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双鹰旗下 >

第30章

双鹰旗下-第30章

小说: 双鹰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六、自食恶果

  法尔肯海因被迫辞去了陆军大臣一职,而且被迫从西线抽调了第4集团军进行回防,但他还继续担任着德军总参谋长。德国东线总司令兴登堡现在手上终于拥有了五个集团军,110万的总兵力已经足以单独对抗俄国人的进攻了。
  但奥匈人允诺的反击却迟迟不见,反而在俄第3、8和新组建的第13集团军的步步紧逼下连连后退,固守于喀尔巴阡山的各个要隘。
  李海顿只注意到了与德军总参谋部之间的争斗了,却没注意到奥军的后退和俄军节节胜利所引发出来的后果。
  罗马尼亚人最终选择了站在了同盟国的对立一面,4月18日,向奥匈帝国宣战。在南方,意大利人也禁不住**,在英国人承诺在战后将蒂罗尔,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甚至是阿尔巴尼亚划给他们之后,也与英国人缔结了协约。
  有大量情报表明,意大利人很快也要向奥匈宣战。
  李海顿在与法尔肯海因为首的德军总参谋部的争斗中占了上风,但却把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推到了敌人的位置上。
  这次他是自食恶果。
  作为首要敌人的塞尔维亚长久地屹立在巴尔干,数万英法援军也在萨洛尼卡开始登陆和聚集。丘吉尔执意地发动了达达尼尔攻势和英法联军在加利波利半岛成功登陆更是让人觉得同盟国前途黯淡。而在东线,俄国人长驱直入,占领了整个加利西亚,更是加深了这种认识。
  孱弱的土耳其人马上要完了,大多数人是这么认为的。屡战屡败的奥斯曼帝**队绝对不会抵挡得住英法联军和俄国人的夹攻,而俄国人的节节胜利更是让人看到了协约国取胜的曙光。德国人在开战后一直试图和土耳其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通过接纳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把土耳其牢牢控制在手,打开通向东方的道路。
  但愚蠢的德军总参谋部却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西线,不停地与法国人进行着大规模的消耗战,西线的人员和物资损耗是巨大的,差不多每年都有六十多万德**队被消耗在无休无止的战壕战之中。
  罗马尼亚人最终决定站到协约国一方,他们渴望得到奥匈帝国手上的锡本布尔根(特兰西瓦尼亚)以及布科维纳,这是英国人许诺给他们的,而俄国人则在压力下同意在战后归还在1878年俄土战争后从罗马尼亚人手上骗去了比萨拉比亚。
  要知道整个特兰西瓦尼亚和现在的罗马尼亚的面积是一样大,这样罗马尼亚人的国土就能扩展一半。
  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大罗马尼亚,始终是布加勒斯特的执政者们心中的理想。
  罗马尼亚利用1912年巴尔干战争的危机,从保加利亚人手上夺得了多布罗加,他们对统治着锡本布尔根以及布科维纳的奥匈帝国成见颇深,现在还增添了对保加利亚人进行复仇的担心。
  保加利亚选择加入同盟国也是让它选择加入到协约国的另一个因素。
  在开战后,罗马尼亚人对于加入到同盟国还是协约国,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对立。以马若雷斯科为首的罗马尼亚保守党倾向德国,但以新任首相布拉蒂亚诺为首的自由党倾向法国。官僚集团以外著名的政治家站在协约国一边的是塔凯·若内斯科,站在德国一边是卡尔普。
  卡罗尔国王不但是亲德份子而且本身就是出身于霍亨佐家族的德国人,但王储阿帕伦特亲法,而其妻子是英国人。
  在战争之前,卡罗尔国王曾与德奥之间缔结了秘密盟约,但在战争开始后,他又担心国家陷入到毁灭。虽然他不能履行曾经的协约,但他的影响还足以阻止罗马尼亚人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可是亲德的卡罗尔国王于1914年10月10日去世,这对于罗马尼亚国内的政治平衡造成致命的影响。此时,布加勒斯特政府里倾向于协约国方面的势力占据着绝对上风。
  李海顿和康德拉为了意大利之事与德国人吵过好几架,法尔肯海因主张满足意大利人的愿望,将特兰托,南蒂罗尔,乌迪内让给意大利,还好他知趣没有提的里雅斯特。康德拉则反唇相讥,德国人如果把阿尔萨斯和洛林还给法国人那岂不天下太平?
  在土地问题上,谁都不可能作出让步。
  问题是意大利人却满怀野心。
  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正式和协约国签订伦敦协定,协议规定意大利参战的报酬不仅仅是上述地区,还包含伊斯特里亚半岛,达尔马提亚地区,发罗拉和德国人在非洲的几块殖民地。
  贪婪的意大利人终于禁不住英国的**,悍然背弃昔日的盟约,反而在背后捅了一刀。
  现在,整个的形势看起来马上就要崩溃。
  失去了罗马尼亚的粮食和石油供应对于奥匈和德国的打击都是巨大的,罗马尼亚人正在进行动员,他们很快就会组织起一支五十万人的大军。虽然他们缺少装备,但确实是个巨大的威胁。
  这些本来都是可以被争取到同盟国一边的。
  但李海顿与法尔肯海因之间的争斗却毁了这一切,现在又新冒出来两个敌人。
  虽然不很强大,却足以令人头疼。
  这是个重大的失误,但现在已经无法弥补。
  现在形势危急,康德拉请求李海顿从东北战线上抽调两个集团军,一个去加强意奥边境,一个去匈牙利的锡本布尔根,用于防备罗马尼亚人的进攻。
  李海顿却不为所动。
  现在没有办法,只是在奥地利抽调了一些三流的地方守备部队,匆匆忙忙地组建了只有不到8万人的第8集团军,被派到了蒂罗尔前线。
  另外,匈牙利地方防卫军也被紧急扩充,组建成第10、11集团军,这两个以中年人构成的兵备集团军总兵力只有30万人,但他们却需要应付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喀尔巴阡一线的俄军和罗马尼亚人。
  李海顿在紧急与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进行沟通,他在构想一个大的计划,但需要德国人的全力配合。
  德军东线总指挥官兴登堡上将和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上将终于答应派出一位联络军官过来,与李海顿商量联合作战的问题。
  但法尔肯海因却希望向奥匈军队里派出德**事参谋团,妄图控制奥匈军队。
  很可笑,康德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五七、反击构思

