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173章

大宋工程师-第173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者,你应该走好另外一条路,然后再考虑发展,而另外一条路至关重要。”

    “什么路?”高峰不仅问道。

    “仕途。”

    嗯,一语点醒梦中人,高峰一下子恍然起来。

    是呀,这可是个捷径,如果这条路走明白了,他还担心个屁。

    只是,他一直就不喜欢此路,觉得与那帮酸儒和昏君奸臣同流合污不舒服,事实说明,他还必须杀入到那个群体中去。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把丰’县的发展之策做好,再走走蔡京的门路,不说一马平川吧,起码能混得风升水起的。

    “现在应该怎么做?”高峰再次问道。

    “守拙。”

    “守拙?”

    “是,守拙,高大哥,你可以有新东西出来,但不能面世,或者说不能如此频繁的面世,这样对你来说就是一种保护。”

    高峰瞠目结舌,他心中千言万语,却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服了。

    是的,他发自内心的服了。

    他总算知道自己急功近利、锋芒毕露了,这完全是因为他对时代的了解不足造成的。

    大宋朝能人辈出,却鲜有人名利双收,真正的狂妄之人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从这一个角度说明,宋人都很低调,也不得不低调。

    别说文人,就是那些武人,平时天不怕地不怕,但真正到了朝堂却老实的像个孙子。

    不老实不行,不老实就收拾你,这也是宋代的一大奇观。

    宋人失去了血性,却也多了一些中庸之力,而真正的儒家思想进化正是从宋人开始的。

    如果仅仅是这样倒还不是最令人担心的,最令人担心的却是此时那种封建帝王时代的不可控性,而最操淡的也是这种官家的心血来潮。

    律法谁都可以管,却管不了帝王,他看你不顺眼,自有办法收拾你,而跟在他后面的那帮小弟就是狐假虎威的打手,甚至有一帮专职推手专门利用这种空子干坏事情。

    花石纲劳民伤财照样实施下去,朝中六贼人人知有问题,一样把持朝政,这是一个变异的时代,实际上它已脱离了宋初那份纯真和风骨,走向了一个畸形。

    刘三娘虽然没有把话说明,却深知其中利害,其意不言而喻,想发财可以,慢慢来吧。

    高峰想的岂止是发财?他还想活得更久一点,只是想发财都难,另外一条路可想而知了。他可不相信一个民间小女子都能看明白的事情,那些久在官场的人看不明白。

    不是没有人看不明白,也不是没有人不动你,而是在等你跳出来,你跳得越欢,拍死的也越容易。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欲让你灭亡,先让你疯狂。

    高峰一直战战兢兢,不敢冒头,就怕越雷池半步。

    一个方腊他都不敢叫板,何况那个能一巴掌把方腊拍死的大宋,他暂时还真的没有能力跳出来。

    三娘说的是对的,守拙也许是现在最好的办法。

    守拙不是啥都不干,他可以致力官场,他可以全力去赚钱,他也可以办教育、兴文化、带民致富,唯一不能干的就是再出新生事物,若他再拿出几件惊世骇俗的好东西,估计就有人下手了。

    好在自己现在面世的东西并不多,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小物件,也都是百姓的日常用品,就算吸引点眼球也影响不大。

    那就守拙吧,高峰还真想过几天轻松自在的好日子。

    只是他对形势估计的太乐观了,他根本没想到一只黑手正在向他伸来,而这就连刘三娘也没有预料到。

    ……

    东京汴梁。

    若说大宋最繁华富庶的地方在哪里,汴梁说第二,绝对没有谁敢说第一,算上周边数国,同样没谁敢这样说的,就是放眼全世界,也没有一个敢说这句话的。

    此时的汴梁城可以说规模空前。外城墙一圈下来倒不大,只有四五十里,面积不过五十多平方公里。但是它的人口却有百万之众,人口密度可是相当大的。

    再说说同时代的欧洲的那些大城市,巴黎、伦敦等也不过数万人口,二者相比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汴梁之所以繁华富庶,其原因便是它是大宋的都城。汴梁之繁华富庶远超人想像,而且这里汇聚了天下名人志士、皇亲国戚、将相权贵。

