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230章

大宋工程师-第230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高峰在皱眉,关胜急忙补充了一句:“三千厢兵还是因为宋江造反新增了兵员、补齐了缺额,若是以前,一千都不到。”

    啊!高峰再次吃惊,他单知道宋朝的****,没想到会腐败到如此程度,这种吃空饷的事也会发生。

    为何关胜一说,高峰就这么想呢?事情还得从宋朝的兵役制说起。

    宋史兵志云:“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

    这就是禁军、厢军、乡兵的由来,用后世的话说,禁军就是正规军,厢军是地方部队,乡兵则是民兵或预备役。而高峰任知县时筹备的就是乡兵。

    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定,宋朝对驻军也有要求。宋初禁军有20万,10万守卫京师,10万分驻各地。“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

    也就是说,禁军的分配一般保持在京师与地方持平的线上,这样内外制衡,才不会发生变乱。只是后来北方和西北战事不断,禁军便逐渐调集到了京师和北方及西北去了。

    当然,一些大的州府和重要关口还是有禁军的,比如应天府、大名府等地。

    各地最重要的守护力量就是厢军。对厢军的人数朝廷也有限制。小郡不超过千人,大郡不超过三千人,边郡军州不得超过一万五千人(可由特旨增加)。这就限死了各地兵士的人数。

    虽然如此,但是宋朝冗兵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很严重,其原因又在哪里?

    首先,宋军是募兵制,一经入伍,终身服役,直至老疾退役,这就使宋朝供养了大量的老弱病残的军士。

    其次,除了正常的募兵外,天灾、战乱所导致无处谋生的难民,刺配到各地的犯人也都是兵员的主要来源,在某些灾年,兵员数量将会急剧增加。

    再有,到了赵佶时代,****已达到极至。军队编制大幅增加了,但缺额不齐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好处便是可以侵吞军饷。比如,三衙所统京师之兵数应为十余万人,可实际上只有三万人,多余的军饷便落入了贪官污吏的手中。

    京师如此,各地更加不堪,虚报兵员数量,侵占厢兵军饷的现象更加有恃无恐。

    济南府不算小府,而且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按说应是编制三千厢兵的,可实际上它平时的厢兵还不到千人,这中间的问题自然就出来了。

    无论以前存在什么问题,高峰也不想追究,他不知道其中的水有多深,不敢轻易踏进去。不过,现在接手了,他自然不可能再任其下去,下一步整顿军务势在必行。

    当然了,其它的都是后话,他现在最关键的是赶紧调兵遣将,好及早解决宋江的事情。

    “关指挥使,请你安排几名亲信,护送我的手下前往青、淄、维等州,调其厢军齐聚济南府,同时集结本地厢军随时听用。”

正文 第463章 整军备战

    高峰这次只调用齐、青、淄、维四个州的兵力,他统计了一下,齐州三千,淄、维各一千,青州禁军和厢军有五千,合计正好有万人,这还没算他带来的五百人。

    万人对付只有千多人的宋江,虽说没有十足的把握,却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之所以没调用其它几州人马,并不是他们不可用,而是因为他们离齐州实在是太远了,莱州和登州远在东面,沂州、密州和淮阳军又远在南方,等他们赶到齐州,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当然,这次没调用他们,不代表不用他们,高峰已在考虑于哪里布设第二道防线,确保宋江他们一旦进入京东路地界,就被包成饺子,而这第二道防线就是那几个州的军马。

    ……

    调兵之事事属机密,是秘密进行的,一般人了解不到,就是济南府也只有知府韩渊知道,其它几个州也把知情范围缩到了最小。

    高峰这样做是不想惊扰到了宋江,无论能不能招安他,在军事上还是要做好充份的准备,高峰可不想这一次部署无功而返。

    他秘密进入济南府,连府衙都没有去,而是住在军营里,这也是为了方便行事。

    吩咐韩知府一切照常,高峰开始接管济南府的厢军。

    此间厢军为一军编制,设六个营,每营五百人,算是加强军,军指挥使便是关胜,另外还有一个副指挥使和六个营指挥使。

    当高峰令关胜把厢军集合后便知道宋军的战斗力为何弱了。只见那些兵士高矮不齐、面色不振,站无站相,坐无坐相,明显是疏于训练的样子。

    如果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他们的军容严重不整了。一多半的军士根本就没有正规的军服,更不要说铠甲和武器了,他们大都还穿着自己的服饰,手持的也是一些木棍。

