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双鹰旗下 >

第102章

双鹰旗下-第102章

小说: 双鹰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攻克了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并开始沿铁路向满洲里进攻,在南线,锦州至朝阳一线失守,中央陆军六个师和东北边防军六个师只能退守鲁儿虎山和山海关一线,依托地势据守长城和鲁儿虎山一线。
  情况最紧急的当属远东和蒙古,由于背后受到日军的夹击。大叶尼塞防线被苏军突破,远东军只得保护平民向中国境内开始撤退。出于对苏维埃政权的恐惧,远东地区的俄国人大部分选择了逃往中国,而参谋本部命令吴光新要保护近500万中国侨民撤回国内。
  远东方面在八月被日军开始全面进攻后就发现无法保住家园,在继续抵抗和投降之间他们选择了继续顽抗,即开始组织把重要的工厂迁往中国内陆,同时开始炸毁和破坏无法搬迁的厂矿设施。
  大部分逃到远东的俄国人对红色政权充满了恐惧,宁愿逃到中国也不愿生活在莫斯科的统治下,随着人员的撤离和大肆的破坏。远东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由于远东军和中国陆军在撤退时破坏了所有的铁路和桥梁,这极大地阻碍了苏军的进军速度。
  中方的防御重点在华北地区,南方的兵力相对比较薄弱,而日军目前的主要攻击方向在大兴安岭一线,另外在远东有四个师团。
  为了应付苏军的入侵,华北方向的兵力也显得不足,不过,日军显然有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们在东北方向投入了近七十万的兵力,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大兴安岭和远东一线。在东北,他们在攻克了锦州之后,暂时停止了进攻,这给了北洋方面有了调整的时间。
  很奇怪的是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没有向对方全面宣战,双方都保留了谈判解决问题的后路。日本的目的是满蒙和远东。而在华东只是牵制性的进攻。但北洋政府现在也没有任何退路,国内民族情绪高涨,谁也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去与日本人进行和谈。
  日军在淞沪战场上迟迟不能打开局面,让国内极为恼怒。决定从国内抽调五个师团再次增援上海,在上海一线的日军达到了35万,华东战线的局势徒然紧张起来。
  林格尔并没有在武昌停留多久,他带着一个大约有150人的军事顾问团跟着吴将军到了南京。指挥江苏作战的齐燮元因表现不佳被段祺瑞解除了职务,吴子玉将军作为长江中下游战区的总司令,统一指挥长江一线数省的军队,蒋方震将军也跟着吴将军一起到了南京。
  由于日军从江北一直在向西进军,南京成了新防线的中枢,吴将军把他的新指挥部设在了南京。
  一队队衣衫破烂,营养不良的中国平民从被日本人占领的苏北向南京逃难,涌入这座城市。苏北的战局在持续恶化,吴将军在与德奥军事顾问和蒋将军商议后,决定把防线后撤,调整到一个有利于防守的位置。最初他们决定把防线设在江阴一线,不过,由于日军占领了泰州,最后他们决定把防线后撤到镇江一线,以保证京浦铁路的畅通。
  十月初,中方利用空中的暂时优势,在淞沪大场至蕴藻浜一线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从广西和广东赶到上海增援的4个师的中方军队奋勇冲杀,曾一度收复吴淞,不过,随即日军就派出了两个师团的增援兵力,中方最终又被打回了原地,淞沪战场再度陷入僵持。
  吴子玉将军还有一个重要而且庞大的工作,就是把南京的兵工厂和重要的工厂迁往西部,他的德国和奥匈军事顾问们警告他很有可能守不住这里,他需要在更加靠后的地方重新建立一条新的防线。
  林格尔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中国方面显然还没有调整好,兵员补充和动员、训练工作进行得十分缓慢。北京方面只是在战争爆发后这才匆匆忙忙在各地开始大规模地征召和训练民团,不过,由于没有经验,征兵和训练工作进行得并不理想。他判断中国方面还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慢慢在各地建立起完整的新兵训练体制。
  当然,林格尔一直认为中国会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蒋将军的理论是只要战争长期拖延下去,也许会在三、四年的时间里就会让日本崩溃。中国拥有大约5亿多人口,大约是日本的七倍多,不过,他们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根本无法发挥人口的巨大优势。
  由于有德奥两国的物资援助,现在并不缺少武器等装备,林格尔估计北京方面大约会在一年的时间内就会重新训练和装备出大约二百万人的新军队,到那时候,日本人可能就只能放弃进攻了。(未完待续。。)