    走在街上,随便拉出一个人,其本人不是官、富一代,就是官、富二代、三代,如果这些都不是,往上数五代,绝对能找着根正苗红的地方。

    就这么一个地方,在其权力最集中的位置,也是大宋的号令之所在,却有一帮人为了一个乡下的小子,也是大宋最低级的一位官员而讨论。

正文 第347章 卖国求荣

    不对,不能称之为讨论,而应称之为讨伐,因为众口一词,皆认为他该死。

    高峰不在这里,若在这里一定会惊出一身冷汗,因为众人讨伐的对象正是他。

    为何一个入不了大家眼中的小小官员,而且还为当地县府的发展做出了莫大的贡献,甚至该县还处于试点的关键时期,众人又要讨伐他呢?

    且看众人为他定的罪就会明白一二。

    卖国求荣。

    不错,说的就是高峰卖国求荣。

    这个罪可不小,能获得这个罪的绝不是一般的人物,起码他得有资源去卖,还得能找着买家,最主要的是买卖能做成。

    ……

    垂拱殿,大宋最败家的皇帝宋徽宗赵佶高坐龙椅,下面文武大臣分列两班。

    这时,御史中丞王黼上前奏道:“皇上,年节临近,各国贺岁使节纷纷来朝,此本是显示我朝威仪之时,却有人冒大不讳,向外使出卖我朝机密,此乃卖国求荣之举,罪不容诛。”

    什么?还有这事?不光赵佶听了大吃一惊,就是群臣听了也震惊不已。

    出卖国家机密,那可是杀头的大罪,什么人敢大胆如此?

    赵佶虽然惊讶,却还是淡定了下来,既然发现了就不算事,顶多惩罚一下当事人,还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而问道:“王爱卿细细说来,那是何人。”

    “此人正是京东西路发展副使。”王黼直接答道。

    宋徽宗听了微微皱了下眉,他感觉此事有点古怪。

    “你说的可是那个主张发展之策的高峰?”

    王黼答道:“正是此人。”

    王黼,六贼之一,后来高居宰相之职,此时为从三品的大员,高峰与他相差可是十万八千里,居然表奏高峰,高峰要是知道定然会哭笑不得。

    不带这么玩的,我还只是初入官场,用不到这么大的官员来给自己下马威吧。

    宋徽宗更是纳闷,再次问道:“他一个下县小官有什么国家机密?又如何联络上外国使节?他不是还在下面县城吗?”

    这倒是实话,你堂堂御史中丞可不能乱说,就是堂下各位官员也是这么认为。

    王黼却道:“陛下所言不虚,高峰确实还在下县小城,只是他派人来了京城,来人叫李普,正在与各国使节私下联络,近日已成交了几批买卖,而他还准备继续下去。”

    王黼的话说到这里,群臣已有异动,这还得了,此人如此大胆,不杀之不足以平民愤。

    立马有人站出来附议道:“那个高峰狂妄无礼,竟说士农工商乃并举之义,此为有意提升商人地位,他更欲从士人中分流从商,这更是大不道之论,加上卖国求荣,此人应该法办。”

    这番话语一说出来立马引来了更多的跟随者,这些人都是士人出身,自然对其恨之入骨。

    赵徽宗挥手说道:“此言论早已定性,并无大碍,各位爱卿还是不要旧话重提了。”

    若让众人再挖挖陈年旧帐不知道又扯到哪里去,赵佶果断的制止了大家。不过,从这番对答中也能看出高峰之前的言论已传至朝堂上。

    赵佶接着问道:“王爱卿还未回答完朕的问话,就算来了一个李普,他一介平民又如何联络上外国使节的?”

    这才是赵佶关注的内容。外国使节都在特定的区域内活动,中间还有官员相陪,一个平民想接触他们太难了,就算一些使节可以到街上活动也不会那么容易,再者说,出卖国家机密会在大街上进行?傻子也知道不行。

    “这其中自有人牵线。”王黼答道。

    果然如此,不但赵佶恍然,就是群臣也是恍然,问题还是出在京城这边,只是那个人是谁呢?