    这么一帮人往那一站,简直就是一群民兵,可能比宋江他们还不如。

    靠他们如何打仗?高峰不由得望向关胜,对他有了责怪之意。之前在路上遇见关胜时,他身边带了几十名兵士,当时的感觉还不错,那帮家伙起码还像个兵,可现在看来,除去那几个,其余的都是乌合之众,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有战斗力?

    关胜岂能看不懂高峰的意思?他脸一红说道:“大人,吾等也是没有办法?”

    高峰心头一惊,立马想到了大宋军队的种种问题,此事非关胜能够左右,所以与他并没有关系。想到这里,高峰平缓了自己的脸色,示意关胜继续说下去。

    关胜接着说道:“厢军属地方军队,它不同于禁军,平时没有训练任务,更没考虑着去作战,因而疏于管理。还有,厢军待遇要比禁军差很多,大概相当于禁军的一半,所以其生活十分凄苦。这次新增了兵士员额,可是兵士的供应并没有增加,所以军服、器械、军粮和月俸等等也就无法保障了。”

    原来如此,这事还真怪不到关胜头上。厢军的主要任务是杂役和军工,虽然特殊时期、特殊地方也承担作战训练任务,但总体来说是附属性的,主导作用的当然是禁军,所以禁军的待遇要比厢军高上一倍。

    厢军不光待遇低,连社会地位也不高,许多厢军是犯人刺配到本州充当的,又称为“配军”,这样的厢军连一般民众的地位也赶不上。

    厢军的出头之路便是升格为禁军,能升为禁军的厢军实际上是一种奖励,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因而可以说大宋禁军的单兵素质还是相当优秀的。

    厢军的尴尬地位决定了他们既没有战斗力,又没有良好的装备和生活,如果再硬要给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那就有点勉为其难了。

    当然,这中间还大宋军队内部的管理和腐败问题,这些谁都没有办法,高峰更不可能在此间提出质疑了。

    看来还是太乐观了,事情哪里像当知县时那样容易处理?高峰就算早有预判,也没有实际见到来得真切。

    只是,无论怎么着,现在是对付宋江的关键时刻,高峰可不会任其发展下去。

    “关指挥使,厢军的事情我已经知道,其它事情我来安排,训练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说到这里,高峰又指着身后的两名保家军说道:“关于训练的事情,他们两个将会协助你进行,而且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以他们的训练方法为主。”

    高峰没有令吴扬等四个小家伙主导训练。要说武力值和能力,他们还真不弱于一般的武将,就是关胜也不一定敢说比他们强,但是四人的年龄还小,高峰怕他们服不了众,万一在这次带队中受到了打击,对他们个人成长也是一种消极影响,高峰可不想因此毁了他们的前程。

    就算是这样安排,也令关胜惊愕了,他不知道高峰带来的俩人有多厉害,居然连兵士的训练也由他们说了算,自己还真是想看看他们有何高明之处。

    至于高峰所说的“其它事情”他来安排一事,已被关胜自动屏蔽了,作为一路的安抚使,而且在对付宋江的关键点上,做好这些事不要很轻松。

    无论关胜怎么想,高峰也感觉到压力不小。

    他现在面临的事情很多。朝廷的诏令没有下来,各路围剿兵马也未到齐,就是项充带领的乡兵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到达。可他现在既要等待朝廷的诏令以制定对宋江的政策,又要整军备战,还要协调各个事项,而这每一件都不是小事,每一件都至关重要,高峰不敢有丝毫的马唬。

    不过,高峰更担心另一件事会出现,那就是这里的宋兵没有经历过什么战斗,一看到凶狠的敌人便会腿软,一旦如此,他所有的努力都将负之东流,他必须要把这个问题克服掉。

    因而问向关胜道:“你说最近有匪徒趁机暴乱是怎么回事?能否确定是哪些人?”

