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212章

大宋工程师-第212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磷寰用癫欢啵茸粤⑽⒙薰蟊桓呃龇现梗璧⒙蘅ぃ还蛩嵌懒⒌暮5海敫呃鱿嗑嘤邪倮锏暮C妫云涔芟揭仓皇敲迳系模苏梦颐翘峁┝丝沙酥!

    听到这里,倪语臣两眼立马冒出光彩,跟着问了一句:“你是想把它重新独立出来,再建耽罗国?”

正文 第425章 占岛计划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高峰讲道,“原耽罗国人对高丽没有归属感,之所以依赖高丽,是因为他们的实力太低,不得不服从。如果我们去后与他们分管共建,并给予保护,他们自然更倾向于独立,因此,与耽罗人搞好关系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如此做的好处自然多多,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与高丽打交道时由耽罗人出面,我们根本不用暴露太多。”

    “如果高丽出兵讨伐怎么办?”倪语臣不由得问道。

    “呵呵。”高峰笑了起来,“高丽本土作战能力确实不错,连隋炀帝和辽国数度征讨都拿不下来,不过,若是海上作战,它的战力就不值一提了,高丽的远洋船只还是从大宋购买,不但船小,而且没有战斗能力,它的作用仅仅是运输,因此,如果它敢来犯,就在海上把它消灭。本来济州对高丽可有可无,若能在海上灭其势力,其自然就会把济州给放弃了。”

    “难道我们的船只可以战斗?”倪语臣惊讶起来,他对其它方面并没有意见,却对海船有所怀疑,这才询问一番。

    “当然。”高峰自信地说道,“这些船只一到手我就对其进行了改装,不要说对付高丽国,就是在这周边也是强大的,大家之所以还不知道它,是因为我一直没有让它露面。”

    “如此便可保无虞。”倪语臣惊叹一声问道,“该怎么实施?”

    高峰讲道:“实施之前还请大叔答应我一件事。”

    倪语臣道:“但讲无妨。”

    “我想请大叔任济州岛的负责人。”高峰说道。

    “做负责人没有问题。”倪语臣满口答应下来,又道,“可我不会带兵。”

    高峰早已欣喜,说道:“大叔愿意负责就好,带兵的事我会另外安排。”

    接着又道:“大叔登岛后就去与耽罗国人洽谈,保证他们的王国独立,同时与他们划疆而治,形成攻守同盟,这样我们就多了一个盟友。”

    倪语臣点了点头应道:“此举可行。”

    想了想又提出一个疑异:“只怕光派兵还无法周全?”

    高峰笑而答道:“自然不是光派兵前往。这一段时间来,我屯积了不少的粮食和牲畜,就是为此做准备的。另外,我还扣留了一批无家可归的民众,到时一并带到岛上去,开垦荒地,建设新家园就全靠他们了。”

    原来如此,倪语臣惊异起来。他想不到高峰的准备工作做得如此充份,若能把这些人和物都运到岛上去,海岛建设已不成问题。

    “如此规模如何运输呢?”倪语臣问道。

    这个问题高峰也有点头疼,毕竟不是一点半星的东西,光靠几条船也运不了多少东西。

    想了想他说道:“第一批先运些粮食和兵士上去,把地盘占稳后,我再考虑其它。对了,船上我会装上一些可以贸易的货物,大叔稳定局势后,转头就把船开到高丽国去。”

    “为何主动去高丽?”倪语臣不解起来。占了别人的地盘,躲还躲不及呢,还跑人家家去,简直是胆大妄为。

    高峰笑笑讲道:“高丽对济州岛的掌控极弱,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你把济州岛折腾个遍,只要耽罗人不去汇报,他们也不会知道,因此,我们前去做生意并无大碍。在高丽做生意还有两大好处,一是起到麻痹他们的作用,使他们认为我们是商人,不会有不轨的意图,再者就是可以换取大量的粮食和建岛物资,这样建岛之时就方便多了。”

    “这倒有点意思。”倪语臣会心地一笑,应道,“就算他们事后发现出现了变故,再想找麻烦,已为时已晚。”

