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双鹰旗下 >

第86章

双鹰旗下-第86章

小说: 双鹰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欧战之前的大规模军备竞赛时代。
  这是1935年5月25日。
  穆勒提着两只装满了便服和军服的沉重皮箱,和一群军官一起走出了位于海军司令部旁边的海军招待所,海军派来接他们的几辆大巴士已经在楼下等着他们了。
  汽车直接开往了帝国邮船公司的码头,一艘豪华的帝国邮轮停泊宽阔的客运码头旁。他们这一行大约有130多名海军和陆军的军官登上了这艘开往远东的客轮。
  两个多小时后,邮轮拉响了三声长长的汽笛,码头上三座登船的高架舷梯从船身上移开,乐队在码头上奏起了《上帝保佑吾皇弗雷德里希》,这艘满载排量超过30000吨的大型邮轮在两艘拖船的牵引下,缓缓离开了码头。脚底下的甲板开始震动,轮船开始驶向航道,旅客们聚集在数层甲板上,挥舞着双手或是帽子向码头上送行的人群告别。
  这是一个多云的天气,海面上大约有5级左右的风浪,这点风浪对于海军出身的人们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但还是让一些初次乘船的游客感到不太踏实。
  穆勒没上甲板,自从上船后他就一直呆在自己的舱房里,军方为他们提供的是二等舱的船票,每两人住一间舱室。和穆勒一个房间的是一位陆军军官。
  两人相互作了自我介绍,那名陆军军官叫伍约科维奇,是一位来自装甲部队的克罗地亚人。
  “你们这这也是去中国?”穆勒问道。
  “嗯,我们是帮中国人训练装甲部队,另外还有一些技术方面的合作。”伍约科维奇说道,“中国人才成立了装甲部队不长的时间。”
  “啊,中国人能自己制造坦克了?”穆勒好奇地说道。
  “有一部分,不过产量并不高,每年大约在800辆左右,他们的汽车产量大约在每年50万辆以上,已经组建了大约十个装甲师。”伍约科维奇说,“中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落后,整体工业水平已经与日本人相当。你们这也是去中国?”
  “嗯,不过,需要先到安南呆上一阵子。”穆勒说道,由于远东的局势有些紧张,德奥两国都加强了远东舰队的实力。他这次去远东,需要对远东包括中国和日本的航空兵力量对比作出一份详细的评估报告。(未完待续)R640


