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163章

大宋工程师-第163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大福音。三位师傅都出自徐州炼铁场,那里也是大宋最大的炼铁场,说明其技术上已近成熟,对此,他只要稍加点拨三人便能开展工作,若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冶炼出一批需要的钢材来,那他的所有作坊都将得到飞跃式发展。

    也就是说,高峰没想着大炼钢铁,也没想着向大宋输出钢铁,他只在为自己的需求而炼铁。这样的规模不大,但品种多而杂,正适合他这种小型而隐蔽的作坊。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高峰十分清楚,在大宋朝,铁矿的开采和冶炼是被纳入禁榷范畴的,也就是说这一块都是由官方垄断的,私人采矿和治炼属违法行为。

    当然,这都是明面上的,私下里还是有人偷偷地干,只要规模不大,官方也是睁一眼闭一眼,没人吃饱了撑得去管闲事。

    实际上偷偷这么干的人并不多,毕竟其技术手段落后,想炼出钢材来根本不可能,因而嬴利空间不大,那些想制作铁器的人基本上还是从官方购买成品铁。

    官方禁止开采和冶炼,却不反对民间铸造铁器,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铁器的发展,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才导致大宋朝的经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允许民间铸造铁器,这就让高峰有空子可钻,他不会去采矿,加上冶炼作坊小而隐蔽,他能让外人看到的只是些少量的铁器成品,从而确保了安全。

    从汉代以来,人们已经开始用煤冶炼生铁,到宋朝时极为普及,然而中国的煤中含有大量的硫,因而生铁的品质并不好,至于除碳除硫生成钢的手段更是单一,除了锤打,好像并无好的办法,这就使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钢铁的发展一直极为缓慢,因为它实在是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

    高峰自然是想改变这种做法,他把后世的炼钢技术融进了冶炼之中,不但能简单的炼出需要的钢材,还可以浇铸成必要的形状,这无论是在外形上还是在效率上都能得到大大的改善。

    这种改善无疑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相应的产品也将呼之欲出,高峰相信,有了钢铁,他的发展步伐将会越走越快。

    因而,在冶炼作坊的设计中,钢铁冶炼自然成为了最大的一块。当然,高峰对此并不满足,他同步还增加了一些其它金属冶炼项目的设计,不过,这些项目暂时只作为辅助内容,规模相对来说要小得多,甚至他一时间还不准备启动,至于何时启动,只能视情而定。

    冶炼作坊设计完毕,高峰又把心思放在了化工作坊上。

    化工可以说是人类进步的一大标志,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本领,它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文化艺术等等都离不开化工,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峰的化工作坊并不是针对哪一种产品而来,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化工性质的实验室,其主要作用是针对某一特性而进行的实验研究,至于产品生产,则在一些专门的作坊进行。

    实际上这种专门的作坊他已经有了,比如,蜡烛、肥皂等产品的作坊就是,他下一步还有更深层次的研究,也会有更多的产品出来,因而作出个实验室至关重要。

正文 第326章 三位师傅

    除了化学实验室,高峰还要建设一座物理实验室,同样也是是以作坊的形式存在,他同时也把它设计了出来。

    当然,这两个作坊现在还只能是名副其实,最主要的是缺少技术人才和实验设备,因此对它们的相关建设高峰督促的并不紧。

    随后,高峰又设计了几个专项的作坊,因还不准备启动,他暂时未进行公布。

    这边作坊设计刚刚完成,那边刘三狗便来到了芒砀山,同时来的还有三位炼铁师傅。

    “见过公子,这三位是这次请来的炼铁师,他们分别是韩言韩师傅,徐益徐师傅,曹叶曹师傅。”一见面刘三狗便向高峰介绍了三人。

    他知道高峰等这三人等得心急,因在徐州有顾虑没能见上面,这次定然有诸多话要谈,所以他根本没有啰嗦。

    果然,高峰一步上前,亲切地拉住三人的手,请他们落座,并亲自捧上茗茶。

    “三位师傅一路辛苦了,先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三位师傅虽是炼铁场出身,毕竟只是佣工,何曾受过这种待遇,他们捧着茶有点坐立不安。

