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237章

大宋工程师-第237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他们走到哪里,哪里的官兵就视他们如虎豹豺狼,可宋江知道,事实并非如此,那些逃匿的官兵只是毫无战斗力的地方军队,若朝廷派出精锐来,他们还是没有招架之力。

    所以他的战术很谨慎,他怕把朝廷惹急了从而引来厉害的禁军,一直只在边缘地区游逛,从不到那些敏感的地带活动,而且他既不占州据府,也不在一处久留,目的就是让官府轻视他,藐视他,却拿他无能为力。

    只是他的战术再妙也起不到决定性因素,因为在战略上他已经败了。

    总不能一直这样居无定所,这样下去得到的将是灭亡。这是宋江得出的结论,也是他一直苦无头绪的事情。

    整个大宋国,要说立足之地还真不多。

    往北就到了宋辽边界,此地不光民众穷困,还驻军较多,并不是风水宝地。

    往西就到了宋夏边界,问题与宋辽边界相差不大,甚至比这边的生存环境还要恶劣,因为大宋的西军是战斗力最强的。

    中原腹地就不说了,那是朝廷的根基,凭他宋江几人还憾动不了。

    当前,留给他的出路就只有一条啦,那就是向南。

    南方远离朝廷,又是富庶之地,加上百姓深受花石纲之害,对朝廷深恶痛绝,这就为起义造反提供了便利条件。

    选择南方还有一个更有利的条件,那便是进可攻,退可守。建立可靠的根据地,步步为营,节节与朝廷对抗,就是败了也可以逃向西南,实在不行就是逃向海南、交趾和大理也是不错的选择。

    可是,他一直在犹豫,这个犹豫不是因为杀不到南方去,而是南方出了一个最令他意想不到,也是最令他头疼的人,那就是方腊。

    要说他信不过方腊肯定是有的,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便是方腊闹腾得太大了,四面出击,攻州掠县,看上去势不可挡,实际上却是纸老虎,根本闹腾不了几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宋江首先看到方腊的起义并没有明确的纲领,他的起义纯粹是利用民众的心理来为自己谋取私利。

    起义之初方腊就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以头巾区别等级。无法号召群众,他便以鬼神那些隐秘难测的事互相煽动,烧房舍,掠金帛,抢子女,诱逼良民加入起义军。

    由于人们安于太平,不识兵革,听到金鼓声就束手听命,所以不到数天就有数万人胁迫加入。

    这样的起义军无非是一群乌合之众,能有什么战斗力?又能有什么前途?

    另外,方腊军十分残忍,他们凡是抓住朝廷的官吏,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或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俘虏,讨还血债,以解心头之恨。

    这种残忍的做法,不是一个成大事者所为,更是受人诟病的行为,对此宋江并不认可。

    还有,方腊心眼小,生性多疑,他使用的都是方家人,外人轻易占据不了要位,宋江能够想像得出,一旦投奔到了方腊手下,下场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只是,事情逼到了这个份上,宋江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地方可去。留是死路一条,他早晚会被大宋官兵给捉住。走的前景虽然不容乐观,毕竟还有一线希望,就是不为自己计,为手下的兄弟们考虑,也应该马上转移。

    为此,宋江决定进行战略大转移,带领部队向南去。

    当然,宋江并未考虑着去投奔方腊,依方腊装神弄鬼的方式,他还真不感兴趣,他考虑的是与方腊合作,二者合力共抗宋军,各自建立稳固的地盘,那样就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如此或可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天地。

    也许结果不一定合自己的意,两家合兵也不一定能战败宋兵,但那时他宋江就不怕了,战局纷乱之下,他完全可以用这支机动部队下西南,到时保命已是无碍。

    既然要合作,必须要有诚意,宋江当然明白他的诚意就是展现出最大优势。

    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没有谁比他更了解自己啦,宋江自然知道他的最大优势就是作战能力强,特别是机动作战,无论是方腊还是宋兵,都无法与之媲美,他能利用的,令方腊为之刮目相看的,也是这一点。