3

  、
  云开雨霁,南〖中〗国海的阳光从东面的窗户照进房间,穆勒上校总算是见到了一回阳光明媚的天气。
  他抵达安南后,正好赶上了一次热带风暴,外面连续一个星期天天都在下着大雨,只能一直窝在奥匈海军设在岘港的海军基地里。岘港,被法国人称之为“东方土伦”其港阔水深,背山面海,地势险要,马蹄形的港湾被群山环抱,是安南地区为数不多的天然良港之一。自1883年法国占领这里之后,就把它建成了一座要塞化的海军基地。
  欧战之后,德奥两国从法国人手上夺走了安南殖民地的控制权,根据两国达成的协议,德国人得到了比较富裕的南方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控制权,而奥匈方面则得到了所谓的“北圻”地区。
  而从河内通往云南河口的铁路则由两国共管。
  虽然一直呆在房间里,穆勒上校还是对安南和远东的情况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
  安南是个很奇怪的国家,虽然法国人已经在这里推进了多年的法文教育,但成效相当有限。当地的土著京族人所使用的是和〖中〗国广西的壮族人近似的一种语言,他们和〖中〗国人交流起来毫无障碍,而〖中〗国那边的土著居民也能听懂他们说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汉化很深的国家,当地的读书人一直在使用那种对西方人来说是十分头疼的汉字,而且书藉也全是用中文印刷的。法国人一直在试图推行当地人使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他们的语言,但毫无成效。安南的上层知识分子一直在固执地使用汉字,改变传统对他们来说相当困难。
  而且在换成奥地利人统治这里之后,当地的殖民地政府干脆改变初衷,用德文和中文并行的方式来发布广告。
  据说这是弗雷德里希皇帝的意思。“有些东西慢慢适应就好,帝国的殖民政策应当适应当地的文化,而不是去试图强行改变这些。”皇帝曾这么告诫过帝国的殖民地官员们。
  奥匈帝国自从接管了越北的殖民地之后。在岘港和北面的河口港设立了两个海军基地,再加上〖中〗国山东半岛的青岛德国海军基地。奥匈远东舰队主要是以这三座港口为基地在远东活动。实际上在远东一带,除了〖日〗本海军,德奥远东舰队的实力明显要强于英美远东舰队。
  法国在安南就没有建起什么工业,主要是依靠殖民地地区的经济作物来获取利益。在德奥获得这里的统治权后,奥地利林茨钢铁厂在河口建立了一家钢铁厂。不过规模并不算很大,每年的钢铁产量只有10万吨左右,主要是供应殖民地地区的修船及铺设铁路之用,并供应〖中〗国的广西和云南两省。
  在德奥两国的援助下。北洋政府在〖中〗国已经建成了七家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武昌钢铁厂,包头钢铁厂,芜湖钢铁厂、宣化钢铁厂、太原钢铁厂、安阳钢铁厂和新余钢铁厂,不过总的钢铁产量为256万吨,大约是〖日〗本的一半。
  相比较而言,〖日〗本在军人政府上台执政之后,把“扩充国防军备”摆在了第一位,其国内与军事工业相关的行业发展迅速。在美国的支持下,它的钢铁产量达到了520万吨,大约为奥匈帝国的一半左右。不过,〖日〗本的钢铁生产大约一半的原料来自于美国的废旧钢铁,其生铁产量只有大约240万吨。其中大约有一半来自于“满洲钢铁”。
  虽然从工业能力上对比〖中〗国方面稍差,但〖中〗国却有着近5亿人口,而且北京政府拥有大约180万的陆军,而且其中大部分部队都是换备了德奥重型武器的所谓“德械师”其战斗力并不逊于〖日〗本。
  在欧洲时,穆勒还完全感受不到这个世界的紧张局势,法国虽然因为产生极权政府,局面令人感到有些担忧,但即使是奥匈帝国在工业和军事实力上都能全面压制法国。何况还有一个更为强大的德国和奥匈帝国站在一起。
  英国人已经被排除在了欧洲体系之外,德奥联手主宰着欧洲大陆的事务。意大利人也投靠了德奥同盟。实际上无论是工业还是军事力量上,德奥还不能够感受到威胁。俄国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消弱,而且一直被孤立。只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危机,才使得英美的工业设备和技术才开始拥入这个共产国家。但他们目前还只是在大规模的恢复阶段。
  但在远东,局势却愈发变得严重。
  苏俄的实力已经在慢慢恢复,宣布远东共和国与苏维埃联盟合并,并且与〖中〗国边防部队发生过多次武装冲突。很明显,朱亚什维利已经决定准备先在东方动武了。若不是因为德奥方面的警告,估计现在苏俄红军已经越过大叶尼塞河,直接进军远东了。
  而在〖中〗国东北,原来的东北王张作霖在1931年遇刺身亡,但〖日〗本人一直在用武力阻挠着北京方面的统一进程,双方剑拔弩张,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冲突。
  相比较而言,虽然从奥匈方面“半买半送”得到了四艘“红衣主教”级战列舰,但十几年下来,民国的海军基本人没什么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四大船厂(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福州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也只独立建造过六艘6000吨左右的轻巡洋舰,与〖日〗本相比,差距巨大。
  这些年,由于德奥方面的压制,〖日〗本并不敢明目张胆地使用武力在〖中〗国作出太过分的事情,但在军人政府上台之后,他们开始变得肆无忌惮,越来越不把德奥两国的警告放在眼里,而且〖日〗本国内的舆论也是一边倒的反德奥宣传。
  究其原因,其背后一直有着美国人的身影。
  德奥两国一直在怀疑日美之间存在着秘密同盟条约。
  由于欧战的原因,美国一向视德奥为全球最大的敌人,特别是在德奥主导了〖中〗国政府之后,美国人就转而开始扶持〖日〗本。首先,在远东多国干涉军撤军时,他们把海参崴和远东地区的管理权移交给了〖日〗本,并在和英国的共同支持下,使得〖日〗本获得了自伯力以东的原俄国远东地区的“委托管理权”。其次,自从1931年开始,美国就在大大增加了对〖日〗本的贷款额度,在数十亿美元国外贷款的支持下,〖日〗本得到了大量的重工业设备和工业原料,使得〖日〗本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钢铁产量提高了一倍。而且由于美国向〖日〗本输出了大约十五万台机器设备,使得〖日〗本军工生产在短短的数年之内,提高了数倍。
  但确实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目前美国和〖日〗本已经结成了同盟。
  正因为如此,远东的局势更越发显得动荡。
  大国之间在某一地区的博弈,向来都没什么好事。(未完待续)


