无匹、机关重重的皇陵,不只是为了安葬自己,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躯体,确保自己能够在服下康城的特殊病毒药物之后,尸体能安然度过千年,在未来某个时间复活。”

  两位老前辈都正襟危坐,静静地听我继续往下说。

  我继续道:“当然,俞老先生说得没错,我也认为秦始皇是个既富于理想,又十分现实的人。不过我是从他对待‘东海仙山’的长生不老药和康城的‘假死药’这两种迥然不同的药物的态度上,推测出来的。虽然我估计秦始皇一早就知道康城有这种特殊的药物,也为此修建皇陵,但事实上,他对这药物没有特别的兴趣,此中原因,我们一会儿再说。我认为,最让秦始皇感兴趣的,其实还是东海仙山的长生不老药。现在科学发达,很多人也许不信这种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