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双鹰旗下 >

第143章

双鹰旗下-第143章

小说: 双鹰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国家能够抵挡它们的攻击。德国海军的“约克级”航空母舰和奥匈海军“伊斯特里亚大公级”、“罗马尼亚级”航空母舰的标准排量都超过了40000吨,装备的舰载机数量都超过了100多架,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母舰,而另外8艘“格拉夫?齐柏林级”航空母舰虽然标准排水量为27500吨。被德奥海军归类为中型航母,实际上它们拥有76架舰载机。战斗力并不逊于这个时期各国的主力航母。
  萨师俊少将乘坐交通艇到“弗雷德里希大公号”上去参加战前的例行会议,而在广西号的作战室里,作战参谋们在无聊地讨论着如果想要击沉象“普鲁士号”这样的重型战列舰需要派出多少架飞机。德国海军的“德意志级”战列舰防御相当强悍,而且拥有相当多的水密隔舱和较大的储备浮力。任意一侧任意三座水密隔舱被击穿的话,是无法击沉这么一艘重型战列舰的,根据推算。这艘战列舰的任意一侧能够禁受六枚航空鱼雷的攻击。如果是单舰的话,“广西号”只需要派出一波攻击就能搞定它,但如果是与舰队一起行动,中国舰队则需要全部的四艘航母一齐出动,才能摆平这支舰队。
  兵棋推演的结果让航母作战室里的人员大为兴奋。至少“广西号”如果与德国的超级战列舰进行一对一单挑的话,有八成的把握能够取胜。
  舰队继续在这片印度洋与太平洋交界的海域巡航着,海面上涌浪翻滚着,天气又热又潮。天空中没有了令人讨厌的积雨云,烈日当空,却让人更加难过,在军舰上工作的舰员们就象要被烤焦了一样。在军舰内部水下十多米的地方,温度也超过了摄氏三十度。
  海水几乎是不透明的,呈现出海湾水流的那种黑蓝色,“广西号”航空母舰象其它军舰一样,顶着赤道海洋上夏季的炎热和潮湿在行驶着。军舰外面的钢板上结满了盐粒,舰内则到处流淌着水汽自然形成的蒸馏水。热带灼热的阳光炙烤着飞行甲板,上层建筑和防空火炮、支柱、栏杆,所有上层建筑都烫得要命,皮肤碰上就会烫伤。
  也不知道是因为晒晕了还是因为刺眼的阳光会让了望手们经常出现眼花的情况,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舰队连续两次发出敌情警报,传出发现敌方潜艇或敌机的消息,就少不得要来上那老一套令人手忙脚乱的紧急规避操作:所有的舰只来个急转弯,飞行甲板拼命朝一边倾斜,水兵们慌忙赶上炮位,瞄准目标。护航的驱逐舰溅起浪花,在海面上交叉往来飞快地行驶着,搜索着可疑的目标地点;然后是叫人厌烦的等待,解除警报,回收飞机,恢复日常的例行值勤。
  这些天来已经多次上演这样的场景,最后证明全是一场虚惊,日本潜艇并没有出现在这一带的海域,反倒是轴心国舰队已经在巽他海峡内外部署了三十多艘潜艇在进行警戒和监视活动。
  萨师俊将军回到了他的旗舰上,整个奥中特混舰队又在海面上绕着明打威群岛南部转了又转,扬克尔上将所制订的作战计划和北大西洋海战没什么两样,还是由德国舰队在明处保护登陆舰队在明古鲁实施登陆,而奥中联合舰队则在身后打埋伏,实在毫无新意。
  这一次,日本人还会象英国人一样会落入陷阱吗?(未完待续。。)


115、苏门答腊(三)