    关胜毫不犹豫地答道:“还真锁定了两家,只是一直没有动他们。”

正文 第464章 准备行动

    “为何不动?”高峰疑问道。不动无怪乎两种可能,一个是没能力动,一个是没时机动,可高峰怎么看都找不出这两种可能,倒纳闷起来,难道这两拔人比宋江还厉害?

    关胜答道:“他们的位置有点特殊。”

    “有何特殊之处?”高峰皱眉问道。

    “一伙在齐、淄交界的长白山,一伙在齐、兖、郓交界的界首镇,他们都背靠着大山丛林,周旋于交界地带,进退自如,辗转方便,因而不便捕捉。”

    这两个地方高峰倒是知道。

    在齐州的章丘县和淄州的邹平县交界处有一座山头,因山势陡峻,长年白云缭绕,故名长白山。

    这座山虽不及东北的长白山雄伟,但其重峦迭嶂,绵延数十里,向有“泰山副岳”之称。其最高峰摩诃顶,海拔近千米。隋末农民起义军王薄就曾在此举行声势浩大起义。

    界首镇是郓州的一座小镇,位于齐、兖、郓三州交界处,属于三不管地带,而且它还位于泰山脚下,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它更为特殊。

    根据这两地的特点,高峰很快总结出来了,这两地都是位高山丛林,都是几州管理的死角,一旦有人在此做恶,单凭一州之力很难办理。

    果然,关胜接着讲道:“他们占据两地后,进可攻,退可守,我们拿他们没有办法。”

    “你把他们具体介绍一下。”高峰直截了当地说道。

    关胜忙应道:“是”。

    “长白山这伙匪徒有上百人,领头的叫张仙,原为青州人,自宋江起事后,他便开始纠集人马,聚集于长白山上,不过,他们除了一次宋江过境时响应过之外,一直没有多大动静,这也是我们没有对他下手的原因之一。”

    原来是他!高峰心中暗暗吃惊,幸亏自己来了,不然,又得出大乱子。

    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这个张仙可是个大名人,史上他应在几年后正式领导民众起义,号称“敢炽”,聚众10万有余,其势远超于宋江一行。不过,他最终还是被张俊平定了。

    “另外一家呢?”高峰问道,他已不敢对这些突然间冒出来人小瞧了。

    “界首镇的乃是一对结义兄弟,一个叫李太,一个叫何子威,他们平时爱好习武,喜欢舞枪弄棒,纠集了几十名武夫经常在一起打斗。他们的性情火爆,嫉而如仇,崇尚宋江提出的替天行道和杀富济贫的做法,屡屡出手教训周边的官吏和富豪,在百姓中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不过,并没有人命在手。若只是这样倒还罢了,我们也不会盯上他,可是他们却对宋江一行极为拥戴,不时叫嚣着要投奔宋江,这样下去就危险多了。”

    郓州的李太和何子威在史上也算是名人了,他们和张仙同时起事,不过势力并不大,也是被张俊剿灭的。

    看到这么多人出现,高峰一时间头疼起来。

    他不是头疼拿这帮人没有办法,也不是头疼他们将来还会闹事,而是头疼宋江造成的影响。

    别看宋江一行像老鼠一样四处乱窜,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很得民心,也受到很多人的拥护,如果他不四处乱跑,坐地成势,估计也会如方腊一般吞州并府了。

    剿灭宋江和几股崛起的势力容易,消除其影响实在是太难了,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朝廷和官府自毁根基,官员们在百姓心中已经不可以信任了。

    高峰已能够想像,长此以往,不但他的发展策略得不到落实,那些农民运动还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挡也挡不住,这样下去,受损的还在大宋的力量。

    怎么办?这才是高峰将要面临的问题。直到这时,高峰才真正感到失策,他应该把张业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