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双鹰旗下 >

第56章

双鹰旗下-第56章

小说: 双鹰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元洪手里没兵没权,但段祺瑞也强不到哪去,段祺瑞是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虽然久掌军权,但却没有自己的嫡系。黎元洪到北京后,袁世凯不仅让他继续作副总统,但让他兼任参谋总长。
  袁的本意是让黎分段的军权。袁在世时,参谋本部的权力急骤扩张,在袁的授意下,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的人事权从陆军部转移到了参谋本部,军官的任命和分配也由参谋本部管理。陆军部给大一部分权力被分到了参谋本部,黎的参谋总长几与段的陆军总长并驾齐驱,两所军官学校的校长和教育长也都被换成了黎的亲信。
  现在段黎相斗,段虽然占据上风,但也没什么好办法能搬倒对手,因为两人手里都没有多少兵,也害怕搞得天下大乱。
  “嗯,我从胡龙骧那得到的消息,徐树铮是想借参战为名,为段组建嫡系部队。”哈汉章说道,小徐虽然有才,但做事太过嚣张,这事让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来。
  “还有一个事,前几天旅俄商会和驻俄公使刘镜清发回电报,说在俄国有大约五万华工被奥地利人给抓走了,要外交部与奥地利人进行交涉,却被小徐给压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张国淦说道。
  “这事我倒知道一些。”蒋作宾说道,“听说徐树铮在欧洲和奥地利方面达成了一个协议,奥地利人答应帮他训练和装备部队。小徐在回国后就开始积极张罗这事,但英国人和法国人却极力阻挠,小徐以招募华工的名义招收的劳工大部分都被陆澂祥和施肇基给弄到了法国,害得他白忙了一场。后来小徐想了个办法,假道俄国,我想这些人可能是故意让人家给抓去或是自己跑去了奥国。”
  “这是个大问题,雨岩,小徐已经弄了多少人到了奥国。”这事如果让徐树铮给办成了,那么有了军权,总统府只能在段祺瑞面前低头。金永炎有些着急,连忙问道。
  “不太清楚。”蒋作宾说道,“不过,小徐通过参谋本部已经往欧洲派出了一百六十多个军官,其中有十七名陆大毕业生。而且现在他还把王汝勤的第5混成旅也都调进了俄国。”
  “他这是想做什么?”黎元洪说道,“也不怕德国人和奥地利人找他算账。”
  “哼,德国人找他算什么账,他这是暗渡陈仓。”哈汉章说道,“王汝勤对我说到了俄国那边有奥地利人去接应,小徐打得好算盘。”
  这些总统府的军事幕僚们经常建议黎必须掌握兵权;他们的理由是:“责任内阁制是指行政而言,总统不干涉政务。军事方面总统既然是全国陆海军最高统帅,就不能不管军事,大元帅没有军权,那总统有什么价值?”这些话黎很听得进去,也一直在挖空心思图谋如何能掌控军队。
  现在徐树铮在这方面占了先机,黎元洪自是不甘心,想了一会儿,黎元洪对蒋作宾说道:“雨岩,我们不能眼看着小徐完全掌握这支军队,如果这些人回到国内,那么段祺瑞就更加无人能制。你当参谋次长多年,这些去欧洲的军官你也都见过,而且他们也是从参谋本部出去的。我的意思是你去趟欧洲……”
  蒋作宾道:“嗯,我明白,一定会尽量争取。”
  ……
  “咣!”
  从国务院秘书长办公室中传出茶杯被摔碎的声音,引得秘书长办公室外的办事员们不禁都侧目朝半掩着门的秘书长办公室望去。人们很好奇是什么让那位很少动怒,总以文士自居的徐秘书长大发脾气。
  “黎宋卿,你给我玩阴的!”把手中的茶杯扔出之后,徐树铮再次把目光转向桌上的文件,仍然感到怒火难消。黎元洪一言不发,直接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任命蒋作宾为赴欧军事观察团团长。这完全出乎徐树铮的意料,他想直接把蒋作宾给追回来,宣布没有国务总理副署的大总统令无效,可是蒋雨岩早已经坐上了前往欧洲的客轮。
  这明显是准备拆他的台,目标指向了正在奥地利训练和装备的华工军队。这可是徐树铮的心血,这两年来,他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这上面,如今刚有些成就,黎元洪就想伸手摘桃。以小徐之机敏,岂有看不出其中的猫腻。
  这才是徐树铮愤怒的根本原因。
  一直以来徐树铮多次尝试着为段祺瑞掌握一支可靠的军队。可在袁世凯时代,袁对军队的掌控很严,身为陆军次长的徐树铮在人事任免上也基本上没什么发言权。为了削弱段祺瑞的权力,袁世凯甚至还设立了参谋本部和大元帅统筹办事处,更是一手创立了军官模范团,准备抛开北洋诸将,另建一支听从于他的军事力量。
  现在,老袁故去,徐树铮终于大权在握,正准备不展拳脚,不料本认为很老实的黎元洪却跳了出来,处处与他作对。
  这几乎让他发狂。
  “决不能黎宋卿奸计得逞!”徐树铮站起身来,出了办公室,看了一眼几乎从来也见不到人的总理办公室一眼,不禁皱了皱眉头,然后对副官长说道:“来人,备车,现在去段总长家!”


