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233章

大宋工程师-第233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再兴这几年成长的很快,但他的成长并没有太大的压力。既没有经过多少生死搏杀,也没有铸成拼死的意志,因而这份成长还缺乏火候,缺乏火候的杨再兴根本不可能成长为大英雄。

    今天机会难得,说是比试,更有种搏杀的味道在其中,风小默就是要让杨再兴体验一下这个味道,从而达到升华的目的。

    是呀,英雄难得,岂是那容易造就的?杨再兴要想达到历史的高度,必须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才行。

    高峰想通此节,只得一边提心吊胆观看,一边咬牙坚持,任由比试继续下去。

    比试也是越来越热烈,它同样也赢得了众人们的呐喊助威。这一刻,无论是官兵,还是李太的武士,都觉得值了。两场比试,场场精彩,让人看了热血沸腾,他们可从来没饱过这种眼福。

    在大家以为比试将继续胶着的时候,杨再兴突然荡开何子威扫来的一棒,顺势一枪刺出,直奔何子威的左臂。

    何子威急切间抬臂,堪堪躲过枪头。看着从腋下穿过的长枪,何子威心生一计,双腋下压,一下子夹住那只恐怖的枪杆。

    枪杆被夹住,杨再兴拔了两下没有拔动,心中叫苦,正准备气运丹田多使把力气,却见何子威单臂舞动狼牙棒照自己戳来。

    形势万分危机,杨再兴若不松手,势必要被狼牙棒戳个窟窿。

正文 第469章 轻松搞定

    好个杨再兴,临危不惧,不慌不乱,看狼牙棒戳来,侧身躲过,玄铁枪交右手,左手朝着棒杆抓去,一下抓个正着。

    于是二人各一手持枪杆,一手持棒杆,你掖我拽,相持不下。

    比试到此算是明确下来,二人已难分胜负。

    既然如此,自然要制止他们再行争斗。只见高峰和李太同时大喝一声:“住手。”

    杨再兴和何子威听到呼叫,双双罢了手。交还过兵器,互致一礼,各自回到阵营。

    至此为止,双方比试了两场,皆战成了平局,可见实力不分仲伯。

    不过,这个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料,对李太来说不免有点失望,当然,他的心情并不糟,反而快意地说道:“高大人手下无弱兵,有杨将军这般少年英雄,实乃可喜可贺之事,只是不知高大人第三场将派什么人参加?”

    前两场平了,第三场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决定胜负的一场,双方定然是要使出最后的力气。

    李太对高峰一行不太了解,不知道对方是否还藏有杀手锏,只是依他的判断,前两场如此重要,肯定要派上最强大的出场了,难不成最强大的还放在最后?

    无论高峰有没有雪藏,李太都不认为他还有更好的人选。明显,厢军里都是水平一般的人士,不可能有高手存在,而高峰身边,除了那位文弱书生外,还有三个半大小子,他可不认为这三个会有杨再兴的水平。

    自己这边则不然,派上场的可是水平不亚于何子威的一名高手。

    说起这名高手,还真有点神秘,李太只知道他叫徐大郎,来自密州的莒’县,其他的并不知道。

    徐大郎并非是投奔李太而来的,只是他阴差阳错与何子威起了冲突,二人拼斗间难解难分,直到李太亲自出手才把徐大郎降服,而降服的结果便是徐大郎答应跟着他们干。

    收了徐大郎,李太的实力大增,恰在这时赶上高峰带兵马来袭,想到自己有三名高手,完全可以力压对方取得三场比试的胜利,李太这才决定用此法解决问题。

    想到前两场虽未胜,却也未败,第三场又是从未暴露身份的秘密高手出战,李太几乎认定已经吃定了高峰。

    实际上高峰果然大意了,他一直不想暴露风小默这个点,看到前两场都是平局时,便认定对方的第三名水平也有限,所以准备派吴扬上场。

    不过,他还是问了风小默一句:“是你亲自上呢,还是吴扬上?”