34、河口

  位于北部湾红河三角州东北侧的河口港,是安南北部最大的海港,自从德奥从法国人手中接管了安南的殖民地之后,这里已经被建成了通往中国西南最重要商港。铁路从这里通往河内,之后经滇越和桂越两条铁路分别通往内陆的昆明和桂林两座城市。
  下午六点钟,海因里希?穆勒坐在河口港附近海军俱乐部的餐厅里,听着河内殖民地当局的新闻广播,一边与玛萨斯?霍根舰长和马克?普拉尼奇中校在无所事事地闲聊着。中国的战事有越来越大的趋向,本来他判断这依旧是一场局部战争,日本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打着所谓的“满洲国”的旗号,企图吞并满洲和蒙古。
  本来大家都以为上海的战事会象“东北事件”时一样,双方打上一阵子,最终还是会谈判解决。可是现在,日本人似乎有沿着长江流域向内陆进攻的打算。
  “马克,你刚从中国回来,情况看起来很糟吗?”霍根准将听到广播中的评论,似乎是在说中国人很可能不得不放弃上海,于是转过头来向普拉尼奇部道。
  “确实越来越严重了,日本人拥有着海上优势,他们的陆军在军舰的掩护下,给了中国的部队造成很大的杀伤。”普拉尼奇说道,“中国人的海军在刚一开战就遭受了重大的挫折,日本人偷袭了中国人位于北方的威海军港,中国人的北方舰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损失了五艘军舰,他们两艘战列舰也受到重创,跌跌撞撞地逃到青岛,在德国人的保护下躲了起来。而南方舰队意图从福州前往上海增援,但却遭到日军轰炸机的攻击。还好日本人只是出动的水平轰炸机,他们的两艘战列舰只是受了重创,却没有被击沉。他们的南方舰队边夜撤到了广州,长江上只剩下了一支很小的内河舰队。”
  “现在是飞机的天下啦,中国人竟然在没有空中保护的情况下出动舰队,没有被击沉已经很不错啦。”霍根准将说道。
  “中国人正在福州建造两艘航空战舰。和我们的‘匈奴王’号排水量差不多,大约在23000吨左右。不过由于缺乏经验和原料,由于受战争的影响,这两艘战航空母舰在战前才刚下水,还没有来得急完成舾装,战争就爆发了。现在这两艘战舰已经勉强开到了钦州,但由于他们的船厂还没有建好,中国人似乎想把这两艘航母交给我们去舾装,据说皇帝已经同意了。”穆勒说道。
  “我的天哪。皇帝是铁心要帮中国人啦,这有可能让我们卷入战争。”普拉尼奇惊叫着说,“现在日本人已经多次向我们提出抗议了。”
  “帝国倒不会惧怕日本人,不过,在远东,我们和德国人加在一起都无法和日本人相比。”霍根说道,“只是我们可以依靠中国人的力量。”
  “但德国人还没有意识到空中力量的重要性,他们在青岛只部署了一个航空联队。在安南也只有一个航空联队,全部加起来也只有不到500架作战飞机。”穆勒有些担心地说道。“如果日本人发动进攻,我们可顶不住。”
  “日本人可没有这个胆量,向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强国挑战,这和自杀没有什么分别。所以,我们只是继续向中国人卖武器和各种设备,据说今年帝国向中国的工业品出口会达到35亿克朗。这相当于帝国近二十分之一的生产总值。难怪国内的商人们兴高采烈,一窝蜂似的涌入中国,在到处兜售他们的产品。”普拉尼奇说道,“资本家们总会象苍蝇一样,那里有血腥。就会出现在哪里。你们知道吗?昨天ig法本财团的董事会主席阿布罗斯先生也出现在了河内的德国殖民地总督府。”
  “法本财团在中国有很多项目吗?”霍根问道。
  “当然了,他们在中国建有许多化工和制药工厂,听说还帮山西的那个将军建了两座大型的氢化厂,用于生产合成石油产品。中国缺少石油,但却有足够多的煤,这一点和德国人很相似。”普拉尼奇说道,“听说法本财团在中国揽下了价值1亿多马克的大生意,来帮助中国人修建氢化厂和火药、制药工厂。”
  “难怪如此,德国人能从这笔生意中赚到超过超过3000万马克。”穆勒说道,“法本财团在化工领域实在就是个怪物,连美国人都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我们会对远东的战局进行军事干预吗?”普拉尼奇说道。
  “目前肯定是不会,不过国内被军火商们所控制的报刊正在那里大肆渲染俄国人和日本人的侵略行径,鼓吹增加国内的军备,并给中国人提供更多的援助。实际上他们希望把更多的飞机、大炮和坦克卖到中国,这样每架飞机或是坦克、大炮都会给他们增加七、八万克朗的收入,在德国也是如此。”霍根摇了摇头说,“不过,军火商们已经把我们给绑架到了中国的战车上,如果是中国面临着失败或着崩溃,他们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会想方设法地把我们给推向战场。”
  他们吃着火腿、烤牛排,喝着从国内运来的匈牙利生产的达尔马提亚红酒,轻松愉快地谈着目前正在中国进行的战争。旁边是一个宽大的赏景窗,窗外可以看见白色的沙滩和一些正在出入港口的商船。
  正在这时,一个年青的上尉军官走了过来,对着穆勒和普拉尼奇说道:“上校,还有普拉尼奇中校,正好你们都在这儿,扬克尔将军正在找你们,请现在到舰队司令部报到。”
  “有什么事吗?”穆勒问道。
  “不太清楚,不过一个中国海军代表团刚刚抵达,将军就派来出来找你们了。”那名上尉说道。
  “哦,你们的麻烦来了。”霍根将军笑了起来,“我听说中国人正在找人给他们帮忙。”
  “唔,那也比总呆在这里无所事事要强。”普拉尼奇说道,“我喜欢和中国人打交道,不过,他们实在太能喝酒了。”
  两人坐了一辆汽车很快就会到了基地,奥匈远东舰队司令部就设在港口附近的海军基地里。司令部是一栋三层的白色大楼,大门正面上方悬挂着花哨的帝国国旗和海军的双鹰军旗,帝国远东特遣舰队的数十艘战舰就驻泊在港湾内的锚地里。
  此时此刻在这座帝国在远东的重要军港内,一些经过临时改装的殖民地拖船和货船正在调整位置,在驳船的牵引下用缆绳固定在了指定的位置上。这些轮船都装备几门高射炮,一些是双联装或是四联装的40毫米伊斯莱亚近程防空炮,一些装备了炮管十分修长的90毫米斯柯达重型高射炮。为了保障港口的安全,帝国海军也开始增加了这里的防空火力。
  带着一些疑惑,两人进了海军部的大楼。(未完待续。。)