    高峰摇摇头道:“他们不会归到我们头上来的,有耽罗人在那里顶着,就是发现出了变故他们也只会认为是耽罗人造反了,而不会把原因归到一队商船身上。当然,这中间有个关键,那就是一旦他们出兵绝对不能放走一人。”

    “那准备派谁领兵呢?”倪语臣问道。

    高峰讲道:“先期还是吴教头去,令胡宝跟随,那边事情确定下来,岸上就由胡宝掌兵,水上由韩强掌兵。”

    胡宝近段时间不断的外出习练,加上吴玠的谆谆教导,进步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已能独挡一面,而且其年龄已经不小,高峰决定还是让他试试,一旦胡宝成器,高峰将又得一大将,下一步计划也将平添一助力。

    高峰的提议,倪语臣自然不会反对,因而此事敲定下来。

    随后高峰与倪语臣就相关细节又探讨了半天,这才各自告别。

    高峰又来到县衙,把杨邦乂和仇悆两人叫来商议。

    高峰开门见山地说道:“两位大人,我准备开僻海上贸易航线,把生意做到国外去,不知两位大人有何意见?”

    听到这个提议俩人都是一惊,他们还真没考虑过这种事情。

    仇悆说道:“海上贸易风险极大,没有十足的把握最好不要去做。”

    高峰笑笑道:“坐在家里是安稳,可我们向朝廷夸下的海口如何实现?”

    “这—?”俩人不知如何回答了。

    马上就要到第三年了,前两年都顺利完成计划,只是第三年却答应上交朝廷五百万贯,这笔钱确实还有些缺口,如果不开僻新的生财之道,真有可能食言。

    “万一出了事故怎么办?”仇悆问道。

    “此事简单。”高峰答道,“海上事故无怪乎两个,一是风浪太大,翻船造成的损失,二是遇到海匪,造成人货两空。前面那条靠天吃饭,不过,如果我们选择好天气出海,再寻些可靠的向导,此事无虞。后面一条更为容易,船上带足乡兵,遇到海匪便于厮杀,如此可保平安。”

    “此事事关重大,可否向朝廷奏报?”仇悆又问道

    “可以,此事仇县丞去办即可。”高峰讲道,“不过,你可别指望朝廷会给予援助,我的意见还是自家的孩子自家关照,这样才既贴心又方便。”

正文 第426章 混淆视听

    无论是杨邦乂还是仇悆,两人都绝对想不到高峰此举还有更深的意思,若是知道了,定然无法接受。

    不过,他们还是被高峰的描述打动了。目前国内的生意离饱和虽然还差得远,但有那么多行商在,想要辐射到各个角落只是时间问题。

    国内有行商,自己当然不用再出头做那个无用功,要想扩大生意,唯有开僻海外市场。

    目前海外与本县有生意往来的只有武井一条一家,其余各家虽然也跃跃欲试,但碍于大宋朝廷的限制和高峰的有意为之,至今还没有一家能够达成合作意向,其中就包括高丽国。

    自家出船到海外做生意,风险虽然有,但利润更大,高峰就是用这种利润的说法来打动俩人。当然,他对风险一事还是避重就轻的论述了一番,总之让俩人相信,此事并无大碍。

    俩人绝对想不到高峰的私心,就是把此事奏报给朝廷也不会有人联想到那里去,毕竟高峰还是一县之主,而且前途远大,家里更有庞大的作坊和众多亲人,如此好的形势,高峰岂会有另番心思?打死也没有人会多虑。

    高峰利用的就是这个心理,别人没有担心,他可是在时刻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就陷入万劫不复。他有能力来发展实力,却因在大宋处处受制,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偷偷进行。

    之所以找这么一个正当的理由来暗渡陈仓,也是为了不引起众人的怀疑,毕竟个中亦即真亦假,谁也摸不准哪个才是真的。

    取得了俩人的认可,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官府可以轻易出具文书,可保行船、调配人员和物资在大宋境内一路畅通无阻,不用数日,十多艘海船便驶离大宋海岸,浩浩荡荡向东行去。

