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240章

大宋工程师-第240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遇到对手啦!宋江心中开始感慨。他单知道高峰不会令他轻松,没想到一下子就给他出了这么大一个难题,这还是没考虑到后续的手段,谁知道高峰后面还有多少不可预测的手段?

    “几路探马都有消息了没有?”宋江问道。

    “济南府没有动静,其它的太远,暂时还没有消息传来。”吴用答道。

    宋江略一思索,便吩咐道:“即刻做好攻城准备,哨探回来,立马带来见我。”

    吴用应声去准备,宋江又考虑起来。

    他的目的是从沂州下淮南,目前看这一条路最关键的是章丘的驻军,若能把它用调虎离山的方法引走就可达成目的,而调动章丘的官军,一个是攻打济南城,一个是攻打长清城。

    济南城高河深,宋江还没有这个底气凭一千多人去攻打,那就只能攻打长清啦。

    可是,若换一条思路考虑呢?东行的线防守严密,那就走南路。郓、济、单、徐也不安全,那就走郓、兖、徐这条线,这里崇山峻岭,虽然不好走,但那是对它人来说的,对靠机动见长的起义军来说,并不存在什么难度。

    想到这一点,宋江心中立马轻松了一阵,大不了让弟兄们辛苦一下,很快就能辗转到淮南去了。

    只是他的念头未落下,一声“报”,探马随吴用进来。

    “大哥,哨探刚刚回来,探到平阴城和界首镇都是大量驻军,看来是郓州的官兵在拦截我们的南下之路。”吴用讲完,又让探马把情况仔细述说了一遍。

    宋江听完,愈发心中不安。他这边刚动一个念头就被阻断了,简直是一种无情地打击。

    平阴城是郓州最北的一座县城,也是最靠近长清的一座城,在这里驻军,既可阻住宋江南下,又可北上支援长清,倒是个好位置。

    界首镇位于齐、郓、兖三州之交,明显是防止宋江由此入兖的。

    这两点已占据,意思是告诉宋江,南下之路不通,请绕行。

    虽然感觉到南下的路被阻死,宋江并没有绝望,甚至连慌张也没有表达出来。

    “他们占据两地又如何?无非是装模作样罢了,难道我们攻打长清他们敢来支援吗?”

    这句话问得赤果果,说的却是实话,也是宋江对自身实力的信心所致。一群乌合之众,顶多是阻住去路,还真敢走出城池来追杀他们吗?

    不说能不能追得上的问题,就是追上也无伤大雅,毕竟在对攻战上大宋官兵还占不了便宜。

    不等吴用接话,宋江又道:“去章丘的兄弟回来了没有?”

    这才是宋江最关注的地方,也与他的计划密切相关,他不得不关注。

    宋江相信,高峰绝对想不到他的真正目的是东行,否则,也不会只在章丘大量驻兵拦住路口啦,他只要在齐、淄交界处埋伏一支军队就有可能把自己打残。

    而且从高峰派人诱使义军南来的策略看,高峰更希望自己南下,然后就能前后夹击,把自己消灭在水泊之间。

    当然,他宋江也不是吃素的,他要的就是这种真真假假,以假乱真,表像上他就要做出攻打长清的样子,看你派不派兵来救。

    实际上,无论高峰派不派兵来救,现在都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攻打长清。

    之前没有章丘的消息,宋江还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平阴和界首镇的消息传来后,宋江只能靠攻打长清来取得被给了。

    “留出一道城门,三面全力攻城。”