一〇七、北非

  美国人的参战时间比李海顿所预料的要早。
  在这个时空,由于奥匈帝国的强势,英法联盟的形势比另一个历史同期时要危险得多。由于意大利人的脆败,在地中海一直到土耳其,从陆地到海洋,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够给奥匈帝国造成什么威胁。
  由于在战争中避免了与俄军的大规模相互消耗,奥匈军队的伤亡到目前为止,也仅有120万人,比任何对手都要小得多,这使得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的时候,奥匈军队依然保持着很强的战斗力。
  由于俄国的内乱,沙皇逊位,混乱的俄国基本上已经无力在东线发动进攻,德奥两国把注意力全部都又集中到了法国。战争进行到现在,实际上各方都已经显得后继乏力,巨大的人员和物资消耗让交战的双方都感到精疲力竭。
  但英国和法国更危险,在奥匈方面从东线抽调了四个集团军之后,形势更显得岌岌可危。在这个时候,美国人终于按捺不住,从幕后跳了出来。
  1917年2月6日,美国政府借口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与德国断交。
  3月18日,在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后仅仅两天,美国总统威尔逊召开了国会特别会议,宣布美德之间处于战争状态。两天后,参议院以八十二票对六票通过了美国参战的决议,3月24日,美国众议院以三百七十三票对五十票,通过了类似的表决。
  第二天,美国又对同盟国其它成员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宣战。
  李海顿赶到了柏林,与德国皇帝会面,紧急商讨对策。
  现在两国的皇帝和陆海军的最高决策者们都聚集到了威廉二世的皇宫里。
  李海顿主张在美国人还没有在欧洲登陆之前,德奥两国对法国发动一次全面进攻,尽可能地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这是最好的结果。
  但鲁登道夫面露难色,从一月开始,法军在新任总司令尼韦勒的指挥下,连续发动了两次大的战役,虽然没取得什么成果,而且给自身带来巨大的伤亡,但也给德军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在1到3月的攻势期间,法军的伤亡高达近百万,但防守方的西线德军也伤亡了45万人。现在德军元气未复,马上转入进攻面临着重重困难。
  “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是要全力击败法国,如果等到美国人到来,等待我们的只有失败的结果。那个国家有1。2亿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而且工业能力比我们加起来还要高。”李海顿执意要在法国发起一场规模空前的战役,“现在俄国正处于混乱,我们可以暂时放弃东线,奥匈方面将承担大部分东线的防御重任。我们将抽调四个集团军用于法国北线,另外用三个集团军投入到法意南部战场。”他现在已经孤注一掷,把一大半的兵力都抽调回了西线,东线仅剩下四个集团军和罗马尼亚集团军。
  “如果是这样,在我们从东线抽回三个集团军后,还是有能力发动一次大的战役,只不过这样,我们有可能丢掉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鲁登道夫说道。
  “那只是暂时的,如果打败了法国,俄国人就是重返波兰都没什么用。”兴登堡突然说道,也许是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这位很少发表意见的老将站在了奥皇一边。他的讲话让德皇下定了决心。
  “美国人最快什么时候能到?”威廉突然开口问道。
  “应该在三个月左右,他们第一批参战人员就能到法国。”鲁登道夫说。
  “好吧,就让我们在这之前全力一战!”威廉的脸色一时变得有些通红。
  战役开始的时间被确定在了六月初,李海顿把奥匈最精锐的第2、3、7集团军配属到了德法战线,而计划在伦巴蒂一线投入第6、8和12三个集团军。在东线只留下了第1、4和相对较弱的第9、11和罗马尼亚共五个集团军,第5集团军用于巴尔干一线,而第10集团军则用于意大利的防卫。
  德国方面,战役的目标被定在了阿尔萨斯一线,鲁登道夫准备从东线抽调了第9、11、12三个集团军,加上在阿尔萨斯-洛林一线的第5、第7集团军,用于进攻的总兵力共110万,加上奥匈方面的75万人,此次战役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开战以后的任何一次大战。
  为了吸引英法两国的注意力,李海顿反而下令北非军团在利比亚首先发起了进攻。
  在这个年代,班加西是一个只有一万多人的小港镇,它的港口确切的说只是一个渔港,码头最大只能容纳800吨的货船。现在这座港口外面的海面上驻泊着数十艘短程货轮,港口已经经过近半年的紧急扩建,但吞吐量还依然远远不能满足军方的需要。
  海岸是临时修建的钢结构码头不远处露天堆放着各种各样的物资,一排排散发着金属光泽的火炮,堆积成山的弹药,还有上千辆拖曳的运输用的卡车和军用敞篷小汽车,数百辆坦克和装甲车。
  刚刚登岸的部队从这些物资中间穿过,向镇内开拔,人声喧杂,头上的钢盔在烈日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在他们身后,几艘装备人员的小型运输船靠在码头旁,密密麻麻的人群从船上下来,涌向码头。
  已经被整编为装甲部队的北非军团克罗地亚第七师从突尼斯被调往了昔兰尼加,由于奥匈海军控制了这一海区,避免了部队在陆地上进行艰苦的长途行军。
  在意大利战役期间,英国人越过了埃及边境,占领了托卜鲁克和德尔纳,但随之奥匈海军陆战队一个旅在班加西上岸,双方在迈尔季到贝达之间进行过数次战斗,随后基本上就在这一线僵持起来。
  霍瓦尔德中将手中的北非军团兵力不足,只有四个师,他把主要精力用于突尼斯一线,实际上昔兰尼加一线一直是由海军陆战队来进行防御。现在,海军陆战队需要调走,霍瓦尔德只能从突尼斯一线向东调回了两个师。
  而且总参谋部的命令是要向埃及方向发动一场进攻,这让他感到很为难。