    既然要向南突袭,自然要迷惑住朝廷,甚至在其中还应狠狠地打压一下官兵,自打定这个主意起,宋江就在为战略中心南移做准备。

    可以说,他的第一步走得很精彩,这一步十分关键,为三步走的战略大局开了个好头。

    在攻击聊城,佯攻大名府,把周边的官兵全都调向那里后,宋江的第一个战略意图已经达到,他带人又迅速赶到了固河镇,这里为三州交界,有故黄河之利,他决定从这里攻入齐州。

    宋江的想法很简单,步入齐州后,看齐州的反应,若他们不管不顾,他将从泰山西侧入郓、济、徐,再直下淮南路,这条路好走,但水域较多,很容被围剿。

    另一条便是从齐州,穿淄、青,入沂州,再过徐州下淮南路。这条路要穿过沂蒙山区,路虽难走,却很安全,唯一的不足便是沂州城坐落十分关键,它位于两山之间,从城外根本绕不过去,要过必须把它打下来。

    打沂州城宋江没考虑过,那里地势险峻,真费力去打,伤亡估计不会小,他才不会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不过,宋江并不是没有办法,既要过,又不打,他的办法就是借道。

正文 第478章 相识之缘

    宋江还是有点小自信的。他在这一带可以说面子很足,他真要说打哪个州或县,相信那个州县的官员要么直接打开城门请他进去,要么带头跑掉。

    他们明白,就凭手下的那点兵马根本挡不住宋江,与其等他打下来收拾自己,还不如及早应对,或可捡回一命。

    宋江的自信就源于此,他的面子如此大,若仅仅是借个道,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

    这只是后话,对宋江来说,只要在脑中转一下就行了,他现在要考虑的是入齐州后会面临什么情况。

    从来没有过的事,这一次,宋江突然有种莫名的心悸,心悸来自哪里他不清楚,却认为与这次南行不无关系。

    前途未卜,甚至存有凶险,这是宋江的感觉。

    因而,他停了下来,让大家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休息,他则派副首领吴用亲自带队前去齐州侦察情况。

    虽然在这一带如鱼得水,可消息还是太闭塞了,否则,哪里需要如此被动?宋江心中暗道了一句,才抬头对已回来的吴用问道:“二弟说齐州那边没有任何防备,难道就没有别的消息?”

    齐州那边没有任何防备,本是正常的事,可宋江总感觉到有些不对劲,至于哪里不对劲,他一时也说不上来,只能再向吴用多询问几句。

    实际上吴用早就被宋江的那句“计将安出”震住了,他觉得宋江好矛盾,这与他之前的性情不一致。

    不是早就准备联合方腊去了吗?怎么还问计将安出?难道方腊那边还有变故?吴用这么想着,却没有说出来,而是接着宋江的问话答道:“消息倒是有一些。”

    宋江听了,毫不掩饰地道:“那就说说。”

    吴用在宋江身边坐下,拿起酒又灌了一口,说道:“听说青州新上任一名知府,姓高名峰字子川。”

    “什么?”听到这个消息,宋江勃然变色,他猛然坐起,盯着吴用又问了一句:“是不是原知丰’县事?”

    “正是此人。”吴用答道。

    “坏了,坏了。”宋江大叫一声道,“只怕我们这次很难南下啦。”

    吴用莫名其妙,不由得问道:“大哥,为什么呢?不就是一名青州知府吗?他再厉害,大不了我们不去惹他,与我们南下有什么关系?”

    “嘿嘿!”宋江苦笑一声,说道,“二弟有所不知,事情可没那么简单。”

    看吴用用心在听,宋江接着道:“青州知府可不仅仅是一名知府,他还兼任着京东东路安抚使一职,如此说你可明白?”

    吴用还是不明白,疑问道:“就算他能统领两路兵马又有何惧?只要那些厢兵上不了台面,谁能奈我何?”

