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双鹰旗下 >

第119章

双鹰旗下-第119章

小说: 双鹰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1934年末,海军部这才开始得到大笔的拨款,用于福州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的搬迁,马尾造船厂被迁往了钦州,江南造船厂和江南制造局则整体迁往了汉阳,与汉阳兵工厂合并。海军部直到这时期才有了部分资金能对大沽造船所等北方四家海军造船厂进行扩建和改造,不过。这些船厂的改造和扩建工程还没有完成,战争就爆发了。
  烟台和威海造船厂在并没有遭受到袭击。随着中国海军航空兵力量的加强,在遭受几次空中打击后,日本军舰也不敢轻易进入到渤海湾附近活动。中国海军在渤海湾内的四座修造船厂也完成了扩建工程,根据规划,威海和秦皇岛造船厂的规模较小,仅能够建造排水量3000吨以下的轻型舰船。大沽和烟台造船厂则能够建造排水量在10000吨以下的巡洋舰,另外这两座船厂还各从德奥引进了一条潜艇生产线。
  如果能够得到青岛造船厂,中国海军在北方一下就拥有了建造40000吨级战舰的能力。
  在战争爆发后,日本舰队在中国沿海任意活动,给陆军的防御制造了很大的麻烦。日军轻易就能够在中国东部沿海任意一点登陆,集中起优势兵力,终于使北洋政府真正意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如果不是因为日军的海上支援和在苏北的登陆,淞沪战役可能坚持的时间还要长。中国陆军在装备和训练上并不弱于日军,这也是日军在攻占南京后无力继续西进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芜湖在南京陷落后紧接着也被日军占领,但在铜陵一线,国防军利用山地有利的防御地形,经过反复激烈的拉锯战,挡住了日军西进的脚步。
  在淮河流域,虽然徐州陷落,但在商丘至阜阳一线挡住了日军的进攻,中国陆军的两个装甲师和一个奥匈“志愿装甲师”成为了防御时的中坚力量,在这进行的数场大战,使中日双方都意识到了装甲部队在进攻和防御中所起到的主导地位。中方在努力扩大包头和汉阳坦克厂的产量,并在张家口、西安和重庆新建了三家坦克厂。
  由于产能不足,中国每月的坦克产量只有60辆左右,远远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日本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陆军需要和海军争夺装甲钢的资源,而且日本的机械工业与欧美等世界强国之间也有着巨大的差距,所以日本陆军的坦克生产比中国也强不了多少。
  中国倒是在战争中越打越强,由于人力资源丰富,即使陆军规模达到了1000万,也不会对国内的生产造成大的影响,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拥有的最大优势。经过两年多的调整,中方目前已经稳定住了战局,实际上在1939年春季之后,中日之间除了广州意外失陷外,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会战。
  日军无力再发动大的进攻,而中国则暂时也无力进行反击。整个的战事处于胶着状态。
  随着在战争前后的紧急军备计划中新建和扩建的工厂陆续投产,中国的钢铁产量在1939年达到了350万吨,而预计在1940年能突破400万吨,这将会超越法国和意大利,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随着工业能力的不断强大,军队和国民对于战胜日本的信心也在逐渐增强。
  在战争全面爆发后,虽然从德奥得到的物资援助断绝,但德奥两国对中国的技术上的援助并没有停止,在大批德奥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正在快速发展,在部分领域,实际上已经能够做到与德奥相当的水平,特别是在冶金和机械制造领域,正在快速接近着世界水平。
  但中国海军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世界。
  俗话说“百年海军”,这实际指的是一个国家造船工业发展需要很长的发展时间,一百年这话有些夸张,但建成一流的海军国家,造船工业最少需要有二、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时间。日本造船工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补贴下,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终于跻身于世界上一流的造船国家,这才造就出了世界一流的海军。
  实际上,日本海军的装备直到能够独立建造“金刚”级战列舰之前,一直落后于世界,他们一直在走“购买…仿造…提高”的道路,在此之前,日本海军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主力战舰性能都落后于整个时代,起到在欧战之后,这才逐渐赶上了世界的步伐。
  “造船能力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能力,并不可能在一朝一昔之间就能成功,中国海军想要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还需要漫长的道路要走。”陈绍宽想道,不过如果能够得到德国人手里的青岛造船厂,将会使中国海军实现一次跨越式的发展。
  他当然不愿意放弃。
  “陈总长,大总统已经到会议室,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王崇文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未完待续。。)


