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双鹰旗下 >

第28章

双鹰旗下-第28章

小说: 双鹰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确实不是事实,大部分的俄国队伍还是严格遵守着纪律,一般不会骚扰平民。但也有少数的俄**队,特别是哥萨克军队干过杀人抢劫的暴行。在战争期间,很难约束和保证所有的军人都能恪守军纪。
  “卡尔……你现在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尽快提高你手下那些部队的战斗力,而不是恪守着什么基督的教诲。”李海顿觉得有必要与自己这位单纯的侄子坐下来好好谈一谈了,否则他有可能因为所谓的一时不忍而坏了大事,“军队里那些来自波希米亚、加利西亚、匈牙利和波斯米亚、斯洛文尼亚的农民根本不知道该为谁而战斗,他们消极避战,在战斗最关键的时候总是会首先崩溃。这些由捷克人、波兰人、罗马尼亚人和乌克兰人为主而组成的部队,他们的战斗力十分低下,已经成为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大障碍。”
  “您不是已经下令将他们按民族成份进行重新整编,以解决指挥上的问题了吗?”
  “是的,指挥上的问题并不是主要的,根本的问题是这些人缺乏战斗的**。”李海顿将手中的雪茄在烟灰缸里掐灭,抬起头来盯着卡尔,“仇恨,是引发战斗和战斗**的最好方式。”
  “所以你就在军队里煽动这些情绪,不惜编造谎言?”
  “这不是谎言,哦,当然,里面有夸大的成份。”李海顿又把那本宣传册拿起来翻了两下,“不仅在军队里,我们还要在国民中加大这种宣传。”
  “为什么?”
  “如果我们的国民不知道我们在为什么打仗,那么,帝国很快就会陷于崩溃。”李海顿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是为了保卫帝国的人民不被那些强盗抢劫、欺压和掠夺才被迫打仗,这是一场神圣而且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我说的话你明白没有,卡尔?”
  “不太明白,我觉得你甚至象撒旦。”
  “想不明白也要坚决执行,这是命令!否则我会解除你的职务,甚至把你调出军队。”李海顿威胁道,然后脸上带着笑意,“敌人眼里的恶魔对于帝国的人民而言就是上帝,我说的有道理吧,卡尔,对于敌人,不能有丝毫的道义和怜悯。”
  在进入冬季之后,李海顿拒绝了康德拉提出的任何进攻计划,整个帝国的陆军按照民族成份开始重新整编。此举虽然遭到马扎尔贵族和德意志贵族们的反对,但在目前皇储的威望面前,还是被执行了下去。
  克罗地亚和波希米亚地方被允许单独成军,这削弱了德意志人和马扎尔人的统治地位,但却凝聚了民心,李海顿甚至还允诺在战后波希米亚和克罗地亚能够获得与奥地利和匈牙利平等的政治地位。
  二元帝国转变成多元帝国会是什么情况?
  谁知道呢。
  在外交上,同盟国显然处于不利的地位,除了被激怒的奥斯曼帝国,还没有人敢与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公开作对。全世界包括日本人在内有十六个英国同盟国家对德奥宣战,当然绝大多数都在德国人和奥匈人伸手都够不着的地方。
  对战局稍有影响的是希腊、意大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
  鼠首两端的意大利人正在待价而沽,似乎投靠英国人的趋向更大一点,他们向奥匈帝国提出包括的里雅斯特在内的蒂罗尔大区的领土要求,这显然是帝国根本无法接受的。
  希腊人已经决定站在英国人一边,他们与土耳其人是世仇。
  保加利亚已经几乎要决定战在同盟国一方,纯粹是由于仇恨,塞尔维亚和希腊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夺取了大片属于他们的领土,这次他们要报仇。
  何况德国和奥匈已经允诺在战后把色雷斯还给他们。
  罗马尼亚人正在摇摆不定,他们希望得到德兰西瓦尼亚。李海顿的建议是允诺德兰西瓦尼亚地区与罗马尼亚的合并,但罗马尼亚必须并入奥匈帝国,当然,他们可以获得和匈牙利人一样的地位。
  但是霍亨佐伦家族出身的卡罗尔国王在1914年10月的去世对罗马尼亚亲德势力是不小的打击,现在他们越来越接近于加入到协约国之中。
  而李海顿也没有指望罗马尼亚人能起什么作用,只要他们不捣乱就好。
  已经82岁的老皇帝弗兰茨虽然还能活动,毕竟年事已高,现在大部分的军国事务都需要由李海顿来处理。
  最令他感到头疼的是国内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战争爆发后,帝国总共征召了大约250万的军队,随着战争的进行和不停的消耗,越来越多的青壮劳动力被送上了战场,而工厂和农村现在正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如果这个问题不得到解决,帝国迟早会因为物资匮乏而导致崩溃。
  帝国无法象英国和法国一样能够从海外进口足够的粮食,而把有限的人力大部分集中在工业生产上。虽然在大力推动着机械化作业,但广大的农村还是需要最少50万的劳动力才能填补。
  属于山地国家的奥地利本来的粮食生产就不够用,完全靠着匈牙利平原的产量,但青壮劳动力的减少,不可避免地引起粮食减产。
  如果引发饥荒,那么不用打,帝国就会自己崩溃。
  一九一八年的德国革命就导致了一个强大帝国的崩溃,正在漫延的社会思潮也是一个很恐怖的敌人。
  为什么革命没有发生在英国?
  英国人的保守是一个方面,但德国人似乎比英国人并不差。
  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