  海军中将南云忠一极不情愿地带着日本机动舰队离开了雅加达,驶入巽他海峡。海军军令部在制订苏门答腊反击作战方案时,完全没有征求在战役中担负重要任务的两位舰队司令长官——第二舰队的近藤信竹海军中将和第一航空舰队的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的意见。根据实力的对比,这两人明确反对派出舰队在离开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下进入印度洋作战的计划。
  现在作战的命令已经下达,尽管两人很不情愿,但也只得率领舰队出发了。根据计划,近藤的第二舰队负责对陆地的支援任务和对敌人登陆船队进攻攻击,而南云中将则指挥机动舰队伺机与敌人的舰队进行海上决战。
  巽他海峡是位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狭窄水道,宽度大约在26公里到110 公里之间。这条海峡连接着太平洋地爪哇海与印度洋,平均水深远远超过马六甲海峡,非常适于大型舰船通航,巽他海峡因此成为与马六甲海峡并列的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海上战略通道之一。
  傍晚时分,在波涛汹涌的巽他海峡入口处,天色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在这一带值勤的中国海军1026号潜艇从水面下钻了出来,浮出水面。潜艇正沿着帕奈坦岛西侧,向爪哇海破浪前进。艇长秦海铭上尉穿着湿乎乎的雨衣,从艇下钻了出来,站到潜艇的小舰桥上,在他身后,几名值班的艇员也依次钻了上来。潜艇随着海浪在不停起伏着,前甲板每次下沉的时候,温暖的黑色水花就向舰桥上扑面打来。
  站在指挥塔上的秦海铭从望远镜中望着的远处数海里之外的喀拉喀托火山。这座活火山口处依然向外喷吐出着烟雾,而山口的那片火红的岩浆在夜晚显得十分醒目。海面上黑沉沉的,一眼望去,根本没什么动静。
  1026号潜艇是中国在抗战爆发后从奥匈帝国订购的8艘smu40大型远洋攻击潜艇中的一艘,这是德国7d/40型远洋攻击潜艇的改进型号,其动力使用了2台斯太尔5200马力柴油机和2台4600马力的主推进电机。其性能比德国7d/40型远洋攻击潜艇更为优越。其在水下用主推进电机潜艇时,最高航速能达到18。2节,虽然航程只有175海里,但足以躲过水面护航舰艇的追击。
  由于极大地增加了蓄电池舱的容量,smu40大型远洋攻击潜艇水下排量达到了2400吨,其标准排水量为1830吨/2420吨。另外为了提高水下航速,采用了全封闭式的舰桥,其航速为21。5节(水面)/18。2节(水下),续航力为15300海里/10节。
  smu40大型远洋攻击潜艇继续优化了艇身线形。只保留了两块很小的上层甲板,艇身整体呈流线型。武备与德国7d/40型相似,只安装了六具艇艏鱼雷发射器,同时取消了所有的甲板炮,只在舰桥上保留了一门双联装20毫米高射炮,另外就是在前后甲板上安装了两具可升降的6联装箱式210毫米火箭发射器。
  smu40潜艇对于同盟国目前的反潜技术而言是个恶梦,也许他们的声呐能够发现它,但很难锁定它的具体位置。而且由于具有220米的最大潜深和18节的水下高航速,让它很容易就能够摆脱反潜军舰的追踪和攻击。
  秦海铭当初在就任1026号潜艇艇长后。确实对它的性能大吃一惊,德奥两国在潜艇技术方面领先于整个世界,这是从一战时期就公认的事实,但他确实没有想到两国的潜艇制造技术已经能够达到目前的高度。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以smu40潜艇的优异性能,如果潜伏在水下。以同盟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很难会发现它的存在。
  每个潜艇指挥官都希望自己能够象普里恩舰长那样指挥一艘潜艇,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潜入英国的斯卡帕弗洛海军基地,悄无声息地击沉“皇家橡树”号战列舰。然后安然返航。这位潜艇指挥官一举成名,真实力书写了一篇潜艇作战的传奇故事,成为众人瞩目的英雄人物,也成了每一个潜艇指挥官心目中追赶的目标。
  可惜,奥地利人对于潜艇的使用上与德国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把潜艇部队当成了舰队侦察兵的角色:潜伏在水下,监听和监视敌人敌人的动向,然后向舰队发报报告敌人的方位和航向,不得轻易冒险攻击,根本不给潜艇指挥官们有多少自由发挥的余地,只在很少的时候才允许潜艇部队去攻击敌人的运输船队。
  秦海铭自出任潜艇指挥官一年多的时间里,根本就得不到大显身手的机会,只是在最近在进入南洋海域时,才得到了一些击沉日本运输船的机会。可惜,那些日本运输船根本没有护航军舰的保护,轻易就被送进了海底,他们也从来没有机会能够体会到令人惊心动魄的追杀与逃亡时的场面。
  副艇长的声音从下面传到了小舰桥上:“在雅加达进行监视的潜艇在1小时前发出报告,敌人的舰队已经离开了港口,舰队命令我们盯住巽他海峡的动静!”
  “明白了!”秦海铭举着听筒,望着那阴沉沉的夜空,“能见度这样低,我们干脆靠到火山的边上去!另外多布置四个监视哨,不间断地搜索海面。我们现在左转,离开航道,三分之一马力,减速前进!把测深锤抛出去!”
  他在舰桥上喊道。
  四名艇员下了舰桥,顺着湿滑前后甲板跌跌撞撞地向前走到尽头,然后抛出了测深锤。
  潜艇现在已经离开了航道,压舱水已经排干,“乌贼号”吃水大约在4米左右。
  “左舷23米,记上!”
  “右舷25米!”……
  秦海铭在傍晚时分微弱的光亮中分辨着艇员们的手势,然后通过听筒向艇下报出一组又一组的数据。潜艇随着浪潮的起伏颠簸得很厉害,站在甲板上进行测量的艇员全身都给浪花浇透了。潜艇离喀拉喀托火山越来越近,当进入到15米的浅水区后,秦海铭站在舰桥上,大声喊道:“好,现在关闭发动机,准备下潜!”
  潜艇又凭借惯性向前滑了一段距离,然后用电机把艇头转向了航道的北部方向,甲板上的艇员很快撤回了舰桥,然后滑进了下面的舱室。
  “好吧,我们暂时坐底,升起潜望镜!”
  潜艇沉到了15米深的海底,这里的海底布满了厚厚的火山灰,倒不会给潜艇造成伤害,现在他们就象海底突出的一块岩石一样,静静地监视着海面。现在他们的位置正好在水下通气管的深度,理论上可以一直浮在这么深的水下。
  海面上还是什么也没有。(未完待续。。)


