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双鹰旗下 >

第171章

双鹰旗下-第171章

小说: 双鹰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和军陆战3师的目标则是群山湾。
  由于冲绳的失守,现在整个日本列岛都处于轴心国同盟战略轰炸机的威胁之下。而东京日军大本营方面,陆海军对于是否放弃整个满洲全力退守朝鲜半岛和本土也是各执一词,谁也不肯退让。陆军方面依然叫嚣着要全力保卫满洲,而损失了三分之二主力的海军则要求集中兵力。全力退守本土,以待美军的增援。
  在不断地扯皮当中,轴心国同盟却以迅雷之势开始了争夺朝鲜半岛的关键性战役——半岛南部登陆作战。这场大规模的登陆战役的第一炮当然只能由水面舰艇打响,有所不同的是,这次首先发威的是中国海军四艘略显老迈的“定海”级战列舰。
  北洋海军所拥有的四艘“定海”级战列舰前身是法国海军在一战后期以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为蓝本。所建造的四艘改进型“主教”级战列舰。在一战法国投降后,这些战列舰落入奥匈海军手里得以继续建造,不过,由于法国船厂遭受破坏,这些战列舰最终并未在战争结束前完成建造。
  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不顾日本人的强烈反对,把这四艘已经完工了百分之八十的战列舰卖给了当时的北洋海军,并在奥匈船厂完成了最后的建造工程,并于1926年完工并交付给北洋海军。
  作为一战期间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建于一战后期以“女王”级为蓝本的“定海”级战列舰本身就拥有着25节的高航速。属于战后“高速战列舰”概念的开拓者之一。在拆去多余的舰首鱼雷发射管和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之后,虽然由于装甲的增加使得这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由原来的32000吨提高到35000吨,但总体动力和舰体流畅度的增加反而使其航速凭空增加了2。5节,足以跟随航母编队一起行动。
  在明朗的月光下,整个东海海面视线并不是很差,足以看到距自己只有1。5海里远处同伴们的巨大黑影。海面上轻风阵阵,微微起伏的海浪对于拥有强大动力的主力战列舰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在舰队旗舰“定海”号的带领下,同级战列舰“镇海”号、“平海”号和“靖海”号,以及巡洋舰“钦州”号、“福州”号、“杭州”号等三十余艘战舰,由扫雷舰艇开道。浩浩荡荡地从西南方向驶近朝鲜半岛南部的群山湾。
  按照事先制定的登陆作战计划,在黎明前两个小时,登陆掩护舰队在距离海岸尚有12海里的地方放慢了航速,然后以舰炮轰击登陆地点的日军工事目标。而登陆部队则会于下午四时左右开始行动。在天亮之后,维尔莫茨?扬克尔海军上将所指挥的八艘航空母舰将会为整个登陆运输船队提供空中保护。与此同时,由高志航少将和苏克尔少将所指挥的陆基航空兵第4联队和联军第3航空兵联队920架作战飞机也会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支援。
  由于日军盲目相信海军拥有绝对的制海权,加上日军根本也不重视防御,实际上在远东,除了当初俄国人修建的旅顺要塞。其它的港口基本上没有修建永固的防御工事。在冲绳战役打响后,驻朝鲜的日军这才匆忙地在汉城附近的仁川港临时修建起了防御工事。
  日军在群山和木浦的防卫并不是很强,在木浦大约有一个联队的守军,而群山港的总兵力只有一个大队和一些地方守备队,在群山湾西部海滩一带甚至没有军队防守,而中方海军陆战队第7旅的登陆点群山港附近则只有一个中队的日军和一个中队的朝鲜军驻守,这一千五百多人的防守兵力在海军重炮的打击下,很快就放弃了海滩的防守阵地。
  在群山湾南部的蓝滩,在短暂的炮击之后,掩护舰队始终没有发现日军活动的迹象。很明显,日本人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满洲东部山区和鸭绿江一线,基本对于联军大规模登陆作战没有什么防备。
  国防军陆9旅先遣队第17团于22日上午11时开始换乘登陆艇冲上了海滩,根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这一带根本没有发现敌军。
  中午12点20分,登陆指挥官向舰队旗舰发出电报:“登陆成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随之陆17团开始扩大摊头阵地,由奥匈援助的两栖式坦克和两栖登陆战车也开始上岸,这种重达22吨的两栖坦克装备着一门48倍口径的75毫米加农炮,虽然装甲能力要逊于目前德奥两国最新装备的中型坦克,但要对付基本上没有装甲装备的日军还有绰绰有余。
  陆17团在装备和后继部队上岸后开始向东北方向的群山港推进,一路上没遇到什么敌军,直到中午2点30分时才在归浦镇与一支朝鲜警备部队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斗。这里有一个小队大约150人的朝鲜军防守,陆17团用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就将这支只装备有3具掷弹筒和3挺重机枪的朝鲜步兵队给全部消灭。
  到下午4点20分,陆17团进到抵达群山外围的火车站附近时才遇到了稍强一些的抵抗,日军在车站一带部署了一个中队的日军和一个大队的朝鲜守备队,而且在车站一带构筑有临时防御工事,还有一部分火炮。
  下午1点,陆战队陆7旅和陆8旅先后抵达群山港南部,大批的人员物资开始上岸,日军根本无力阻止国防军登陆,整个形势已经不可逆转。
  直到这个时候,日本大本营才如梦方醒,轴心国联军在朝鲜南部登陆对他们来说简直是挨了当头一棒,联军的作战目的这时已经明显地表露出来:根本不管日军重兵防守和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的辽东和鸭绿江防线,而是一举切断关东军退路,意图关门打狗,全歼在东北的关东军主力。(未完待续。)