五三、准备

  自林堡战役之后,奥匈大军就整体进入了休整期,仅仅在德国人发动罗兹战役的危难关头派出第2集团军在俄军的侧翼骚扰了一下。李海顿明确表示,在德国人没有在东线集中足够的兵力之前,奥匈方面绝不会再单独采取大的军事行动。
  李海顿很不理解德国人为什么会发起对整个西方战线来说几乎是毫无用处的伊普尔战役,对英国人防御坚固的伊普尔发起进攻的结果就是将4个新组建的德**给填了进去,然后一无所获。
  如果把这25万人用在东方战线上,李海顿觉得甚至有可能将俄军赶出波兰,使整个东方战线占据绝对有利的位置。
  康德拉来找李海顿,向他报告说法尔肯海因向他保证在两周内抽调5到6个军到东方战线,“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将主力调往预定的战役发起地点?”总参谋长问道。
  “不可能,在没有确切的消息证实德国人已经在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地区集中了四个集团军以上的兵力时,我们所有的主力集团军都将留在二线继续休整,在前沿只保留少数的机动兵力。”李海顿明确拒绝了总参谋长的建议,康德位的问题是太相信德国人的许诺,而轻易地让奥匈大军冲在最前面与俄国人死磕。
  在第一阶段作战时吃了大亏也是因为他在制订战役计划时太相信德国人会牵制住俄军一部分兵力,但是却没有。
  这样白白地消耗着奥匈帝国有限的兵力。
  问题是他根本就没有想过,仅凭奥匈帝国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做到独立地打败俄国,只是在进行着徒劳的消耗战。根据李海顿的估算,即使德奥两国联手,想要真正的打败俄国人,至少需要300万以上的兵力。
  就算法尔肯海因真的向东线调来了6个军区区20来万人又有什么用?
  1914年眼看就要在德奥两国无休无止的扯皮中度过,对于塞尔维亚和希腊,李海顿根本没有动手的意思。即使占领那里,无非是徒劳地将几十万大军陷在巴尔干而已,反而会削弱了整体的机动力量。
  陆地上的心腹大患是俄国。
  在冬季短暂的平静时期,作为奥匈帝国主要的军港之一的波拉港,反而更是一片忙碌,航道上不断有舰艇进出。不过,相对于驻泊在锚地里的那几艘排水20000吨以上的战列舰而言,这些舰艇似乎只能算是“小东西”。
  这些舰艇是由帕赫纳海军少将所指挥的帝国海军第2驱逐舰分队,在英法舰队封锁了奥特朗托海峡之后。这支由8艘驱逐舰、3艘布雷艇和12艘鱼雷艇组成的小舰队的表现却格外活跃,凭借着新式驱逐舰高达30节以上的高航速,不断地进出地中海水域,进行布雷,对港口攻击和袭击商船的行动。
  但自开战以来,奥匈海军已经通过布雷战术在地中海取得了击沉击伤十数艘英法舰船的战绩,而自身竟无一损失。
  除了潜艇部队,这支轻型舰队的表现也足以令人引起足够的重视。
  李海顿原来对于驱逐舰并没有多深刻的认识,他只知道在以后驱逐舰已经成为了各国海军的主力。不过,那是因为反舰导弹的原因,舰炮已经几乎沦为了摆设,而现在还是巨舰大炮的时代。
  不过由于是作为主力舰的伴随护航舰而建造的,奥匈帝国海军的驱逐舰一般都建造的比较大,排水量在1200吨左右,而且拥有着2500海里到3000海里的续航力,这样的航程已经足够它在地中海中跑一个来回了。
  由于经费的限制,奥匈帝国海军所建造的驱逐舰数量并不多,从1906年到1914年总共就建造了31艘,也就是每艘主力舰大约能够有3艘左右的驱逐舰为其护航。由于奥特朗托海峡被封锁,帝国海军大型战舰无法自由进出,驱逐舰队就成了帝国海军骚扰英法两国海上航线的主力。
