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双鹰旗下 >

第38章

双鹰旗下-第38章

小说: 双鹰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首先在伊松佐河区开始,马肯森元帅指挥由德国第12集团军和奥匈第8集团军组成的东亚平宁集团军群在菲拉赫集结,对普莱托至托尔米诺一线的意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虽然伊松佐河区的山地地形有利于防御,但意大利人只在一线摆了4个师的兵力,防守兵力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抵挡德意联军的冲击,意军防线很快就被突破。
  德奥联军在卡波雷托地区渡过伊松佐河,向乌迪内进军,意第2集团军损失惨重,开始仓惶后退。
  斯特耶中将指挥的由三个精锐的克罗地亚射手师组成的第21山地步兵军从格尔茨发起进攻,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收复了帕尔马诺瓦,威胁着防守乌迪内的意军卡尔尼集群侧翼,迫使意军放弃乌迪内,开始后撤。意大利人的撤退组织实在糟糕,于是,意军在300公里的战线上开始全面溃退,由于混乱的指挥系统,意军总指挥部已经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士兵们放弃了所有的辎重和重型武器,开始四散逃窜。
  位于阿尔卑斯南麓的特里恩特(特伦托)是座风景优美的小山城,阿迪杰河从城正中间穿过,小城里大约有不到两万的居民。但随着战争的爆发,这里原本祥和宁静的生活被隆隆的炮声打破了。
  最近一段时间,在这里又涌入了大批的军人,市政厅被征用,成了南蒂罗防御指挥部的办公地,而城里的旅馆、学校等建筑也成了军队的临时住宿地点。特里恩特现在人满为患,甚至在城外的山坡上也支满了绿色的军用帐篷。
  远传不时传来隆隆的炮声,市政厅架起无数天线和电话线,电话声和电报声不断,军人们脚步匆匆,道路上战马嘶鸣,一支支从通往因斯布鲁特的铁路线上运送过来的部队陆续从这里走下火车,然后开赴前线。整个镇子被战时的紧张气氛所笼罩,小城的居民们在私下里打听前方的消息,随时准备逃进北面的深山。
  在市政厅二层的会议室里,一群高级军官正围在那张挂在墙上的巨幅地图前,地图上几个巨大的红色箭头标注着各部队的进攻方向和进度,与几道代表意军的蓝色箭头针锋相对。
  “吉拉尔迪指挥意军在特伦蒂诺防线上所发动的攻击实际上是一种防守策略,看上去象是要发动全面进攻,但事实上他们只往前推进了不到5公里,目的是占据一些防守上的有利地形。他的目的是干扰我们的进攻部署,甚至想迟滞我们发起进攻的时间。目前在战场上只发现在6个意大利师,他们还有三分之二的兵力保留在后面。”作战处长施瓦岑格少将站在大地图前,向在场的高级将领们介绍着前线的形势。
  “看不出来意大利人还很有心计,可惜的是他们遇到了卡尔多纳这样的蠢材,在我们已经准备开始反攻之时,还执意在伊松佐河区发动进攻。”博洛耶维奇表情轻松,现在他手上拥有近八十万兵力,有足够的信心能一举攻占帕多瓦,切断意军主力的退路。威尼斯大区及伦巴第大区原本是奥地利帝国的领地,在普奥战争之后,才被迫割让给了撒丁人,奥匈军方对这一带的地形十分熟悉。“根据皇储殿下的要求,特伦蒂诺战役一但发起,必须尽快突破敌人的防线,攻占维琴察和帕多瓦一线,否则意军有可能沿着铁路钱退往南部。因此,各部在突破意军防线后,要迅速向前进军,不得与残余的意军纠缠,退守几个要塞据点的意军由后续部队解决。”
