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双鹰旗下 >

第161章

双鹰旗下-第161章

小说: 双鹰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呜……”
  在黎明时分,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声,这趟由6节客车和24节特种车箱组成的装载着“a…5”火箭和大量的仪器、地面设备、专用车辆以及发射试验人员的专列,在帝国沙漠秘密武器试验场位于黑哈鲁杰山余脉处的一座简易车站的站台旁停了下来,站台附近着着几队负责警戒的基地守备官兵。
  火车停稳后,奥匈帝国战略空军副司令布克少将拉开窗帘。朝着窗外望去。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一层乳白色,列车停在了一座隐秘的山洞之外,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砾石戈壁,地面上只有一些稀疏低矮的沙漠植物。
  整个秘密武器试验场座落在一处直径大约有十几公里的环形山谷之内,借助黎明时分微弱的曙光,可以看到周围的山头上零星分布着基地的警卫官兵和一些军车。距这座简易车站不远。还建有一座陆军航空兵所属的小型机场。
  “教授,我们到了!”
  帝国工程院院士,战略空军远程火箭项目专家组组长,远程运载火箭项目首席科学家亚历山大?佩里什把目光从手中的一本科学杂志上转向车外。此时,卫兵们已经布置好了严密的警戒,身空深蓝色工装的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从列车上把三枚最新研制,长16米,重达15吨的“a…5”火箭、各种试验仪器、地面设备从火车上卸下。装上几辆大型平板拖车和一些卡车上。
  德国科学家,“近代火箭之父”赫尔曼?奥伯特博士早在20年代初就提出了运载火箭的设想,之后尤根?桑德斯、亚历山大?佩里什等一批热爱宇航的科学家们便纷纷提出新的设想,如何利用运载火箭来实现把人类送外外太空的梦想?
  在民间由“火箭之父”奥伯特掀起一股新的“火箭热”的同时,德奥两**事当局却意识到了运载火箭在军事上的重大作用,这是一种能够在远程对敌人进行打击,摧毁敌人的军事和工业潜力,并瓦解其战斗意志的新式武器。基于这种原因。德奥两**事当局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不约而同地开始了秘密研制火箭武器的计划。
  1929年底。奥匈皇帝专门给刚组建的帝国战略空军司令凯塞林上将下了一道命令,要求战略空军武器装备部门立刻加大新式火箭武器的研究,并组建专门的项目团队,研究和验证运载火箭应用在军事领域里的可能性。同时,指定由陆军装备部门的沃尔夫冈?布克博士出任项目负责人。
  在布克中校的领导下,帝国空军火箭项目研究小组在头几年主要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到1932年。项目小组在火箭发动机的一些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已经能够实现了使火箭升空的初步目标,但在火箭控制领域还依然漫无头绪。
  布克意识到运载火箭项目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把发动机领域、材料领域和无线电控制领域里的人才集中起来才能够实现,在帝国皇帝的全力支持下。晋升为空军上校的布克博士开始全面招兵买马,广泛地网罗各个领域里的人才。在皇帝的重点支持下,火箭研制项目被帝**方列为最高国防机密,并优先提供研究经费,得到了全力支持。