  驱逐舰队所取得的最出色的战绩是在希腊马塔潘角发动的一次夜间鱼雷袭击中,击沉了法国的一艘老式的前无畏舰。
  这一战绩使帝国海军意识到这种排水量只有一千多吨的轻型舰船却足以对大型战舰构成致命的威胁,当然,是指用鱼雷突袭的情况。由于鱼雷技术的发展,目前鱼雷的射程已经达到了3000多码,即使是在交战中,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威胁作用了。
  海军技术兵器的发展自然有它自己的规律,并不是一个人就能改变的。李海顿所起到的作用,实际上只是能让帝国海军在某些方面做的更加出色一些罢了。
  谁也不可能制造出超越时代的武器来,所以他现在也只好忍受着他期望甚高的坦克以每小时低于20公里的速度,并且每七十公里就要更换某些零件的折磨。稍微好一些的是汽车,不过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轮胎都还是在使用实心轮胎,虽然充气轮胎早在1905年就被发明出来了,但它还不成熟,在子午线轮胎被发明出来之前,它的磨损速度足以令人发狂。
  什么是子午线轮胎,李海顿不知道,他只知道里面是几层帆布,具体的问题只能由工程师们自己去解决。
  同盟国的橡胶来源中断了,虽然还有些储备,但却支撑不了多久。
  幸好,德国人从煤焦油里发明了合成橡胶的方法,让李海顿不用担心他的运输车队再回到使用钢圈的旧时代。
  战争,总是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几乎每经历一次战争,总会伴随着一次科学技术的飞跃。
  是不是文明的进步总是离不开战争?
  土耳其人在1914年10月31日正式加入同盟国一方,英国人扣留了两艘土耳其人省吃俭用抠出来的400万英镑所购买的两艘战列舰,其中包括那艘著名的“一星期炮塔战列舰”“阿金库特”号,并不准备退还造舰费用,这激怒了土耳其人。
  土耳其参战虽然扩大了战区范围,但几乎没起到什么作用,英国人仅用一个印度师就占领了巴士拉和幼发拉底河下游地区。而在高加索地区,庸碌无能的奥斯曼帝国陆军大臣恩维尔帕夏,亲自统率着由大约15万人组成的第3集团军,开始向俄军发起进攻。
  与之对垒的俄军大约只有10万人,但交战的结果却是俄军大获全胜,土耳其第3集团军被消灭大半,伤亡超过了9万人。
  土耳其人哪怕就是牵制一下俄军都办不到,他们参战的唯一好处是俄国人通过黑海的海上运输通道被切断了。但战争初期,在加利西亚损失的35万大军对于奥匈帝国的影响也极为巨大,直到现在,李海顿还没有办法完全弥补这个损失。
  而俄国人的补充却极为迅速,他们似乎有用不完的人力,到1914年12月底,他们又已经补齐了所遭受的巨大损失,西南方面军的总兵力达到了147万人,尼古拉大公似乎又按捺不住了。


五四、新兵

  17岁的拉科夫斯基和许多新招募的新兵一样,在维尔斯的波希米亚新兵训练营地完成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后,就被派往了前线。
  维尔斯训练营里拉科夫斯基经历了人生中最艰苦的一次体能训练。军官们对新兵们的要求近乎苛刻,每天训练下来,维尔斯科卡都会累得精疲力竭,倒在床上之后立刻就会睡得跟条死狗一样。
  拉科夫斯基并不反感这样的日子,反而内心里充满了一种喜悦的冲动,象一般的男孩子一样,有一种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兴奋。他只是切钦一个普通的波兰家庭的孩子,父亲是个矿工。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