    这倒是实话,宋江也深以为然,不过,他还是谨慎地说道:“此人不简单,他不仅把一个县境治理的不错,还培养了一批能打善战的兵士,当初起事时,我们曾到单州转了一圈,可就是没敢过境入极为富庶的丰’县,我当时考虑的就是怕与他直接对上。”

    竟是这个原因,吴用这才明白,那时只是在单州匆匆一过便又向北杀来,是因为老大不敢触碰那个高知县。

    “大哥,他有那么可怕吗?”吴用不服气地问道。

    “没有真正交锋过,我也不知道。”宋江实话实说道,“不过,此人在多年前就让人给我捎过信,虽然一直到现在我还在纳闷,却也是我避开他的一个原因。”

    高峰居然在多年前就给大哥捎过信,这倒是个奇闻,吴用突然间有种好笑的感觉,问道:“捎得什么信?又是谁捎得信?”

    宋江没有隐瞒,说道:“捎信之人就在我们的队伍里,是刘唐刘兄弟,不信你可以问他。”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他让刘兄弟捎信时,刘兄弟还不认识我。”

    居然是让刘唐捎得信,而且刘唐与宋江素未谋面,这也太过玄妙了,吴用不由得啧啧称奇,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古怪的事情。

    “卫士,去把刘唐兄弟请来。”

    不一刻,刘唐迈着尺八短腿赶了过来,向老大、老二拱手行完礼,问道:“大哥,二哥,找小弟过来何事?”

    宋江没有说话,吴用却围着刘唐好奇地转了一围,直把刘唐看得浑身起毛:“二哥,你这是何意?”

    “啧啧。”吴用咂着舌头,问道:“刘唐呀刘唐,你与高知州什么关系?他又让你捎得什么消息?”

    刘唐被问得莫名其妙,纳闷道:“二哥说话如此不明白,什么高知州,什么捎得消息?”

    宋江看刘唐没明白,便解释了一句:“刘兄弟,高知州就是你向我提起的那位高峰高大人,他如今是青州知州,而且任安抚使,很有可能是我们的对手。”

    刘唐这才明白,吴用问的是高峰之事,而他也没料到高峰居然任了知州和安抚使,更有可能是他们的对手,这真是阴差阳错成就了一场相识之缘。

    不过,看宋江和吴用的神态,是想听听高峰的故事了,虽然他单独对宋江讲过,却也感觉没什么好隐瞒的,于是便他接触高峰事情又讲述了一遍。当然,他很明确的告诉俩人,当时他并不知道高峰是名官员,更不知道将来会是名知州,高峰是官员的事还是他后来调查出来的。

    “什么?你说你只报了个刘唐的名字,他就知道你的绰号是尺八短腿?”

    “什么?你只说了个向南,他便猜出他的敌人是朱勔?”

    “什么?那个时候他居然提到了大哥?”

    对于吴用一惊一乍的疑问,刘唐都一一给予了肯定的答复,最后说道:“他让我转告大哥,若是走投无路时,可以帮到大哥。”

    就算宋江早就听到过这句话,此时再听来也是另有一番滋味。刚起事时,他不认为会接触到高峰,更不认为高峰能帮到自己,现在看来,这一切皆有可能。

    这人到底有多厉害,为何万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与高峰作对手宋江已有种如坠深渊的感觉。

正文 第479章 开始布局

    “派人与张仙谈判,让他无条件投降,同时通知李太,若张仙还存有二心,直接杀而取之。”

    关胜拿着高峰传来的军令,有些哭笑不得。这段时间,张仙可被整惨了,就算有了李太的帮忙,也架不住越来越强大的官兵骚扰,他甚至已经断粮了,就是不派人前去,张仙也会主动投降。

    只是高峰有高峰的想法,关胜也不知道为何到了这个关键时刻,高峰会要求主动联系张仙。

    很快派人联系到张仙,他亲自与张仙在半山腰会面。

    交谈实际上很简短,关胜一提出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张仙便爽快地答应了。他不答应也不行,本来就在别人的虎口里,加上这段时间更是见证了官兵越来越强大,敢有二心,他的下场绝对不妙,作为聪明人,自然知道如何选择。

    张仙也不怕对方耍无赖。他陪对方演练士兵那么久,不说没有功劳,苦劳还是有的吧,仅凭这一点对方也不可能亏待他。还有,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他看出了对方是那种说话算话的人,曾经答应的粮食从没亏欠过一次,而且在演练过程中,从没嗜杀过他一名手下,如此的作为更让他佩服。

    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