  天快黑了,奥军东线总指挥部所在的斯那耶镇。
  四月底,空气里还充满了阴冷潮湿的气息。小镇显得非常安静,它位于摩拉维亚的特尼察山东侧,蒂萨河在距它西北大约6公里的地方缓缓向南流过。小镇外有座城堡,那是斯洛伐克贵族冯。苏特纳家族所拥有的财产。
  目前,苏特纳公爵一家几乎都在维也纳,李海顿的奥匈军东线总司令部就设在了这里。
  整个城堡和周围临时扯起的电灯亮了起来,城堡的大门和一些侧门都站着全副武装的卫兵,另外还有几小队巡逻兵在城堡四周来回走动着,他们的身影在树丛之间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消失。
  两辆梅塞德斯汽车从远处驶了过来,在距大门外大约有200米的检查站停了下来,然后被放行,直接驶到了城堡大门外。
  司令部的联络官施罗尔上校下了车,领着一位身穿德军制服的上校进了城堡。
  霍夫曼上校作为兴登堡上将的联络官来到了奥军总部,这一段时间,奥地利人的表现让德国人恼羞成怒。他们根本没作什么抵抗,就把俄国人放进了加利西亚,使整个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的侧翼暴露在俄国人的攻击之下。
  霍夫曼带了一封法尔肯海因的信要交给康德位,没想到这位奥军总参谋长却在维也纳。施罗尔上校告诉他整个奥军的前线大军由皇储伊斯特里亚大公亲自指挥,这让霍夫曼感到意外。他一直以为整个奥匈大军的作战是由赫岑多夫男爵在指挥,而这位皇储殿下就和兴登堡在东普鲁士的作用一样,只是个象征,而实际的指挥权在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手上。
  奥军的情况与他想的不一样,这位皇储殿下似乎才是真正的主导者,而康德拉,似乎失去了指挥权。
  所以他改变了主意,要求见这位奥匈皇储一面。
  施罗尔上校把他领到了总参谋长斯特尔茨中将的办公室,这位略微有些发胖的奥地利将军显得很热情,但交谈起来更象个外交官。霍夫曼上校将法尔肯海因上将所写的信拿给他看了,斯特尔茨显得有些吃惊。
  “法尔肯海因想派出一些顾问人员到奥军总参谋部?”这位中将问道。
  “是这个意思,他觉得整个奥军的作战和指挥有问题。”霍夫曼说道。
  “你觉得呢?”斯特尔茨盯着霍夫曼说道。
  “兴登堡将军却认为这么做极不妥当,而且迄今为止,奥匈军队在作战方面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反而有时令我们很吃惊。”霍夫曼说道,兴登堡的讲话实际上是他的想法,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候触怒奥地利人,而法尔肯海因的作法肯定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
  “这样就好,看来我们还有合作的可能。”斯特尔茨舒了一口气,他把法尔肯海因的信放在了一边,“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让德**事顾问来代替我们去指挥,这是不可能的。也不用让皇储知道,省得让他大发脾气,反而为下一步的合作制造麻烦。”
  “好吧,我听从您的建议。”霍夫曼叹了一口气,“我想急着见到皇储殿下一面。”
  斯特尔茨答应了,然后迈着细碎的步子上楼去了。