116、苏门答腊(四)

  一直到深夜一点多钟,潜艇的声呐兵才监听到敌人舰队的踪迹,大批的敌人从大约4海里外的航道通过。由于日军实行了严格的灯火管制,在潜望镜里根本看不到敌舰的身影,偶尔能看见敌见在联络时发出一闪一闪的灯光信号。
  “大约有多少敌人?”秦海铭说道。
  “听声音应该在二十艘左右,长官,但无法判断具体的数字。”负责回声探测仪的声呐兵回答说。
  现在1026号潜艇坐沉在海底的污泥里,根本不敢打开雷达,如果被敌人凭借雷达波捕捉到他们的位置,那就真的死定了。现在只有靠声呐兵根据经验来判断敌舰的大小和数量。潜艇上的通风装置被关闭了,艇内显得更加沉闷,外面的声响更大了:声纳的乒乒声,螺旋桨在水里旋转的声音,现在很明显了,声响来自前方。
  敌人的舰队轰隆隆地从前面的航道上驶过,大约有22艘军舰,不过,声呐兵报告说后方又传来大批高速螺旋桨的声音。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又有一批敌人从前面驶过,这一次大约有18艘左右的军舰。
  1026号潜艇一直在潜伏着,大约在3点10分,又有一批敌人从面前驶过,这一次大约有30艘以上的舰船,其中有一半是低速螺旋桨的声音,应该是敌人的运输船队。
  3点40分,声呐兵报告说没有再发现敌人的踪迹。
  “好了,现在负槽排水,开始上浮,我们驶回航道!”秦海铭重新下达了作战命令,艇身开始摇晃起来。慢慢从污泥里浮出海面,但却始终用静航电机在工作着,缓慢地驶向航道。
  “左转35,主机启动!”
  潜艇上的柴油机发动了,舱室里又响起了艇员们熟悉的噪声,潜艇向敌人相反的航向。开始全速驶向爪哇海。
  “向舰队发报:1点23分,发现敌人第一批舰队大约22艘军舰,向南驶过喀拉喀托航道;1点55分,发现敌人第二批舰队大约18艘军舰向南驶过喀拉喀托航道;3点02分,敌人第三批船队大约32艘舰船向南驶过喀拉喀托航道,其中包括大约15艘运输船。10分名钟后重复报告一次,半小时后继续报告一次!”秦海铭说道,除非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潜艇部队的侦察报告一般都会重复报告三次。
  日军舰队的动向实际上在离港后就被监视的轴心国潜艇部队发现。并已经向舰队作了报告,不过,1026号潜艇的报告则可以确定日军正在向遭受攻击的明古鲁派出了增援舰队。
  此时,日军已经很明确地知道了正在明古鲁进行登陆的轴心国船队和为其提供火力支援的德国舰队的位置,而且肯定会想到在这支舰队身后可能还有增援力量,但困扰南云的问题是他现在无从得知轴心国支援舰队的规模和具体的位置。
  令外一个让南云感到犹豫的原因是他手上的机动舰队的实力受到了削弱,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