167、绝望

  轴心国联军在朝鲜半岛南部一举登陆,截断了一百七十万关东军和朝鲜屯驻军的退路和补给线,这造成整个满洲东部和鸭绿江防线的动摇,形势顿时变得岌岌可危。
  轿车在东京的街头驶过,空气里弥漫着焦糊的味道,大部分的建筑都已经在大轰炸中被焚毁,只剩下断垣残瓦。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有一些消防队和义勇队在废墟里挖掘着什么,整个城市已经变得毫无生机。
  空气里弥漫着尸体被烧焦的异味,在昨晚支那空军再次光临东京,对下町区进行了猛烈轰炸,位于这一片的汽车制造厂、发动机制造厂和附属的工坊都被彻底炸毁,包括下町周边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建筑全部被焚毁,大约有三万死于火灾,另外还造成了七万多人受伤。
  对这样大规模的轰炸,东京市民已经变得十分麻木了,大部分的平民不再理会天皇的号召,选择离开城市和工厂,逃往乡下避难。劳动力的流失再加上原料的匮乏,使得一些在大轰炸中幸存的工厂也无法维持生产。
  轿车在残破的街垣边驶过,坐在车里的外交大臣东乡茂德透过车窗冷漠的看着两边的街道,脸上带着无奈之色。现在的东京几乎都被夷为了废墟,整个城市五分之四的建筑物在大轰炸中被摧毁,轴心国联军的轰炸机群在天空肆虐,数量越来越少的陆军航空兵战斗机部队几乎被消耗殆尽,根本无力护卫日本的天空,而且天空上也很少能见到它们的踪影。
  从明治维新以来所建立起的整个日本工业体系已经基本上被彻底摧毁,仅仅依靠美国人有限的军事援助,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扭转战局的走向。
  整个帝国已经彻底完了!
  这是高层人物们几乎一致的看法,虽然舆论被严格控制,报纸上整天依然还在愚弄民众和普通的官兵。但在高层,随着东条内阁的倒台,在小矶内阁高层的认识里。战败实际上已经不可避免,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能达成一个体面的战败和约。
  “帝国最大的错误就是受到苏俄的诱惑,贸然选择与支那全面开战。”东乡在心里哀叹,当初那些主张全面侵华的陆军扩大派现在大都默不作声。积极鼓动全面侵华并与苏俄一起瓜分满蒙的陆军元老杉山元死硬着不承认,侵华战争的执行者东条也已经下台。
  随着战争的进行,在轴心国联军登陆冲绳后,皇宫里的那个半神人物终于不再保持沉默,通过解散东条内阁这种方式来表示着自己的不满。
  在战争初期形势是如此乐观。帝国与苏俄瓜分了整个满蒙,并占领了整个华东地区,终于达成了明治天皇制定的帝国百年大陆国策的第二步,进军大陆,坐拥满蒙,整个领土面积扩展了数十倍。
  侵略华东只是一种策略,军部当初的目的只是想让其当作一只谈判筹码,以退兵来换取中国人对于帝国占领满蒙现状的承认。但是到后来,这种策略就开始脱离正轨,战事的顺利进展让陆军省里那些叫嚣着要全部占领和吞并整个支那和东南亚的呼声占据了上风。而这也激起了中国人拼死反抗的决心。
  在战前,整个帝国内部,谁也没有把德奥皇帝的警告和威胁当成一回事,那两个欧洲帝国虽然强大,但远在数万里之外,如何能远隔重洋,随意插手东亚事务。英美两国的态度一直很暧昧,他们也并不希望看到日本人吞并中国,从而损害到自己的利益,实际上在战争初期。两国一直在暗中限制日本的军力发展,只是在欧战全面爆发后,才无奈选择与帝国结盟,即便如此。美国人在提供军事援助时依然在暗中限制帝国海军的发展,并且限制对帝国敏感技术的出口,以免在战后威胁到自己的安全。这使得帝国在面对德奥联军时,在军事技术和装备方面全面落后于对手。