    宋江的命令终于下达了下去,而他也亲自披挂,准备带头冲锋。

    这是围三打一的战法,对那些意志比较薄弱的守城人来说,是逃命的最好机会,当然,对攻城者来说,也是攻城的最好方法。

    这是瓦解敌人,摧毁敌人意志的有效法子,再加上宋江亲自带队,令起义军神情振奋,两者相较,此消彼长之下,还真出现了一些力量上的变化。

    不过,战斗一旦打响,所有的想法都被抛诸脑后,这时候,不杀退对方就会被对方杀死,为了活着,只能拼力杀退敌人了。

正文 第484章 难破之城

    可以说,长清攻防战打得十分惨烈。

    一个势在必得,一个绝不容失,宋江与长清的官兵都倾尽全力,那份胶着一直持续到晚间。

    宋江人马虽少,却都是精兵强将,他们在攻防中转换速度快,节奏把握的很好。要不是官兵事先早有准备,而且人数占优,长清城或许早就被拿下来了。

    就是这样,长清城也岌岌可危。几名宋江部下,手持盾牌,在他人掩护下,以极快的速度攀上了城墙。

    这几人身手极为敏捷,出手也极为利索,官兵遇到他们根本无法阻挡。

    好在有杨再兴四员小将在,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把冲上城墙的几人又打了回去。

    几番冲锋下来,长清的官兵吃亏不小,到晚间时已有数百名士卒伤亡,这还是他们占据着地利和人多的优势所致。

    官兵损失惨重,宋江的损失也不小,就算手下作战经验丰富,但在不利的条件下,这一战打下来,也损伤了上百人。

    这都是宋江的命根子,每损伤一个他都咬牙切齿半天,上百人已到了宋江承受的极限,眼看攻城无果,他只得收兵罢战。

    长清城打得辛苦,两边损伤都很大,高峰却没有趁机增派一兵一卒。

    能支援的兵力,最方便的就是济南府和平阴城的,可这两个地方都是战略要地,皆不容有失,高峰不敢把这些战力不足的兵马拉到城外去。

    一旦他们被宋江截杀,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这两座城池丢失,无论丢失哪一座,都不是高峰能够接受的。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由长清城进行自保,而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考验。

    当然,高峰也不会任由他们自生自灭,斥候始终监视着战场的形势,一旦不妙,他定然会派兵支援的。

    好在长清的官兵表现不错,几番下来,几乎打破了宋江的信心。

    “给孙晨他们发送消息,让他们再坚持一天,后天援兵就至,宋江一行也会撤离了。”高峰吩咐道。

    依高峰的估计,宋江他们自带的食物最多还能撑到明天晚上,那时正是对付他们的最佳时刻。

    此时,他必须把章丘的兵士以支援的名义调往长清,好给宋江让路,令他东去。高峰可不想把宋江逼到无路可走,又退回到博州去。

    命令传达过来,孙晨就算不情愿,也必须接受。被宋江破城而俘肯定没有好下场,当逃兵更是死路一条,他只能破釜沉舟,再坚持一天。

    好在他也看出了官兵逐渐树立的守城意志和四员小将的强大,这些足够让他再坚守一天啦。

    “章丘的兵马还是没有动?”宋江问道。

    “哨探来报,他们虽有异常,但仍然坚守在当地。”吴用应道。

    宋江想了想,说道:“传令下去,明天继续加大攻城力度,我不相信他们会无动于衷。”

    吴用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大哥,没有好的攻城器械,我们很吃亏,而且我们的粮食只够一天的啦。”

    吴用说的简单,却说出了目前起义军的最大问题。没有云梯、抛石机、床弩等大型攻城器械,连弓箭数量都有限,仅靠一些简易的梯子和血肉之躯,攻上城去实在是难,这也是轻装简从的机动部队面临的普遍问题。

    更主要的就是粮食不多了,没有粮食将是致命的打击,不解决这个问题,起义军只能束手就擒。

    宋江自然知道这两个问题,也同样为之头疼,想了想,他无比遗憾地说道:“不瞒二弟,明天再攻击一天,实在不行,我们也只能撤退了。”

    说话间,宋江的语气充满了无奈。这是他起事以来第一次被逼到这种窘境,说起来还真是高峰造成的。

    撤退就意味着战略转移失败,以后的命运可想而知,吴用深知其中的道理和无奈,他摇摇头,没有多说一句,领令转身而去。

    第二日,攻城战更加惨烈,双方的伤亡半日间就达到前一日的水平,不过,这次宋江并没有下达停止攻城的命令,他要看看这伙官兵为何突然间变得如此神勇了?