4

  穆勒一行到了广州,他们一行这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中国海军准备在广州黄浦造船厂新建造的两艘航空母舰的设计和海军航空兵的先期培训工作。
  欧洲战争促使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的军事变革,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新兵器的出现促使军事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这一军事变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陆军装备装甲机械化,指挥系统电子化以及航空部队在战争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主要集中在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装甲机械化不在海军的研究范围之内,海军在战后新技术和新兵器的主要讨论的热点是无线电探测系统和海军航空兵的建设。海军航空兵分为陆基航空兵部队和舰载机航空兵部队。一般而言,海军陆基航空兵部队归海岸守备司令部指挥,海军舰队只配备了少量的陆基航空兵部队,海军主要发展方向是伴随舰队作战的舰载机航空兵部队以及舰载机航空兵部队所使用的作战平台,即航空母舰。
  作为老的海上霸主,英国人对于新兵器在海军领域的应用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英国人在战争之前和战争之中改建过数艘装备水上飞机的“水上飞机母舰”,并且用它们执行过两次著名的军事行动,一次是对德国齐柏林飞艇基地发动的空中袭击,另一次是在达达尼尔海峡对搁浅的“亚沃士”号战列巡洋舰进行了轰炸。
  虽然老式笨拙的水上飞机在这两次行动军并没有出色的表现,而且两次空中攻击都没有取得成功,但还是引起了各国敏感的海军技术部门的极大重视。美国人用一艘排水量只有5500号的加煤船“水星”号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其后,英国人也开始用一艘大型巡洋舰改建成了“暴怒”号航空母舰,奥匈海军也用一艘快速商船改建了“皮洛提翁”号航空母舰。这一时期各海军强国都已经开始用改造的方式开始进行航空母舰的研究和探索。德国海军由于把资金都用于并不实用的“齐柏林飞艇”研制上,相对而言,他们对于航空母舰的研究起步稍晚。只是在战后才开始进行。
  几乎所有的海军强国在发展航母的时候都采取的是小步快跑的方式,通过建造数种带有试验性质的航母来逐步熟悉航母的设计、建造以及使用方法。奥匈海军也不例外。不过在海军内部战列舰派和航空派的大争论中,皇帝却始终站在航空派一边,这种支持是其他国家海军所没有的。
  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帝国海军只保留了六艘战列舰,之前的主力舰除战功赫赫的“拉德茨基”号作为纪念舰保存,在的里雅斯特港作为观光舰对国民开放参观外,其余战列舰都被送到船厂拆解。
  英国人确实达到了目的,他们用一纸协议轻易地销毁了世界上几乎三分之一的战列舰。
  在皇帝的全力支持下。奥匈海军开始把三艘“伊斯特里亚大公”级战列舰改装成航空母舰,而美国人则把还未建成的六艘“列克星顿”级战列巡洋舰中的两艘改装成了航空母舰,后起的德国海军也不甘落后,计划把还未建成的四艘“约克”级战列舰改装成航空母舰。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军,他们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凤翔”成为世界上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空母舰,其后,日本方面又改建了“赤城”,“天城”和“加贺”号航空母舰。
  从数量上来说,目前英国人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航空母舰。但他们的航空母舰吨位都太小,从舰载机数量上而言,美国人日本处于领先的地位。而德奥海军由于一惯注重防御和抗沉性的传统。采用了较为坚固的半封闭式机库和单层飞行甲板,每艘航空母舰携带的舰载机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