68、积蓄(二)

  由于这一年多基本上都是在国内东奔西走,陈绍宽突然发现已经年过古稀之年的段祺瑞已经老了,外表上看起来比较平和,身上已经几乎看不到当年“北洋之虎”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在讲话时中气略显不足,语速也变得很慢。
  在国务院迁往西安后,段祺瑞宁愿交出手中所有的权力,把政务大权移交给国务院,也非要固执地留在北京,向国人表达中央政府誓死抗日的决心。由于民党在战前的选举中获胜,由民党政学系领袖李映泉出任国务总理,在战前与段系的安福系议员和黎系和进步党成员相互争权夺利,在国会里闹得不可开交。但在战争爆发后,国内各政治派系摒弃政见,反而空前团结在了一起。
  “我们现在打仗,是为了整个民族的未来。目前我们虽然遇到了困难,与同盟国之间的联系全部中断。但根据奥方向我们通报的情况,奥匈舰队和我们的海军舰队已经打通苏伊士运河,进入到了印度洋中。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又打通与欧洲之间的联系。”段祺瑞说道,“这日本人就象恶狗,你越示弱,他越会张口咬你,但你如果把它打痛了,打服了,再见到你之后就会摇尾乞怜。”
  段祺瑞难得说些笑话,这让会场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大本营国防委员会委员兼陆军总参谋长蒋作宾在段祺瑞之后作了关于1940年军队作战、训练及军工生产、装备的计划报告:“……为保证我们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决议,国内陆军将按照德奥两国陆军编制,重新整编为43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下辖6个陆军师。其中,华北级东北战区编成12个集团军及1个海军陆战师。敌占的华东战区编成4个集团军,进行敌后游击战。华中占区编成8个集团军,华南战区编成6个集团军及1个海军陆战师。西北战区编成5个集团军,以防止苏俄。西南战区编成8个集团军,准备入缅作战。同时各战区将各编练6至12个预备役师。军工方面,我们争取在1940年内为各战区装备3个陆军航空兵师。华北及东北战区将装备6个陆航师,华中地区装备4个,华南地区装备4个,同时尽最大可能为各战区装备2个装甲师。在整编完成后,各战区将会拥有2…4个装甲师和3个以上的陆航师,为了保障运输,今年,扩大飞机、坦克和汽车的生产是重中之重。”
  “海军方面的装备计划大本营方面认为如何?”陈绍宽问道。
  “政府方面原则上同意了海军部提出的收购青岛造船厂的计划,不过。根据德奥军事顾问团的建议,在明年的海军建造计划中,将以潜艇为主,水面舰艇的建造先以轻型舰船为主。由于我们被封锁,国内的工业能力目前还不能保证超过10000吨的大型水面舰船的材料供应,大型战船的建造方案当在技术问题解决之后再行实施。”徐树铮说道,现在奥中舰队在非洲海岸活动,距打通海上运输线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之前,海军肯定无力建造大型水面舰船。不过。中方利用在欧洲募集的资金,已经为海军在欧洲订购了6艘航空母舰和4艘巡洋舰,中国海军想要打败日本海军绝不是一朝能完成的事。
  “飞机和坦克生产是最需要优先保障的!飞机的生产目前勉强能够维持战场上的消耗,但坦克的产量远远不足。徐州会战和铜陵保卫战的结果已经表明,我们的装甲部队有能力击退日军的进攻,是战略防御的主要力量。兵工署的动作有些太慢。每月只能生产六十辆,远远不能满足前线的需要。”副总参谋长蒋方震说道。
  “主要是我们生产的坦克是按照德奥技术引进的,有些超出现有的工业加工和技术能力,目前动力、装甲、火炮等性能已经达到了技术要求,不过承载和传动系统的工艺还不过关。主要是因为材料强度不够造成的。”兵工署署长余大维说道,“目前我们正在组成专家在太原钢铁厂攻克轴承材料的技术难题。”
  “对英、日作战,海军是重中之重,如果不能在海上打败他们,我们就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王崇文说道,“所以我们必须加快海军的建设。”
  徐树铮皱了皱眉头,海军装备简直就是在烧钱,仅仅一枚鱼雷的造价就能顶一架战斗机,但他却没有说什么,海军自然需要发展,这无疑会挤占陆军的装备经费。
  “我们的潜艇研制进度如何了?”蒋作宾开口问道。
  “应该已经掌握了德奥两国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太原钢铁厂已经试制出了适合建造潜艇的耐压钢板,我们将会先行试制两艘,如果性能符合要求,在年底就开始进行大规模建造。”陈绍宽说道,潜艇建造需要优质的船用结构钢,但需要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就需要添加一部分镍铬合金,这方面的冶金技术来自德国,只有太原、新余和武昌三家钢铁厂能够生产,而且产量都不大。
  中国的潜艇技术引进于奥匈海军的smub35型潜艇,其艇长63米,水上排水量为710吨,水下排水量为816吨,水面航速18。6节,水下最高航速8节,续航力为8200海里/10节,设计最大潜深为180米。武备为5具鱼雷发射管(艇首4具/艇尾1具),携带鱼雷总数为12枚,也可以携带28枚水雷作为布雷艇使用,另外潜艇上还装备了一门75毫米甲板炮和1门20毫米高射炮。
  smub35型潜艇排水量并不是很大,适合在象渤海、黄海、南海这样深度不大的浅海地区活动,并不是奥匈海军目前最先进和最出色的潜艇,但很适合目前中国的工业水平来建造。
  在1940年,中方采取的还是积极防御的战略,军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重新整编,海军方面的实力也在增强。总而言之,就是在积蓄力量,为两、三年后的反攻做好充分的准备。(未完待续。。)