  李海顿的要求很高,在五天之内突破意军一个集团军把守的防线,谁也不有这样的经历。南蒂罗尔和特伦蒂诺是山区地带,光是行军就需要三天的时间,而且意大利人已经构筑起了防御工事。博洛耶维奇并没有感到为难,整个战役计划实际上是由他主导制订并负责实施最重要的步骤,皇储的战役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一举歼灭意军主力,使意大利人丧失反击能力,从而在春季俄国人发动反击之前迅速地解决掉意大利人给制造出来的麻烦。
  现在,特伦蒂诺的反击速度是能否完成整个战役构想的关键。
  为此,他在作战会议之后专门留下了担负右路突破任务的第20军军长卡尔大公。
  “大公阁下,二十军什么时候能够抵达罗韦雷托的突击位置?”博洛托维奇问道。
  “今天……应该在天黑以前。”卡尔大公说道,特伦蒂诺山区在下着雨,这让行军变得困难。由于意大利人在伊松佐河发动的进攻,整个战役时间被提前了一个月,现在还处于雨季,第20军现在跟在沿阿迪杰河向南进攻的第6集团军身后,在罗韦雷托这才突然转向东南,直插维琴察方向。为了保险起见,博洛耶维奇把第14军才配属到20军身后作为支援,也统一由他指挥。
  “还没到?”博洛耶维奇有些不满地皱了皱眉头,山地行军的艰难超出了他们的预计,而且大雨更是增加了行军的难度。
  嘀咕两句,从战役开始到现在,一零二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他们是捆着一只手在日军作战,以一零二军的实力,完全用不着退这么远。意大利人背弃盟约的行为在奥地利人看来是一种背叛,这样的行为让连平时最温和的斯洛文尼亚人都感到不耻,叫嚷着要教训意大利人,这让整个奥匈军队上下都憋着一口气想要狠狠报复对方。
  这是好事,最少官兵们的作战**比较强烈。
  “没有办法,这种鬼天气!不过,我保证部队在战役发起之前赶到指定位置。”年青的卡尔大公说道,部队由参谋长在指挥,他的职务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实际上由于战役发起时间的提前,第20军的行动已经很快了。
  “只有很短的休整时间,第20军的任务是向前穿插,目标是攻占帕多瓦,在突破意大利人的防线后,敌人防御坚固的据点交给你们身后的第14军和德国第17军去处理。”博洛耶维奇再次说道,他再一次强调了一下战役的重点。
  “我们明白。”卡尔大公表情严肃,第20军能否及时占领帕多瓦,关上意军主力向南的退路,是关系到整个战役成败的关键。李海顿在之前已经多次强调,如果不能把意军主力围歼在威尼托大区,即使奥军完全攻占了整个威尼托,整个战役都算是巨大的失败。
  在特伦蒂诺的反攻中,布洛将军指挥的德国第9集团军和奥匈第3、8、担负着正面进攻的任务,奥匈第12集团军则在左翼沿布伦塔河向东南进攻,威胁意军皮亚韦河防线的侧后方向,使其不能有效地在这一线组织防御。
  而奥匈第6集团军将会沿阿迪杰河南下,阻止意大利人有可能从南部派出的增援。