一〇八、托卜鲁克(一)

  霍瓦尔特中将从维也纳返回到了马耳他,这座地中海上最重要的海上据点现在被奥匈海军所控制,梅耶尔上将的海军陆战队总司令部也设在了瓦莱塔。在他的极力争取下,皇帝最终同意把海军陆战队第5师置于北非军团的指挥下。
  由于运输和补给的限制,在利比亚,很难支撑太多的部队进行长期作战,所有的作战和后勤物资都必需从国内运来。在最高统帅部,有相当一部分高级将领反对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这个战场。
  不过皇帝却对苏伊士运河觊觎已久,他告诉霍瓦尔德,在法国战役结束后,不管战役是否成功,奥匈军队将会把主要精力都转到进攻埃及。皇帝要求北非军团制订出一份完善的进攻尼罗河流域的作战计划。
  不过,在这之前,他还需要发动一次大的进攻,最好能攻占托卜鲁克,并进入埃及,给英国人造成奥匈军队将会全力进攻埃及的假象。
  霍瓦尔德返回到了利比亚,并把他的指挥部设到了班加西。五月的北非已经进入到了高温期,昔兰尼加枯黄的山地也远远看上去是一片绿色。
  战斗在海上首先打响。
  1915年5月15日,凌晨。
  天空刚刚破晓,地中海上空依然笼罩着一层薄雾,灰蒙蒙的海面上,隐隐约约能够看到一只舰队,正在向南航行。舰艏飞溅着白色的浪花,这支由二十多艘战舰组成的舰队正以黎明战斗队形,抵近了亚历山大港外海。这些战舰上飘动着奥匈帝国的双鹰战旗,整个舰队包括五艘战列舰、两艘装甲巡洋舰和四艘巡洋舰,另外还有担任护卫任务的八艘驱逐舰和两艘燃料补给舰。
  为首的是奥匈第一战列舰队司令帕赫纳中将的旗舰“特蕾莎女皇”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