35、逆海(一)

  海军部长陈绍宽坐在河口的奥匈远东舰队司令部三层宽大的会议室里,神情有些疲惫。他望着港湾内的奥匈分舰队的舰船,眼睛里流露出一丝羡慕的神色。奥匈帝国本来并不算是很强的海军在欧战中逐渐成长为一个能与大英帝国相抗衡的巨无霸,这多少带有一些传奇色彩,一直是民国海军将领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中国海军的每一位官兵的心中,也一直存有这样的梦想——什么时候,我们自己的舰队也能象奥匈海军一样,屹立于世界之巅。
  从这一点上来说,奥匈海军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个榜样。
  稍微令陈绍宽感到遗憾的是在欧战期间,他长期在英国皇家海军“观战”,并跟随英国舰队参加过三次海战,在比斯开湾海战期间,他还曾在“阿基里斯”号 装甲巡洋舰上参加过对奥匈舰队的作战,不过在那一次,排水量13500吨,在他眼里可以称得上是大舰的“阿基里斯”号却被奥匈战巡“拉德茨基”号在海上撵得狼狈逃窜,幸亏后来奥地利人前去围剿贝蒂舰队的主力,他们才得以逃生。
  那一次海战中奥匈海军的强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在战前名不见经传的奥匈舰队居然能够打垮了在中国人眼里很强的法国和意大利海军,并一跃成为了地中海的新霸主,让强大的英国海军感到束手无策,没有一点办法。
  在战后的和平谈判时,陈绍宽作为中国海军代表团的成员终于有机会登上了奥匈战舰,仔细参观这些在欧战期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