  种种原因这才导致帝国在战场上一败再败,终于沦落到了要战败的地步。
  如此严峻的局势,迫使天皇在五天内再次召集所有内阁成员。在皇宫内召开御前会议。
  “阁下,已经到了。”坐在前坐的秘书声音打断了东乡的思绪,汽车已经停在了皇宫内一座大殿前面。
  在大轰炸中,整个皇宫也被焚毁了近三分之一,由于并不属于重点轰炸区域,整个皇宫大部分建筑才能够在轰炸中幸存下来。
  轴心国联军在朝鲜登陆的消息传出,整个大本营和内阁震动。新任首相小矶国昭对于目前这种状况几乎束手无策,只能不断召开大本营内阁联席会议,于是内阁会议上互相争来吵去,外交部、通产省、大藏省、总参谋部、陆军省、海军省,互不相让,相互指责,可是谁也找不到危局的解决办法。
  新任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主张放弃朝鲜半岛,要求把关东军所有兵力全部转移到外东北和国内,保存兵力,立即与轴心国开始和谈。而陆军方面则强烈反对,如果这样做等于把帝国百年扩张的成果又全部吐了出去,主张拼死固守,以待美国援军到来。
  谁都知道陆军部的想法十分可笑,美国人的战略是先欧后亚,首先要保证英国、澳洲不遭受侵略,以及自身的安全,其次才会考虑日本和苏俄的存亡问题,但这终归给了日本一线希望,使得陆军方面有借口继续把战争拖延下去。
  但战争已经无法继续下去,这已经成为整个政界高层的共识。
  但轴心国方面的《罗马宣言》却关闭了和谈的大门,宣布只接受无条件投降,并要追责天皇的战争罪行,这是最令人无法接受的一点。这这害怕承担战争罪责,反而变得强硬的军方高层有了把战争继续下去的借口。
  可是,却根本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轴心国联军在这一刻登陆朝鲜,摆明了是想把关东军困死在满洲东部和朝鲜北部山区,想一想满洲冬天的严寒,一百八十万缺少食物和补给的关东军和朝鲜屯驻军究竟该如何生存下去,都令人感到不寒而慄。
  御前会议又成了推卸责任的舞台,
  军方把责任推到了通产省,但产经大臣丰田却扔出一份厚厚的工农业统计数据文件,面无表情当着所有内阁成员的面念着上面的数据:“……整个农业生产下降,粮食产量下降了百分之四十;在失去满洲的铁矿之后,钢铁产量将继续下降,全年的钢铁产量只有25万吨左右;另外煤炭、铝、铜的产量也将降到历史最低点,煤炭产量大约为一百万吨,铝材只有不足3万吨,飞机产量锐减到每月不足200架;铜产量甚至更低;而石油的进口也几乎被完全切断……”
  随着丰田不带任何感情的声音传出,整个内阁会议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很明显,整个战争已经无法在进行下去了,东京、大坂、横滨、名古屋、神户、长崎……几乎所有的工业城市都被摧毁,现在轴心国联军又把轰炸目标转移到那些中小城市身上,他们正在有计划地摧毁日本所有的战争潜力……
  最大的问题是惩戒天皇,改变国体,谁也无法承担这样的责任……
  于是,“总体玉碎”的口号被军方喊了出来。(未完待续。)


168、新目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