    风小默却对他明言道:“那人实力不弱,吴扬对上他虽不一定会输,想赢却也没有可能,只看你想第三场是什么结果了。”

    高峰自然相信风小默的眼力,那就说明对方还隐藏着一位高手,他毫不犹豫地说道:“自然是赢,而且要赢的漂亮,夫人,还是得由你亲自出马。”

    风小默点了点头,迈步走了出去。

    只她这一出去,又惊住了众人。怎么上来个文弱书生?难道真没有可派的人了?或者说,高峰准备放弃这场比试?

    风小默女扮男装,身形显得比一般书生还不如,众人当然把她归到文弱一类去了。

    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不会有谁认为这场比试还能取胜,特别是关胜和那些厢军们,基本认定高峰是在承让这场比赛了。

    高峰这样做的目的为何,关胜等人不可能猜出,却也不敢质疑。质疑上宪,那与找死没什么区别,关胜虽然耿忠,却也不愚蠢,自然知道有些话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说的。

    风小默闲庭信步,姗姗地来到场地中间,只是不等她做出任何动作,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壮汉说道:“在下徐大郎,朋友,你不是我的对手,请换个人上来吧。”

    这是瞧不起风小默了。也是,尽管风小默在尽量掩饰,还是挡不住那绝世的容颜,就算是男装,也是迷道众生的男儿,对这样的男儿,没有谁能忍心下手。

    早就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风小默,对徐大郎的话并没有在意,她淡淡地说道:“徐壮士的好意在下心领了,不过,如果你如此以貌取人就大错特错了,这样吧,如果你能在我手下撑过三招就算你赢,如何?”

    如果说,徐大郎劝风小默回去是好意的话,那风小默这样说,就是赤果果的侮辱了。没有哪个壮汉能受得了这种说辞,说是实力相当的人也不行,更不要说还是看上去弱不禁风的风小默说出来。

    可是徐大郎哪里知道风小默说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在她认为,对方真能挡住她的三招,那就是她的眼光有问题,判自己输也不为过。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徐大郎擎起手中的一把朴刀,示意风小默亮出兵器。

    实际上,风小默只有身上的一把配剑,哪有什么别的兵器。可是在这种场合,拿配剑迎敌,未必也太夸大了吧。

    只是,徐大郎被风小默气极,哪里还顾得上对方武器的事,直到风小默抽出宝剑来,他才发现对方比自己想像得更嚣张。

    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我不留情面了。徐大郎气愤间,举起朴刀迎着风小默的面便砍了下来。

    这一招,看上去势大力沉,气势不凡,可确是一个绝妙之招,对上的正是风小默使用宝剑的不足,因为这一招并不是实招。

    也就是说,这一招看似勇猛,不过是一个虚招,它要的就是风小默躲闪。风小默拿着一把配剑,根本不可能硬碰硬的隔挡,能做的也唯有躲闪。

    既然躲闪就好办了,无论她躲向哪一侧,徐大郎都能顺势而为,变纵砍为横扫,追着风小默的身体而去,这样,两招便能把风小默逼到圈外。

    然而,徐大郎的盘算并不准,对来势凶猛的朴刀,风小默没有任何的躲闪动作,也没有举剑去隔挡,反而向前跨了一步。只见剑光闪动,徐大郎感觉两只手背一麻,朴刀应声飞了出去。

    这是什么情况?一招还未使完,兵器便没了踪影,徐大郎立马脑子不够用了。此时他要是不知道对方远强于自己,也太白痴啦。

正文 第470章 长白山下

    不光徐大郎脑子不够用,就是李太和他的那些手下,关胜和那帮厢军们同样脑子不够用,没有人能够相信风小默会胜的那么轻松。

    可事实就在那里,无法改变,众人不由得对风小默仰视起来。别看他文弱不堪,实力却是强大无比。

    此时李太更明白了一点,这次比试,高峰是有意在承让,否则,他很有可能会三盘皆输。技巧就是第一局由风小默对阵他,然后依次顺延,他可不认为自己能在风小默手下过上几招。

    事实是否如此,只有风小默最清楚,而她这次轻松赢下比赛确实有投巧的因素。

    真要说起来,打败徐大郎对风小默来讲并不难办,但若想在三招之内搞定还真得费得劲,她这次确实是钻了个空子。

    徐大郎被风小默一挤兑,急于显示自己的实力,这才有所失控,他算到了风小默的所有应对可能,唯一没算到的就是她会欺身上前,而这个漏洞也只有风小默这种高手才能够抓住。

    当然,对武人们来说,输就是输,赢就是赢,不会因为被人抓住漏洞而否认,所以徐大郎丢了武器后很果断地认了输,同样的,李太也来到高峰面前,拱手承认自己败了。

    李太诚心归降,高峰自然高兴。没有伤亡一个人,悄无声息地收获了一支队伍,还收缴了一批钱粮和物资,这是新官上任的第一战,对高峰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把李太等人带回营地安置,高峰便着手准备另一件事,那就是清剿长白山上的张仙。

