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99章

大宋工程师-第99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人很干脆,一抬头把杯中酒干完,不过,还是用手在嘴边挥了挥,示意酒太辣。

    高峰暗笑,宋人习惯了喝低度酒,让他们喝高度酒还真是有点勉为其难,就算是习武之身也不行。

    再次坐定,谷城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说道:“高大哥,我们四个真的有事想求教。”

    “咱们之间就不用客气了,有话就直说。”高峰爽快地说道,他可不喜欢他们绕弯子。

    定了定神,谷城又用眼光征询了一下另外三人的意见,说道:“我们几个想找点事做。”

    “啊?”一块羊肉刚放进嘴里,还未咀嚼高峰就把它吞了下去,差点没把他烫伤,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他被谷城的话雷到了。

    你们几个想做事?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吧,这还是那四个喜欢胡闹的家伙吗?不过,他还想听听下文。

    “高大哥,你没事吧?”看高峰那边出了点故障,谷城关心地问道。

    “没事,没事,你接着说。”高峰摆了摆手,示意谷城继续。

    “你看,我哥、我妹,他们搞了个教育学社,我们也想参与进去,可你知道的,我们不是那块料,在学社里面肯定干不好,于是我们就想找点别的事情来做,只是当护院你又不要,别的也想不出来有什么可干的,只能来求高大哥帮忙了。”谷城吞吞吐吐地说道。

    无论对四人之前的印象有多差,谷城这份真挚的对白还是让高峰明白了。原来他们真的是想找点事来做,而且当初想当护院的想法也不是心血来潮,看来倒是自己冤枉他们了。

正文 第194章 投笔从戎

    改变谷城四人想法的也许就是教育学社的成立。

    谷元信心满满,谷芷欣干劲十足,同样作为谷正的子女,谷城自然不甘于平庸,在他的鼓动下,另外三人言听计从,这才有了四人的一番寻思。

    当然,改变他们心性的或许还有其它原因。比如谷正对谷元的公开支持。谷正当时的话虽然只是针对谷元说的,算是对谷元的一种认可,但听到谷城的耳中却变成了一种的鞭策,他不可能不受到启发。

    再比如董家酒楼开业。一个酒楼的开业,他们做为县城响当当的名人连个佳宾都混不上,想吃顿饭还得求人,那种失落感也是对他们自信心的一种打击。

    无论怎么样,四人的心性改变了,这是好事,高峰自然乐于成全。当然,他并没有因不让他们进入自己护院队伍而后悔,就算现在他也不会改变决策,这帮人他还真不放心。

    只是让他们干什么好呢?高峰不由得头疼起来。

    他们心比天高,力却不足,胡闹玩耍可以,真要做正事那就差得远了。文不成、武不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更重要的是这帮臭小子缺乏管教,没有人敢用他们。

    作为奇葩武公子,他们的老子又都是有身份、有地位、有影响的人,让他们给别人做事,他们就是心甘情愿,他们的老子也不会高兴,那可是有辱门庭的事情。就连高峰这种不在乎别人眼光的人都不敢用,谁还敢用?

    回到家族做事并不是他们所愿,那与被搁置起来没有多大区别,更重要的是不自由和随性,他们的想法应是如谷元一般,独自闯出一番天地来。

    高峰思索了半天,脑子里一直围着“管教”、“整治”几个词在打转。终于,他有了一个想法。

    看向另外三人,高峰问道:“你们也是这种想法?”

    杜松三人点了点头,同时答道:“是的。”

    几人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连想法都出奇的一致,真不枉被称为四武公子。

    “你们怕不怕吃苦?”高峰又问了一句。

    “只要能干出点事来,吃点苦怕什么?再者说,干什么事情容易呢?”谷城答道。

    好小子,还没有开始做事就悟出了不少东西,看来我又小瞧你了。

    “很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你们有心,定然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高峰夸赞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谷城喃喃地念叨了一遍,然后点了点头,好似又有所明白,他接着说道:“高大哥,你看我们做点什么好?”