    “里面有四名猛将呀!”宋江从昨日就发现了这个情况,今天发觉更甚,不由得感慨了一句。

    看得出来,这四名猛将不但个人勇猛,而且号召力极强,在他们的带领下,官兵的攻防极为有序,从头到尾就没有出现慌乱的情况。

    这才是真的不妙,宋江终于灰心啦。这样打下去,只要有那几个人在,永远也不可能摧毁官兵的意志。

    别看宋江人数少就敢攻城,实际上他求的并不完全是战力,而是一种心理战。对方只要害怕,弃城而去,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杀死多少人并不是宋江的追求。

    可是在这几人的带领下,对方的心理极为强大,宋江的如意算盘已经落空,再打下去只是增加伤亡,起不到任何效果。

    “这只从哪里来的四员猛将?”宋江不由得问向吴用。

    指挥使是孙晨,宋江是知道的,甚至还是追着他来到此间,可攻城战打了两天,始终没有看到孙晨的影子,说明他在后方指挥,而前方具体实施者就是这四人,防守打得有板要眼也是这四人的功劳,可莫名其妙出来的四人却名不见经传,那就实在难以理解了。

    吴用也早就注意到了四人,只是他与宋江一样,并不知道其来历,只能摇头作答:不知。

    既然如此,宋江也没有二话可说,他大手一挥,说道:“停止攻城,准备撤离此地。”

    一股满满地不甘充斥心头,宋江惆怅望了一眼城墙,他想不到竟会被如此一座小城难倒。

    缓缓地转过身,夕阳映射,留下一道长长地英雄落寞的背影、

    就在这时,吴用匆匆地跑了过来,急声说道:“大哥,刚刚收到探报,章丘的官兵已动身前来支援,情况出现转机啦。”

    “真的。”宋江立马惊喜起来,他一直在坚持,想不到就在要放弃的时候,希望居然来了,看来天不亡我。

    “通知弟兄们,抓紧时间休息,晚上趁夜转移。”

正文 第485章 走投无路

    损失了二百多名兄弟,总算取得了收获,要说宋江不满意,那也不是。

    只是一下子损失了近两成的人,宋江心里还是很疼的,这些人都是他精挑细选而来,而且跟着他南征北战,有着十分丰富的战斗经验,每损失一个都无法弥补。

    当然,他也知道,战争就是如此残忍,一将功成万骨朽,没有流血就无法取得成就,他能做的就是永远地记住他们。

    把死者掩埋好,伤者发放不菲的银钱任其逃亡,宋江趁着夜色带领余下的人马开始转移。

    知道章丘的官兵沿大路而来,为避免沿途遇到,宋江则专走小道而行。

    长清与章丘间也就百里路程,宋江及手下多出身这一带,对道路极为熟悉,因而,他们走的虽是小道,却没有走错路而耽误时间,相反,还快了一些。一夜间,一行人便来到了章丘不远的谷口。

    泰山山脉是座大山脉,它横亘在济南府与兖州的边界,甚至还延伸到兖州与淄州的边界。长白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它从济南府一直延续到淄州境内。两条山脉横在齐鲁大地,恰好把南北分成了三部分,中间那部分就是一条狭长的山谷。

    说是山谷,其实也不完全,因为两条山脉相距较远,足有二三十里,所以当地人把它当作夹在两座山之间的平原。

    无论称不称得上是山谷,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为在它的西侧有济南府的一座县城——章丘守护着入口,东侧则有淄州城守护着出口。

    左右两座大城守护着这个交通要道,使得此地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宋江就是准备从此处穿过。只要过了此谷,往东就可至淄、青,再转而南下就至沂州,从而实现自己战略转移的目的,而这条路正是最捷径的道路。

    过此谷,最关键的不是淄州守护的出口,而是章丘守护的入口,主要原因便是章丘位置更正,它完全座落在入口处,进入山谷必须从此处通行。

    淄州则不然,它距出口较远,而且在谷中还有几条岔道,因此,想在淄州封堵,根本不可能。

    不过,谷内却有一碍处,它在谷的正中,谷碍相距十数里,若在此处阻断,此谷定然是死路一条。

    宋江当然不认为这里是死路,不说淄州的兵士能不能很快得到消息来到此间布防,就是已经布防了又能怎样?最碍处十数里,那得需要多少兵士才能建立防线?

    宋江不相信官府有那么多兵士,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