    至于朝廷同意不同意,高峰根本没去管它。这是第一次出海,打着的幌子是探路,没有人会为这种小事斤斤计较。

    倪语臣、吴玠和胡宝都去了,还带去一些紧俏商品、粮食和工程人员,更有一千乡兵以及高峰研制出来一直没有面世的武器装具,至于原来的近千名船员和韩强及船上的设施还未计算在内,这支人马一出发,绝对是能让整个海域为之色变的强大力量。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高峰不会让他们轻易展现在众人面前。他们的身份是商人,商人要有商人的觉悟,那就是和气生财,在公共场所他们还是应表现出本份的架势来。

    至于真有不长眼的敢上来寻事,他们自然也不会客气,一旦把敌人引到僻静的所在,绝对能把对方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

    船队的第一站自然是济州岛,到那里后,先把局势稳定下来,再以商船的名义前行高丽,这些都是事先商定好的,就算中间出现变化,只要大方向不变,都由倪语臣来做主决策。

    当然,为了能及时掌握到信息,高峰还是让他们带上了信鸽,这样,他也能随时做到心中有数了。

    为了配合这次行动,也为了转移朝廷的视听,在船队一出发,高峰便向朝廷秘密上书,在书中他讲了一件事,或者说他讲了一个故事,那就是羊吃人的故事。

    故事来源于后世英国的圈地运动,说的是毛织业被发明后,深受贵族喜爱,羊毛需求量激增,养羊成了很赚钱的行当,于是贵族们便把土地圈起来放牧羊群,并强行圈占农民的土地。农民丧失了赖以生活的土地,便贫困潦倒,纷纷流浪或饿死,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羊吃人”的故事。

    高峰当然对故事进行了加工,其意在说明养羊在一定程度上可对一个国家造成莫大的伤害。

    之所以讲这个故事,高峰也是期望朝廷实施一种国家战略,那就是以经济来消弱一些敌对国家,更有甚者达到摧垮敌国的目的。

    大宋最大的危胁还是来自北方,辽国、西夏,还有刚刚建国就表现不俗的金国,这些国家相对大宋最大的优势便是人员凶悍,拥有强大的骑兵,其劣势是文化底蕴差,国家穷。

    高峰的意图便是利用这种优劣势,供其所需,消其所长。

    你们不是穷吗?那好,我们来做买卖,我高价收购你们的羊毛。马是战略物资,羊可以做为食材来用,羊毛对众人来说却什么都不是,在没有纺织技术的情况下,它的作用微乎其微,更不用说用来换钱了。

    大肆收购羊毛的结果就会出现羊毛一路上涨的现象,羊毛上涨,养羊的自然增多,假以时日就会有羊与马争草地的情况出现,若真出现了这种情况,那目的也就达到了。

    当然,高峰还得给朝廷一个信心,羊毛买来不能砸在手里,那得是能给朝廷换来巨额的利润,有了它,朝廷又会多上一条生财之道。

    说一千,道一万,高峰是想把羊毛拿到自己手中。他有先进的纺织技术,可以纺出羊毛来,同时可以制作出羊毛衬和羊毛裤,这样一转手就是数十倍的利润,有了这一项买卖,县城的发展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同步上书的还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高峰准备在县城试行新货币。

    这件事实际上他在前几次上书中就已经提到,朝廷从最初的反对,到后来不反对,却也没马上答应下来,只说让他做出样品以观后效。

    这次高峰就是把样品送去,同时再次讲述了一些利弊和个中技巧。

    没错,高峰计划推行的就是银元和铜元。这是在铜本位货币基础上新增加的币种,也是他计划将来做为主货币的一项前期举措。

    时下流通的是铜钱,其面值小,成串后又体积庞大、重量不轻,一百贯就能装一大厢子,需几个人才能抬动。虽然朝廷为之发行了以一当十的大钱,实际上还是解决不了大额贸易的困境,一笔大买卖要拉一大车钱才能实现。

    银元和铜元不同,一铜元可当二十铜钱,一银元可当一贯钱,虽然还无法完全解决大额贸易问题,相对来说却能缓解一下这种现状。

正文 第427章 钱之国本

    高峰画的饼很大很圆,他并不知道这个饼扔出去后,竟对朝廷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不说羊毛之事,单就货币一项就够朝廷震撼的了。

    相比之前的朝代,宋朝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铸币量也是大增,其总量甚至超过了唐代20倍。这一时期,不光国内使用宋币,就是周边的辽国、西夏、大理等数十个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