  在军方的大力支持下,帝国火箭项目发展迅速,在1935年即实现在短程发射试验的成功,不过在研究可无线制导,射程在几百公里以上的火箭时,遇到了重重困难。
  在经历了数十次失败的试验后,现在,帝国火箭试验项目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最新的火箭发动机已经能将重达十几吨的,战斗部装药1200公斤的弹头发射到350公里远的地方,至于控制精度——上次发射试验失败,着弹点偏离了目标将近有10公里。
  “德国人已经走到了我们前面,在上个月,由冯?布劳恩博士领导的项目小组已经成功地试射了一枚射程超过300公里的v…2火箭,空军司令部要求我们尽快地完成a…5火箭的最后试验工作。我们需要用它来打击英国人的信心,从而能尽快地结束目前的战争。”布克将军陪着佩里什博士和主持火箭发动机设计的谢尔博士一齐下了专列车厢,并介绍从帝国空军司令部得到的最新消息。
  “上次的试射失败并不是因为设计的问题,而是出在无线电制作工艺方面。由于无法承受火箭高速运行时的震动,线路板上有几处焊点脱落,所以造成了火箭在运行时最后的失控。在重新设计了电路板和采取了加固焊接工艺后,这次的试验应该问题不大。”佩里什博士边走边说道,几人下车后,分乘几辆小汽车,驶向了距离基地十几公里外的火箭发射场。
  5月4日,三枚完成组装后的a…5火箭被安全运达了火箭发射场,上午七时十五分,发射人员用高架起重机把长达16米的火箭吊装到安装和固定到斜拉发射架上。接着,载着火箭的起竖托架缓缓驶向发射位置,然后起竖托架上的液压装置把火箭安放到发射台上,呈垂直的发射状态。
  身穿白色工作服的操作人员登上工作平台,开始进行发射前最后的检查作业,作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直到临近傍晚时,完成最后一遍检查后,两辆罐装车驶入发射场,操作人员开始为导弹加注高纯度酒精以及高纯度液态氧气两种推进燃料,虽然德奥两国都在研究使用固体燃料的火箭发动机,但目前取得的成果有限,所以,目前使用液态燃料推进的火箭还是第一选择。
  “晚上7 点35 分准时发射。”
  望着矗立在发射架上这枚高大、威武的墨绿色弹道火箭,佩里什博士眼里露出些许从欣慰的笑意,对布克将军说道。
  “是的,博士,350公里外的马鲁夫山周围已经完全封闭,实际上整个提贝斯提砾漠都被封锁,空军司令方面指令这次实验要进行严格的保密,已经专门从驻利比亚的北非军团中抽调了数千名官兵参与这次实验。”布克说道,虽然帝国的a…5火箭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德国人已经开始向英吉利海峡对面试射了几枚v…2火箭,这引起了英美两国的恐慌,并指令大量的欧洲间谍在抓紧收集这方面的消息。
  5月4 日傍晚,担任发射总指挥官的布克少将下达了点火命令。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轰鸣,发射台周围腾起一股浓烟,火箭尾部向下喷吐出一团巨大的白色火焰,十几米长的火箭发出巨大的轰鸣,缓缓升向高空,并开始逐渐加速。
  发射场上空天气晴朗,能见度很好。十几秒钟后,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按照预定程序向东南偏转,如同一盏明灯,划过夜空,向远方飞去。与此同时,指挥中心的电台中不断传来各跟踪台站发回的电讯。
  “发现目标,飞行正常!”
  “跟踪目标,飞行姿态良好!”
  在火箭点火起飞了8分47 秒之后,马鲁夫山目标附近的基站发回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弹头落入预定目标150米圆心范围,祝贺成功!重复……”
  消息传出,整个发射基地一片沸腾……(未完待续。)
   