    高峰微微一笑道:“我倒有个提议,只怕你们不愿意。”

    “什么提议?”四人急切的问道。无论什么提议总得听听吧。

    高峰这次收敛了笑容,十分严肃地说道:“有道是好男儿志在四方,杀敌报国、保护百姓,那才是最光荣的事情,不知你们愿不愿意?”

    这话说出来高峰是经过考虑的。这几人无天无地,无父无母,必须要找一个真正能管住他们的人,哪里管得最严格,当然是军队了,他这才萌生了让他们去参军的想法。

    之所以让他们去当兵他还有另外一层考虑。他知道数年后金兵就会南下,到那时,整个大宋烽烟四起,真正起作用的只有军人,他们若早些时日在军中锻炼一下,自会有出头之日,起码比那些只会读圣贤书的人要有用的多。

    “你是让我们投笔从戎?”谷城不由得问了起来。

    听到这话高峰差点笑喷,你们这也叫投笔从戎,真还不知道你们的笔是用来干啥的。

    当然,他也不会打击他们。投笔从戎就投笔从戎,这几人多少读过些书,比那些一字不识的大头兵有文化的多,弄不好还能混个风生水起。

    “正是。”高峰确认道。

    得到高峰的确认,几人低头思考起来。高峰的建议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他们还真没有过这方面的打算。

    不是他们不愿意从军,而是宋人厌武喜文,从军根本没有什么出路。他们更知道,就算他们自己同意去,他们的老子也不会同意,毕竟老家伙们的认识更为深刻。

    抛开这些因素不说,高峰的建议还真的不错。他们不能以文为官,不能去做生意,最好的出路当然是从军了。

    “高大哥,你能给我们说说从军的好处吗?”谷城终于抬起头来问道。

    就是他不把话说明白,高峰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四人并没有拿定主意,因此需要高峰来劝服一下,再者,有了好的理由他们也好回去劝谏家长,免得被家人质问时不知道如何回答。

    高峰想了想说道:“从军有三大好处。一者锻炼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二者使你们的家族在军、地都有人,便于家族更好的发展。三者保家卫国,使家国免受涂炭。”

    如果说前两点是打小算盘的话,那第三点就是冠冕堂皇的理由了,高峰这是既帮他们算了小帐,又帮他们算了大帐。他相信每个家族在考虑成员出路时都会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四人点了点头,特别是对高峰说的第二点深以为然,军队、地方都有人,这样的家族综合实力才是最强大的。高峰这个说法显然说到他们心里去了。不过,谷城还是提出了一个疑问。

    “高大哥,现在是和平时期,怎能成就一番事业呢?”

    这小子的野心不小,他还真想去打仗!当然,有这种想法很正常,谁不想建功立业,出人投地呢?

    高峰笑笑道:“你看到的只是表面上的和平,事实并非如此。种种迹象表明,十年内绝对有一场大仗要打,五年内国内也会有一些动荡,只要你们把握好这个机会,定然能封官进爵、光耀门庭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在此说说而已,传出去我可是不会承认的。”

    他这是根据历史上说的,虽然不敢肯定历史会不会因他而发生改变,但有些事件依他的能力还影响不到,该发生的应该还会发生。

    他当然明白有些话不能说透,甚至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也可能留下后遗症,所以他才加上了最后那句,这也算为自己留了条后路。

    谷城四人听到这里,有些将信将疑,不过,他们并没有提出质疑,毕竟在求高峰,他的判断是不是正确,时间自会检验的。

    “高大哥,我们相信你,只是我们去哪里从军呢?”谷城再次问道。

正文 第195章 白朱相求

    这句话倒是问住了高峰。宋朝的军事制度与后世并不相同,想从军无非两个途径,要么投军入伍,要么应召入伍,谷城四人显然是投军入伍。

    既然是投军,当然得找个好的去处,只是去哪里呢?