    “高公子,我们年岁有些大了,只怕……”韩言欠起身子,代表三人说了起来,只是他这句话还未说完便生生打住了。

    他们因高峰的高价聘用而动心,却也知道自己的事情,年岁不饶人,他们确实不能像年轻小伙子那样卖力的工作了。这种话之前说过,高峰也传过话来说无妨,只是他们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因此说话很犹豫。

    高峰早已观察过,三人都头发花白,身体佝偻,显然是力不从心的感觉,不过,他们虽力气不大,行动还是无恙的,这基本符合他的要求。

    看出他们的顾虑,高峰也知道必须打消这份顾虑,于是十分客气地说道:“三位师傅不用担心,我请你们来主要是技术指导方面的,你们的任务是督促和检查,体力活是不用干的。当然了,如果你们愿意管事那是最好,就是不愿管,我也会另外安排人。”

    再次听到高峰如此说,三人终于放下心来,不过,韩言还是问了一句:“不知公子为何要炼铁?”

    这话也是代表三人问的。他们知道朝廷对冶铁是禁榷的,他们相信高峰也知道此事,既然如此,若制作铁器直接向朝廷购买生铁就行了,为何还要自行炼铁呢?

    高峰笑笑答道:“朝廷的铁不过关,我想把它们再回回炉。”

    他怕吓着三位师傅,所以没敢说实话,用回炉代替冶炼至少在名称上要合法的多,这也是考虑到三位师傅的心理承受能力。

    只是这句话又引来了三人的疑问,朝廷的铁不过关,这话从何说起?

    韩言问道:“我们以煤炼铁由来已久,而且十分成熟,难道公子还有它法不成?”

    这牵扯到技术层面了,而且属于机密的范畴,高峰没有做答,而是转头对刘三狗说道:“三狗,你也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有事回头再谈。”

    刘三狗告辞离去,高峰再面向三人时已很严肃,他道:“如果我有更好的炼铁方法,三位将如何选择?”

    这话问得很直白,三人一听就很明白,高峰正是要问三人的诚心和忠心。

    好的炼铁方法如果有,绝对是宝贝,岂是随便传授的?起码得是信任的人才行。三人初到此地,信任自然谈不上,若让高峰传授,至少要做出一些保证,这样大家才会公平。

    这三人与其他人不同,他们纯粹是为了养家糊口才来到此地,因此一时间还不存在归不归心的事情。若他们得知了炼铁之法便自行离去,高峰也拿他们没有办法,总不能杀人灭口吧,那与高峰的本心也不相符。

    为此,高峰只能把丑话说在前头,这也是告诉对方自己诚心聘请他们的想法,如果他们真不同意,大家只能一拍两散。

    只是这种话让他们马上回答却也很难,这是双向选择的事,一旦答应下来,就要信守承诺,否则,得到的可能就不仅仅是杀身之祸了。同样的,高峰也不可能仅听你一面之辞就算完结,其必然会有防范手段,至于是什么已不言而喻。

    如果只是赚取金钱,三人或许直接就拒绝了,但高峰所说的好的炼铁方法已勾起了他们的兴趣,既能赚钱,又能掌握好的炼铁方法,对他们来讲诱惑还是很大的。

    一时拿不定主意,高峰也没有逼他们,示意他们先行沟通,再作选择,随即他回避了一会。

    等他再次转来时,韩言代表三人又问了起来:“公子想让我们做何保证?”

    既然要收三人之心,高峰自然也不会隐瞒,他直言道:“第一,与我签一份保密协议,第二,视你们的可信程度,在此地工作五到十年,在这期间,我也不会亏待你们,除了你们个人的待遇外,我还可保证你们的家人生活无忧,就是过上富足的生活也未尝不可,当然,如果你们不愿意也无所谓,我马上发放路费送你们回去,这样大家就当此事未发生过。”

    看高峰说得真心,三人再次互视一眼,韩言问道:“如果我们把家人接来呢?”