七二、意大利(四)

  在特伦蒂诺一线,德奥军队还是在紧张地运动,作着反攻前的最后准备。而在伊松佐洒一线,反击战已经打响,
  令作镇的里雅斯特的李海顿和所有的奥匈将领们深感意外的是,在伊松佐河区担任第一波突击任务的第21克罗地亚山地军在侧翼的突破是如此轻松。他们所遇到的意军抵抗十分轻微,意大利人在遇到攻击时稍做抵抗即开始全线溃退。
  第21克罗地亚军如入无人之境,仅仅三天之后,在塔利亚门托河一线,才遇到了一些象样的反击。
  整个战役进程也让已有心理准备的李海顿都惊讶的合不上嘴,他知道意大利军队很菜,但确实不知道这么菜。为了避免意军逃走,他连忙下令特伦蒂诺集团开始总攻。
  在伊松佐河战役开始后的第4天,由欧根大公任总指挥集结在特伦蒂诺一带的德奥重兵集群也开始了进攻。在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后,以奥匈精锐的第3集团军、第12集团军、蒂罗尔防卫军和德国第9集团军组成的东线集群在罗韦雷托和博尔戈之间大约60公里宽的战线上向意军展开了进攻。
  奥匈第3集团军由第3、8、14、20、17军和蒂罗尔防卫军组成,总共有6个军,总兵力达到了34万人,新组建的第12集团军有15万人,而德国第9集团军也有3个军17万兵力,再加上奥匈第6集团军23万人,在特伦蒂诺,德奥联军占据着绝对优势。
  由于意第5集团军被调往皮韦亚河防线,意大利人在特伦蒂诺一线只有吉拉尔迪将军指挥的第1集团军大约25万人,德奥联军进攻兵力大约是意军的两倍。缺少作战经验的意军缺乏火炮,而且并未构筑纵深防御阵地,从而导致奥德联军很快突破中央防线。
  由卡尔大公指挥的第20军是右翼进攻的先锋,第14军则在他们后面作为支援。
  实际上在战役发起之前,意大利总参谋部已经向总参谋长卡里多纳上将发出警告,德奥联军在特伦蒂诺集结了大批军力,有可能向意军发起进攻,要求他放弃对伊松佐河区的作战计划。但卡里多纳则认为奥匈军队在特伦蒂诺的集结只是为了牵制意军对伊松佐河的进攻,并不认为奥军会向意军发起全面进攻。
  毕竟意大利在威尼托地区集结了110万大军,从兵力对比上,奥匈方面兵力要少于意军。但他忽视了德军,实际上就算加上35万德军,德奥联军的总兵力也仅于意军相当,可是,匆匆组建的意大利军队装备和训练实在太差,而且毫无作战经验。
  相比较而言,德国第9集团军和第12集团军都是身经数次大战的精锐,而奥匈军队虽然战斗力比德军要差,但也比俄国人稍强。更重要的是,奥匈军队经历了几次大的战役,虽然在最初的加利西亚战役中吃过大亏,但在随之而后的几次对俄战役中却都取得了胜利。连续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原来并不很高的士气,而且由于奥匈陆军在李海顿的指挥下,并没有与俄国人硬拼消耗,也没有遭受大的损失,富有作战经验和军官和士官们得以保存,这让奥匈军队的战斗力一直能得到维持。
  但处于特伦蒂诺前线的意大利第1集团军司令吉拉尔迪上将却相信总参谋部情报处的判断,他对奥匈军队在特伦蒂诺的变化感到担忧,特别是在伊松佐河战役中出现的德军令他更加警觉。
  吉拉尔迪下令意军沿着蒂罗尔前线构筑了3道防御工事,以维伦纳山支撑点群,卡波洛哥支撑点群,卡波莫龙支撑点群构成第一道防线,以恩纳山支撑点群,马索山支撑点群,和卡萨拉蒂支撑点群构成第二和第三道防线。并且,意军从8月中旬开始,不断地发动袭扰作战,来干扰奥匈军的进攻准备。
  但卡里多纳执意从特伦蒂诺防线抽调第5集团军去加强塔利亚门托河一线的防御,却让吉拉尔迪的兵力捉襟见肘。
  夜晚的凉风,吹散了战场上的硝烟。远处还依然传来隆隆的炮声,黑夜笼罩大地。
  隶属第14军的加利西亚第3枪骑兵射手师再次部署到了前线,他们已经赶上了在前面担任突击的第20军。
  在奥罗洛河和阿斯蒂科河之间的战线上,德奥联军出动了4个军,德国第17军和奥匈第3军在围攻意军构筑的阿尔谢罗工事群,而奥匈第20军和14军在突破了意军的防线后,直扑斯基奥。
  由精锐的阿尔卑斯山地步兵组成的意大利第3军在斯基奥死死地抵挡住了奥地利人的猛攻,担任前线指挥的卡尔大公把身后的第14军也派了上来。
  与加利西亚平缓的丘陵山地不同,意大利北部的高耸的山峰十分陡峭,并不利于大军团展开攻势,反而更有利于意大利人的防守。在第14军赶到战场之前,卡尔大公指挥奥匈20军对斯基奥发动了三次猛烈的进攻,但都被意军击退。
  加利西亚第3枪骑兵师师长克拉瑟将军接到前线指挥部的命令,要他率领第3枪骑兵师渡过奥罗洛河,绕过意大利人的防线,赶到意军的背后。
  拉科夫斯基所在的3团在吃过晚饭后又向前开拔了,部队排着长长的纵队艰难地行进在山谷间一条荒芜的小道上。天空中细雨濛濛,官兵们浑身湿透,累得气喘吁吁,怀着满腹的怨气,不时有人在发着牢骚。
  在夜间,他们从临时搭建的浮桥上向西渡过了水流湍急的奥罗洛河,然后沿着河谷向南推进。八月二十九日凌晨,第3枪骑兵师在一夜间向南开进了15公里,然后又攻占了奥罗洛河上的一座大桥,从这里渡过了奥罗洛河,返回到了左岸,开进了一个叫加文诺的小镇。
  十分奇怪的是,意大利人居然只派出了一个连来把守他们后方这一座十分重要的桥梁和村镇。由于兵力不足,意大利第1集团军的防线上现在到处都是漏洞。
  克拉瑟将军命令3团防守加文诺镇和大桥,他把指挥部也设在了小镇里。第1团在加文诺东部大约2公里的里瓦村,2团则在东南的马拉诺镇。镇上的意大利人表情冷漠地注视着这些入侵者,奥地利士兵们经过短暂的休息,然后列队穿过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满地积水的破败街道,到镇在挖掘战壕。
  一些会说意大利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