69、挪威海(一)

  英法两国极力想控制挪威海域,从而在公开破坏挪威的中立。新年刚过,英国政府即照会挪威政府,宣称皇家海军决不会容忍德国商船在挪威水域自由航行。根据情报,挪威政府已经与英国达成了某些秘密协议,允许英法两**队“进驻”挪威,来保护“挪威的中立”。由于情况紧急,德皇指示总参谋部尽快拟定出一个全面占领丹麦和挪威的作战计划,为此德国陆海军参谋部组成一个特别小组,制订出代号为“威悉河演习”的入侵计划。
  北欧国家中瑞典执行的是一惯的亲德路线,芬兰由于在战前惧怕苏俄的压力,在努力保持中立,丹麦人也努力想在英德之间寻求平衡,而挪威政府则倾向于英国。
  但挪威政府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亲德势力,以国防部长吉林斯为首的国民联盟就一直持亲德国的立场。在挪威政府与英国达成允许英国出兵的默契后,吉林斯就把英国…挪威秘密协议的内容透露给了德国大使馆的武官。
  德国总参谋部决定在三月初即发起进攻。
  根据计划,为了快速实现战役目的,德国参战部队包括德国海军快速舰队、北海舰队和西波罗的海舰队三支主要舰队,6个陆军航空兵师和2个空降兵师,陆军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共7个步兵师,另外奥匈帝国也将派出1个山地猎兵师与德军一起进行北欧作战。
  由于四艘“国王”级战列舰正在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五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在远东受创,正在“治疗”,德国海军在战前的十四艘战列舰当中只有五“马肯森”级战列舰能够出战。在制订“威悉河演习”作战计划的同时,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下令加快新建的五艘“德意志”级战列舰的舾装和测试进度,但在同时。他下令海军造舰部门要尽快完成利用五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船体改装为航母的设计方案。
  第二帝国新建的五艘“德意志”级超级战列舰目前“德意志”号、“鲁登道夫元帅”号和“希佩尔海军元帅”号三艘已经完成了舾装,正在加紧测试,勉强能够赶上预计在三个月后的作战,而“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