    要说锻炼人,去西北军肯定是最好的,那里的折家军目前应该是大宋战力最强的了,但西北与西夏的战事不断,高峰还不敢出这种主意,万一让四人中有一人折在那里,他肯定与这家人结下了仇怨,这不是他之所愿。

    其它军队并不在高峰的考虑之列,大部分的军队内部早已腐烂透顶,四人去了不光得不到锻炼,反而受其影响而使四人变质,这又不是他之所愿。

    猛然间,高峰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张叔夜。

    张叔夜也算是北宋未期有名的统帅,他先期在兰州对羌人的措施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后期在擒拿宋江、东京保卫战中,也都立下了重大功绩,遗憾的是他在东京保卫战中失败被俘,在押送北去的路上自缢而亡。

    高峰盘算了一下,张叔夜此时应在海州任知州,虽然没有完全的统兵权,但安排这四人应该问题不大,当然,这还得看谷正能不能发挥优势,舍下这个面子向张叔夜作介绍了。谷正与张叔夜来自京城,高峰绝不相信俩人会不认识。

    想明白这些,高峰开口对四人说道:“你们让谷大人写个介绍,前去海州投奔张叔夜大人吧。”

    四人对去哪里根本没有任何想法,既然高峰是这个建议,只能试试看了,当然,最终能不能成行还得看谷正的意思,无论如何,谷正这一关是不能抹过的。

    搞定了四人,高峰匆匆吃完午饭便来到了锦楼。

    锦楼并不是茶楼,它实际上是白家的一座类似馆舍的楼。白家布匹生意往来较多,人员流动大,为了让这些流动人员有个好的住所才建了这座楼。

    白城喜在其中专门留了一间房作为自己会客所用,高峰就是去那里与他会面。

    令高峰意外的是除了白城喜,还有一人也在那里,那就是朱水福。

    他怎么也在这里?高峰有些疑问。朱家经营药材生意,还开了县城最大的一间门诊,算是县城医药界的老大了。

    朱水福是朱宝宝的父亲,还是黄达风身边的管家朱水涛的堂兄,他自己更是与黄达风同娶了蓝家的女儿,相对来说,朱家与黄家的关系应该更近一些。

    因此,无论朱水福表面上多么的和善,平时的名声多么的好,高峰对他还是防着的。

    但这种场合高峰不会去在意,毕竟对方找他来是有事求他。

    一见面,高峰急忙施礼道:“见过两位家主。”

    白城喜客气的回礼,朱水福却边施礼边道:“高公子,我是不请自来,你可别怪罪。”

    “能与两位家主相坐而谈正是小子的荣幸,哪有怪罪一说?”高峰微笑着回道。

    这帮人都是县城的大佬,虽然高峰的整体实力已不弱于他们,但做人的基本道理还是懂得,任何时候都不能让人挑出理来,这正是他的处世之道。

    朱水福和白城喜作为老江湖岂能不知,高峰说的越客气,实际上越是没把他们当作自己人。

    不过,初一见面,谁也不会掏心掏肝,就是要掏也得等大家热乎起来。

    “高公子请坐,我们俩个老家伙请你过来可不是为了说客套话的。”白城喜稍为随意一些,一开口就揶揄起来。他这也是缓解一下气氛,与高峰拉近一些距离的方式。

    高峰自然更喜欢随意一些,因此不再故做姿态,落坐之后直接问道:“两位家主,请小子过来不知有何吩咐?”

    就算明知道白城喜的目的,也得等他亲自说出来,当然,朱水福也不是来喝茶聊天的,这俩人找他无非是生意上的事,至于是啥事,那就听听再说吧。

    听到高峰的发问,白城喜两人互视了一眼,白城喜率先说道:“在高公子面前我们也不矫情,这次请公子过来,我俩确是有事相求,那就由我来说了。”

    高峰淡然地笑了笑,说道:“请讲。”

    白城喜接着说道:“公子知道,我白家世代从事布衣生意,这么多年也算做到了衣食无忧、略有盈余,别的地方不敢保证,但在县城还能排在这个行业的前面。本来我已满足,原想守得本份,看好家业,自此终老一生,也算对得起白家先辈了,当然,老朱与我的情况差不多。”

    犹豫了一下,白城喜又道:“然而,昨天见识到公子的手段后,我俩终于明白,我们一直都是井底之蛙,见识实在太少了,公子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