    张仙不但声势浩大,而且占据的地理位置更重要,要想拿下他们,不会像李太这般容易。

    不过,真想清剿张仙,对高峰来说也不是难事,毕竟那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还成不了什么气候,只要高峰想收拾它,定能手到擒来。

    当然,高峰并不想太过急切地清剿张仙,张仙只是他用来练兵的目的,若如此简单的结束,练兵将很难达到效果,所以高峰又有了更好的想法。

    清剿张仙的兵士还没有行动,好消息就接连传来。

    第一个消息是项充带领的五百乡兵赶来了。这才是高峰的王牌,也是他这次行动的底气,有了他们,又多了一层胜算。

    第二个消息是淄、青、潍三州的禁军和厢兵已经出发,按他们的速度,不日就能达到济南府边界。

    第三个消息是朝廷和张业传来的。经过一番讨论和酝酿,二者都同意高峰的建议,并授权给他,只要有利于清剿宋江反叛,有利于地方稳定,有利于国富民强,都可以便宜行事。

    三个有利于给了高峰信心,也给了他行事的护身符,有了它们,高峰有了底气,立马下达了命令。

    第一道命令是给京东二路所有州府的,要求他们尽快治办和筹措钱粮、兵器、马匹和物资等,以便大军行动。

    第二道命令是给青、潍、淄、齐派出的四路军马的,这个命令要求每支军马按既定时间汇集于长白山脚下,同时为他们划定区域,要求其各自守好,不能放走一名匪徒,否则将军法处置。

    第三道命令同样是给各州府的,高峰把这些州府分成东西南北四个区域,抽调其中兵力组成四军。其中青、潍、淄、齐为北军,也是这次清剿宋江的主力军。

    东平府(随朝廷的诏令一同来的还有把郓州改成东平府)、兴仁府、广济军、济、濮、兖等为西军,登、莱、密、沂等为东军,应天府、单、徐、淮阳军等为南军。

    四军齐备,一旦宋江流窜入京东地区,就以北军为主追剿,其余三军左右堵截,再加上这一带的泰山山脉、沂蒙山脉等地形优势,定叫他有来无回。

    当然,高峰还是不太放心。别看他能收拢四五万军队,可这帮人久疏战阵,有的连正常的训练也做不到,战斗力几乎为零,用这样的军队除了消耗粮食,还真没什么大用。

    高峰自然不能任由这种情况延续,这时能帮他的就是那五百名乡兵了。高峰只要在各军中把五百乡兵安插进去,再委派几名监军,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把那些军士训练出来。

    既定方针出来后,高峰把军事训练的重点放在了北军身上,他们是与宋江作战的主力军,也是高峰准备创建的王牌,战斗力训练不出来肯定是不行的,而这时,他们都被高峰安排在了长白山下。

    长白山最高峰摩诃顶并不在山的中间部位,而是位于淄州境内的周村附近,而张仙一行就驻扎在这座山头。

    为了把张仙牢牢的困守在山上,高峰趁他们不备,要求四路兵马在夜间同一时间抵达预定区域,并迅速形成了包围圈,直到早上张仙等人发现时,他们已上万人团团的困在了山上。

    为了对付区区的上百乌合之众,不惜动用上万人的军马,这样做值吗?

    不少人对此有了疑问,认定这不过是一种浪费资源的做法,很不可取。

    他们不理解,高峰并不在意,他自有一番见解。这帮军士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在不停地消耗资源,可他们都干了什么呢?说来汗颜,这么长时间以来,屁事没干,就等着混吃混渴呢。

    也就是说,就算这次高峰不把他们拉出来,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