149、反攻(一)

  意大利人的工作效率确实能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经过三年半的漫长建造工期,中国海军向安萨尔多造船厂订购的改进型“齐柏林级”航空母舰“浙江”号总算是能交付入役了。与此同时,德国北海造船厂和奥匈伊斯莱亚造船厂在1940年中旬为中国海军所建造的两艘改进型“罗马尼亚级”重型航母也几乎在同期开始交付给中国海军。与这两艘重型航空舰一起交付给中国人的,还包括2艘标准排水量为12600吨的“萨格勒布级”防空巡洋舰和4艘3700吨级的远洋型驱逐舰。一直在欧洲负责训练舰员,等待着接收意大利造航母,并参与了奥匈海军的一些作战行动的萨师俊被晋升为海军中将,并成为了这支新组建的航空舰队首任指挥官。
  在三艘航空舰和护卫军舰还未完成舾装时,中国海军已经派出了1万3000多名海军官兵来到欧洲,提前进行适应性训练。
  在徐树铮的干预下,两艘“罗马尼亚”级航空母舰被命名为“西海号”和“北海号”,以纪念国防军收复巴尔喀什湖和贝加尔湖的历史功绩,而两艘大型防空巡洋舰则被命名为“库伦号”和“塔什干号”。
  大本营同意了李斯特大将关于成立中国派出一支特混舰队,配合盟军在南太平洋军事行动的要求,萨师俊所指挥的这支新舰队被重组为南太平洋舰队,以配合轴心国在澳州的作战行动。
  新组建的南太平洋舰队包括3艘航空舰,2艘战列舰和4艘防空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8艘远洋驱逐舰。以目前的实力,轴心国远东联合舰队的实力远在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之上,虽然美国人和日本人在战列舰数量上要超过了轴心国舰队,但只剩下4艘航空母舰的日本海军所有的舰载机加在一起也只有300来架。美国海军现在就是全部出动也只有7艘航空母舰,而轴心国远东舰队目前兵力远超对手。
  在中国战场,国防军在出动300万大军全力配合轴心国对苏作战之时,依然有能力在对日战场上发起全面的反攻。在江南,国防军在1942年3月光复芜湖,逼近南京地区。70多万日本华东派瀢军只能龟缩在以南京、上海和杭州狭小的三角地带,苦苦支撑。
  在华北和蒙古,中方集中了超过350万大军,随时都准备向东三省发起全面反攻。现在整个东北战区士气高昂,所有将士都迫不及待地盼望立刻发动进攻。在五月初,国防军第三十二集团军和新编第五十二集团军进驻热河和山海关,整个关东军上下,特别是负责防守锦州至山海关一线的冈部直三郎都变得十分紧张起来,整个关东军进入战备状态。
  但预料之中的进攻迟迟都没有发动。
  轴心国同盟内部对于如何解决日本的问题一直在争论不休。
  在军事战略方面。同盟国内部分成两派,对如何对日作战始终坚持着相反的看法,终于形成正面冲突。一派附和陆军派即蒋作宾为首的中国陆军总参谋部和法尔肯豪森为首的德奥军事代表团的见解,主张从中国东北向朝鲜推进,然后跨越朝鲜海峡进攻日本本土,即所谓“东北作战方案”;另一派支持海军的见解,主张沿着台湾到日本本土之间的岛链,逐岛突击。即所谓“太平洋作战方案”。
  维尔莫茨?扬克尔海军上将为首的远东海军所制订的作战计划甚至索性丢开了日本人防御较强的台湾岛,转而在选择在日军防御薄弱的八重山列岛进行登陆。这样就可以直接切断日本本土向南方侵华日军和台湾30多个师团的补给通道。扬克尔坚持认为,只要由战略空军不停地轰炸日本的港口和城市,破坏日本的生产,再由海军加紧封锁,很快就可以迫使敌人投降。
  而蒋作宾和法尔肯豪森等陆军将领则墨守成规,认为海上攻击无论如何都无法迫使日本人投降。必须在陆地上击败敌人的武装力量。先是进攻中国东北,再是朝鲜半岛,然后是日本本土诸岛,这才是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而主要海军将领们,包括扬克尔上将、马绍尔上将和陈绍宽上将。都认为这样做会牺牲巨大,而且还浪费时间。扬克尔海军上将甚至竭力主张,直接攻击冲绳岛,他相信,只要击破琉球岛链,就可以致日本死命。
  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战役结束后,海军的战略受到了德奥方面的重视,而且因为对苏作战的缘故,德奥方面并不希望中方再把兵力分散到东北战线。蒋作宾为此大发雷霆,极为不满。一九四一年底,蒋方震奉命前往维也纳和柏林,向德奥皇帝陈述中方急于收复失地的心情和决心。
  蒋方震的游说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鉴于冲绳战役并不需要陆军出动多少兵力,而且中方兵源雄厚,能够**承担东北战线的对日作战,德奥军方高层最终同意东北作战和冲绳作战同时进行,但需要海军提前发动进攻。
  然而陆海军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扬克尔上将希望把中国北方舰队和德国远东舰队全部划归远东海军指挥,但中方陆军总参谋部方面却希望这支舰队却执行封锁辽东半岛的任务。海耶海军上将和王崇文海军上将所指挥的舰队包括由7艘老战列舰所组成的一支庞大舰队,但却没有航空母舰,不可能在没有飞机的保护下单独执行作战任务。
  最终,蒋作宾作出了让步,同意把由海耶海军上将所指挥德中远东分舰队交给扬克尔统一节制,让他们去支援在冲绳的登陆作战,而扬克尔则把远东舰队那些舰队航空母舰和新的快速战列舰紧紧控制在自己手上,那才是他的战斗主力。
  作为补偿,德奥方面同意向中方提供200架新式的远程重型轰炸机,以支援中方在东北方向的陆上作战。
  中国方面,则把仅有的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