    听到这里,高峰大喜,说道:“那就更好了,第二个条件直接去掉,同时我还可以给你们的家人提供工作和生活的保证,就是小孩我也可以安排他们上学,总之一点,如果你们有困难,我都可以帮你们解决掉。”

    得到高峰的这个保证,三人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虽然在炼铁场工作了一辈子,手中却无多少余钱,就是养家糊口也是勉强,如果有高峰的这番保证,他们将后顾无忧。

    不就是干活吗?在哪里不是干?何况他们早就打听过了,跟着高峰干的人,就没有一个吃亏的,这说明此人品性值得信任,根本不是那种说大话的人。

    “好,我们同意了。”三人异口同声的答道。

    “哈哈,有三位师傅的加盟,是我们的一大喜事,晚上请你们喝酒,算是为你们接风,咱们不醉不休。”高峰开心地说道。

正文 第327章 有人理论

    送走了三位师傅,高峰心情舒畅,又把刘三狗叫了过来。

    他与刘三狗虽然都在徐州,却没有见过面,相互联络也只是留言。这一段时间,刘三狗在徐州发展势力,不知道发展的如何了,高峰要问一问他。

    刘三狗到来,再次行礼。

    高峰请他坐下后问道:“徐州那边有何进展?”

    刘三狗恭敬答道:“公子,小人这几天收拢了两三个小弟,有他们倒是可以打探消息了,不过—”

    刘三狗欲言又止,高峰说道:“直言无妨。”

    “公子,我在那里救下了一对父女。”说到这里,刘三狗脸一红,又道:“他们名下有一间店铺,因欠下一笔债务,无力偿还,所以欲卖店还债,如果我们帮他们渡过难关,或许也可为我们所用。”

    高峰看出刘三狗的不自然,料想中间有问题,于是笑笑道:“三狗,你早就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了,是不是对那姑娘有意思?”

    刘三狗脸色再次一红,却也没有隐瞒,说道:“还请公子成全。”

    “这是好事。”高峰哂笑一声说道,“若真如你所说倒是个机会,这样吧,先帮他们把债还上,再把他的店铺开起来,就卖奇货楼的那些货物,这样我们在徐州也就有了一份基业。”

    听到这里,刘三狗激动之余,立马起身说道:“如此多谢公子了。”

    高峰摆摆手说道:“自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这一段时间你先在徐州把事情办好,年后还得想法把势力发展到周边去,最好每一个地方都有一块稳定的基业,这样,你们的活动也不会太盲目了。”

    “是,公子。”刘三狗应道。

    就一些相关细节与刘三狗交流一番后,高峰便让他下去休息,他自己则开始考虑扩大经营的事情。

    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不售卖出去,自然产生了不效益,只是在这个流通不发达的时代,货物运输确实是一大难题。

    当前最节省成本的就是河运了,只是河运并不能通达到每一个州县,其余的只能靠人畜力来进行,这样下来,成本高不说,还不保险,中间一旦出现意外,那种损失将是巨大的,因此,高峰不想把运输的风险承担下来。

    自己不承担风险,就需要转移风险,他的奇货楼中设有批发的一项,目的就是转移这类的风险。然而,丰’县毕竟只是个小地方,能往来这里的都是附近州县的商人,随着他产品数量的增多,其贸易量增加的并不多,也就是说,现有的运输能力已达到了饱和,他必须为此增加一些运输手段。

    只是在这种交通工具欠发达的时代,怎么才能增加运输能力呢?高峰不由得头疼起来。

    开办分厂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是在时下官场乱象之下,他更怕分厂受到觊觎,因此在没有十全的把握下,他还不敢开办分厂。

    分厂不敢开,怎么才能把货物运输出去呢?高峰的眉头皱成了一团。他知道这个问题不解决掉,将来就是有一些固定的基业也很难把生意做好,只是怎么办才好呢?

    突然,高峰的眉头舒展开了,他心里冒出了一个词来:马帮。

    马帮是后世大西南的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是云南等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