  “跟我来吧。”很快这位中将就回来了。
  伊斯特里亚大公在城堡三楼的一间办公房间里,他坐在一张巨大的意大利式的办公桌后面,房间的灯光并不很亮。在办公桌上摆着一盏台灯,那台灯也亮着。大公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幅似乎是维也纳某个热闹市场的风景油画,很奇怪,即不是奥匈皇帝或者是他妻子艾琳公主的画像。
  房间很大,漂亮的天花板也很高,但上面馏金的烛台上系着一盏电灯。靠门边的墙上挂着一幅以波兰为中心的巨大东欧军事地图。
  “欢迎来到摩拉维亚。”伊斯特里亚大公有些消瘦,而且显得满脸的疲倦,伸出有些冰冷的手与霍夫曼打了招呼。
  霍夫曼坐到了沙发上,缓慢而仔细地向这位奥匈帝国真正的掌权者叙述着兴登堡,实际上是以鲁登道夫为首的东线总参谋部的计划。
  “兴登堡将军希望你们能够尽快向加利西亚展开进攻,以配合我们在东线的行动。”霍夫曼最后说道。
  “不是我们怎样配合你们,而是什么样的分工方式。”这位皇储抬起头来,似乎是在纠正霍夫曼的某些用词错误。
  “分工?”霍夫曼问道,“用什么样的方式?”
  “想听听我的计划吗?”皇储问道。
  霍夫曼点了点头。
  “如果你们不听我的建议,我们将各打各的。我们将放开喀尔巴阡山的数座隘口,把俄国人的两个集团军放进匈牙利平原,然后吃掉它们。”皇储走到地图前面,手里拿了根木棍在地图上比划着。
  “吃掉?两个俄国集团军?”霍夫曼很吃惊,更让他惊异的是奥地利皇储的镇定,似乎他根本没把俄国在喀尔巴阡一线的三个集团军放在眼里,而是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
  “没有什么问题。”伊斯特里亚大公说道,“如果你们肯按照我的计划行事,那么双方配合……”他手中的棍子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的弧线,“我们将把在整个波兰和加利西亚的俄军全部都装进去。”
  那可足足有200万俄军,霍夫曼张大了嘴,但却没有吭声。
  皇储在地图前继续解释着他的整个构思,后来霍夫曼被这个大胆而精彩的构想给吸引住了,就站在地图前与皇储两人讨论了起来。伊斯特里亚大公的思路有些奇怪,但很合霍夫曼的胃口,就是整体地分割俄军,然后集中优势的兵力歼灭他们,却对一些防御坚固的要塞和城市视而不见。
  按照这位大公的思路,西里西亚、匈牙利甚至是东普鲁士许多地方是没有兵力防守的,俄国人轻易就能打穿那里的防御。
  “阁下,按照您的想法,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霍夫曼指出了地图上的几个点,“俄国人可以轻易地占领这些地区,比如俄军在喀尔巴阡的2个集团军,和罗马尼亚人一起,他们有可能攻下布达佩斯。”
  “那又怎么样?我们吃掉了他们在西里西亚和加利西亚一线的四个集团军,他们即使得到了半个匈牙利又能干什么,难道想留在匈牙利?恐怕到时连撤退都不可能,”李海顿毫不在意地说道,“不去管他们,喀尔巴阡山复杂的山地会让他们行动缓慢。我们进一步的目标是南北夹击,攻占布列斯特-沃伦一线,切断整个波兰地区所有的俄军退路。”他用手作了个钳子的动作。
  “我很难想象你们的陆军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