    “何人如此猖狂?”赵佶已有些恼怒,自己派的人居然敢反水,比高峰卖国求荣还要可恨,当然,卖国者也不能轻饶。

    王黼向朝堂人一人望了望,见其泰然自若,心中不免一惊,却还是答道:“引线之人乃是魏侍郎。”

    “什么?”众人一阵惊呼,这也太出乎预料了,众人的目光不由得望向朝中离赵佶最近的那位,也是王黼看了一眼的那位。

    魏伯刍,户部侍郎,从三品,与王黼同级,这次接待外国使臣的任务就交给他了。

    一个平民居然能让一个从三品的大员助其卖国,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要是说出去肯定不会有人相信。

    别说群臣不相信,就是赵佶也不相信,这哪跟哪,如此滑稽的事都能出来,他这个皇帝当的也太失败了吧。

    当然,这个皇帝确实是个失败者,只是他不肯承认罢了。

    如果仅仅牵扯到魏伯刍也就算了,此事还好处理,可大家都知道此事不那么简单,为何?

    因为魏伯刍是他的手下,而他却是大家提都不敢提的人物,那就是当朝公相、太师,总治尚书、中书、门下三省,权力之大,除了皇帝,无人可及,他就是蔡京。

    蔡京一手遮天,一家老小都权势涛天,就是这次安排魏伯刍任接待使臣也是蔡京推荐的,更主要的是,高峰也是他力排众议使用的。

    如果魏伯刍和高峰都出了问题,蔡京跑得了?

    众人终于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来了,原来王黼之所以开炮,瞄着的是他呀。

    不过,这个难度有点大,搬倒蔡京,依王黼的实力还不够。

    只是不等众人的疑问消除,又一人站了出来:“陛下,魏侍郎纵犯窃国,实属有罪,当予法办,高峰以下县小官,胆大妄为,当诛。”

    此人一站出来,形势立马明朗,没有人认为不恰当,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太子的人,与蔡京尿不在一个壶里,此人正是李邦彦。

    李邦彦,字士美,自号“李浪子”,六贼之一,翰林学士承旨,三品大员。

    高峰要是在此肯定得哭了,都是朝庭大员,咋都对上他了?

    看到此处,赵佶倒平静下来了,他看了看众人,最后把目光定在离他最近的那位身上,问道:“太师有何话说?”

    此人当然是蔡京,不过他并没有慌张,而是躬身问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他们卖的是什么国家机密?”

正文 第348章 百万酒方

    是呀,这才是正话,都不知道别人卖的什么机密就在那里下定论也太武断了吧。

    赵佶明白过来,转头问向王黼道:“王爱卿,到底怎么回事?”

    王黼不慌不忙,上前答话:“他们卖的是一种酒的方子。”

    一种酒方而已,赵佶放下了心,此事还不需要如此大惊小怪,因为酒方实在是太多了,若为了一个酒方就叽叽歪歪,那朝廷也不用干别的事了。

    不过,他还是问了一句:“莫非是那个泥池酒的酒方?”

    这个酒他听说过,只是没有喝过罢了,此问也是因为此酒名声不小,值得关注一下。

    “正是。”王黼答道。

    “一种酒方而已,且为私人所有,算不得国家机密吧。”

    赵佶这是在和事了,他可不想看到朝堂上几名大员为此发生争执。

    王黼并不领情,反而上前对道:“陛下有所不知,事实并非如此。”

    “噢,还有何非凡之处?”赵佶奇问起来。

    王黼答道:“一者,此酒独一无二,酒方应属于大宋之专项,不可轻易外传。二者,此酒价位奇高,且与官方合作,其利加上税收官方占据六成,卖出酒方损害的是朝廷利益。有此二者岂不是出卖国家机密?”

    赵佶点了点头,认可道:“此话倒是有理,爱卿之意如何处理此事?”

    不得不说,除了其它方面,赵佶在处理朝政上确实是一头酱子,偏听偏信不说,还很贪心。一听说朝廷占据六成利润,他的贪念立马上来了,而王黼正是切中了赵佶的这个要害才如此说的。

    王黼看赵佶连蔡京的意见也不征求了,心中有了数,他答道:“把酒方收归国有,严惩当事人,另外,高峰其人还拥有肥皂、香皂、雪花膏、罐头等专项,为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